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2 不當即時滿足的父母
讓孩子充分了解你發送的訊息
結束通話後,母親拿走兒子的平板電腦,告訴他,要等到這個週末,才能再使用平板電腦,同時警告他,不能在她講電話的時候打斷她。
——達琳博士
兒童與青少年對於父母給的教訓是非常挑剔的。你覺得孩子會像父母所交代的一樣,減少使用手機的時間,還是像父母一樣,隨時帶著手機,以m•hetubook.com.com便隨時檢查有沒有新的訊息?
例如,父母經常與我們分享,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要有禮貌、舉止良好,像是在他們講電話時,不要打斷他們。父母可能會說:「我正在講電話,不要打斷我。」但說了幾次都沒有效果,只是讓自己越來越沮喪,孩子還是繼續糾纏。然後,父母就會掉入「匆忙陷阱」,急著退讓、回答孩子的問題,這樣他和圖書們才能繼續講電話。殊不知這教會了孩子——讓父母沮喪不要緊,只要堅持下去,就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之後,孩子會將自己的需求看得比別人重要,而且希望別人支持他們渴望即時的滿足。
雖然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她鎮定地講完電話,但是她的行動卻清楚地告訴兒子,她沒辦法接受他打斷她講電話。因為這發生在我辦公室外面,所以我沒有出聲干預,但這卻是下次諮商時的好材料。從這個例子中,我想到了一個策略可提供給她。和-圖-書
在我的諮商等候室,我發現了下列情況:
在前面的例子裡,那位媽媽將孩子想用電子產品打發時間的行為處理得很好,但父母卻常用實際行為將自己無法忍受空閒時間一事做了示範。
許多父母用自己的行為示範了如何使用電子產品:總是抱怨或取笑青少年手機https://m•hetubook•com•com不離手,甚至誇張地將這樣的行為說成了「上癮」,並試著限制孩子手機的使用範圍,告訴孩子這樣其實是一種干擾,且不恰當。然而,自己卻在和家人相處時,也拿出手機看電子郵件、簡訊或新聞。
請注意,與家人在餐館等候時、觀看孩子的體育活動時,甚至是帶孩子去度假時,你看了多少次手機?其實,父母要對自己不能沒有手機的行為感到警惕。
一位母親正用手機通話,她的兒子卻因為想知道平板電腦的無線網路密碼,而打斷了母親的談話。母親要他等一會兒,他卻開始沒耐心,拉住她的胳膊,大聲地問她無線網路的密碼。母親只好請對方等一下,小聲地把密碼給了兒子。和*圖*書
你應該聽過這句話:「照我的話做,不是照我所做的去做。」意思就是「不要模仿我的行為,只要聽從我的指示」。有時,父母會在不經意間,給孩子一個混亂的訊息,而最後的結果就是教給孩子一些不可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