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晚鳴軒愛讀詩

作者:葉慶炳
晚鳴軒愛讀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羅敷自有夫

羅敷自有夫


羅敷前置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繫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餘。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鬚。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行者見羅敷,下儋(擔)捋髭須(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這兩支歌表面上寫衆和尚見了鶯鶯後所引起的一陣騷動,事實上正極力反襯鶯鶯的美艷。和尚們騷動得越厲害,鶯鶯越美艷。你看:這許多和尚見了鶯鶯,經也不念了,隨喜也停了,香也忘了上。老和尚、小和尚、法堂、法寶、智廣、添香侍者、執磬頭陀、作法闍黎,發狂的發狂,發呆的發呆,輭癱的輭癱,可以說是醜態畢露。可見鶯鶯小姐之美,眞到了顛倒衆「僧」的地步。董解元的寫作技巧在這發揮得淋漓盡致,只是爲了反襯鶯鶯之美,讓諸位法師大出其醜,未免有失厚道,如果說董解元這段筆墨就是從漢樂府豔歌羅敷行學來,那麼他只學到了寫作技巧,沒有學到溫柔敦厚的精神。在艷歌羅敷行裏,行者、少年、耕者、鋤者雖然看羅看得入迷,却並不曾被恣意醜化。
耕者忘其犂,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接着一句是「羅敷喜蠶桑」,既然她喜愛養蠶採桑,那麼「采桑城南隅」乃是自然不過的事。她採桑有什麼配備?有「青絲爲籠係,桂枝爲籠鈎」。籠係指籃子的絡繩,籠鈎指籃子的提柄。她的頭髮梳成什麼樣子?「頭上倭墮髻」。倭墮髻又名墮馬髻,把髮髻歪在一邊,作搖搖欲墮之狀。這種髮型是後漢梁冀的風流妻子孫壽發明的,發明後曾經引起京城的婦女一窩風仿效。羅敷的耳部有什麽飾物?「耳中明月珠」。明月珠是一種寶珠,產自西域。她以明月珠作耳璫。她身上穿着如何?「緗綺爲下帬,紫綺爲上襦」。緗是杏黃色,綺是有細密花紋的綾類。你看她上身紫色www.hetubook•com•com綾製的短襖,下身杏黃綾製的裙子,穿著何其鮮艷,何其講究!
這首詩就這樣在最耐人尋味之處出人意表地結束,結束得和「上山採蘼蕪」一詩異曲同工。以下的情形你不難想像:太守垂頭喪氣地乘五馬車離去,圍觀的行者、少年、耕者、鋤者齊聲爲羅敷喝采:我們的羅敷硬是要得!這些人回家之後,今晚的家常閒話大概也離不開美麗能幹的羅敷和那位自討沒趣的太守大人了。
如果你眞相信羅敷有這麼一位了不起的夫婿,那就大錯特錯了。從二人年齡看,那位夫婿足够做她的老爹還有餘。古代原配夫婦年齡不可能如此懸殊,除非是續絃或姬妾。即使是續絃或姬妾,羅敷也不可能抛頭露面到城南隅來採桑。何況此詩開頭就說:「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何嘗有羅敷已嫁的跡象?所以這位「夫婿」,只是羅敷心目中之白馬王子而已。羅敷就憑這位虛構的夫婿,婉拒了許多自己並不中意的追求者。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如果沒有準備一套應付各種各樣追求者的手法,那怎麼成?當然,虛構一個理想夫婿也得有點本領,必須要說得頭頭是道,煞有介事,才能把對方矇住。
當羅敷緩步向五馬車走來,太守準是滿心高興。哈!又一個美女上釣了。等到聽了羅敷開宗明義的三句話:「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彷彿淋了一頭涼水,才暗叫不妙。羅敷第一句話「使君一何愚」,乾脆極了。試想一個有婦之夫竟然動起有夫之婦的腦筋來,冒着內憂外患的危險,這還不算愚不可及?縱然家裏的黃臉婆吃醋可以置之不理,也須防對方的丈夫放你不過。接着,羅敷把自己的丈夫好好誇耀了一番,用意無非是教太守回去照照鏡子,憑你也配來打姑娘我的主意!
