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情報戰

作者:實松讓
情報戰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章 日美軍事對抗 第二節 日美戰略的發展

第一章 日美軍事對抗

第二節 日美戰略的發展

一、美國主要在大西洋和歐洲進行軍事上的努力;
在華盛頓召開的美英參謀會議從一九四一年末開始,經過三月反覆討論,兩國代表提出了報告(稱為ABC-一)。這個報告規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合作的基本方法,其主要戰略目標如下:
「帝國軍隊用兵綱領
橙色計劃在一九二八年作了修改,美國繼續全神貫注於日本的行動。日本在一九三一年滿洲事變後,與國際聯盟分道揚鑣,進而又表示要退出華盛頓和倫敦裁軍協定。
三、美國太平洋艦隊分擔的任務主要是防禦,即保護夏威夷、菲律賓、關島和威克島。但是,為了排除馬來防線的壓力,攻擊日本的海上交通線(主要利用潛艇),可在馬紹爾、加羅林群島以近採取箝制行動。
三、即使不得不與日本開戰,太平洋作戰之兵力,亦應有一限度,即能夠保證大西洋主要作戰所需之兵力。
「艦隊中心的這一轉移,雖然違背了戰略原則,卻辯解說巴拿馬運河通航後能迅速集中艦隊於東西兩洋。這種部署持續了十年,英美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而太平洋將成為下次爭霸戰的戰場,這個信念越來越強了——」
二.二.二 法國投降後的戰略計劃
據說這份估計書是珍珠港事變前夕最重要的文件之一,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值得注意的資料之一。文件第一部分列舉了寫成估計書的理由,第二部分論述了主要軍事政策,第三部分是對軸心國重要戰略特點的推測(〈A〉德國的戰略,〈B〉日本的戰略),笫四部分論述了美國及各盟國的重要戰略。
「用兵綱領
三、我們是否應當計劃給歐洲的英國、遠東的英國、荷蘭和中國以最大限度的軍事援助;
如前所述,美國在一九〇四年日俄開戰後不久,即著手制訂了一個被稱為《彩色計劃》的戰爭計劃(橙色為日本、紅色為英國、黑色為德國、綠色為墨西哥)。這個計劃只概述發生戰爭時的原則。但是,到了巴拿馬運河通航的一九一四年又著手徹底研究該計劃的各種原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就更加緊進行了這一研究。
二.二.四 「勝利計劃」
二、我們是否應當在援助遠東的英軍和荷軍的前提下,準備對日本展開全面進攻,而在大西洋採取單純的守勢;
(2)太平洋全面攻擊;
這樣,從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三八年,美國的戰略設想主要是指向太平洋。例如,一九二一年十二月,聯合戰爭計劃委員會提出的報告中指出「日本是可能性最大的敵人」。也就是說,由於德國的戰敗日本領土的擴張,帝俄因革命而覆滅,英國的裁軍,歐洲列強間密切關係的瓦解等因素,美國越來越關心對日戰略。
對美作戰方針
五十個師團及一百四十二個航空兵中隊
二、決心在任何情況下不主動與日本開戰;
一、以夏威夷為基地的艦隊在太平洋要採取守勢;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聯席會議命令計劃委員會:「以日德意結盟、歐洲其他各國保持中立態度為前提,研究並估計在門羅主義遭到破壞、日本進攻菲律賓的情況下所應採取的戰略。」
巡洋艦二十八艘
二十四、對日本(如果日本已參戰)應採用的戰略方式如下:對西伯利亞及馬來半島進行強有力的防禦;利用封鎖,展開經濟攻勢;利用空襲,削弱日本的軍事力量;中國軍隊對日本佔領軍展開攻勢。
