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Life 2.0:我的樂活人生

作者:王文華
Life 2.0:我的樂活人生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06\理財 比爾.蓋茲的明牌

06\理財

當你聽到小道消息時,已經有成千上萬人聽過、也行動了。所以股價早已反映出消息的效應,這時候你再跳下去,準死無疑。

比爾.蓋茲的明牌

還有什麼利多消息,比政府的法律更牢靠?所以聰明的比爾立刻跳了下去,現在就開始賺未來的錢。

「消費」樂活?

但不管小道消息害我們賠了多少,聽小道消息仍是人的天性。我相信自己未來還是會犯錯,搞不好比過去賠得更多。只不過我會選擇消息的來源,不要呆呆地變成大戶「上車」或「下車」時的腳墊。

比爾.蓋茲的小道消息

做好事,也可以賺大錢!環保,表面上是理想主義者犧牲奉獻的孤單事業。其實,它也是股市大亨終極的內線消息。這個內線大家都知道(誰不明白環境每天惡化,人類勢必要往環保的方向走?)但每個人的反應不一。有人覺得有生之年,環保沒有危機或商機。有人卻從早就因為投資環保,開始穿金戴銀。
我這樣賺到過錢。2005年,我去紐約玩,逛到新落成的「時代華納中心」(The Time Warner Center)。這棟時代華納集團的總部,地下室是專賣有機產品的連鎖超市,名叫「Whole Foods Market」(www.wholefoodsmarket.com)。我雖在雜誌上看過這家公司的介紹,但從沒在那裡和圖書買過東西。當天我買了很多有機水果,結帳時人山人海,在櫃台前等了足足20分鐘。當下我領悟到,這支股票會漲。那時它的股價是40美元,半年後,Whole Foods Market 的股票飆漲到80元。
基金研究機構理柏公司(Lipper)統計,2006年「道德基金」的平均投資報酬率達到13%,2005年更高達20%。這在利率只有兩趴的台灣,簡直是夢幻投資!做好事又賺銀子,何樂不為?
我的看法不同。樂活必須產業化,因為產業的效率和影響力,才能讓樂活的態度普遍流傳、深入人心。在台灣,大家仍然把樂活看成時尙,想耍酷時拿出來講一講。樂活要家常,消費者必須把時尙變成修養,沒人注意時也樂活。把樂活當做道德,跟把樂活當做時尙一樣,都阻礙了大眾以平常心來看待這種生活方式。

我的投資生涯

前面我介紹過「乙醇」(酒精)這種替代能源(參見〈我愛混血兒〉)。乙醇可從玉米或甘蔗中提煉,成本低,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碳少,通常和普通石油混合使用。美國某些州,已規定加油站的汽油,必須包含10%的乙醇,以減少普通石油的消耗https://www•hetubook.com.com。聯邦法律更規定,到2012年,美國乙醇的使用量必須是2006年的兩倍。
綠色公司的誕生,及股票的飆漲,說明了投資人對樂活的未來有信心。如果能把這種對未來的信心,變成今天生活的準則,那麼我們立刻就能有一個更乾淨的世界。那也許才是,最好的短線投資。
當我讀到比爾蓋茲在買「太平洋乙醇公司」,我立刻跟進。為什麼?因為環保是我懂的東西,替代能源是我信仰的科技。
樂活一旦產業化,難免有些銅臭味。但你若自己有體香,銅臭上不了身。沒有「太平洋乙醇」,大家不會意識到石油的污染是這麼嚴重。沒有「茂迪」,大家可能不知道太陽能已在國際上如此普及。要擁抱樂活,不用抵抗企業,而是讓企業發揮它的影響力,用產品能改變它的顧客的行為。讓企業賺錢沒關係,我們賺回一個更好的環境。
這些我都沒興趣,我最有興趣的,是他在環保產業的投資。2005年11月,蓋茲花了8,400萬美金,買下「太平洋乙醇公司」(Pacific Ethanol)27%的股權。
麥當勞教授會指定我們看投資專家彼德.林區(Peter Lynch)寫的《征hetubook.com.com服股海》(Beating the Street)。林區有一個簡單的「Shopping 投資學」,意思是去 Shopping Mall 逛一圈,看哪家店人最多,就買它的股票。
巴洛克的邏輯是:當你聽到小道消息時,已經有成千上萬人聽過、也行動了。所以股價早已反映出消息的效應,這時候你再跳下去,準死無疑。
樹大招風,Whole Foods Market 成功之後,批評家認為他們企業化的經營其實破壞了樂活的根本精神。類似的觀點在台灣也盛行。朋友們常跟我抱怨:某某公司在「消費」樂活。他們的意思是某某公司用商業手法來炒作樂活議題,藉此謀自身的利益。既然牟利,就傷害了樂活的道德性。
但我畢竟上了麥當勞教授一學期的課,良知沒有完全泯滅。所以畢業十多年來,我投資的哲學一向是:買自己了解、相信,甚至崇拜的公司。
也就是說:要炒股票,少去號子,多去 Shopping。
好啦,我其實也沒有這麼清高了。我也會急功近利,在 party 中聽小道消息。只不過每當別人說他買某支股票賺了多少多少,我再去買一定慘賠。

