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搜尋標籤武俠,結果共936筆

風塵豪俠/ 雲中岳 /

《風塵豪俠》屬「異俠系列」。本書亦曾以《橫劍狂歌》《風塵怪俠》之名出版。

明代王室,叔侄操戈爭帝。侄焚宮遁逃,乃叔奪得帝位後,深感乃侄不獲,帝位、江山難穩,遂懸賞緝拿,同時鷹犬四出,暗訪明查,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安。儒、釋、道和白道諸門派中位尊藝高的十二高手秘密集會,簽名立約,對廢帝加以庇護。

窮儒門徒吳秋華(四海遊神)亦正亦邪,亦俠亦盜。行道江湖,偶獲怪客遺物,發現人名單與秘笈,遂依怪客遺言,秘密探尋簽名者。不料發現名單的風聲被傳出,由於這是追尋廢帝的直接線索,鷹犬宵小,黑白兩道,釋道儒各方高手皆欲奪取名單。遊神閱歷不豐,技藝欠精,屢次上當受騙,經歷了種種磨難。但他為人素重信義,聰明機智,苦修勤練,藝業日精,更獲得飛電錄和凝霜劍等利器,再加上高人大成丹士的援手,終於闖過高手宵小的一系列堵截、暗算、伏擊和圍剿等一道道難關,大功告成,與江湖俠女黑煞女魅雙雙歸隱。

全書情節曲折緊張,詭秘驚險異常,故事環環相扣,前後呼應,脈絡清晰;主要人物雖血氣方剛而不失機智,尊師敬老又我行我素;相知論交,對朋友重義輕生;談情說愛,對伴侶一往情深,個性鮮明突出。讀來令人迴腸蕩氣,擊節再三,實乃雲中岳之力作。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五嶽狂客/ 雲中岳 /

《五嶽狂客》屬「異俠系列」。本書亦曾以《風塵歲月》之名出版。

故事發生在明朝天啟六年,江南大都市蘇州。由於天啟皇帝無能,大權落在太監魏忠賢手中。魏忠賢一方面大殺忠臣名將;一方面橫徵暴斂、魚肉百姓。魏忠賢的爪牙為了逢迎討好,在各地為魏忠賢建造生祠,聚金銀,藏珠寶,伺機運回京都供其窮奢極慾。富庶繁華的蘇州、杭州首當其害,所以發生了民變。神魔費文裕為伸張正義,一掌擊斃了東廠專使晁慶,惹了是非,被追殺、緝拿。正當此時,姬玄華以遊覽為名來到蘇州,身背雁翎刀,橫闖天下,有時手無寸鐵,也能殺得對手血肉橫飛。奸官豪紳的打手保鏢,名號響亮的高手名宿,死傷在他手下的為數甚多。他神出鬼沒,令人談虎變色,傳說他一眨眼就可變幻九種化身,甚至有人說他是個女的。襲擊東廠專使貴賓館、大鬧珠寶畫舫、大戰四大飛賊、搗毀魚藏社秘窟、搶劫虎丘忠賢普惠祠、追擊逃走的專使。救助俠義英雄高俊的妻女……最後在神魔費文裕的鼎力相助下,直搗龍潭,誅奸除了暴。

姬玄華既是武功非凡的大盜,又是一位風度翩翩的英俊小生。他對鏡花妖的百般溫存、對高黛的關懷體貼、對唐季華的柔情蜜意,使人看到他是一位有情有義的真豪傑。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猛龍威鳳/ 雲中岳 /

《猛龍威鳳》屬「異俠系列」。本書亦曾用名《幻劍情刀》。

清河縣老槐莊子弟彭剛身懷絕技,卻從未現身江湖,無赫赫之名,只默默在家鄉板閘鎮鈔關的查驗署服役,表現平凡,毫不引人注意。其實他的主要任務,是受父親之託,暗裏留意清河縣的所有風吹草動,以及保護當地知縣李信圭大人。