二、基於帝國國防之本義,帝國國防方針在於建立名副其實的東亞穩定勢力之國力,尤其是軍務;並使外交適應國力和軍備,以確保國家之發展,一旦有事,先發制人,迅速實現戰爭之目的。因而,帝國鑒於國情,努力加強初戰之威力至為緊要。再者,未來戰爭大有曠日持久之虞,因之,要有支撐下來的覺悟和準備。
七、參謀總長和軍令部總長應根據本綱領制訂各該作戰計劃,反覆協商後,奏請批准。」
七、對英國繼續供應物資,不惜一切保持這個基本精神。
六、陸軍在作好充分準備之前,不得採取攻勢;
三、海軍將不增援菲律賓;
一九四〇年四月調到夏威夷進行年度演習的美國太平洋艦隊,於五月七日接到命令,一反常規,不返回美國西海岸,就長期停駐珍珠港。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通知理查森司令,說明進駐夏威夷的目的是:「迫使日本放棄乘荷蘭失敗及英法處於困境而南進的打算。」也就是說,羅斯福總統的策略是想炫耀一下太平洋艦隊的武力,以箝制日本的行動。
新彩虹四號
初期目的在殲滅東太平洋之敵,摧毀其活動根據地,並殲滅來自美本土的主力艦隊。為此,海軍在作戰之初就應迅速殲滅東太平洋之敵艦隊,以控制東太平洋,同時與陸軍協同攻佔呂宋島及其附近要地和關島和圖書的敵海軍基地;敵主力艦隊開到東太平洋海面時,則伺機殲滅之。
這一建議表明,由於希特勒是美國最大的,目前最危險的敵人,因而美國所應採取的上策是在大西洋採取攻勢,在太平洋採取守勢,在歐洲事態解決之前,努力避免與日本開戰。
到一九三四年他們已預料到航空攻擊可以擊沉戰列艦,因此開始主張「廢除戰列艦,以航空兵為主力軍」。第二年,一九三五年,在一部分航空兵中,甚至有人提出對珍珠港進行航空攻擊的設想。然而,這種想法未能動搖主張「大艦巨炮主義」的海軍主流派,只不過是航空第一主義者的「遠吠」而已。但確實不能否認,這為研究用兵思想,提出了一個新課題。
第三次修改(一九三六年)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一九三六年正當日本海軍的用兵思想開始混亂時出現的《關於對A國作戰用兵的研究》(A國指美國)這一成果。它並不是出自一部分航空兵的個人的「本位主義」(主張大艦巨炮主義的主流派是這樣認為的),而是由研究我海軍用兵作戰的最高學府海軍大學提出來的。在這份標明「昭和十一年十一月海軍大學」的秘密文件中,明確提出了開戰時以飛機突然襲擊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作戰設想:
當時,海軍作戰計劃的方針是:在奄美大島附近集結全部艦隊,在小笠原群島一線配置巡邏部隊,根據敵主力的進攻方向,全力出擊,將敵殲滅。
「用兵綱領
「開戰之初,陸海軍協同迅速攻佔菲律賓之呂宋島,摧毀敵海軍根據地,殲滅各地之美艦隊,以利於此後海軍的截擊。」
「開戰之初,以航空兵機群猛擊並打傷敵主力艦隊,沮喪美國海軍及國民的士氣,使之一蹶不振。」
然而,在統一於這種「截擊作戰」思想的日本海軍中,其後隨著航空的急速發展,也有人對這種傳統的戰略抱懷疑態度或提出異議。這種異議,特別在航空兵中居多。
這種關心的增大,也明顯地表現在美國艦隊的部署方面。美國評論家丹林格和海軍少校加里合著的《太平洋戰爭》一書中,這樣寫道:
因此,聯合計劃委員會推遲了制訂彩虹二號、三號(太平洋攻勢作戰)及五號《大西洋攻勢作戰)計劃;為適應新事態的發展,研究制訂了如下的戰略:
二、以美國為敵之作戰,依照下述要領實施之:
這一計劃稱為新彩虹四號,六月七日聯席會議通過,隨後得到陸海軍部長和總統的批准。
(3)太平洋有限攻擊;
(1)西半球防禦;
四、以中國為敵之作戰,依照下述要領實施之(原作者略)。
二、亞洲艦隊司令有權自行裁決菲律賓基地的使用期限及下令撤退艦隊;
