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林廣記》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它形成於清代文字獄最嚴酷的乾隆年間,全書具有較強的批判精神和社會認識價值。作者為清朝的游戲人生,真實姓名已無從考證,但僅從筆名的字譯,就可以深感其冒生死之危,編撰《笑林廣記》,已是透徹人生,超出尋常,以出世態度談入世生活,以無為之心述有為之事。正如魯迅先生所言,社會諷刺家究竟是危險的,尤其是在有些文學家明明暗暗的成了五的爪牙的時代,人們誰高興做文字獄中的主角呢,但倘不死絕,肚子里總還有半口悶氣,總要借著笑之幌子,哈哈吐他出來。
《幽夢影》是一本筆記式、格言式的小書,內容豐富多元,係張潮將平時生活的感懷隨手錄下,最後集腋成裘的書。共219條格言短句,內容包羅萬象,讀書心得、治學方法、品德修養、友朋交往、遊歷見聞、人生經驗等,均有透徹的體悟。大體而言,可分為生活品味、人生體驗、讀書雜感等三大類。該書思想開闊,眼光獨到,能從平淡無奇中發掘細微之美。
清代筆記,浩如煙海,其中李光庭的《鄉言解頤》,可以說是另闢蹊徑。
《鄉言解頤》流傳不廣。解放前,《鄉言解頤》在坊間偶然可見,但卷三均有缺頁,致被周作人嘆為原來的版缺,而引為憾事。
《鄉方解頤》五卷,為道光三十年庚戌原刊無缺葉本。此書為點校者解放前在北平隆福寺街寶會齋書鋪所得。十年浩劫,點校者所藏蘭歸歸烏有,此書袖珍易藏,得以倖存。現即據以標點印行。
《浮生六記》是清代沈復的散文集。沈復,字三白,號梅逸。其性格爽直,落拓不羈,不事科舉,不慕仕宦,以行商、書客、幕僚、名士終身。娶妻陳芸,字淑珍,原是三白的表姊,與他同歲。天資聰慧。頗能詩文,是一個有才而且生性灑脫的女子。清朝王韜之妻兄楊引傳在蘇州的冷攤上發現《浮生六記》的殘稿,六卷只剩四卷,交予上海主持《申報》尊聞閣的王韜,以活字板刊行於1877年。
《浮生六記》記敘了作者夫婦間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際遇,和各地浪遊聞見。文辭樸素,情感真摯,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讀之心醉」的評語。本書文字不長,但向為文學愛好者和研究者所重視,影響廣泛。
穿越乾隆三十年。
在『我大清』國勢鼎盛之時,干翻滿清,干翻乾隆只是一個前提。向外,對外,用手中的劍給億萬華夏子民擴展更大的生存空間才是主題。
煌煌華夏五千載,腳步只流連在東亞一隅,這是每一個穿越者的痛!
……
一隻黃色的大手從東亞的天空中伸出,覆蓋整個地球……
「妖星現,大清亂。
一七零零的春天,一顆妖星落我大清。
康熙爺的盛世,沒了……」
某潮濕的地下室里,一個瘦骨嶙峋的年輕人,用顫抖的手在紙上寫下滿腔悲憤。
李漁的十二篇古典白話短篇小說。李漁將這部小說命名為《無聲戲》,是以為小說與戲曲具有同等的社會功能與創作地位,小說也是戲文,只是不能演唱,「無聲」而已。
「十二樓」是和樓有關十二篇古典白話短篇小說,每篇以一座樓名為題敘述一則故事。
作者李漁才氣橫溢,對於小說創作,他也無愧是個真正的行家裏手;故事新奇,情節曲折,讀來引人入勝;結構縝密,脈絡清楚,注意細節描繪,是本書的又一特色;語言生動,涉筆成趣,也是作者的長見之處。不但看不到任何矯揉造作之處,相反會感到雋語頻現,趣意盎然。
「十二樓」的十二個短篇中,「合影樓」裡寫兩位老爺同時入贅給一戶有錢人家的兩姐妹為婿,這兩個老爺一個是道學先生,一個是風流才子,兩個互看不順眼,等岳父母死後,就把一宅劃為兩苑,中間築牆隔成一半,老死不相往來,可是兩家的孩子偏偏就愛上了,中間的過程笑料不段。
「歸正樓」則是寫描一名騙子最後改邪歸正,故事中層出不窮的騙局,無不設得教人拍案叫絕,奇怪他怎麼想得出那麼多精密的騙術?不是聰明至極的作者,怎麼設得出這樣的局?
