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衣冠
書店與夢
夢,儘管做,這是與書有關的甜夢。
但書店的品格很重要,也決定了愛書人與它的緣淺緣深。品格,這個詞,用得有點不尋常,得解釋一下。其實也很簡單,人有人格,店有店格。店的品格,有些人認為可以從店面裝潢、書種書品、店主店長店員表現等等形成的外觀感覺得到。
單就香港一地說,幾十年逛書店經驗,記憶中,沒有太大驚喜和十分舒服的印象。有人諒解說:香港地少租貴,書店難有氣派。提到氣派,就跟品格差不多,那與地方大小無干。每年舉行的書展也夠大了,氣派不能說沒有,但那是
hetubook.com.com商業氣派,格局佈置,與家庭禮品展、電腦用品展沒多大分別。愛書人身在其中,就是不舒服。有些書店也盡力做到明淨安然,但奇怪的就欠了一種讀書人想要的味道。
香港也有過一些有品格的書店,店主多本是愛書人,設書店既想以文會友,又可滿足坐擁書城的樂趣。可是,撐得很苦,畢竟,這是個講求經濟效益的社會,書香品格,太難求了。看着他們興高采烈地開店,意興闌珊地關門,都嘆夢圓夢碎。
曾經也有一個夢:退休後,找個小地方開店,屋簷低矮,舊書滿www.hetubook.com.com架,坐在角落,獨自看書,等待愛書人來,沏杯清茶,可聊則聊一陣,談的是書,不關人事。愛靜的也由他,各自翻書。
書店的品格,不在輝煌裝修,當然,設有深色、由上而下略向外傾斜的木書架,並有咖啡茶坊、舒適座位,那會令入店人愜意。但愛書人更重視的是書種的選取、售書人的懂書程度。一個有識見的書店老闆、一個懂書的店員,對書店的品格影響極大。
二零零三年七月十九日
偶然有人會反問說:「你
和*圖*書
遇過舒服的書店嗎?且說說看。」現在許多大書店的老闆只管行政,只關心銷售情況,就算懂書,也無暇理會書種,交給下屬處理,未見得人人擔當得起。小書店老闆坐鎮店中,書來書往,瞭然於心。愛書人進店,閒話兩句,早有了人的交流。偶爾購入好書,又記得顧客口味,捧出來推介,就生貼心感覺。懂書的店員也可讓人客入店不隔。可惜,太多售書人只把賣書當成謀生工,毫不投入,甚至根本不懂書,那怎能與人書交流?
讀別人寫逛書店、冷攤,特別是舊書店,真令我神往。北京琉璃廠,在老一輩文人hetubook.com.com筆下,它是個太遙遠的神話。七十年代末,初訪琉璃廠,那些老店,剛經文化劫災,滿着愁苦滄桑,但仍散發着沉厚的書卷味。可惜往後的日子,商業生意主導,變得俗氣逼人了。
上海文廟星期天的地攤,雜亂骯髒,倒有點廠甸風貌,據說早上五點鐘開市,我八點鐘進去,已見淘得好書的人笑盈盈走出廟門。攤前人群埋頭翻書,攤主也不大理會顧客,偶然討價還價,卻不緊張。很久沒去逛了,最近聽說,地方管理人員認為生意有可為,決定進文廟要收費。逛冷攤要收入場券,真煞風景。
有朋友以為我怕人多擠迫,所以不m•hetubook•com.com愛香港書展。其實不對,人多而興味相同,再擠些也不可怕。日本許多一年一度的書展,特別是擺在大百貨公司頂層裡的舊書展,人流之密,簡直寸步難移。大百貨公司,夠商業化了罷?奇怪的是整個場所完全沒有商業味,擺攤售書人細意向翻書人介紹版本,淘書人埋首尋珍。每一隻挪移在書本上的手,都是斯文溫柔的。
我常問去台灣逛書店的朋友,誠品書店有什麼令他們着迷?「舒服。」他們幾乎異口同聲這樣說。怎樣舒服法?難道香港沒有舒服的書店嗎?沒有人好好回答我。
我立刻神思飛馳,眾裡尋它。
愛書人沒有一個不愛逛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