這樣,山本司令官終於在一九四〇年十一月決定斷然實施其暗中反覆研究、深思熱慮的作戰設想——開戰之初,以航空部隊痛擊美夏威夷的艦隊主力。這就是他一九四一年一月七日向海軍大臣提出的《關於戰備的意見》。其中,山本的「作戰方針」否定了上述日本海軍傳統的正統派的想法,提出:
d、加強經濟封鎖看來是當前對日德可能採用的最有效的攻擊方法。
海軍兵力
五、海軍應準備繼續護航大西洋上的船舶(從美國到英本土),繼續巡邏從緬因州到弗吉尼亞角沿岸一帶;
海軍先敵迅速佔領可望獲得的地點,集結兵力,擊潰敵主力艦隊。

二.二 美國的戰略

另一方面,一九三四年菲律賓剛獨立,陸軍方面關於對菲律賓的防禦,支援和收復作戰,提出的批評越來越多。但美國海軍計劃的整個設想是:一旦戰爭爆發,就能立即提供在太平洋採取攻勢的艦隊,所以海軍方面不同意陸軍的意見。
這份資料如此明確地記載了美國在世界戰爭最後幾年所應該遵循的政策。
(5)大西洋全面攻擊。
第一條與原來彩虹計劃的第一和第四要點相同;第二條與彩虹計劃第二、第三要點以及有同盟國參加的橙色計劃相同;第三條在防禦西半球的同時,須在兩個正面付出同等的努力;第四條與彩虹計劃第五要點相同。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和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向陸海軍部長和總統建議採用第四條路線(後被稱為「獵犬計劃」)。

二.一 日本的戰略

陸軍戰時所需兵力與一九〇七年決定的五十個師團相比,減少了十個師團。其原因是根據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軍隊要實現現代化,即改善機槍、火炮、坦克、飛機及通信器材,特別是坦克的裝備,提高軍隊的素質。
關於這種形勢的變化,美國陸軍公開發行的戰史作了如下論述:
「開戰前,當敵主要艦艇,特別是航空母艦停泊於珍珠港(AL)時,必須精心策劃乘敵不備以飛機(艦載飛機及大型水上飛機、中型水上飛機)實施突然襲擊而開戰和*圖*書。——」
二.二.一 從橙色計劃到彩虹計劃
這樣,果實終於結出來了:在一九四〇年十二月的獵犬計劃、一九四一年三月的ABC-一參謀協定和五月的聯合戰爭計劃彩虹五號中得到陸海軍一致同意的戰略目標、戰略方針和設想,被綜合寫進一九四〇年九月十一日馬歇爾將軍和斯塔克部長簽署的《對世界戰爭的綜合基本戰略估計》中了。
艦艇主力艦十二艘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對國內及國際形勢研究的結果表明,日本已成為太平洋上一大強國,它在海軍及政治上的野心並不亞於歐洲各國。因此,擺在我們面前的事實——當然是冷靜分析的結果,但也帶有想像——是:英國固然是在大西洋方面能夠威脅我們的唯一國家,但它是否擁可以進行威脅的力量,也非常值得懷疑,何況它顯然沒有威脅我們的企圖。如果有危險,那是來自太平洋方面,而不是來自大西洋方面。根據這一點,我們一個半世紀以來所採取的集中艦隊於大西洋的主張宣告結束。我們的玫策回到了東方,大部分艦隊於一九一九年移到了太平洋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橙色計劃
二.一.一 正統派戰略
這個方案經過進一步研究,又制訂了具體的修改案。這是為了防備有可能面臨比在一個戰場和一個國家作戰更為複雜的局面,即與更為複雜的敵人在更為複雜的戰場上作戰,在假定和英法合作的條件下制訂的。於是,美國的戰略思想由彩色計劃(橙色計劃)發展為彩虹計劃。
太平洋艦隊長期停駐珍珠港
一、迅速增強陸海軍的力量;
在這個計劃中,美國海軍設想了以下三種情況:
