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搜尋標籤於梨華,結果共3筆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 於梨華 /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1965年出版。1967年台灣嘉新文藝獎

不同時代的留學生有各有不同的身影,作為5、60年代最早赴美留學的那一代作家,於梨華的小說首開了留學生文學的先河。 白先勇在《流浪的中國人——台灣小說的放逐主題》中,稱旅美作家於梨華為「沒有根的一代」的代言人

書中主人翁-天磊說:「Gertrdde Stein對海明威說你們是失落的一代,我們呢?我們這一代呢,應該是沒有根的一代了吧?」

這種寂寞與苦悶並非只有牟天磊一個人有,不管在美國的,還是在台灣的,他的同代人都有。--美國不是故鄉,台灣不想回,大陸又回不去……

1950年以後的台灣,到美國留學深造成為青年一代最高的理想,特別是1962年修訂<國外留學規程>出國門戶大開,留學熱潮達到顛峰。1979年開放出國觀光,廢除出國需有就學、探親、商務等事由等限制,以前要申請護照可真是困難重重。 (以前國人出國目的均以留學、商務考察或依親、探親為主,以觀光為出國目的是不被允許的)。

所以書中的意珊,結婚是她出國唯一之路。

2000年2月,於梨華在《文訊》雜誌發表《35年後的牟天磊》藉由牟天磊暢談許多教職生涯的心境。文中還是沒有交代牟天磊的現況,「沒有替牟天磊決定命運是尊重,只是把他的故事告訴你,沒有權利替他決定命運。」 對於書中角色(不帶她出國就不結婚的意珊),她說:「我也會同情意珊,因為她在小島上待得太久想出去看看天地。」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夢回青河/ 於梨華 /

《夢回青河》是於梨華1963年的成名作。也是她寫作生涯首部長篇小說,寫大家庭的錯綜,是極少數以敵偽統治的時地為背景的華文小說。

作品以20世紀30年代抗戰初期浙江水鄉為背景,通過林氏大家庭在時代動蕩中的悲歡離合,以一個姑表兄妹的三角戀愛為經,以一個大家庭中複雜的人物關係為緯,交織成愛怨錯綜的悲劇,記錄了那個年代人們在愛情和慾望中的狀態,被譽為「民國時代的《紅樓夢》」。

於梨華:海明威曾經說過,第一部長篇小說會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因為那時你的閱歷還不深,無法去掉自我的色彩。我自己年輕時候的個性和小說中的定玉比較相近,小說也正是以定玉的角度「我」來寫的,我那時很像定玉,聰明、頑皮、率真,而又有些心計,曾暗戀過表哥,因為去美國很久不見,所以在小說裡將「表哥」林國一這個人物美化了。但是你們不要對號入座,因為我對每個人物都進行了很多演繹。那時我的這本小說出版後很轟動,電台天天晚上8點至9點會聯播這部小說,一到播時,我的父親就出去散步,他不要聽,因為他覺得書中的父親是在說他,其實不是這樣的。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 於梨華 /

《歸》中的九個短篇,是於梨華前後九年的心血結晶:

『小琳達』寫一個缺乏家庭溫暖,又狡黠敏感的孩子;『她的選擇』寫在美華人無從著落的心情;

『三束信』裡有濃得化不開的異鄉寂寞;

『撒了一地的玻璃球』則刻畫一個沒有愛,卻想佔有弟弟的女人....

聶華苓評於梨華的文字『運用有獨創性,因此等別新鮮簡潔』,本書無疑是最佳證明。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