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在科技時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積極行動力

作者:達琳.史威勒 羅恩.史托伯格
別急著給糖吃,先教孩子思考:在科技時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積極行動力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chapter 7 正確引導,別怕孩子滑手機 手機帶來便利,卻讓孩子少了思考力

chapter 7 正確引導,別怕孩子滑手機

智慧使用科技產品,享受便利也保有思考力

父母:羅恩博士,好像沒什麼事情可以讓我們的兒子改變行為。他仍然不尊重家規,在校行為也很差。我們已經不讓他玩電玩遊戲或是其他電子產品,實在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
羅恩博士:我注意到諮商的當天下午,他一直在看手機。我問他,為什麼父母不准他用電子產品,而他卻還有手機?他回答說:「他們讓我留著手機,以防發生緊急狀況,我覺得他們不了我可以用手機做所有事情,只要他們讓我留著手機,儘管拿走所有東西,我都無所謂。」

根據最新一項全國調查顯示,百分之六十八的十二到十三歲孩子(國中生)以及百分之八十三的十四到十七歲青少年(高中生)擁有手機。該研究還顯示兒童持有手機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而另一項研究發現,百分之二十的三年級學生和接近百分之四十的五年級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手機。

手機帶來便利,卻讓孩子少了思考力

教養idea/透過簡訊,讓孩子練習決策

手機是方便與孩子聯絡的工具,尤其是計畫臨時改變時。不過,我們真的鼓勵父母利用每個機會和孩子討論:如果他們沒收到計畫改變的訊息,會怎麼做?

我們舉晚一點接孩子放學為例:如果你發現自己處於類似情況,孩子的安全和安心是最重要的,因此,不要怕傳簡訊,之後照計畫接孩子回家就是了。然後和孩子討論,如果他把手機忘在家裡,又發生了今天的狀況,他可以怎麼做(例如,通知學校行政單位、找老師幫忙)。

讓孩子自己起頭,不要給他們答案。這是個讓孩子自行想清楚情況的好機會!父母可以根據孩子所學到的,提供一些機會讓他們練習決策。

教養idea/規範使用手機的時間

智慧型手機內建許多有用的工具,看起來好像對學生的作業相當有幫助。不過,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智慧型手機並不適合在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使用,因為孩子往往會被手機的其他功能吸引,反而不能專心做功課。

的確,查看社交軟體、電子郵件,或是玩遊戲,比做功課好玩多了!對大多數孩子而言,可說是誘惑力十足。如果孩子在做功課或念書時玩手機,父母一定要好好觀察與提醒。

不過,這樣的情況,也沒讓孩子有批判性思考的機會。如果小女孩沒有手機,就要耐心等待幾分鐘、思考各種爸爸遲和圖書到的原因;然後,經過一段時間,如果爸爸還是沒來,她應該已經想清楚該怎麼做,例如,繼續等待、讓學校人員知道父母沒來接她、打電話給祖父母或鄰居,甚至是步行回家,都比看手機或照著簡訊提供的方法去做要困難得多。但是,這些選擇才真的有意義,因為能讓小女孩有機會做決定,自行解決問題。
一個十七歲青少年在週六晚上十點四十分離開朋友家,打算開車回家休息。當他來到車旁時,注意到其中一個輪胎好像洩了氣,只是不到完全洩氣的程度。於是,他打電話回家說:「爸,車子的其中一個輪胎看起來比較低。」他父親回答:「我會打電話給汽車保險公司,我也會趕去你那兒。」

教養idea/親子一同「更有效」使用智慧型手機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對智慧型手機愛不釋手,就讓他利用手機做一些好玩又有趣的事。例如,在你需要某些資訊(地址、電影時刻、有趣時事)時,不要自己搜尋,讓孩子幫你,並讓他分享成果。這麼一來,孩子既可使用科技,也會覺得自己幫得上忙。此外,稱讚孩子使用科技的熟練度,可增進你和孩子之間的互動,也可以學到一些新知。

如果今年全家要去度假,可以讓孩子查查當地是不是有遊樂園或滑水道。你也可以問個簡單的問題,例如,「晚餐後,你可以幫忙查一下五金行明天什麼時候營業我有些不確定。」這些任務包括記憶、解決問題、溝通等等,可讓全家人像團隊一樣一起工作。