希特勒進攻蘇聯後,總統催促加速生產軍用物資。總統於七月九日和八月九日兩次命令陸海軍部,為了保證「擊敗美國的潛在敵國」,必須進一步實施動員工業的「勝利計劃」,以保證生產足夠數量的武器彈藥。美國終於正式創辦了「民主主義兵工廠」。同時,總統還下令制訂有關作戰和兵力的戰略預想方案,這是估量所需武器和軍用物資所必不可少的。
第二次修改(一九二三年)
潛水戰隊若干(潛艇七十艘)
一、早日打倒軸心國中最強大的德國。因此,美國最大的軍事力量將投入決戰正面的大西洋及歐洲方面。
現將這份估計書第四部分《美國的重要戰略》中有關太平洋方面的內容摘錄如下:
海軍以十艘主力艦、四艘航空母艦、十二艘大型巡洋艦為基幹,配屬相應的輔助艦艇及航空兵力。航空兵力爭取組建十七個隊。」
海軍的「兵力以八八艦隊為基幹」,是指兩支由八艘戰列艦組成的艦隊和一支由八艘巡洋艦組成的艦隊,共計二十四艘。這是對美國的計劃所採取的對策,美國計劃在一九一六年第一十三年計劃期間建造十艘戰列艦,六艘巡洋艦等共一百五十八艘,約八十萬噸。
制訂這個計劃的時候,陸海軍達成了妥協,其條件是:陸軍撤回中途島以西的作戰須經總統批准的主張;海軍則不再堅持艦隊早期進入太平洋和採取攻勢作戰擊敗日軍。這樣,該計劃就形同虛設,既沒有明確規定美國海軍進擊太平洋的日期,也沒有增派軍隊赴菲以保障馬尼拉灣口不被日海軍利用。
二十三、————
陸軍協助海軍,迅速攻佔呂宋島及其附近要地,並協助海軍佔領關島。
————
當時任海軍航空本部長,後為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的山本五十六,早就斷定:按照我海軍正統派的想法——待美艦隊來攻,在我國近海迎擊,利用以戰列艦為核心的艦隊決戰,以殲滅美國艦隊——進行被動作戰,不僅不能贏得對美戰爭的勝利,而且以後將會陷入持久戰和「山窮水盡」的境地,最終不得不舉手投降。而且在飛機發達的現狀下,也許不會發生我方所期待的那種艦隊決戰。日本和美國相比,在國力和軍力方面有很大差距,開戰之初,除非積極作戰,永遠採取主動,迫使敵人始終處於守勢,否則就不能期望戰爭的勝利。山本的這一判斷和海軍大學的研究有什麼關係,還搞不清楚。
陸軍四十個師團(戰時)
以上就是美國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世界戰略方針。
「一九三一年,日本發動了滿洲事變,所有的疑問都消失了。大西洋方面的偵察艦隊移到太平洋,兩個艦隊合併成為今天的合眾國艦隊。如今,在我海軍的搖籃大西洋上,只剩下幾艘退役艦、幾艘練習艦和建造中的軍艦。而且建造中的軍艦一旦造好,也要開向西方。」
初期目的在擊潰駐東亞之英軍,摧毀其根據地,並殲滅來自英本土之敵主力艦隊。
「當前,美國力所能及www.hetubook•com•com的最大限度是,為了保護西半球和美國本身絕對必要的權益,在南美採取攻勢防禦作戰;對西半球歐洲各國領土可進行保護性佔領;防衛美本土及東經一百八十度線以東的太平洋海外領土。」
總統在批評了迄今為止的戰略計劃後,補充說:「我們首先有必要作好採取立即見效的行動的精神準備。」總統最關心的是對日本應採取的態度和援助英國的問題。他說,即使德國和日本對美國採取敵對行動,美國也有八個月的時間備戰。他還作了如下指示:
五、以英國為敵之作戰,依照下述要領實施之:
計劃委員會一九三九年二月提出的報告是如何應付以下五種情況的彩虹計劃的第一個方案。關於世界戰略的設想,要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h、英國及盟國控制菲律賓群島、馬來半島、澳大利亞、緬甸和中國,將具有深遠的影響。美國陸軍如必須在其它區域完成重任,就不可能在遠東增加很多兵力。但太平洋艦隊的作戰,將會嚴重影響事態的發展。
水雷戰隊六隊(驅逐艦九十六艘)
