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教小記
敲鐘者
——陶行知先生誕辰九十週年紀念
「只要敲醒一個人,也願意繼續敲下去,敲到無力才罷休」,這種想法,在急功近利的人心中,是天真或幼稚的想法,只有傻瓜才肯做。世間太多聰明人,不見得就能把實際的困難解決了,只有傻瓜,才肯老老實實挑起擔子,堅毅地走上可走的一 兩步。敲鐘者曾這樣想:「我一個人敎十個人……這樣一人教十人,十人教百人,百人敎千人,我們便能和*圖*書從整個村莊的生活裡,辦出整個村莊的教育來。……」他就真的這樣做起來了。敲鐘者是堅毅的。
他辦曉莊師範,他創育才學校,他跟學生生活在一起,他到處演講,他把教育理想落實在沒有知識分子願意理會的荒村裡,他用行動和熱情來敲醒別人,他太勞累了,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十五日,敲鐘者倒下來,還剩下一大段路hetubook.com.com,沒有走完。
我是下了一種新的決心:假使我敲這口鐘,只有力量敲醒一個人起來種田做工,我還是願意繼續的敲,敲到無力再敲的時候才肯罷休。……
一九八一年十月十八日
面對多災多難、教育落後的國家,一個自美國留學回來的青年教育工作者,毅然肩負了www.hetubook.com.com敲鐘者的使命。他嘗試實踐「教育救國」的理想。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口號。他在荒山小村裡建立農村學校。他路過香港,也不忘為工人設立一所業餘補習學校……終其一生,就朝着為國育才的教育理想道上走。但這是一條滿是荊棘、滿是昏睡者的道路,敲鐘者注定寂寞。
「千敎萬敎敎人求真,千學萬學www•hetubook•com•com學做真人」,這是敲鐘者——陶行知先生的遺教,刻在他墓門兩旁,三十多年來,風雨侵凌,未知還清晰可見否?
敲醒一個人,再等待醒者起來,敲醒別的昏睡者,這是漫長的等待。沒關係,敲鐘者願以無比的耐心等下去。可是,道上不但有昏睡者,還有荊棘呢!它身上有刺,橫蠻擋在路中央,誰打它身邊經過,也難免給它刺得皮破血流。敲鐘者明白自己的工作不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喚醒沉睡者那麼簡單,還要面對不分好歹的荊棘。他了解儘管好心好意如和平傳訊鴿,還「難免有人要把牠捉起來,關進籠裡去,或者存心不良投牠一彈,送牠老命……」但他更知道這條路必須闖過去,徘徊畏縮,絕不能為民族教育找出一條生路。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滴滴灑在這艱難的路上。為了教育,為了培育幼苗,一切擋住他的荊棘,他都要拚命對抗、砍除。敲鐘者是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