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崑陽寫作年表
一九八七年
出版《月是故鄉明——中國古典詩中的鄉愁》(故鄉出版社),主編《古典中國之旅》(故鄉出版社)。與張夢機、曾昭旭在《台灣新聞報副刊》合寫專欄——「三稜鏡」。散文作品〈生態四記〉入選九歌出版社《七十年散文選》。
初三,開始自習古典詩詞,狂熱地嘗試創作。考入師大附中。
五月,應邀開始在《自由時報副刊》與鍾肇政、張大春等合寫「台灣心」」專欄一年。入選九歌版陳義芝主編《散文二十家》。出版《顏崑陽古典詩集》(漢藝色研出版公司)、《蘇辛詞》(台灣書店),並與妻子陳惠操、女兒顏訥、兒子顏樞合出散文集《聖誕老人與虎姑婆》(躍昇出版公司)。學術研究成果論文獲國科會甲種獎助。
一九八一年
完成碩士論文《莊子自然主義研究》十五萬字。七月入伍,服預官役。
出版《喜怒哀樂——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情緒》(故鄉出版社)。以短篇小說〈龍欣之死〉再獲聯合報小說佳作獎。八月,與陳惠操結婚,定居新店。
一九九四年
一九八六年
第一本散文集《秋風之外》,由香草山出版社印行。這本集子共收錄散文作品三十一篇。這些作品都是在自我追尋中,以詩的韻律,醇厚的感情,與哲理性的思辨鋪成一條深邃的心路歷程。在風格上浪漫而唯美,辭采也呈現屬於年輕的艷麗,可以代表第一時期的作品風貌。
應《文訊》月刊之邀,撰寫「人文關懷」專欄文章。散文作品〈窺夢人〉入選九歌《八十九年散文選》,同時獲得「年度散文獎」。主編青少年散文選《夢與愛的和*圖*書網站》(幼獅文化公司)。另主編《看見太魯閣》(躍昇文化公司),選輯有關「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文學、繪畫作品,以及報導「太魯閣」景觀、自然生態、歷史文化的文章與攝影。出任 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一九九〇年
出版《古典詩文論叢》(漢光文化公司),收錄民國六十四年以來的十多篇論著。散文集《秋風之外》由蘭亭書店重新處理出版。出版散文集《傳燈者》(皇冠出版社)。這本散文集,在題材上已比較轉向對現實社會人生的觀照,而文字上也逐漸趨向平淡、厚實、蒼老,與《秋風之外》的風格,有相當顯著的差異。
轉任東華大學教授,與楊牧、鄭清茂、王文進三教授一起創辦中文系。應花蓮縣文化中心之邀擔任諮詢委員,並主持為期一年的「花蓮縣文學史資料蒐編計畫」。學術研究成果之論國科會甲種獎助。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表散文〈不知終站的列車〉,這是風格大幅轉型的關鍵性作品,融合詩的象徵,小說的情節、散文的描述,為跨文類之作。內容則融合夢與現實經驗,風格奇詭。
出版再創性系列散文《人生因夢而真實——我讀莊子》。散文集《智慧就是太陽》獲「中國文藝協會」所頒「中國文藝獎章」。學術研究成果論文獲國科會「優等」獎助,為中央大學文學院創辦以來第一位獲得這項獎助。以《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升等為教授。
一九九六年
一九九五年
一九六三年
一九七三年
一九九一年
轉學台北和-圖-書市成淵初中。
大學畢業,應聘花蓮女中。這段生活經驗,對往後的人生以及寫作上,都產生極大的影響。
接任「師大青年社」社長兼「學藝委員會」主席,並主編系刊《文風》。《師大青年》為報的旬刊,發行全校。直到大學畢業,幾年間,古典詩與現代散文之創作力皆非常旺盛並開始向《中央副刊》、《聯合報副刊》、《中國時報副刊》、《新生報副刊》投稿,刊登多篇作品。
主編《小牛頓成語辭典》(牛頓出版公司)。學術研究成果又獲國科會甲種獎助。轉任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一九九三年
中文系,家貧,不能就讀。
一九九七年
一九六八年
考取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班,並在私立華興中學兼任教師。
出版《莊子的寓言世界》(尚友出版社)。五月,因積勞而罹患精神官能症,辭去高師院教職,轉至淡江大學中文系任教。
一九六七年