當地白道俠客霸劍天罡張懷恩,在明裏亦做相同的工作;霸劍天罡退隱息影,回鄉替清官李信圭知縣做義務保鏢,禁止所有不法之徒在此作案。李知縣卓有政聲,所管轄之淮安府地境一片太平,得到當地仕紳及鄉民愛戴,聯名上京向皇帝請求留任,已經連了五任,前後二十年,打破知縣的留任紀錄。但不少欲犯案牟利的豪強亦因此而恨之入骨,意欲不利於李知縣。

其中有兩撥豪強伺機而動。陰陽雙怪要擄走李知縣,帶到外地挖腹剖心,成功了不但轟動江湖,而且震動官府。另外百毒天尊龍威、魔手無常凌厲則志在霸劍天罡張懷恩。雙方目的竟然相同,自然一拍即合。他們更搭上當地龍蛇曹二霸曹超凡協助,裏應外合,危機一觸即發。

霸劍天罡與當地公人與這些豪強明裏暗裏的對抗,暫得小勝。豪強暫時撤地淮安地境,潛伏到南湖待機而動。也因這樣,霸劍天罡與當地公人遂無計可施,因為他們不能到鄰縣執法。何況兇犯還未暴露犯行,怎能當案來辦?會同兩縣公人聯手辦案更不可能。他們還要日夜提防猝然而來的突襲。

為了消弭這個危機,拒虎於門外,彭剛遂化名為「活報應」彭方,先發制人,離開家鄉,以對付這兩方勢力,保護李知縣的安全……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京華魅影/ 雲中岳 /

《京華魅影》一書,塑造了一個化名黑豹的神秘殺手。他武功超凡,神出鬼沒,行蹤飄忽。在生活中,他是一個有著七情六慾的美男子。在江湖上,黑豹之名令人膽寒。他以黑豹的面目幾闖京師,製造了聲震朝野、觸目驚心的大血案,這究竟是為什麼?請讀者細閱。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霹靂天網/ 雲中岳 /

懲處奸惡的秘密組織天網中的特等高手天魁星文斌因打擊邪惡組織,得罪軍方,為自己組織內的奸徒出賣,遭到天網無情的追殺和來自各方面的打擊。文斌為了避免心愛的姑娘被傷害,忍痛與她翻臉成仇;為了揭開組織追殺自己的內幕,不得不與江湖浪女調情鬼混;為了不傷害天網內部其他無辜兄弟,不得不低頭忍讓,另行秘密調查。他歷經重重波折,種種風險,終於使真相大白與天下,除去內奸,重振天網,並與心愛的姑娘團聚。

書中英雄孤身尋蹤覓跡,使巧弄智,勇闖難關,險象環生,動人心魄;兒女柔腸,刀光劍影,俠骨英風,飛揚激越。同時凸現了明代的社會風貌,體現了獨特的藝術特色。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草莽爭雄/ 雲中岳 /

《草莽爭雄》屬「癡俠系列」。本書曾用名《九華腥風》、《仗義八將》。

明代中後期,奸雄嚴嵩父子失勢之後,妄圖以江西老家袁州為根基,外聯倭寇,內羅爪牙,伺機東山再起。

出生在浙西山區的張文季,自幼受高人調教,出道四年,來到九華山,追蹤江湖梟雄大乾坤手曾世芳。時逢九華山法會,群雄匯集。大乾坤手在嚴氏「一幫」(黑龍幫)、「一會」(黑鷹會)的扶植、策劃下,試圖採取陰謀手段吃掉這一帶的霸主尚義小築首領三眼功曹的仁義道一派。黑吃黑、江洋大盜、江湖俠客。三種勢力,各自糾集了一些長於武功、刀劍、暗器以及魔法神道的高手,利用暗釘、決鬥、火拼等手段,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你死我活的搏鬥。刀光劍影,血肉橫飛,九華山這座佛門聖地,籠罩著重重血雨腥風。黑吃黑和仁義道兩家聯手,經過兩次大搏鬥,終於徹底粉碎了嚴氏「一幫」、「一會」指使的大乾坤手一夥。三眼功曹地位得到了鞏固,但損失很大。只有張文季為首的黑吃黑一派,未損一兵一卒,聲名大震,備受江湖擁戴。

