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晚鳴軒愛讀詩

作者:葉慶炳
晚鳴軒愛讀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安得廣廈千萬間

安得廣廈千萬間

請你讀一讀杜甫這首「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如何?
杜甫是一位值得我們敬愛的詩人,不是嗎?
你嘗過「布衾多年冷似鐵」的滋味嗎?如果你是年輕人,我想多半沒有嘗過。以目前臺灣一般的生活水準,棉被大概等不到「冷似鐵」的程度就已汰舊換新,至少也已加入幾斤新棉花重新彈過一遍。尤其目前流行的所謂太空被,又輕又暖,享受彷彿絲棉被,價錢却相當低廉,用舊了上百貨公司買一條新的,算不上什麼負擔。所以我想,這一代的年輕人多數不知道「布衾多年冷似鐵」的滋味。不過不知道無所謂,就憑想像也能了解杜甫這句詩的意思。棉被老了,不再有彈性和熱力;杜甫也老了,身上乾癟癟冷冰冰。兩個老傢伙在一塊,那能產生熱氣,帶來暖流?這就難怪杜甫要抱怨老棉被「冷似鐵」;其實如果老棉被有知,它一定也會抱怨杜甫像個石膏人。我小時候在大陸老家也蓋過這種老棉被。它的年齡比我父親還大。蓋在身上,硬硬的,冷冷的,的確不是滋味。但這種老棉被也有一個好處,就是早晨醒來無需鬧鐘。大概用不着等到天亮,脚後頭冷冰冰的感覺就會把人凍醒。我從小就養成早起的習慣,老棉被功不可沒。
最糟糕的,還是「牀頭屋漏無乾處,雨脚如麻未斷絕」。一旦臥房多處漏水,你那裏還敢安心睡覺?休說擔心一旦睡着,雨水漏到牀上把棉被淋濕,單是那滴https://m.hetubook.com.com滴答答的漏水聲,就够你「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這屋漏之夜,我想杜甫準是一夜不曾合眼。他得時時注意漏水的範圍有無增加或轉移,以便採取應變之計;他也要照顧一羣不識愁滋味照樣惡臥的孩子使他們不沾濕受涼。從「自經喪亂少睡眠」一句看,安史之亂以來,由於流離貧窮,他一直睡得很少。只是此夜屋漏特別嚴重,使他的處境更爲狼狽不堪而已。「長夜沾濕何時徹」,徹卽徹曉,天亮。你看杜甫多麼盼望快點天亮。
「嬌兒惡臥踏裏裂」,這句詩大概會博得天下做父母的莞爾一笑,除非這個做父母的從來不曾和孩子同睡一牀過。孩子的睡相,實在反覆無常。原來頭在東邊,過了一會說不定頭已轉到西邊來了。原來和大人平行而眠,大人一覺醒來,說不定他已和大人垂直相交,一雙小脚不偏不倚正擱在大人肚子上。大人爲了讓孩子睡得安穩,盡可能不要擠壓孩子,因此不得不節節退讓,退到牀邊一隅之地。尤其是快進國校的孩子,白天玩得野,晚上的睡相也就加倍惡劣。你看杜甫這位「嬌兒」竟然把老棉被的裏子都踏裂了,其惡臥的程度,可以想見。在這種情形下,杜甫還能安心睡大覺?
在第三段詩裏,風定了,天黑了,雨却下了起來。這就叫做「屋漏偏逢連夜雨」,我們這位詩聖hetubook•com.com又得多受點罪了。這一夜,杜甫眞難入眠。難以入眠的原因有三:第一是「布衾多年冷似鐵」,第二是「嬌兒惡臥踏裏裂」,第三是「牀頭屋漏無乾處,雨脚如麻未斷絕」。只要有其中之一就已够人消受,何況杜甫三者俱全,慘哉!慘哉!
整首詩可分四段:一至五句爲首段,記秋風吹破茅屋,捲走茅草。六至十句爲次段,嘆鄰村頑童欺凌自己。十一至十八句爲三段,寫風雨之夜屋漏難眠。十九至二十三句爲四段,爲天下寒士發出呼籲。在用韻方面,一至五句用「看」「豪」韻,六至十二句用「職」韻,十三至十八句用「屑」韻,十九至二十一句用「刪」韻,二十二及二十三句用「屋」「沃」韻。兩相比照,第一段五句同押一韻;第二段起,段落與換韻未採同一步調。
八月秋高風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挂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沈塘坳。
南邨羣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脣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
