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二 感心回饋
四兩報恩
四兩報恩的故事,發生在二〇〇〇年。日本有個扶輪米山獎學金,是日本扶輪人為紀念在日本創設扶輪社的米山梅吉的功勞而設立,其宗旨是向世界宣揚戰敗後的「和平的日本」針對赴日留學生提供監護與發給獎學金,期使外國學生在留日期間得獲扶輪人、扶輪社的照護,又得獎學金而能免於生活陷困、學業中斷之窘境。
二〇〇一年元月,受邀參加電通賀年酒會,在會場中,突然有多年未見的齊藤充先生求見。云其由電通公司派遣至財團法人吉田秀雄紀念事業基金,負責公益業務,有事請教,問可否一起晚餐?多年不見的老友怎能拒之千里外?答曰:善,喝兩杯。
先祖父的告誡,在腦海中盤旋甚久,於是在召開第一次委員會時,就提議以四兩來還報恩情的構想,希望募集百萬日圓(約新台幣二十七萬元)捐獻。此議一出,委員之一的神旺大飯店董事長蔡衍榮首先贊同,表示「不必向外募款,委員每人捐拾萬日圓就可」。於是徵求出席委員九人之意見,咸表贊成。而由主委捐兩人份,湊足百萬日圓。百萬日圓之數額或許微不足道,然而可聊表四兩之謝情。
「台灣扶輪人『四兩報恩』的美德,使我們日本扶輪人感動不已。」土屋亮平國際扶輪社社長代表,在四月一日的國際扶輪三五二〇地區年會上講了兩次上述話語,一次在「國際扶輪現況報告」上,一次在「年會講評」上。
在近千名得獎生中,就有一位女得獎生是在感恩之餘而有報恩行為。二十多年前,這位女生得過扶輪親恩教育獎學金完成其專科教育,十年後留學有成而歸國就業。當其領到人生第一筆薪水時,就撥出部分,捐給扶輪親恩教育基金。她受施不忘,而「四兩報恩」。
台北市北區扶輪社成立扶輪親恩教育基金已近三十年,針對品學兼優而家境貧窮且是失親(雙親或單親)的hetubook.com.com大專學生給與學費的補助。近三十年來,應已補助近千人。台北北區扶輪社每在發放獎學金時,總會告訴或勉勵得獎生,有朝一日自己的情況有餘力時,就要去幫助不如己的人。
這些赴日留學生在日求學期間,大多獲取扶輪米山獎學金。日本的扶輪米山獎學金自一九六七年設立基金會後,已發出十二億五千萬日圓(約新台幣三億四千萬元),更幫助了來自一百零六國的一萬三千三百二十二名留學生(資料來源:《二〇〇五年度事業報告書》,財團法人扶輪米山紀念獎學會出版)。台灣的得獎生累計已超過三千人,約占其四分之一。
報恩不嫌遲 溫情滿人間
二、將大廳當成音樂廳,每月邀請著名音樂家表演,每次免費招待當地居民兩百人來共度美妙夜晚。此一免費音樂會深獲缺少文化活動之當地居民的歡迎,因此持續舉行多年不輟。
土屋亮平先生也在「四兩報恩」。他在回報當地居民惠顧大飯店之恩,難得的是,他的報恩不止一次,而是經年累月,持續不停。這種持續不停的報恩行為另有一例。
於是組團前往東京,在強雨中抵達財團法人扶輪米山獎學會理事會開會場所,把百萬圓捐給該會後,其理事長末永直行說:「太令人感動了。扶輪米山獎學會幫助過百餘國的來日留學生,三十多年來,未見有該國父兄捐款給本會之事。台灣是有史以來的首次,實在難得,真使人感動。台灣人真是有情有義。」
齊藤充則繼續說:「一九七〇年代,電通派我駐台的五年期間,時常受到你的關照,不辱使命得以完成歸國,尤其是廣告電通賞能引進台灣,且持續公開放映十多年,實是你的建言與推動,此恩難謝。何況,當初你使廣告電通賞早日實現,還自掏腰包買了機票交給我,此款未還,實www.hetubook•com.com有罪應謝。」