書中描寫的江湖黑話及各種秘密結社的儀式,增強了小說的文化味道。還有男女兩性關係描寫,張文季對青城三女妖的師叔荀明萱的態度,從鄙視、洩憤報復,到同情、關心、愛慕,最後倆人在患難相扶、生死與共中結為一對情侶,都寫得纏綿悱惻,頗具風月傳奇。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殺手春秋/ 雲中岳 /

《殺手春秋》屬「痴俠系列」,本書曾用名《恨海情天》。

雍不容為一青年俠客,武藝了得,為替父親雍永和報恩,離開大勝關的家中,廁身南京龍江船行工作六年,其間收斂鋒芒,不讓旁人知道他的武功高強,只做地位卑微的小伙計。面對不少挑釁,他都逆來順受。

其時南京正值風雨欲來,不少高手名宿趕來,各方勢力互相對峙。微山湖的騰蛟莊,竟然遠道前來,無風起浪,暗裏勾結當地的土豪「金陵雙霸」,尋隙向南京龍江船行挑釁。雍有容為了幫助龍江船行的周東主於危難,只好易容化名為「天地不容」,挺身而出,為龍江船行對抗強敵壓境,成功擊潰騰蛟莊。

雍家在大勝關的鄰居土豪徐定遠大爺,名列「南五虎」之一,在江湖上的地位不算高,武功似乎也是過得去而已。他有三位兒子徐忠、徐勇、徐義,另有一位女兒徐霞,四人也是經常道霸稱雄,逞強於鄉里。

天道門是一個神秘的殺手組織,也是以南京作為根據地,他們處事神秘,從不公開露面。他們為了金錢,不顧江湖道義,四出行兇,刺殺武林中人。

南京土豪勢力於此互有消長,在經過幾次各派衝突後,徐家請來邪派高手「茅山三聖」,坐收漁人之利,成為獨霸南京的土豪。

天地不容即是雍不容,逐漸為人所知。徐家為保存南京勢力,避免為天道門侵入,故此連絡雍不容,希望與他聯手,對抗天道門這個邪惡組織。徐定遠更希望以女兒徐霞的美色,羈縻天地不容為其效命。

白道中人為了緝兇,到來南京意圖將天道門的勢力連根拔起,唯事機不密,以致死傷狼藉。幸得天地不容用計,方免全軍覆沒。雍不容為了江湖道義,決定整合多方勢力,以對抗日益猖獗的天道門。天道門多番受挫於天地不容手上,在南京地面失去蹤影,化明為暗,意圖捲土重來。

雍不容經過與徐家兄妹多次合作,與天道門的勢力對抗。他最後直搗黃龍,發現天道門主竟然是……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火鳳凰/ 雲中岳 /

本書是雲中岳經典中的珠璣之作,本書曾用名《女浪子》。

火鳳密諜是響馬飛龍秘隊中的一群色情女諜,她們個個妖嬈淫蕩,精通各種風月秘術,每人在貼身兜肚上繡著一隻彩色鳳凰圖案作為標誌,專以色相媚術引誘武林高手入道。

武林名俠驚鴻一劍之女秋素華被火鳳密諜以最無恥的手段賺入飛龍秘隊,並成為「天涯三鳳」後的第四鳳,成了女浪子。「四鳳」在天鳳、雲鳳等魔幫內幾位蕩婦淫娃的耳濡目染下,很快成了後來居上的紅粉幹將。她同天罡大法師縱酒修習男女之道,她利用色相媚術勾引宇內魔頭大龍捲,她練成邪功承影劍,一次次殺人滅口……江湖聞「鳳」喪膽!「四鳳」成了集媚術及奇功於一身的邪派女魔頭!