聯席會議在日華事變(一九三七年七月)和意大利參加日德防共協定(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後不久,決定修改一九二八年的橙色計劃,新的橙色計劃於一九三八年二月得到陸,海軍部長的批准。
三、日本已控制荷屬印支,孤立新加坡,攻陷菲律賓。其中可能性最大的是第二種情況。對此,美國艦隊應在新加坡和東印度群島採取行動。
帝國特別有必要警惕美國、俄國和中國三國。帝國不久將來的國防,應以最有可能和我國發生衝突、且有強大國力和軍備的美國為目標,並以它作為主要防禦對象。
總統關於戰略方針的指示
「所需兵力
總統、海軍作戰部長及代理國務卿基本上同意這個備忘錄,大家尤其同意不越過東經一百八十度線,以免發生對日戰爭。
「ABC-一」美英參謀協定
這一預定的決戰海域,一九三四年位於小笠原及馬里亞納群島以西,到了一九四〇年,已移到馬紹爾群島以北、馬里亞納群島以東的東經一百六十度線以西了。
這意味著戰略思想體系的徹底轉變,由過去的以太平洋戰略為中心,轉變為太平洋戰略僅僅作為世界戰略的一部分。
「對俄作戰
「巴拿馬運河開鑿於一九〇二年,通航於一九一四年。其結果,大西洋的美國艦隊進入太平洋比繞道南美大陸大約可以縮短一萬英里,到菲律賓的距離不到以前的一半,這對美國的太平洋戰略具有劃時代的影響。這一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根據日英同盟對德宣戰,佔領了馬紹爾、加羅林及馬里亞納群島。這樣,日本的勢力範圍大約擴大了三千英里。在一九一九年的『凡爾賽和會』上,美國總統提出反對意見,說:日本統治南洋群島,實際上使菲律賓的防禦成為不可能。但根據和約,日本、英國及澳大利亞所佔領的島嶼的託管權,都得到了承認。由於簽訂了凡爾賽和約,日本成為赤道以北的西太平洋上的統治國,美國剛統治夏威夷和阿留申的東北太平洋,保留日本統治領以西的關島和菲律賓等孤立的前哨據點。」
海軍將其設想的主力決戰戰場推進到小笠原群島一線。因而,其前線設在部分南洋託管領地上。
四、我們是否應當竭力以英國為同盟國,在大西洋採取強大的攻勢,在太平洋採取守勢。
「德、意在南美向門羅主義挑戰,同時日本在遠東侵犯美國權益,在這種形勢下,美國將單獨擊敗對美洲大陸、合眾國及阿留申群島、中途島以東的美屬領土和海域的侵略。」
二、美國在可能使用必要兵力保衛遠東英領地的情況下,向大西洋及地中海增兵;
航空母艦十二艘
原來,美國海軍對對日戰略的設想,分為急進戰略和漸進戰略兩派。前者預料會發生渡洋決戰,後者則主張夏威夷方面的主力艦隊首先對馬紹爾群島的日軍基地作準備攻擊,削弱日本對新加坡和荷屬印支的壓力,然後佔領馬紹爾群島,攻擊日本的側翼。
雖然對美作戰要領隨著時代發生了上述變化,但是截擊橫渡太平洋來犯的美國艦隊的作戰——日本海軍稱之為「截擊作戰」——這種攻勢防禦的基本戰略,自一九〇七年決定《帝國國防方針》以來,中間經過三十多年,卻一直沒有改變。這就是日本海軍傳統性的正統派對美戰略思想。我海軍的教育和訓練等都是在此基礎上實施的,至於軍備和編制更無例外。
二十二、不久的將來美國應採取的主要戰略方式是:必須給現在的對德作戰以物資支援,在發生新事態之前,美國一面遏制日本,一面積極參戰,藉以增強現在的軍事作戰。
一九四〇年十一月十二日,海軍作戰部長斯塔克向總統提出了一份備忘錄。這份備忘錄綜https://www.hetubook.com.com合地研究分析了從當前和長遠來看對世界政治形勢、軍事形勢以及對美國都有密切重大關係的問題。其中,斯塔克提出了四條可供美國選擇的路線:
a、阿拉斯加,夏威夷及南太平洋各群島對東太平洋的安全有重大關係。如果德國和日本取得成功,海軍戰鬥力必須比現在批准的海軍計劃更為增強。
太平洋戰略
「海軍以八八艦隊為基幹」