再說,這是一個練習解決問題的安全環https://www.hetubook.com.com境——他正在朋友家門口,只要走進朋友家,就可以得到幫助,是個讓他在決策過程中大展身手的好機會。更重要的是,他不只可以練習怎麼處理洩了氣的輪胎,也可以處理其他意想不到的問題。
在手機上看地圖很容易,但事實上,這和看紙上地圖或是靠記憶開車是不一樣的——給孩子一張地圖,他可能不知該怎麼辦。所以,下次到偏遠地方旅行、沒有手機訊號或無線網路時,就是教導孩子找出解決某些問題的替代方法的好機會。孩子有機會使用科技,不代表你不能鼓勵他們練習舊方法——讓他們看地圖,可以彌補錯失練習寶貴技能的機會。
會錯過練習的機會,就是因為父母的拯救來得太決了。若能在父母沒有接電話的情況下,看看青少年會如何處理這個情況,是很好的。
此外,我們更容易記得最近經歷過的事情。例如,我們會將最近的談話內容或最近閱讀到的事物儲存在我們的短期記憶裡,之後如果再有其他新事物,才會取而代之。如果青少年每隔幾分鐘就查看手機,或是發簡訊、使用社交軟體、看圖片、收發電子郵件,那麼,這些活動就會一直保留在短期記憶中。這也意味著,青少年不太可能記得你在他們開始使用手機之前要他們做的事情,因為接下來的數分鐘內,會有很多新事物佔據他們大腦的記憶空間。
在這個情況下,打電話回家是個好辦法,沒任何問題。這個青少年所失去的練習機會,是下一件事所造成的——負責打電話給汽車保險公司的是青少年的父親,而不是青少年自己。這讓青少年失去了與汽車保險專員交談和從容回答專員問題的機會,甚至沒討論到輪胎氣洩得有多嚴重和*圖*書,或是這輪胎行駛了多少公里等問題。為什麼他沒考慮在朋友家過夜,等到白天再仔細檢查車胎,或是請朋友的家人送他回家?因為他有手機,甚至不用再走回朋友家,就可以讓道路救援車和父母趕到現場。此外,正確的做法,是在家打這通電話。
我們並不是說父母在計畫改變或是意外發生時,不能傳簡訊給孩子。親子溝通是件合情合理的事,我們的建議是,盡量不要拯救孩子,因為這會讓他們錯失練習機會;至少要想一想他們可能會怎麼做,給他們一些選擇。
現在,想像孩子迷路的話,若沒有智慧型手機,可以有多少練習的機會?他們需要重新查看計畫、路線;回到原路,找出哪裡出了錯;要怎麼做,才能回到目的地。也就是指,他們得看看四周,判斷那個地方是不是安全的?可不可以問路?還是要開車到加油站或商店去問路?他們也要知道迷路所浪費的時間要怎麼處理?如果快遲到了,他們該怎麼負起責任?此外,這也可以教導孩子如何管理時間、如何為意外做規劃,特別是,當他們為了重要事情赴約的話,尤其如此。
對青少年而言,有解決問題的經驗、對於怎麼做感覺有點焦慮、專心於解決方案上,都是無價的。這可以讓他們建立自尊和成就感,在面對未來的問題時,更有信心。當練習的次數越多, 下次遇到意外狀況的解決方案也就越多。從父母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所以,下次當你禁不住想拯救孩子、讓他不再沮喪時,請先退一步,讓學習的機會降臨。
科技是個奇妙的工具,它可以協助我們做時間管理與規劃,但是,如果孩子過於依賴它,而不須負個人責任時,它就是個障礙了。例如,當孩子未能履行承諾時,便https://m.hetubook•com.com歸咎於手機沒有提醒他們。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怪罪於手機,而不承認錯在自己,就好像這是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藉口。
隨著越來越多的兒童、青少年使用手機,了解手機對孩子所帶來的正反兩面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手機是這個世代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多數人都認為它是很有用的。不過,有研究顯示,使用手機可能對孩子處理某些資訊的能力會產生負面影響。
兒童與青少年依賴手機,會讓他們失去更多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正如我們在本書中所討論的,想讓孩子學習如何面對生命中的意外與挑戰,讓他們定期練習解決問題,是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方式。然而,孩子依賴科技(此指智慧型手機)為他們解決問題,會讓他們失去基本的練習機會。請思考下列情況:
的確,對科技的依賴度增加,也讓兒童和青少年解決問題的機會減少,最終,連思考的機會也變少了。最近一篇國家大型的研究報告顯示,使用過多的科技產品,會讓孩子的工作記憶能力受到重創。

不依賴手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我們也喜歡導航系統(例如,Google地圖,或是汽車內建的衛星導航)所帶來的便利。不過,須注意的是,使用導航軟體可能會減少這一世代青少年解決問題的機會。
手機本身不是問題,孩子不經思考,就決速又輕鬆地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資訊轉眼間就取得,所以很少有需要思考的時間。 依賴科技的世代,即時滿足的需求大增,而手機恰好滿足了這些需求。這並沒有錯,因為我們也像大多數人一樣喜歡手機,也捨不得放開,在此只是提醒,手機除了讓生活變得容易,也會讓孩子錯過練習解決問題的機會。
https://m.hetubook.com•com看地圖、寫下路線、預估多久才能到達某處,這些已經成為歷史。因為智慧型手機功能強大,孩子可能從來沒體驗過迷路時的焦慮。你只需要說,或是輕觸「回家」,你的所在位置就會顯示在地圖上,應用軟體會問你是步行、開車,或是騎自行車?如果你要出去玩,它會告訴你沿途的每間餐廳、市場、商店或加油站,需要多少時間;還會問你要走最快的路徑,或是風景優美的路線回家?
童年是個練習思考並找出問題解決策略的好時機!我們認為,沒有機會練習這些技巧的孩子,最終技巧的發展程度會不如被鼓勵提出可行解決方案,並選出最佳方案的孩子。
如果你在孩子玩手機時,要他們做家務(不論是倒垃圾、餵狗或打掃房間),而他們馬上去做的話,算是幸運!因為當孩子「黏」在手機上時,他們與環境和周遭事物是切斷的,無法專心聽從或記得你對他們的要求,也對他人的提醒毫不在意。

「迷路」教會孩子寶貴的技巧

下午放學後,小女孩依約到階梯上等爸爸。兩點半一到,她沒見到爸爸,就不耐煩地查看手機,然後開始打電話、傳簡訊給爸爸,問他為什麼還沒到?爸爸只得回傳簡訊說他會遲到,要她繼續在學校等。最後,爸爸安全地接到她,雙方的情緒都沒有過度焦慮。
爸爸在孩子(小學五年級)上學前要求她:「今天放學後,在學校前面的階梯上等我。」
所謂的「工作記憶」,指的是使用短期記憶來儲存資訊的能力。因為智慧型手機可以儲存很多資訊,所以兒童和青少年不需要記得太多資訊(例如,電話號碼),便導致工作記憶能力無法增強。而孩子依賴科技來規劃自己一天的行程、提醒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也無法建立自身的內化能力。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