身懷儒、佛、道三家絕學青年絕頂高手宋舒雲,尋仇中多次遭到飛龍秘隊的明襲暗示和火鳳密諜聲色之誘,但他矢志不移,在前輩高人乾坤手和紅顏知己喬綠綠的幫助下,竟一次次化險為夷,使女浪子秋素華明白了事情真相。經過秋素華反戈一擊,裏應外合,終於盡殲邪魔,搗毀淫窟,手刃仇人。

愛雲中岳者,此書不可不讀,讀了方識「雲手筆」。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莽野龍翔/ 雲中岳 /

神龍浪子因鄉里遭劫,兄弟折損,決心追查禍首順天王下落。大焚九華精舍,兩人不期而遇。由於事出意料,追蹤報仇心切,反為冷魅冷梅所算,落入順天王門徒魔劍姬莊主手中。

由於浪子攪散了魔邪大會,破壞了寧王脅迫群豪謀反奪位大計,寧王府以李天師為首,包括濁世狂客率領的大小羅天殺手等眾多高手,在解押浪子途中堵截劫奪,必欲得之甘心。由於大鬧九華,香海宮主、九現雲龍、千幻劍等黑白諸豪脫出魔掌,皆對浪子感恩戴德,競為效力,三方展開了奪龍大戰,浪子乃伺機脫身。

不料剛離虎口,又遭靈狐所算,身中奇毒,命繫旦夕……浪子繼續追查,緊跟毒無常不放,夜探瑞桑莊……結果,和談破裂,被化裝為楊總管的順天王偷襲,浪子避開天王輪迴掌,復遭靈狐所化裝為傅依依的斷魂血琵琶的魔音追擊……浪子順藤摸瓜,深入茅山,生擒人質,刺殺狂客,滌蕩外圍;斃傷翻天王、真假靈狐等,斬斷天王臂膀;脅迫敬天教主散棄聯盟,揭露天王藏身之所,終於在天壇與天王一決,浪子與冷魅,一對仇敵也終成情侶。

書中黑道白道、官家爪牙、寧王鷹犬……迷魂高手、使毒專家、職業殺手,形形色色,紛紛出籠,緊張驚險,光怪陸離,有聲有色,煞是熱鬧非凡。讀來如睹美景,如品佳餚,堪稱休閒中良伴。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大地龍騰/ 雲中岳 /

明代某年,天下大赦。遭受不白之冤而想堅持做正人君子的龍中海,結束了八年的流放苦役,重返中原故土。然而迎接他的卻是雙親慘亡的噩耗。於是他奔入江湖,追尋屠殺雙親的兇手和陷害自己的惡棍。其間龍中海歷經種種危難,但是純情少年施素素的柔情溫暖了他孤獨的心。人妖女狂的絕情增添了他闖蕩江湖的又一重風險。

此書乃雲中岳先生的又一佳作,故事驚險,文理流暢,實屬難得。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劍海情濤/ 雲中岳 /

天殘劍一出,天下震動,自號「恨海狂龍」的梅文俊像彗星一般出現在武林上空。他持一柄鏽跡斑斑的天殘劍,專與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江湖敗類為敵,縱橫天下、殺人如麻、追魂奪魄,真如奪命太歲,令人聞風喪膽。

其實「恨海狂龍」一身正氣,淫妖三音妙尼美若天仙,嫵媚多情,性感迷人,淫蕩妖艷,千般誘惑。「恨海狂龍」梅文俊不僅不為所動,反而勸她們改邪歸正,面對邪惡之首宇宙神龍的超凡武功,「恨海狂龍」梅文俊,手持天殘劍,笑傲江湖,縱橫武林,與魔君宇宙神龍為首的邪惡勢力展開一場驚天動地腥風血雨的大決戰,終於將宇宙神龍及其爪牙一一擊敗。