少去號子,多去 Shopping

https://m•hetubook.com.com
我開始接觸投資,是在1992年去美國念商學院時。當時我的投資學老師是傑克.麥當勞教授(Jack McDonald)。到2007年為止,他在史丹佛已經教了39年(到今天還在教)。他的課受歡迎的程度,讓選不到的同學寧願坐在另一個教室看他上課的實況轉播,也不願退選。從1968年開始,他常請華倫.巴菲特來課堂演講。近幾年巴菲特不能來了,他就帶同學飛到巴菲特的家鄉內布拉斯加州去拜訪大師。
道聽塗說去買自己壓根不懂在賣什麼的東西的公司,就像交一個只會講俄語的女友。你投注了身家性命,卻完全不知從何愛起。最後當然人財兩失,一敗塗地。
買自己了解、相信、甚至崇拜的公司,就像愛上一個自己了解、相信、甚至崇拜的人一樣。那種靈肉合一、汗臭與銅臭結合的快樂,是終極的刺|激。
買自己了解、相信,甚至崇拜的公司,就像愛上一個自己了解、相信、甚至崇拜的人一樣。那種靈肉合一、汗臭與銅臭結合的快樂,是終極的刺|激。
我對不起麥當勞教授,沒有聽他的教誨。因為他在第一堂課就告訴過我們1920年代投資大師伯納.巴洛克(Bernard Baruch)的智慧。www•hetubook.com.com巴洛克是那個時代的巴菲特,每當他聽到別人在說哪支股票可以買,他立刻賣。別人問他如何致富,他說:「我有錢,是因為我總是賣得很快!」
比爾.蓋茲雖然靠高科技發財,個人投資卻多在 boring 的產業,如加拿大鐵路公司(Canadian National Railway)、收垃圾的「共和服務公司」(Republic Services)、「PNM電力瓦斯公司」(PNM Resources)等。
這句話很多投資專家都說過,卻很少投資人願意聽。大部分的人,包括我,都想用最偷懶的方法,迅速地撈一票。
這樣一位傳奇教授,態度卻平易近人。他教我們所有分析公司的方法,卻從不給一張明牌。每次下課,我們這些登徒子圍在他身邊要明牌,他總是微笑地說:「分析公司,不要分析明牌。」
買單支的美國股票,手續麻煩而且風險很大,所以我都建議我的樂活朋友,去買「道德基金」(原名 Ethical Funds、Social Funds、或 Social Responsible Investments)。這些基金只投資在公司治理、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上表現傑出的公司,賭場、菸草、軍火等產業都敬而遠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