四個人圍著一桌點了炸品套餐,我夫妻倆,他則帶來其上司藤谷明常務理事。久逢後的一杯總是甘美,齊藤充乾了第一杯後,就站起來說:「今天是來謝恩與謝罪的。」這個動作很突然,令人錯愕不已,連忙問道:「有何恩可謝?有何罪須謝?」
四兩報恩,不是貴在其金額,而是美在其心態。
土屋亮平國際扶輪總社社長代表所提及且讚佩的「四兩報恩」之真實故事如上,其實土屋亮平先生本身也在日本持續進行「四兩報恩」的情事。
三十年前的往事,記憶已不鮮明,只覺興奮不已,單單一張機票,即引進了廣告電通賞的廣告作品讓台灣廣告人得有機會觀摩十多年。那張機票很有福氣。
土屋亮平先生在東京幕張經營「曼哈坦」飯店,方便到幕張參展的外國旅客投宿。幕張是海埔新生地,除大型展覽館外,無其他設施可供當地居民娯樂休閒。在無場所可去的狀況下,曼哈坦大飯店的餐廳,即成為當地居民喝咖啡、吃餐飯、聚會、宴會的最佳去處,客人通常是夫妻、全家。
一、將其購買的收藏品安置於飯店內,遂使該飯店變成當地居民可免費參訪的美術館。
土屋亮平國際扶輪社社長代表在講話中說:「當年一群台灣扶輪人攜款至東京,在扶輪米山獎學會理事會上捐了龐大金額,使當時的理事長末永直行感動迄今,而率團者是今日在座的賴東明前社長。雖然賴東明前社長曾要求我不要發表其姓名,只說出事蹟即可,然本人還是要說出其姓名,以昭公信。」
吃人一斤 還人四兩
扶輪的獎學金不再只是扶輪人在捐款,而是得獎生也在捐款,如此形成布施人與受施人共同行善的基金,豈不美哉!
如果扶輪米山獎學金的得獎生,或扶輪親恩教育基金的得獎生,能在日後有餘力
和_圖_書
時以「四兩報恩」的心情來回饋,拿出部分所得一次或多次捐款給原基金會,則扶輪米山獎學金也好,扶輪親恩教育基金也好,其可支配動用的金額將會巨幅增加,而加惠更多需要者的情形更會日日增加。同時「四兩報恩」的美德會感動人心,引起善的漣漪或循環。藤谷聽我說明後,伸手來握我手,直說:「就這麼辦,有你在,我們放心。」齊藤也笑容滿面地說:「太好了,謝謝賴先生的大度量,我心事已清。」
台灣英文雜誌社創設已近六十年,該社自二次大戰結束後就代理進口英文雜誌與日文雜誌來台灣,雖經過白色恐怖年代的威脅,依然悍拒警備總司令部干涉言論自由的舉措,而持續迄今。其所代理的英文雜誌有《時代周刊》、《生活雜誌》、《讀者文摘》等是堅持言論自由的,其所代理的日文雜誌有《讀者文摘》、《裝苑月刊》、《製衣月刊》等較屬於生活時尚者。
當一九九九年國際扶輪三五二〇地區新總監邵偉靈就任後,就組成地區米山得獎生委員會,目的在照顧回台灣的米山得獎生,促進日本扶輪米山獎學金得獎生與台灣中華扶輪教育獎學金得獎生的交流,以及推廣扶輪米山獎學金等。
「四兩報恩」的美德能激起善的漣漪。
受恩而未能即時報恩,實情有可原。而遲遲才報恩者,更會使施主驚喜萬分。
土屋亮平先生有覺當地居民雖不投宿,卻對其餐廳營收稍有貢獻,乃亟思回報。思考再三後,發現幕張是個文化不毛之地,乃積極推動兩項文化活動:
藤谷常務理事的計畫,讓我瞬時感受這將是台灣教授們之福氣,答應說:「這是我個人的光榮。但此事需慎重、公開來進行。願推薦我參與的機構來辦理推薦工作。中華民國國際行銷傳播經理人協會是個社團,社員有企業廠商、廣告公司、傳媒界等,專門研究行銷、傳播之個https://www.hetubook•com•com案實例,且與國際十五個都市接軌,公正性絕對夠。所以與其由個人推薦,不如由機構推動。」
台灣的米山得獎生為數眾多,均受惠於日本扶輪人,做為其台灣父兄前輩者豈可無動於衷?台灣的米山得獎生有三千餘人吃了日本扶輪人的一斤,其可當父兄前輩的台灣扶輪人怎可裝傻不知?至少答謝其恩以四兩也可以吧。