武林歸於平靜,天殘劍也從此不再重現江湖……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強龍過江/ 雲中岳 /

明朝嘉靖年間,武林敗類彌勒教,白蓮社勾結官府,在湘豫之地殺人霸產,秘密建壇。俠義精英四海報應神匡扶正義,除暴安良,誓剿妖孽,由此引起白道八大高人,黑道四大霸主血火生死拚搏。四海報應神誤中奸計,因於湖島沼澤之中,死裡逃生;宇內眾兇魔陰毒殘忍,煙消灰滅……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血漢妖狐/ 雲中岳 /

故事發生在京城,卓天威為了籌款救災,帶四箱珍寶去賣,經過一條巷口,後面挑珍寶的挑夫被人劫走,換上兩名挑寶箱一樣的人。次日四箱珍寶抬出來,全是爛棉破絮,他們碰上了掉包高手。全書以失寶尋寶為中心展開,描繪了水獅傳人卓天威與白道俠義。公門衙役、地方勢力、江湖梟雄鬥殺聯手,歷盡千難萬險,使八寶溫涼玉畫屏等珍寶失而復得。

小說情節曲折離奇,引人入勝,武俠、破案、愛情融於一體,堪與溫瑞安的《四大名捕》媲美。一卷在握,不眠不休,未窺全豹礙難釋手。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二十諸天/ 雲外山 /

本書取名為「二十諸天」,實非憑空所造。二十諸天乃是佛教用語,代表著天界二十天尊,他們分別為大梵天王、帝釋尊天、多聞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廣目天王、金剛密跡、摹醯首羅、散脂大將、大辯才天、大公德天、韋馱天神、堅牢地神、菩提樹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月宮天子、日宮天子、娑竭龍王、閻摩羅王。這二十諸天在書中代表天下最神秘的天外天山外山的武功傳承,為二十柄名劍,存在於昆化山雪岳峰雲林宮蓮花台年的劍壁之上,更暗示為天下各種各樣、身懷絕技的劍客高手。但這個崑崙並非是西域的昆化,而是在燕國境內的一個神秘的地方,一個根本不存大的昆化山,一個無人知道的昆化山,但又有很多人莫名其妙地知道它的所在,更踏上了朝聖道路。而它的主人,江湖中人都把她叫作古壁仙,乃以「闌還指印」和「闌還沚音」而名震天下。

本書寫的是東晉十六國時的故事,約在公元300年,當時晉國大亂,天下各地群雄紛紛崛起,先後建立了近二十多個國家,除了漢人的晉國外,有匈奴人的漢國、氏氏的成國,以及後來的趙國、秦國、代國、涼國、燕國等,而慕容氏在遼東建立的燕國最具傳奇色彩,它的民族也是個很神秘的民族。

但在燕國建立之初,慕容氏的實力是很弱的,當時與慕容同時的國家還有宇文、段國,三個國家乃是同一民族。而宇文、段國的實力遠比慕容廆強大,另外慕容的東南還有一個高句麗國,但慕國君慕容廆乃是個傳奇人物,他禮賢下士,雄才偉略,對當時逃避中原戰亂的士庶很重視,收留並重用一批有才華的漢人,並把漢族的優良傳統帶到了慕容。經過這件事,慕容漸漸強大起來,因而也遭到了宇文、段國、高麗句三個臨國的仇視。而最懷恨在心的卻是一個叫崔毖的人,此人是晉國委派在遼東燕地的大吏,官拜平州刺史、東夷校尉,而崔氏還是南州士望,冀州世繼的鐘鳴鼎食之家,可以說是第一大族。

當時正值天下大亂,任何有實力有抱負的人都有自立為皇的雄心,崔毖也不例外,所以他明為晉客,正欲大有作為,但此人心胸遠不及慕容廆,結果很多人都投靠恥慕容氏,也正因為如此,崔毖耿耿於懷,懷恨在心,一心要滅了慕容,就聯合段國、宇文、高句麗,三國同時出兵,幾十萬大軍在瓜分慕容,結果卻反被慕容一舉擊敗三國,統一了遼東,不久又滅了三國,建立了大燕。