五段「秦氏有好女,自名爲羅敷」,是旁人回答屬吏而屬吏又轉禀太守的話。六段「羅敷年幾何」是太守問屬吏而屬吏又轉問旁人的話。七段「二十尙不足,十五頗有餘」,又是旁人回答屬吏而屬吏轉禀太守的話。本來羅敷幾歲就是幾歲,幹麼要來一個「二十尙和-圖-書不足,十五頗有餘」?這可從兩方面來解釋:就事而論,當時觀看羅敷的行人、少年、耕者、鋤者未必知道羅敷的確切年齡,只是約略估計,在十五至二十之間而已。就文而論,「二十尙不足,十五頗有餘」能給讀者想像的餘地。你認爲女子十六歲最美,她就是十六歲;你認爲女子十八歲最美,她就是十八歲。這就是我所謂的文學的語言。八段「使君謝羅敷」,「謝」是問的意思。如果當作謝謝講,那就莫名其妙了。
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跱躇。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
既然錄了原詩,少不得要加一番說明。這首詩原來分爲三章,但我爲了說明方便,把它分成以上九個段落。首段兩句是全詩發端,以作者第一人稱的口吻道出,用意在引出正文。這種發端方式,在民間歌謠中常見。「照我秦氏樓」,如果譯成語體文句,是「照在我們秦家的樓上」。「秦氏樓」之上冠以「我」字,表示作者對羅敷有一份親切感,作者是站在羅敷一邊的。作者這種立場,從後面的詩句中很容易感覺到。
「羅敷年幾何?」
從次段起,正戲上演,作者開始用第三人稱口吻敍述故事。「好女」意謂美女。羅敷是古代一位美人的名字,因此有不少人學她也以羅敷爲名。除了這首詩裏的羅敷之外,長篇敍事詩孔雀東南飛有這麼兩句:「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不又是一個羅敷嗎?也一樣是姓秦的呢!這種情形古今都有。漢朝光武帝還沒有做皇帝的時候,聽說陰麗華長得美貌無比,曾經表示:「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此後,不知道有多少女子的名字叫做麗華。如今我們的影視界,也還有一老一少兩個李麗華呢!「自名爲羅敷」一句,可不能講成「自己取個名字叫羅敷」,講成「本名叫羅敷」大概還可以。事實上,「自名爲某某」是漢樂府的慣用語,左延年秦女休行也有「秦氏有好女,自名爲女休」的句子。把「自」字看成沒有意義僅爲湊足五言句子的字,也許更合適。
羅敷先告訴太守:「東方千餘騎,夫婿居https://www•hetubook.com.com上頭。」東方指夫婿任官的地方,在那裏,夫婿是數一數二的人物。接着告訴太守:要認識我的夫婿不難。騎著白馬而後面跟着少壯黑馬的那位長官,就是我的夫婿。夫婿所騎的馬,尾部繫有靑絲,頭上有金色的絡頭籠着。還有,他腰間所佩的鹿盧劍,價值千萬有餘。他是如此的與衆不同,你看到準認得出來。再接下去,羅敷背出了夫婿的履歷:「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專城居,也就是官拜太守之意。夫婿四十歲就官拜太守,五馬車我早已坐厭了,你還拿它來獻寶!羅敷又告訴太守夫婿多漂亮多有威儀:「爲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鬚。」更進一步說出夫婿走起路來多有派頭。「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盈盈、冉冉,都是緩步貌。最後,羅敷以「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兩句作結,與開頭的「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兩句前後呼應。數千人都說夫婿人才出衆,這還假得了?
