前言
安妮.法蘭克(Anne Frank)的日記從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二日寫到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起初她純粹為自己而寫。在一九四四年的某一天,荷蘭流亡政府官員傑瑞特.博克斯坦(Gerrit Bolkestein)從倫敦透過廣播電臺宣布,他希望戰後能收集德國占領下荷蘭人民苦難生活的見證記述公諸大眾,還特別提到信件與日記作為例子。
赫曼.范.佩爾斯(Hermann van Pels,生於一八九八年三月三十一日)
奧圖.法蘭克選材時必須考量幾點。首先,篇幅要短,才能符合荷蘭出版社該系列叢書的要求。此外,幾頁有關安妮對性方面興趣的內文要刪除,日記在一九四七年首度出版,公然描寫性與該時代的風俗不合,在青少年讀物中更不可出現。出於對死者的尊重,奧圖.法蘭克也刪除幾段醜化妻子與密室其他成員的内容。安妮從十三歲開始寫日記,被迫擱筆時才十五歲,因
和-圖-書此毫不保留記錄下自己的好惡。
安妮最後一則日記寫於一九四四年八月一日。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躲在密室的八個人遭到逮捕。在同一棟樓工作的兩位秘書,蜜普.吉斯(Miep Gies)與貝普.佛斯哥耶爾(Bep Voskuijl),發現安妮的日記本散落在地。蜜普.吉斯將日記收好塞進一個書桌抽屜,戰後確認安妮已經遇難,才把無人翻閱過的日記交給安妮的爸爸奧圖.法蘭克(Otto Frank)。
一九九八年,有五頁原本無人知曉的日記重見天日,在安妮.法蘭克基金會的許可下,本版本在一九四四年二月八日既有日記後面加入一大段,但並未收錄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日日記另一則較短版本,因為本書已收錄更詳細的版本。此外,根據新發現,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七日日記移至一九四三年十月三十日。詳情請參考修訂過的《評述版》。
安妮在手稿稱他們為佩特洛尼拉和-圖-書(Petronella)、漢斯(Hans)與阿佛列德(Alfred)姓氏為范.丹恩(van Daan);在本書中則稱他們為佩特洛尼拉(Petronella)、赫曼(Hermann)與彼得(Peter),姓氏同為范.丹恩(van Daan)。
彼得.范.佩爾斯(Peter van Pels,生於一九二六年十一月八日)
奧圖.法蘭克在一九八〇年辭世,遺囑將女兒的手稿贈給阿姆斯特丹荷蘭戰爭檔案研究院(Netherlands State Institute for War Documentation in Amsterdam)。自出版以來,日記的真實性持續遭到質疑,因此戰爭檔案研究院下令徹底調查。最後日記證實為真,毫無可疑之處,全本日記連同詳盡研究結果一併出版,即為前文的《評述版》。此版不但包含了A、B、C三個版本,
和*圖*書
亦收錄法蘭克一家的背景資料、他們被捕與發配的詳情,安妮筆跡的調查檔案,以及調查使用的文獻資料。奧古斯特.范.佩爾斯(Auguste van Pels,生於一九〇〇年九月九日)
富利茲.菲佛(Fritz Pfeffer,生於一八八九年四月三十日,德國吉森)
讀者不妨記住一點,本版大多以安妮約十五歲時寫下的B版日記為依據,安妮偶爾會翻回前面,為先前所寫的某段話加上意見,本版會清楚標示出這些意見。安妮的拼字與語法錯誤當然也一一改正過。除此之外,內文大致忠於安妮原著,因為歷史紀錄不宜加以增刪和闡述。
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奧圖.法蘭克決定完成女兒的心願,出版她的日記。他從A版與B版中選材,編成一部篇幅較短的版本,此版本後來被稱之為C版,也就是全世界讀者所知道的《一位少女的日記》(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www•hetubook•com•com
)。安妮在手稿與書中稱他亞伯特.杜瑟爾(Albert Dussel)。
位於瑞士巴塞爾的安妮.法蘭克基金會(The Anne Frank-Fonds)是奧圖.法蘭克的法定繼承人,因此也繼承了他女兒的著作權。基金會後來決定為一般讀者出版增訂版,新版無損奧圖.法蘭克最初編輯之舊版的價值,因為舊版已經把日記與其中的啟示傳達給無數讀者。增訂版彙整編輯工作交由作家兼翻譯家莫珍.普萊斯勒(Mirjam Pressler)負責,她從安妮的A與B兩版本挑選段落補充奧圖.法蘭克最初的節選版本,編輯出來的權威版已獲安妮.法蘭克基金會認可,内容增加大約百分之三十,希望能讓讀者更了解安妮.法蘭克的內心世界。
密室其他藏匿者的真名如下:
安妮編輯第二版日記(B版)時,替日記中出現的人物取了假名。她起初想自稱安妮.歐里斯(Anne Aulis),後來https://m.hetubook•com•com又改為安妮.羅賓(Anne Robin)。奧圖.法蘭克選擇以真名稱呼自己的家人,其餘的人則遵從安妮的意願。多年來,協助密室家庭者的身分早已眾所皆知,因此本版理當採用他們的真名。其他人則沿用《評述版》中的假名。至於希望繼續匿名的人,戰爭檔案研究院隨意替他們選擇姓名縮寫。
安妮.法蘭克聽到這段話很心動,決定在戰爭結束後出版一本以她的日記為基礎的書,於是開始改寫編輯,潤飾日記內文,刪除自認不夠精采的段落,並根據回憶加入其他故事。在此同時,她原本的日記還是繼續寫下去。以學術角度編輯的《安妮.法蘭克日記:評述版》(The Diary of Anne Frank:The Critical Edition,1989),把安妮未經編輯的原始日記稱為A版,以區分她自行編輯後的第二本日記,也就是俗稱的B版。
范.佩爾斯(van Pels)一家(原籍德國奧斯納布呂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