《二十諸天》寫的就是燕國統一過程的故事,明寫江湖,暗線為四國一統,三合諸侯。描寫了在當時刺客橫行、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兩個天才少年慕容焉、慕容元真提劍遼東,削平燕代的事,以及交纏在兩人間的愛恨情仇。本書既有萬里草原上的縱橫捭闔,也有通過大邑的繁榮昌盛;有江湖上紛爭的奇迹,更有國與國人間勾心鬥角爭霸;有詭奇的奧玄深蘊,有令人噴飯的搞笑,更有人性的超越。背景恢宏,波瀾壯闊,人物紛呈,宗派林立,武功奇絕,更重要的是,情節精彩,引人入勝。

全書總言近一百萬字,章章皆有玄妙,全書包括,《匣里龍吟》、《上劍若水》、《高鴻潛虯》、《燕國鴻漸》,呈獻給讀者一個深蘊幽遠塵封千載的傳奇。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小五義/ 石玉昆 /

《小五義》是《三俠五義》的續書。據稱為清末說書藝人石玉昆所述。

石玉昆(約一八一○年至一八七一年),字振之,天津人,咸豐、同治間著名說書藝人。其說唱之《龍圖公案》,今猶有傳抄本,唱詞甚多。後有人在此基礎上,刪去唱詞,增飾為小說,題為《龍圖耳錄》。光緒年間,問竹主人又加以修改潤色,更名為《忠烈俠義傳》,又名《三俠五義》,均為一百二十回。首刊於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署石玉昆述。卷首有問竹主人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

據評書藝人世代相傳,石玉昆受禮親王之託,以明清以來流傳的包公審案故事為基礎,根據王爺家掛著畫中的鍾馗與蘭花、玉貓、掛畫釘子及家中的老鼠,構建了書中的主要正反派人物,以三俠五義輔保包拯除暴安良、懲奸除惡為情節主線編綴成書。

後來,清人俞樾(一八二一年至一九○七年)加以增刪修訂,認為原書第一回「狸貓換太子」事,「殊涉不經」,遂「援據史傳,訂正俗說」,重撰第一回。又以三俠即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實為四俠,增以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共為七俠;原五鼠即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仍為五義士,改書名為《七俠五義》,於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作序刊行。所以今有《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兩本流傳。

《小五義》並不是《三俠五義》的單純延續,而是在《三俠五義》的人物背景上進一步發展。《小五義》的前四十回與《三俠五義》一百二十回中的後二十回一樣都是眾俠破君山的故事,但是過程情節不相雷同,而詳細程度也相去甚大。《小五義》四十回後引入小五義的故事,活潑生動,文字粗率有趣。所謂「小五義」是指:鑽天鼠盧方的兒子盧珍、徹地鼠韓彰的義子韓天錦、穿山鼠徐慶的兒子徐良、錦毛鼠白玉堂的侄子白芸生和北挾歐陽春的義子艾虎。四十回之後以破銅網陣為綱,而又穿插沈仲元挾持巡按顏查散而眾俠分頭找尋的故事,在這過程中依次引出小五義。最後諸俠找回了顏查散,聚集襄陽,一起去破銅網陣。

《小五義》最早的刻本是清光緒十六年(一八九○年)北京琉璃廠文光樓刊本。胡適先生曾對這些章回小說下過功夫考證,認為《三俠五義》與《小五義》並非出自同一作者之手,而懷疑文光樓主在《小五義》序中所說的來源並不可靠。但是仔細閱讀文光樓主的序,可以發現胡適先生似乎懷疑過頭了。