「拂雲樓」則寫一名號稱「非絕色不娶」的公子,娶到一尾世紀恐龍,成為笑柄。他發誓一定要再娶一個美女雪恥,終於給他看中了一個,但卻正好是以前他悔婚的那個,美女當然不吃回頭草。公子為了續前緣,花招使盡,絕無冷場。而「拂雲樓」也是李漁最受歡迎的小說之一。
《肉蒲團》一書文筆流暢,故事曲折迷離,性愛場面的描寫旖旎動人。其中寫以狗腎壯大陽具之法,雖事屬荒誕,然其敘述幽默豔絕,令人讀之拍案叫好。另外,書中對於女子高潮的等級分類、男子行房之猛壯之法,皆是精彩筆墨,使得本書除了文學價值之外,還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歷代學者對此書評價極高,有「天下第一風流小說」的稱號!《肉蒲團》又名《循環報》、《耶蒲緣》、《野叟奇語》、《鍾情錄》、《巧姻緣》、《巧奇緣》、《覺后禪》,共四卷二十回。
此書在文學藝術上還是頗有造詣的,首先是人物塑造富有個性,不但各自性格不同,各具特徵。另外,本書剪裁得體,擅長性心理描繪。由於本書的技巧較高,勝於《繡榻野史》之類,因而清人劉廷璣在園雜誌稱此書係李漁所作。
李漁字笠翁是清初赫赫有名的文人,不僅擅長詩文,戲劇創作,也嘗試著寫過《十二樓》之類的小說。他的創作和理論很有獨到之處。
《八段錦》是明末擬話本小說集,寫的是八段故事八種勸戒,即書目中所標明的:「懲貪色」、「戒懼內」、「賭妻子」、「對不如」、「儆容娶」、「悔嗜酒」、「戒浪嘴」、「蓄寡婦」,等八個故事,實際上只是四戒:戒色慾、戒賭博、戒嗜酒、戒浪嘴。
《八段錦》目錄前題「醒世居士編集」、「樵叟參訂」,作者姓名不詳。內封署「新編八段錦」、「醉月樓梓」,今刊清初醉月樓刊本,現珍藏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因是版刻,字跡較模糊,無序跋。書中某些題材,出自《古今小說》等話本集,如第一段「好才郎貪色破鈔,犯色戒鬼磨悔心」就出自於《古今小說》卷三的「新橋市韓王賣春情」,以及第六段「馬周嗜酒受挫跌,王公疏財識英雄」,出自於《古今小說》卷五中的「窮馬周遭際賣饃媼」。因全書寫男女姦淫縱慾篇幅較多。清道光十八年江蘇按察使,道光二十四年浙江巡撫設局查禁淫詞小說,所列書目中均有《八段錦》,后同治七年所禁小說,亦再度被查禁過。
什麼是清末?
清末就是昏昏暗暗、轟轟亂亂的一段歷史;
什麼是英雄?
英雄就是活著的敗類,死了的傻瓜;
什麼是革命?
革命就是歷史轉了一圈之後,似乎又回到原點的歷程。
……
一個普通人穿越清末革命的故事。
如果,
蒼天開了金手指,
那一年的甲午戰爭,
清軍僥倖打贏,
或者戰個平手,
歷史將會發生什麼改變?
中國將何去何從?
咸豐年間,有著太平天國起義,有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無數的屈辱和榮耀同一時間里迸發了出來,這是一個讓人激昂並迷醉的時代!
這是一部近代帝國的崛起史,這是屬於林哲的傳說!
現代少年穿越到1879年,竟然成了高官二代——李鴻章的親生兒子李經述,看他如何一步步努力奮鬥,接管淮軍和北洋水師,內鬥貪官,外揍列強,驅除韃虜,復興中華。 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開創中國人的巨炮和鐵艦時代,歡迎一起暢想真民主、真自由、真富強的大中國!
二十一世紀,張曉於車禍中死亡,
一縷芳魂輾轉來到清康熙四十三年,
成為了八貝勒胤?側福晉之妹--馬爾泰.若曦。
因地利之便,從小便認識了溫柔多情的八阿哥、
聰穎俊朗的十四阿哥、憨直樂觀的十阿哥、
冷峻肅顏的四阿哥和任情俠義的十三阿哥。
不由自主地被捲入這場「九子奪嫡」的殘酷戲碼。
在秀女選拔後,若曦成為御前奉茶的領頭女官,
見證了康熙大帝的權與術,也見證了帝王之家的翻臉無情。
有著二十多歲歷練的她,藏在這個十三歲滿族少女的心裡,
看著所有人的命運正朝著歷史的必然發展,
卻摸不透自己該往何處去……
也許自己的一點力量,可以換取一個「幸福」的微薄希望……
《晚清七十年》這部著作,原是海外史學家、胡適先生的高足唐德剛教授用英文寫成的中國近代史的一個「導論篇」,后經不斷增刪和改寫而成一部中國近代史著作。本書由於作者觀照歷史的角度非同一般的歷史學家,也因其極富個性和魅力的語言而在海外有極大影響;也正是因作者的歷史觀點與一般的歷史學家晚清觀點大不相同。
王孝義說:「近讀唐德剛所著《晚清七十年》,頗覺酣暢。酣暢之所在即通篇皆為翻案文章,唐氏為文毫無學術圈之無聊況味;旁徵博引、筆走龍蛇,所寫與台灣舊日國民黨威權體制下歷史教育所授課程,大異其趣;至於何者為是?在下無力深究,但依常識來判斷,應該是我當年歷史課本所讀的內容比較『錯誤』吧!」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