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一場論述的狂歡宴

作者:王浩威
一場論述的狂歡宴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輯 失去地圖的社會 失去地圖的社會

第二輯 失去地圖的社會

失去地圖的社會

這是一個失去了地圖的社會,而我們卻依然相信手上的舊地圖。地圖上有標示出來的那些看得見的社會問題或街道路線的爭議;其實都在某一程度上早已被決定了;眞正的問題永遠是那些看不見的。關於這點,也許穿越表層地圖的社會切片可以做一些努力。
地圖是充滿指涉和標示的,你必須帶張地圖,去搭公車、去上街、去設法找到回來的路。城市設計是十分理性的,有街頭、有橋樑、有和圖書建築,有盡可能形成矩陣的外形結構。地圖盡可能地掌握這一切,但許多還是遺失了:你看不到城市的脈絡、歷史、文化、語言,更重要的,連人民也都沒標示出來。
沒有人相信總統只有一間預購中的建築物,五院院長只有這些列出來的財產。因爲在這樣的一個失去地圖的社會裏,這些申報永遠被認爲只是一種用部分來替代全部的掩飾罷了。沒有人相信自己和_圖_書可以看到,就算看到了也不相信。
也因爲這樣的「看到了也不相信」,監察院公告總統財產的同一天,也有一則小消息躲在角落。一位原是康樂隊樂手的失業男子,因爲經濟困窘而夫妻離異,自己藉酒消愁。上報的原因,是爲了他沒錢生活而搶劫遭逮捕。像這樣的消息很快就消逝了,就像我們在街上走過,許多社會角落明明開始有崩潰的徵兆了(失業、酗酒、離異、暴力犯法……)和_圖_書,我們卻視若無睹,依然堅持對社會的參與和關心就只是關於那一個政黨執政或那個人當總統,獨立或統一,如此而已。
至於在社會的急遽變化中,最是永遠看不見的是那些移動不止的人物:包括刻意掩飾了自己的上層人物,他們即使列出了財產清單也沒人相信;以及那些最下層的,因爲困窘的經濟所驅迫,以致流離失所,甚至連個社會位置都沒有。這些人,包括最上層人和大多數的下層人https://www.hetubook.com.com,你在地圖上永遠找不到他們的。
手上的地圖是具體存在的,然而,在他們腦海中,許多看事情的方式,都也是另一種地圖也做依據。我們所能看到的,永遠都是那些可以十分清楚而有邏輯的分類;至於那些不容易分類的,我們不是強行扣個帽子加以分類就是輕易掠過而視若未見。於是,在政治上,永遠只有國民黨、民進黨和新黨的分法;在文化上,永遠是本土化和中國情結的二分天下;在經濟和*圖*書上,看得見的只是浮在檯面上的申報單,以及清楚報稅的薪水階級。
——原載民國八十二年十月十八日《自立早報》
在臺灣,不論是大城市或是模仿都會生活的小鄉鎮,都是以相當急遽的速度在改變著它們的形狀。那些在偏遠農村所消失而僅留空屋的部分,迅速黏在大都會的邊緣。在這些邊緣地帶,即使是一年修訂一次地圖,也都來不及標示出這些模糊空間。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