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孔子的幽默
臨財毋苟得
——九十四年六月十三日
由此觀之,「貪」之一念,爲害之大,有不可名狀者。曾經有人比較貪之兩種犯行,一是「趁火打劫」,二是「臨財苟得」。絕大多數人不至於趁火打劫,但臨財往往心存僥倖。其實二者之間,不過是五十步與百步之隔,本質上並無差異。
「臨財毋苟得」的道理,明白https://www.hetubook.com.com易曉,但是偏偏知易行難。最近有人統計,中華民國的刑事案件,從殺人、強|暴、偷盜到貪污等,與各國相較,犯罪率並無顯著差異,唯獨詐欺案件比率特別高,遠超過歐美亞洲各國。其中原因,除了詐騙集團的魔高一丈之外,追根究柢,只是一個「貪」字。從早期的金光黨,乃至近年來的「中獎黨」,其手法日和-圖-書新月異,其精神仍然是一以貫之。利用人類普遍的「貪」念。
「臨財毋苟得」,雖係老生常談,但念茲在茲,不失爲破解詐騙集團的唯一良方,最平凡、最簡單、也最有效!橫財當前,飛來艷福,切莫忘記「守愚聖所臧」的一句名言:
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我就是無福消受!
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m.hetubook.com.com《二刻拍案驚奇.神偷寄興一枝梅》:「似這等人,也算做穿箭小人中大俠了。反比那面是背非,臨財苟得,見利忘義一般峨冠博帶的不同!」
耳熟能詳的名言,典出《禮記.曲禮上》。意謂:面對錢財,不因貪念而隨便納入私囊;面對危難,不因畏懼而苟且偷生。由此聯想起一則故事:
「臨財毋苟hetubook.com.com得」的名言,經常被引用:
有老秀才,迂腐窮酸。臨終時人問他,來世想投胎做什麼?答曰:「下輩子最好做母狗!」問者大惑不解,不知道理何在。他卻振振有詞地說:「皓首窮經,一輩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臨財母狗得,臨難母狗免』。」旁人消遣他:「六經無母狗!」他卻打趣說:「三傳有公羊!」
最簡單的例子是三部曲,第一是告訴您中獎四十萬,通知領獎,讓對方喜出望外,樂昏m.hetubook.com.com了頭。第二步是須付稅金四萬元。第三步是付了四萬元稅金,再通知數字有誤,是四萬港幣,而非台幣。一路釣下去,損失上百萬是常見的事。然而被騙者最大的損失,除了金錢之外,最嚴重的是精神上的挫折,吃了悶虧,不敢聲張,懊惱萬分,甚至失去了生命的信心,精神消沉,意志崩潰。
《鏡花緣》十九回:「本地向無盜賊,從不偷盜,就是遺金在地,也無拾取之人。他們見了無義之財,叫做臨財毋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