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作者:吳曉波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二講 改革開放(下):集權主義的回歸 一九九八年的「三駕馬車」

第十二講 改革開放(下):集權主義的回歸

一九九八年的「三駕馬車」

這三大政策分別著力於投資、出口和內需,由此構成拉動經濟復甦的「三駕馬車」。在哀鴻遍地的一九九八年,中國經濟率先觸底反彈,「否極泰來」。正如全球經濟史上一再發生的景象一樣,一次重大的經濟危機往往會伴生出一個經濟強國,在危機四伏的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國幸運地扮演了這樣的一個角色,它不但沒有被擊倒,甚至逆流而上,一舉取代日本而成為亞洲經濟的火車頭。
其次,開放外貿的進出口自主權。國務院相繼和*圖*書推出政策允許民營企業自營出口,大大刺|激了外貿的積極性。亞洲金融危機後,亞洲四小龍經濟元氣大傷,相對而言,未受重創的中國經濟則出現了「水落石出」的效應,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開始遠征全球,從而催生了「中國製造」的繁榮景象。
最後,刺|激內需,開放房地產市場。一九九八年七月,國務院作出重大決定,黨政機關一律停止實行了四十多年的實物分配福利房的做法,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幾乎同時和-圖-書,中國人民銀行頒布《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允許商業銀行開展住房按揭貸款的服務。這兩大措施,直接刺|激了房地產業的復甦。
從一九九七年夏季開始,美國的對沖基金狙擊亞洲各國貨幣,引爆「亞洲金融危機」,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及韓國的資本市場相繼失守,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的中產階級財產分別縮水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六十一和百分之三十七,中國香港地區、新加坡和泰國的居民資產則跌https://www.hetubook.com.com去了百分之四十四、百分之四十三和百分之四十一。金融風暴肆虐周邊各國和地區,自然會影響到中國的產業經濟和民眾心態,股市陷入低迷,消費市場更是一派蕭條,到一九九七年中期,全國的工業庫存產品總值超過了三兆元,出現了「結構性過剩」的現象。朱鎔基曾在會議上承認,百分之九十五的工業品都是供大於求,「東西多了,沒有不多的」。更讓人擔憂的是,當時國有企業的下崗工人總數達到了創紀錄的一www.hetubook.com•com千二百七十五萬人,其中只有少數人找到了新工作。一九九八年六月,長江流域遭受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二十九個省市受災,死亡數千人,經濟損失巨大。在金融危機和天災的雙重打壓下,中國出現了自一九八八年之後的又一次大蕭條。
一九九八年三月,朱鎔基當選新一屆的國務院總理。在全國「兩會」的記者招待會上,他即席慷慨發言,宣稱:「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無往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正是在這一和-圖-書年,他為日後的中國經濟打造出了「三駕馬車」。
正是在這種「稍有不愼,便可能跌入萬丈深淵」的時刻,朱鎔基以三大經濟政策,將中國經濟拉出泥潭。
首先,啓動城市化建設。朱鎔基宣布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從一九九八年到二〇〇一年間,政府發行長期建設國債五千一百億元,各大國有商業銀行發放同等額度的「配套資金」,主要投資於基礎設施建設,如修建高速公路、鐵路和大型水利工程等,同時,中央銀行先後七次降低存貸款利率,增加了貨幣供應。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