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本事

作者:張大春
本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詩之貝

詩之貝

史上大規模且持續久遠的朝聖之旅始於西元十世紀;當時阿拉伯回教徒在地中海一帶雖然擁有強大的勢力,但是初期仍對基督信仰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然而,朝聖之路遙遠多險阻,那些手持木杖、貝殼、頭戴寬扁帽、胸前或肩膀上佩掛著所欲前往之地標誌的信徒仍絡繹於途,爲了感恩、爲了救贖、爲了憑弔、爲了單純信念的固,他們必須建立一種足以支持肉體度越痛苦的文本,俾能時時閱讀、記誦,乃至人們之間口耳相傳,相互提醒;於是才有了《朝聖指南》這樣的書。說它是一本書,不如說它https://www.hetubook.com.com是一種具有多重版本、但是功能卻無二致的書。它講述神蹟、宣揚教義、融合了詩歌與歷史,也交織著社會檔案和風俗制度。我們可以在裡面讀到許多帶有果報教訓意味的故事。比方說:拒絕提供朝聖者麵包的婦人忽然發現烤爐裡的麵包變成圓石,或者摒朝聖者於門外的城市在一夜之間幾遭焚燬。今人讀之或覺可笑,古人讀之則但覺可畏而已。其中一則是這樣的:
《朝聖指南》上的故事殘酷又單薄,然而有趣的是:在將近一千年後的一九九m•hetubook.com.com四年,一組來自紐西蘭南島基督城的地質學家和水文學家應邀至耶路撒冷探勘地下水源的蘊藏,他們在無意間發現了一塊方形的卡片,它略向一面凹陷,凸起的一面上殘留著一般貝殼上慣見的花紋和彩色反光,且塗寫著有如神秘文字般的符號。這塊卡片稍後被科學家送往特拉維夫,交由另一群古文字學者鑑定。一年兩個月以後,鑑定報告出爐,世人方才驚詫萬分地察覺:那組符號並非古文字,卻是一套數碼,而這套數碼正與人類遺傳中再生再造的基因鍊單鍵數字完全相合。遺傳和_圖_書工程學家表示:「除非掌握另一組符號,否則我們也祇能承認這是巧合——但是,我們祈禱能很快找到答案。」
「凡再生的,必蒙詩歌讚美。」這也許不是神話,但願也不是上帝的玩笑。
一個「讀經人」(即基督徒或猶太人)將一首詩歌的單數句抄寫在一枚方形的貝殼上,再將其雙數句抄寫在一枚圓形的貝殼上,分別握於兩手之中。他每跨出一步,即唸誦一句,隨著左右手緩慢而有節奏的停頓,這位聖徒從一個聖地走到另一個聖地,如是者二十年,除了必要的飲食休憩之外,從不歇止。一天,他行經維勒諾夫https://www.hetubook.com.com,忽然迎面來了一個哈里發(回教社會的統治者)。後者問聖徒:「兩隻手之中的哪一隻比較聰明?」聖徒答道:「祇有當它們合十禱告時才有聰明。」哈里發隨即揮刀砍去了聖徒的一隻手掌,又問了同一個問題。聖徒平靜地說:「落在聖地的手掌並未曾失落。」哈里發又砍去了聖徒的另一隻手掌,將同樣的問題再問了一次。聖徒仍不改色,道:「上帝的手在我之中。」說完即倒地死了。哈里發撿起那浸泡在血泊和黃沙混合的暗色泥漿之中的圓貝殼,隨口唸出抄寫在上面的詩句,登時半邊身子麻痹且隨即潰爛,倒在地和-圖-書上,也立即死去。這一刻,天使的號音響起;聖徒的斷掌在一陣狂風中接合於斷削之處。聖徒復活,重新站立在沙丘頂端,然而他隨即發現:另一片方形的貝殼已遭沙礫掩埋在不知道什麼地方了。聖徒祇好回頭去哈里發掌中撿拾那一片圓形的貝殼。可是,連那一片也迅即被風捲走,不知去向。天使的號音漸遠漸杳,但是聖徒清楚地聽見浮在號音之上的一段話語:「凡再生的,必蒙詩歌讚美。」聖徒略有所悟,猛一低頭,赫然看見兩隻掌心之上出現了那首原先抄寫於貝殼表面的詩。聖徒知道這就是旨意,遂打起精神,往另一個傳說中的聖地走去。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