嬌兒惡臥踏裏裂。
牀頭屋漏無乾處,
雨脚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詩詳註卷十
m.hetubook.com.com
我每次讀到這首詩的第二段,總是情不自禁地爲杜甫的遭遇難過,而對那些抱走杜甫茅草的頑童十分憎惡。你們和杜甫活在同一時代,住在同一地帶,而且有緣相見,這眞是你們了不得的榮幸。你們應該對杜甫敬禮有加才是,怎麼忍心欺凌他?
俗語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杜甫那天就是禍不單行。屋頂的三重茅草被吹到對岸,固然災情慘重,但只要茅草還掛在樹上或沈在池底,風定之後都去撿了回來,整理一番,好歹還可以遮蔽屋頂,大不了三重茅變成二重茅或者一重茅罷了。偏偏那裏的頑童和杜甫過不去,把茅草抱起來走入竹林不見了。任憑杜甫叫得脣焦口燥,對方也不理會。杜甫除了「歸來倚杖自嘆息」又能如何?
當夏秋之交颱風來臨,把府上的屋頂吹壞了,風雨灌進屋裏,使府上災情慘重,這時你心裏會怎樣?罵建築商偷工減料?還是想到這時候一定有許多和_圖_書人家在受和自己同樣的罪,因而爲他們擔憂?我想多半是罵建築商偷工減料吧?這時候自顧不暇,那會想到别人家受罪的事。我自己就是這樣。每次颱風來襲,晚鳴軒的一邊磚墻滲水,另一邊落地玻璃窗底下雨水不斷灌入,客廳靠窗的一半成了澤國,我的反應就是罵建築商偷工減料,同時抱怨學校工務單位怎麼肯驗收這種房子。但是杜甫不然,他不駡建築商,他只是替所有遭受風災之苦的人發愁。杜甫不罵建築商,你可以說,他住的是茅屋,茅屋本來就經不起大風的吹襲,所以他沒有理由駡替他蓋茅屋的人;但是,他在自己飽受風災之際,還能想起其他同病相憐的人,並且爲他們發出呼籲,這種推己及人的仁愛精神,不是挺難能可貴嗎?
「茅屋爲秋風所破歌」就在這不眠的漫漫長夜醞讓而成。杜甫心想,如果自己住的是建築講究的廣廈,而不是茅屋,那有多好!第一,屋頂不會被秋風吹破。第二,免得被鄰村頑童欺侮。第三,風雨之夜也照樣可以安心睡大覺。然而他轉念一想,只有自己一家「風雨不動安如山」,那有什麼意義?讀聖賢書而只知道爲自己謀,實在愧對古聖先賢。終於,他發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呼籲。這首詩前面一直在訴說自己的苦難,到了快結束時却突然歸結到爲普天之下的寒士請願,實在出人意料之外。就是這出人意外的一個突變,杜和*圖*書甫民胞物與的襟抱和神奇莫測的詩才都作了最完足的呈現。不特此也,杜甫還一鼓作氣,再緊跟兩句「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雖然杜甫這首詩並沒有眞的爲天下寒士爭來廣廈千萬間,但是他這一份熱情和好心,已足够使天下寒士爲之感激涕零。
首段五句,事實上已把題目「茅屋爲秋風所破」點得一清二楚,這就是開門見山的直敍法。「八月秋高風怒號」的「怒號」一詞,已寫出風勢之强。緊接着一句「卷我屋上三重茅」,連蓋在屋上的三重茅草都被捲走,這樣形容風勢之强,顯然又超過了「怒號」一詞所形容的程度。又接着一句「茅飛渡江灑江郊」,風竟然能把三重茅草吹渡江面灑落在江的彼岸,這樣形容風勢之强,更超過了上文「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句所形容的程度。這開頭三句一句比一句來勁,使人覺得風越吹越厲害。四五兩句是第三句的補充說明。因爲第三句「灑江郊」是籠統的說明,「灑」在「江郊」那裏?答案是:「高者挂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沈塘坳。」罥,音畎,結也,繫也。塘坳,指淺的池塘。意思說:茅草落點高的掛在林梢,有些還在樹梢上纏住了,彷彿打了結;落點低的隨風飄來轉去,最後沈在池裏。茅草應該不會下沈,但因池水甚淺,一束束的茅草一落下就到底,因此用「沈」字也說得通。你看,杜甫好好的三重茅屋頂,一下子被風吹成這個樣子,眞是災情慘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