雪裏梅:諸僧與看人驚晃,瞥見一齊都望。住了念經,罷了隨喜,忘了上香。選甚士農工商,一地裏鬧鬧攘攘,折莫老的少的,俏的村的,滿壇裏熱荒。老和尚也眼狂心痒,小和尚每挼頭束項。立掙了法堂,九伯了法寶,軟癱了智廣。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係,
「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這第二段雖然點出了羅敷提着高級的採桑用具,梳着流行的髮髻,配着珍貴的耳璫,穿着色澤鮮艷質料講究的服裝,但究竟還沒有把羅敷的美貌寫出。爲了使前文「秦氏有好女」的「好」字有個交代,爲了使下文使君冒冒失失地向羅敷追求顯得不太突然,非把羅敷的美貌描寫一番不可。這就是第三段詩句的目的所在。但是美人之美,豈是正面描繪比擬所能表達出來的?在這裏,作者巧妙地避開了出力不討好的正面描繪,出之以烘雲托月的間接形容。作者借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看到這位絕色美女時的反應,來表達羅敷美到什麼程度。「行者見羅敷」怎麼樣https://m•hetubook•com•com?放下擔子手摸髭鬚看得出了神。「少年見羅敷」怎麼樣?脫下帽子把頭巾重新整理一番。古人是先用頭巾束髮,然後再加上帽子。少年此一動作,目的在整理儀容,希望給對方一個好印象。這情形有點類似如今男士們面對佳麗時趕忙把西服領帶整理一下。耕者鋤者見了羅敷怎麽樣?都忘記了用犂耕田,用鋤除草,只是目不轉睛地看羅敷。更妙的是這些人回到家裏,爲自己此行一事無成生氣,因爲大好光陰都由於貪看羅敷看掉了。但是在當時實在忍不住不看。這情形正像有些同學明明晚間有功課要做,但却被電視所吸引,一個節目一個節目看下去,結果把大好光陰虛度。事後又覺得後悔,對自己猛生悶氣。
桂枝為籠鈎。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帬,紫綺為上襦。
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當行者、少年、耕者、鋤者都看羅敷看得出神的時候,大地是多麼的安靜。但是接下去第四段「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跱躇」,却破壞了這幅安靜的畫面。漢世稱太守爲使君,太守的馬車用五馬。這位太守官職雖然不算小,做到太守年紀該也已有一大把,但爲人却不够穩重。他來到城南隅,先是驚訝那裏的一切似乎都靜止了,然後他察覺到所有人的眼光都盯在一點——一個採桑女子,終於他發現採桑女子是絕世佳人。於是他派屬吏上前打聽這採桑女子是誰,又打聽她今年青春幾何,然後太守進一步命屬吏去問羅敷,是否願意上五馬車來共載而去。「寧可共載不?」拿肉麻兮兮的西洋式國語來說,可以說成「我有光榮請你上車去兜風嗎?」見美人而向旁人打聽她的姓名和年齡,是人之常情。但是素昧生平就要美女登車與我行,那就未免太像個「急色兒」了。這位太守大概以爲天下美女都無力抗拒豪華車子的誘惑,事實上也的確有看到豪華車子就神魂顛倒的美女,但並非個個美女都是如此,羅敷就是後者的代表。遇到羅敷,太守先生可是自討沒趣了。
如果你是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爲隨時要應付自己不中意的追求者煩惱,這首詩hetubook.com.com的故事對你頗有參考價值,是不是?而且不用我明說,相信你已知道我的錦囊妙計是什麽了。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

——艷歌羅敷行古詞.宋書樂志
「二十尙不足,十五頗有餘。」
你看,在城南隅耕作的或路過的男人個個看羅敷看得入迷發呆,羅敷的美貌可想而知。你能想像她多美,她就有多美。這種避實就虛烘雲托月的形容手法,後來董解元在西廂記諸宮調也使用過。西廂記諸宮調寫到崔相國夫人在普救寺替亡夫做清醮,夫人帶了女兒鶯鶯兒子歡郎來到佛堂時,一連用三支歌曲描寫鶯鶯之美。第一支歌「青山口」的後半說:「右壁個佳人,舉止輕盈,臉兒說不得的搶。把蓋頭兒揭起,不甚梳妝,自然異常。鬆鬆雲鬢偏,彎彎眉黛長。首飾又沒,著一套兒白衣裳,直許多韻相。」這還是從正面落筆但接下去「雪裏梅」和「尾」二支歌曲,就一變爲避主就賓的形容手法了。
如果你是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在大庭廣衆之下突然有一位有財有勢的冒失鬼公然向你展開追求攻勢,你要怎麼辦?嚇得花容失色,拔脚就跑?太沒有風度了!懾服於他的財勢,和他虛與委蛇一番?太便宜他了!嚴詞峻拒,給他一點顏色看?太使人難堪,說不定對方惱羞成怒,釀成意外事件。以上都不是好辦法,還是我傳授你一個錦囊妙計吧!我這錦囊妙計,得之於下面這首古樂府:
尾:添香侍者似風狂,執磬的頭陀呆了半晌,作法的闍黎神魂蕩颺。不顧那本師和尚,聒起那法堂。怎遮當。貪看鶯鶯,鬧了道場。
九段,完全是羅敷的表演了。羅敷聽了太守屬吏轉達太守要請她同車的邀約,既未嚇得花容失色,拔脚就跑;也未懾服於太守的財勢,虛與委蛇;更未怒從心起,嚴詞峻拒。她根本不同太守屬吏答腔,同屬吏答腔無異浪費口舌,何必!你看「羅敷前置詞」,她大大方方從從容容走到太守面前,用不慍不火的語氣發表了一大段談話,讓太守洗耳恭聽。無論就事而言,就文而言,都是妙招。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