文光樓主說:「友人去不多日,即將石先生原稿攜來共三百餘回,計七八十本,三千多篇,分上、中、下三部,總名《忠烈俠義傳》。原無大小之說,因上部三俠五義為創始之人,顧謂之大五義,中、下二部五義即期後人出世,故謂之小五義。余翻閱一遍,前後一氣,脈絡貫通,與坊刻前部略有異同…………因有前刻三俠五義,不便再為重刊,茲特將中部急付之剖厥,以公世之同好雲…………」

石玉昆是說書藝人,有師承、有門徒,自然會有稿本根據。但是這稿本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會隨經驗、聽眾反應添刪;而流傳在外的方式,無非是一些文人透過關係取得抄本,然後再經他們修改潤色刊印。《三俠五義》就是如此,入迷道人序說:「辛未春(一八七一年),由友人問竹主人處得是書而卒讀之,…………草錄一部而珍藏之。乙亥(一八七五年)司榷懷安,公餘時重新校閱,另錄成編,訂為四函,年餘始獲告成。去冬(一八七八年)有世好友人退思主人者,…………攜去,…………付刻於聚珍版。…………」

問竹主人何時得到稿本的時間不詳,但根據上序,《三俠五義》稿本早於《小五義》稿本近二十年或更久是無疑的,要說在這麼長一段歲月間,石玉昆對說書內容不做添刪,實在說不過去。試想,如果石玉昆真如傳聞一樣,能夠把《龍圖公案》的五鼠妖改出成五義士的故事,那麼在二十年間,從百多回的版本發展到三百多回,有新的人物、新的情節,也不是不可能。

再從文字來說,文光樓主說:「與坊刻前部略有異同」,這個前部也就是上部(前刻《三俠五義》)。我們不知道入迷道人到底改動了多少,更不知道他所根據的稿本的原貌。不錯,《三俠五義》的文字較為優美,文氣較為連貫,《小五義》較口語化,也較粗率。但這其實更證明了《小五義》更接近說書人的原來活潑神貌,而非文人墨客潤色後的優雅。

因此,胡適先生對《小五義》來源的懷疑其實是靠不住的。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七俠五義/ 石玉昆 /

石玉昆(約一八一〇年至一八七一年),字振之,天津人,咸豐、同治間著名說書藝人。其說唱之《龍圖公案》,今猶有傳抄本,唱詞甚多。後有人在此基礎上,刪去唱詞,增飾為小說,題為《龍圖耳錄》。光緒年間,問竹主人又加以修改潤色,更名為《忠烈俠義傳》,又名《三俠五義》,均為一百二十回。

據評書藝人世代相傳,石玉昆受禮親王之託,以明清以來流傳的包公審案故事為基礎,根據王爺家掛著畫中的鍾馗與蘭花、玉貓、掛畫釘子及家中的老鼠,構建了書中的主要正反派人物,以三俠五義輔保包拯除暴安良、懲奸除惡為情節主線編綴成書。

後來,清人俞樾(一八二一至一九〇七)加以增刪修訂,改寫成《七俠五義》,首刊於光緒五年(一八七九),署石玉昆述。卷首有問竹主人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俞樾認為原書第一回「狸貓換太子」事,「殊涉不經」,遂「援據史傳,訂正俗說」,重撰第一回。又以三俠即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實為四俠,增以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共為七俠;原五鼠即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仍為五義士,改書名為《七俠五義》,於光緒十五年作序刊行。所以今有《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兩本流傳。

本書是俞樾修訂過的版本,但是仍有許多錯字,俞樾為著保持原味,並未改正,如本書中洞庭湖的「君山」作「軍山」,應以前者為是。在製作電子書的時候改正過來。

另外,《七俠五義》的一百回之後的故事與《小五義》前四十回重覆,是有關顏巡按在襄陽及眾英雄擒鍾雄破君山的故事,但是文字情節發展經過並不相同。雖然《七俠五義》經俞樾校訂,文字較佳,《小五義》的文字比較鄙俗,但是以敘事細節以及情節轉折來說,《小五義》破君山的經過比較精彩,也比較合理。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1...34353637...59
跳轉到: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