台灣留日的米山得獎生,是否有過謝恩報恩?如未有,是否可以代其謝恩報恩?台灣的米山得獎生有三千餘人,其受惠金額可說是無以計數。如無法全數報答,也該有心意的表示。
持續不斷表達謝恩者,應屬商業上的逢年過節送禮,但它是以利為前提。實際上送禮乃在報恩,然商業上之報恩,卻有流於形式之譏。此商業報恩不在本文談述之内。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灣留學生赴外者以美國為大宗,然赴日者亦不在少數。
施恩不必念,應是修養,是美德,但受恩不可忘,卻是做人基本。而受恩則應報恩,即使表示小誠意亦屬應該,四兩情意即可。不報恩者,就是不會感恩的無情動物,而忘恩者應是冷血動物。
就如此在三年計畫展延成五年計畫後,台灣有八位大學教授,獲得上述財團法人吉田秀雄紀念事業財團之獎助,到日本做有關行銷、傳播、廣告等之學術研究。該八位是翁秀琪(政大)、林東泰(師大)、林正杰(政大)、吳翠珍(政大)、凌鴻碧(興大)、黃振家(淡大)、簡思儀(長榮)、王楹勛(淡大)等,一張機票換來了如此大價值的回報,該機票已是價值連城了。先是廣告電通賞來台提升台灣廣告人的廣告水準,三十年後再是促成吉田秀雄研究獎助的八位台灣教授赴日專題鑽研,機票費是否還給原主,已非重點了。
該台灣英文雜誌社董事長陳嘉男,曾任中華民國直銷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國際行銷傳播經理人協會理事長,www•hetubook•com.com現擔任法鼓山護法會會長,對實務界、公益界貢獻良多。
一張機票使齊藤充耿耿於懷三十年,實令人感動不已,陳嘉男董事長也屬此令人感動之人,土屋亮平也是具有此「四兩報恩」美德的人。願社會上有更多的人能受恩不忘,而欲「四兩報恩」。如此,相信此社會將會恩情滿布。
連忙告訴齊藤:「別將此事放在心上,何況台灣廣告人已獲益良多,受惠良久。」乃將話題轉開,問:「何事能效勞?」藤谷常務理事則接腔說:「今年是電通第四任社長吉田秀雄之百歲冥誕,本紀念事業財團想針對友好國家,展開一項三年計畫,內容是邀請在大學任教的行銷、廣告或傳播老師,來日本做研究工作,研究題目由老師自訂,為期一年,其來日與在日之交通、食宿、研究等費用,全由吉田秀雄財團負擔。至於台灣老師人選,想委託賴先生推薦。」齊藤在旁說:「如此事能成為謝恩與謝罪的代替,則我心中將無罣礙矣。」說得那麼沉重又虔誠。
當年接獲新任總監邵偉靈指令,出任地區米山得獎生委員會主委後,就研究該如何推廣服務。就在思考中,閃出先祖父在生時常告誡的話:「吃人一斤,要還人四兩。」小時候,台灣尚處農業社會,農民貧窮常要接受救濟,而受恩無法全數報答,只能以有心意的部分回報以謝恩。
某年,讀者文摘美籍人士告知他,有個國際性的直銷公司,正在物色台灣的投資者,建議陳董事長不妨考慮。陳董事長因本身公司有書本直銷經驗,經過思考後加入投資,創業起頭難,業務未有起色,股利未能進帳。然公司堅持幾年後轉趨良好而有股利分配。陳嘉男董事長因此思及能投資獲利,實是因該讀者文摘退休之美籍人士的推薦,乃從股利中撥部分利潤答謝之,誠可謂「四兩報恩」。能知恩而報恩已屬難能可貴,而陳董事長卻在年年獲利中撥款答謝且持續不已,實令人佩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