毘羅胝子是苦行僧
第三十七號羅漢,名「毘羅胝子尊者」。考此羅漢前面之神位牌上之字迹,想是年代久遠,當重修之時,將神位之字迹填寫時,填漏了一戙,即此羅漢本名「毘羅胝子」,因「田」字部份填漏了一戙,就變了「昆」字,此羅漢的本名為毘羅胝子,並非昆羅胝子。
https://m.hetubook.com.com
毘羅胝子是該國的苦行僧,為當時不服佛祖的外道六大師中的第三師。他認為做和尙,必須捱得苦,倡苦行修道理論,認為有道行的人食甚麼都可以生活,是以他以身作則,作苦行修道模範,他可以七日七夜和*圖*書不食飯,只飮水同飮果汁,而精力亦異常充沛,故得該國人所擁護,成為苦修派之大師。
毘羅胝子是印度古國毘蘭國人,如來佛祖曾到該國去住了三個月,三個月均食麥而不食飯,因該國人異於別國人,以麥為正常糧食。印度本為食米國家,此國獨食麥,且用麪粉
和-圖-書蒸薄餅進食,佛祖入鄉隨俗,故亦三月食麥焉。
佛祖到毘蘭國居住三個月,目的亦在感化這一個毘羅胝子。佛祖所食之麥,並非常人所食之麥,乃係馬匹所食之麥糠。毘羅胝子去見他,佛祖與他討論苦行之道,指出天地萬物,皆有其自存的方法,萬物皆有養育自己之本能,草可吸hetubook•com•com收泥土養分而生長,牛可食草而長大,人亦一樣,不食飯可飮米汁果汁而生存,凡能養得大動物之食物,人亦可以得到營養,不過要順其自然,修行在心,不在形式,我食馬糧,你飮果汁米汁,道理一樣而已,但過於重形式,反而削弱了修心的工夫。
毘羅胝子苦行僧
本是外道後歸正m.hetubook.com.com
本是外道後歸正m.hetubook.com.com
毘羅胝子聽了之後,當堂拜服,從此率領他的門人弟子,全部皈依我佛,為外道歸正之倡導者。乾隆皇在編五百羅漢時,曾猛刨佛經,從佛經故事與軼事中找出五百羅漢。因此亦將毘羅胝子列為羅漢之一,編為三十七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