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感動
饑饉三十
當然我也深信「饑饉三十」是有意義的,香港這一代的飲食,即使有所缺欠和不足,大抵只因為一條魚蒸得太老,一碗湯的味精下得過重,僅此而已,從未為有無這問題和圖書顧慮過半分。不過,一大班人,眾志成城有計劃有規模地坐在一塊兒,領大會分配好的飲品,就可以了解飢餓麼?電視新聞訪問這些善長,有甚麼打算和圖書?捱了這三十小時。有些說,吃自助餐,生蠔三文魚燒牛肉。有些說,吃小小意粉便好了,不能一下子吃那麼多。個個胸有成竹,這三十小時內早盤算着出關的美https://m.hetubook.com.com食,也不着急。前景未明眼前一片黑的期待才痛苦漫長啊!
「饑饉三十」是個饒富意義的活動,參予是次慈善盛舉的善長,三十小時內不進食,只飲和*圖*書流質,體驗遠方飢民的苦況……而以上只是發佈新聞稿才用得上的一段文字。
真正的飢民,應該像阿城筆下的棋王,一粒乾米粒也不放過,黏進喉嚨内。多一粒就有一粒的熱能,因為沒www.hetubook.com.com有誰可以保證下一餐的時間,或者不止於三十小時,又沒有全港紅歌星慰勞。總覺得饑饉這兩個字過於修飾,包含了高度的文明,只強調胃部的空虛。我喜歡一個餓字,夠原始,彷彿無止境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