出版《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學生書局)。出版散文集《智慧就是太陽》(九歌出版社)。散文集《傳燈者》重新出版(漢藝色研出版公司)。學術研究成果論文獲國科會甲種獎助。
一九九八年
一九七九年
就讀設在鄰村的「三江」國民小學。
二〇〇〇年
一九七八年
出生於嘉義縣東石鄉的一個小漁村——副瀨。
一九八三年
一九八二年m.hetubook.com.com
一九六一年
學術研究成果論文獲國科會甲種獎助。完成「花蓮縣文學史資料蒐編計畫」總結報告,建構古典、現代文學作家、作品、社團、刊物史料數百筆。
一九八〇年
在師大附中,創辦「蘭亭詩詞研究社」,與喜好詩詞的同學彼此切磋,並開始積極索讀古典文學書籍,如《莊子》、《史記》、《歷代駢文選》、《古文觀止》、《幼學瓊林》及多種古典小說,奠下深厚的古典文學基礎。
出版《杜牧》(河洛圖書公司)、《滄海月明珠有淚——李商隱及其詩》(偉文圖書公司),參與河洛版《白話史記》翻譯工作。短篇小說〈跳槽〉獲聯合報小說佳作獎。
一九六四年
一九八四年
與楊牧合編《現代散文選續編》(洪範書局)。應音林道生、林恆毅父子之邀,一起創辦「花蓮交響樂團」,並擔任團長。
大幅修訂《莊子的寓言世界》重新出版,並易名為《人生是無題的寓言》(躍昇出版公司)。重新出版《喜怒哀樂——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情緒》、《月是故鄉明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鄉愁》(月房子出版社)。學術研究成果論文再獲國科會「優等」獎助。遷居花蓮吉安鄉,仍任中文系。
一九九九年
一九八八年
二〇〇二年
父母攜弟妹遷居
m.hetubook.com.com台北。自身暫留家鄉,寄居姑媽家。
學術研究成果論獲國科會甲種獎助。
考入設在朴子鎮的「東石中學」初中部。
第一篇散文作品〈芝山讀書記〉發表於《新生副刊》(未收入散文集)。參加「中國詩經研究會」徵詩比賽,獲台北縣代表詩人。結交古典詩人張夢機,來往唱酬。考取淡江學院
《平林新月——唐宋詩選析》重新出版(時報文化公司)。
一九六九年
二〇〇三年
一九七六年
一九八九年
取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學位。出版博士論文《莊子藝術精神析論》(華正書局)。在淡江文系升等為副教授。女兒顏訥出生。
一九六五年
二〇〇一年
一九七七年
出版再創性的系列散文《想醉——我讀飲酒詩》(漢藝色研出版公司)。這一系散文嘗試以古典飲酒詩的意涵作再創造性的表現。又出版散文集《手拿奶瓶的男人》(漢藝色研出版公司)。學術研究成果論文獲國科會甲種獎助。兒子顏樞出生。
一九五五年
主編青少年散文選《沒有圍牆的花園》(幼獅文化公司)。學術研究成果論文獲國科會甲種獎助。應花蓮縣文化局之邀,擔任「花蓮縣文化基金會」董事。
散文作品〈消失在鏡中的兒子〉入選九歌《八十八年散文選》。《沒有圍牆的花園》獲
https://m.hetubook.com.com行政院文建會一九九九年「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出版散文集《上帝也得打卡》(麥田出版社),乃《自由時報副刊》年專欄作品的結集。學術研究成果論文獲國科會甲種獎助。
一九四八年
應九歌出版社之邀,主編《九十二年散文選》。出版《新世紀散文家——顏崑陽精選集》(九歌出版社)。應花蓮縣文化局之邀,籌備、主持「二〇〇三年花蓮文學獎」徵文及評審工作。本年度記事暫止於二月。
一九九二年
重考,以第一志願考取師大國文系。聯考國文成績前十名,因此獲得救國團與聯合報主辦的「中國文學獎學金」。接任《師大青年》編輯主任,開始活躍於校園內的文藝創作圈。
一九七五年
學術研究成果論獲國科會甲種獎助。
一九八五年
學術研究成果論文獲國科會甲種獎助。
出版短篇小說集《龍欣之死》(漢藝色研出版公司)。
一九七二年
五月退伍。繼續在師大國文研究所攻讀博士。同時在光仁中學及淡江學院中文系兼課。
出版《六朝文學觀念叢論》(正中書局),為幾年來有關「六朝文學觀念」論文的結集。學術研究成果論文獲國科會甲種獎助。
應聘為高雄師範學院國文研究所講師。出版《平林新月——唐宋詩選析》(長橋出版社》。主編《實用成語辭典》(故鄉出版社)。古典詩集《藏微室詩詞稿》獲第三屆中興文藝獎章。散文作品〈結婚日記〉獲中國時報第三屆文學獎散文優等獎。
一九六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