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衣冠
掘文墓者言
這種情況十分普遍,對作家對作品來說,都該屬「不幸」。
近十年,我有意無意間做了一個「發掘文墓和揭開文墓」的人。
雖然,有些作家不願把某幾篇文章收進集子裡,以便保持風格完整,或不想以少作示人,但這畢竟是作家寫作生命的全部,m.hetubook.com.com欠缺了總是一種損失。這些消失了的文章,就埋在世上不同的「文墓」裡——圖書館裡浩如煙海的報紙雜誌,得等待有人去發掘。
錢鍾書在《寫在人生邊上》和《人|獸鬼》兩書的重印序裡,給專門翻出湮沒了很https://www•hetubook.com.com久文章的人,加了「發掘文墓和揭開文墓」者的名堂,看文章的上文下理,這名號不見得有什麼稱許的意思。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如果有人說我是個掘和*圖*書文墓的人,我承認了,只希望對任何人沒有傷害。
如果有人說這不過是另一種「虛榮心」,我也只好承認了。
我不知道這樣子「掘」,會不會引起作家的不快,但在我自己,卻是興味愈來愈濃。從塵封發黃的紙堆裡,翻出一篇名家不為人所知的作品,那「眼前和-圖-書一亮」的快樂,那「唯我獨得」的成功感,恐怕只有同道的人才能理解。
多少年來,坐在故紙堆前,細心一頁一頁翻閱,有時連續翻了五六天竟一無所獲。擦了幾回倦眼,舒了幾次因久坐而痠痛的筋骨,仍舊坐下來,繼續工作,那種惘然疲憊而又不肯言休的堅持,恐怕也只有https://m.hetubook.com.com同道的人才能理解。
許多作家的作品,都先刊在報紙或雜誌上,過一段日子才收集起來成書出版。這些書,有些經作家自選,有些經編者挑選,選者總有不同喜好,沒收入集的文章,後人就不易讀到。幾十年來,流離和動亂,也使無數刊過的作品忽然埋沒了,從此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