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七好文集
牆外
在京都,閒來愛逛大街小巷。年來,給我逛過的地方真多,只有一個地區沒去過,因為一早就有人警告我:那是流氓聚居的地方,千萬去不得。怎料,一次無意的閒蕩,竟走到這地區的邊緣,意外的看到日本的另一面目。
一九七五.一.四m.hetubook.com.com
那是在京都羅生門(羅城門) 外邊。除了有所每月二十一日廟會出名的東寺外,沒有旅遊「名所」,外來遊客怎也不會跑到那兒去。我喜看東寺的廟會,愛逛擺在地上的雜貨舊物攤子,所以雖然離開市區遠,仍去過幾回m•hetubook.com•com。東寺的地攤性質可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專供較廉價生活用品的,例如衣服、鞋襪、廚房用具。一類是有錢人消閒玩意:例如盆栽、古錢,最多是沒有實際用途的「故物」。有人用港幣五六十塊錢買一隻不會動的古老掛鐘,三四十塊錢買一件破爛軍用斗篷,幾十元買一和圖書個舊軍用水壺。我站在那些買客身旁,看他們輕易付出鈔票,就不免覺得日本人真富有,多餘錢真多。
每次到東寺去,我總從當大街的門進去,也不敢在附近久留。只有一次,竟從側門走出去,就不禁呆住了。圍牆外,驚訝地看到一大群衣衫襤褸、身軀乾枯得像柴枝的人,也進行地攤的買賣。年和*圖*書老而顫危危的攤檔主人,沒神沒氣地看住像一大堆垃圾似的破衣服用具,神氣好不了多少的買客,像拾荒者般細心檢著。幾塊錢成交的破東西,在香港,恐怕送給乞丐也沒人要,他們卻如此鄭重的一買一賣。這種景象跟墻内的對比,實在太强烈了。
據說在日本,每個城市都有這種「非人」。他們世世代代貧窮和圖書,聚居在一起,也不跟其他階層來往,只在一定範圍内生活。朋友告訴我,幾年前,有個年青的「非人」偷偷離開範圍,考進京都大學,準備學成便回去幫助其他「非人」改善生活環境,怎料,到頭來反被自己人排擠了。最近,在電視中看到東京「非人」在遊行示威,要求改善生活,不知道京都的一群,有沒有同樣作合理的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