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龍坡雜文

作者:臺靜農
龍坡雜文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隨園故事鈔 二 隨園

隨園故事鈔

二 隨園



余十二歲隨家母到隨園三次,飲後見其太夫人,並其妾四人,皆不美。同聲抱怨,此處不好,四面無墻,鬧鬼,鬧賊,人家又遠,買食物皆不方便。鴟鴞豺狼,不能安睡云云。亦可笑也。


金陵將克未克之際,有傳言吾園尙存者,因之某宮保某中丞,皆馳書曾沅圃爵帥,囑其入城時,加意保存此園,乞爲娛老之鄉。其時金眉生廉訪在爵師營中,告知袁氏向屬姻戚,目下隨園先生之孫輩曾孫輩有筮仕大江南北者,業已致書促其歸省,爵帥頷之。及克城後,並無寸椽片瓦。宮保中丞諸公亦逐不復存覬覦之心焉。
子才二十四www•hetubook.com.com歲成進士,入翰林,外放縣令,至三十三歲就摔了紗帽。他辭官的原因,是不堪那種官僚生活,他說:「苦吾身以爲吾民,吾心甘耳;今之昧宵昏而犯霜露者,不過臺參耳,迎送耳,爲大官作奴耳。」如此,不如「使有鴻麗辨達,踔絕古今,使人稱某朝文有某氏,則亦未必非邦家之光。」(以上據楊鴻烈年譜引)這固然看出他的風格,也看出他對於詩文的愛好與自許,才甘心擺脫那污濁的官僚生活。
粵寇既陷金陵,凡城中巨宅名園,皆屬渠魁所踞,吾園始爲偽夏官丞相某所棲止,嗣又舍去。以故日就傾圮,而一切陳設器皿,以及花木石竹,皆一任取携,移置他所。漸積而房屋亦折毀殆盡,甚且墾種菽麥,舊居一椽不存矣。和-圖-書

子才卜居於此,他是滿意的,有好幾篇「隨園記」,都是寫此間風物之美的。「隨園六記」說,園之西邊是好墳地,因將其尊人的遺骸,移葬於此,又爲自己營生壙於勞旁,足見他是如何喜愛這塊土地了。可是他的家人,卻不以爲然。詩話批者云:
時祖志兄祖意爲上海縣令,後來也被太平軍所殺。以知太平天國時,子才後人的遭遇,足够悲慘的了。而可恥的,清廷顯貴對於詩人的隨園,還想乘火打劫。瑣記記寇亂云:
看來戰後隨園寸椽片瓦無存,眞是不幸中的大幸,不然,更增加袁家的災禍,那些大官既然能厚着臉皮向曾沅圃要隨園,也可以向袁家動之以利害,使m•hetubook•com.com之奉獻出來。至於屬之於某宮保乎,某中丞乎,那要看他們的權勢了。
他辭官這一年秋,買下小倉山的隨園,大概第二年修理後,就搬進去住了。此園原是康熙時織造隋姓的園子,因改隋爲隨。四十餘年後,「忽於小市上,購得前朝顧尙書東橋先生手書詩幅題云:茂慈詞丈就北山之麓,構園名隨園。……北山之麓,當卽在小倉山左右,末署天啟五年,友弟顧起元書。事隔二百年,而園名與余先後相同,事亦奇矣。」茂慈爲焦弱侯長子,名潤生。(見詩話)潤生於南明隆武二年殉國於雲南,見明史徐道興傳。足見小倉山風景佳,早在二百年前已闢爲園林了。詩話批者云:「隨園之先,故屬吳姓」,大概隋織造之前是屬於吳姓的。

和圖書

按天啟年間的焦氏園如何,固不可知;而康熙時織造隋園,曾「翕然盛一時」。三十年後子才發現此園時,則「園傾且頹,施其室爲酒肆」了。(隨園六記)子才居於隨園,近五十年,其享盛名,織造隋園自不能與之相比。二十年後,詩話批者且說:「比嘉慶己卯,三過隨園,則荒爲茶肆矣。」批者的話,有點含糊。因爲這時隨園尙住袁家後人,詩人舊居,久成名勝之地,游人必多,隨園附近荒爲茶肆,倒是可能的。子才之孫祖志的隨園瑣記云:
山居生活多不便,也是事實。回想抗戰中,我也曾住過半山間,松濤茅屋,甚是幽靜,但一到夏秋兩季的傍晚,飛蚊如密雨,不特嚙人,嗡嗡的叫聲也够討厭,所以至今看到山水畫中的高士之居,也就想到這些。https://m.hetubook•com•com
癸丑春金陵失陷時,堂姐柔吉族姐黛華同時仰藥死,尚有親串數人,男女僕數人,隨同殉難。
「石城山志」云:「今則平原一片,雙湖水僅一泓可辨,以外絕無坡陀處。相傳寇因糧餉告乏,填平洞壑,資田以供給側王府之食米。及克復後,復有棚民墾種山穀,其土日壅日高,遂不能按圖而考其迹矣。」(花隨人聖庵憶總引)子才死於一七九七年,太平天國亡於一八六四年,是子才死後六十年,隨園房屋已「折毀殆盡」。「石城山志」撰修的時候,已經「平原一片」了。至云太平天國因糧餉告乏,填平洞察,資田以供給天王府食米,大概也是事實。
清咸豐三年,太平軍攻下南京時,不僅隨園不保,家人也有死亡,瑣記記寇亂云: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