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9 運動不只是好玩而已
參與體育活動,培養責任感
——羅恩博士
教養idea/「東西」再好,過多也無益
參與體育活動,對孩子的許多方面都有益處,但還是要適可而止。若有下列跡象,就表示體育活動所帶來的好處不及後果:
*如果你發現自己比孩子更投入這項運動,就要仔細想一想,什麼可以激勵孩子去參與孩子真的對這項運動感興趣、有熱忱還是他們感受到你給的壓力,才繼續參與?
*如果你的孩子沒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念書或完成作業,或者因為疲勞而影響學業,就應考慮減少練習時間。
*如果孩子受到多種運動傷害,請與孩子的醫生或教練討論,說不定休息一季對他身體復原會有幫助。
體育活動對孩子而言,應該是種特權,因此,如果孩子不守家規的話,要考慮將練習與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做連結。例如,你可以說:「如果你常常幫忙做家事的話,就可以參加秋季的足球聯賽。」
和_圖_書和_圖_書我為一個需要在體育活動與學業間找到平衡的家庭做諮商,他們的兒子剛剛升上高中,並參加了其中一個校隊。事情的起因,是這對父母在網路上看到兒子有幾科成績得了C和D,而這跟他為了參加球隊所作的承諾有衝突,其中一個選擇甚至是讓他直接退出球隊。www•hetubook.com.com
得知情況後,我問父母,他們讓教練知道兒子的處境和想法了嗎?父母說,還沒有讓教練知道情況。
在選擇競爭性運動或娛樂性運動時,要將孩子的家庭責任與學業責任都列入考量。
為了讓兒童與青少年了解如何在多項責任中取得平衡,每一項責任都要列入考量,不能只考慮孩子喜歡的活動。即使孩子是個優秀球員,也不表示他一定要進入高級聯賽;如果他的和_圖_書行程不允許,也沒有辦法。而父母也要自我評估:這些體育活動是孩子自己想參加?還是因為父母本身對運動的興趣,而一心只想讓孩子進入高階球隊?
父母花費鉅資,讓孩子從小就參加某項運動的情況,並不罕見。我們有時會遇到父母將自己擅長的運動加諸到孩子身上,就像在延續自己年少時的成功一樣。這使得孩子別無選擇,只能跟隨父母的期望,不然就可能會讓他們失望。有鑑於此,我們鼓勵父母讓孩子找到自己感興趣且充滿熱情的運動。
隔天,這一家人與教練見面,他們的兒子告訴教練自己的成績有多差。當他們請教教練的想法時,教練說,與其讓他和其他球員一起練習,不如在上學前多做些準備,而且放學後也要與導師見面,持續到成績全達到C以上為止。教練並沒有因此將他踢出球隊,而是等到他成績改善以後,才讓他跟著球隊練習;父母也讓孩子繼續待在球隊,不讓他的教練和隊友為難,並且保住了成績不佳的祕密。而後,我聽說他對課業與運動從來沒這麼努力過。和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