上述《國防方針》和《用兵綱領》,為了適應後來形勢的變化及武器的改進,分別於一九一八年,一九二三年和一九三六年作了三次修改。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九一五年一月,我國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引起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對日感情惡化,兩國之間隨時可能發生糾紛。另一方面,鑒於陸軍武器和裝備現代化的必要性,並為了對付日益加強的美國海軍兵力,於一九一八年六月二十九日進行了第一次修改。
航空兵力六十五隊」
「陸軍四十個師團(戰時)
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希特勒進攻蘇聯,使整個戰爭的性質和方向為之一變。對英國的壓力大為減輕。另一方面,美國也得到了充分的時間來完成一九四〇年國會批准的兩洋艦隊的建設,增兵的動員、裝備及訓練。實施彩虹計劃需要一定兵力,在籌措兵力問題上,美國陸海軍部穩步地進行了周密的規劃。
「假想敵國
(4)大西洋有限攻擊;
海軍雖然認真做了對美作戰的準備,但陸軍並不認為在不久的將來會發生日美戰爭。作戰計劃雖然規定把三個師團用於菲律賓,但只是給陸軍需要多少兵力定出一個標準,似乎並不是非按這個計劃作戰不可的硬性決定。
第一次修改(一九一八年)
四、海軍應考慮到有對日本城市實行轟炸的可能性;
陸軍對美作戰的目的是:迅速確保馬尼拉和蘇比克灣,作為日本海軍的根據地。
「美國太平洋艦隊將確保用以增援軍隊的海上交通線,並渡洋進擊,以便收復菲律賓。在我方掌握制空權下,我艦隊與日艦隊決戰,並集中優勢兵力以擊敗之。」
一、基於國防方針,帝國軍隊之作戰,以陸海軍協同作戰,佔先機之利,採取攻勢,速戰速決為特點。為此,陸海軍應迅速摧毀敵野戰軍及敵主力艦隊,同時佔領必要疆域。再者,伴隨作戰之進展或鑒於外交上的需要,得以必要兵力佔領戰略要地。陸海軍協同擔任國內之防禦,在不違背上述作戰特點的範圍內實行之。   對馬海峽之海上交通線,由陸海軍協同經常確保之。
三、削弱日本的經濟力量,使日軍遠離馬來亞方面,以支援馬來亞防線,以最科學的方法,在攻擊時使用美國艦隊;遠東方面則採取戰略守勢。
假想敵國
一、日本不擴張到台灣以南;
為使山本這一夏威夷作戰設想和軍令部的整個作戰指導思想協調一致,經歷了長期而曲折的過程。一九四一年十月,軍令部的作戰計劃終於採納了山本的夏威夷作戰設想。
其特色在於:陸海軍協同佔先機之利,採取攻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的彩虹計劃
不消說,由於時間的推移所引起的形勢變化,武器和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飛機和潛艇的改進,海軍對美作戰的要領也不斷改變。如前所述,當初的方針是在小笠原群島一線配置巡邏部隊,捕捉西進的美國艦隊;在奄美大島附近待機的我艦隊,按照敵主力行進的方向出擊,全力進行決戰。但是,這個巡邏線逐漸推進,預定的決戰海域也隨之東移。
六、以俄國、美國、中國、英國中之兩國以上為敵時,一律依照二至五項實施;隨形勢之變化,對以上數國盡可能依次進行作戰。
由於華盛頓會議締結了限制軍備條約,我海軍多年的宿願——八八艦隊計劃,也自然告吹;只能依靠六四艦隊為主力的艦隊,努力充實其內容,以完成國防任務。
對世界戰爭的綜合基本戰略的估計
「帝國國防依次把俄國、美國,中國作為假想敵國,主要防範此三國。
二十一、聯席會議確信,美國和盟國的首要目標是從軍事上徹底打倒德國。德國一旦失敗,其整個歐洲體制就將崩潰。那時,除非日本已完全確立本國的力量,而美國及各盟國又不能投入足夠的力量繼續與日本作戰,否則日本將不得不放棄許多領土利益。
三、以俄國為敵之作戰,依照下述要領實施之(原作者略)。
二、日本佔領香港、金蘭灣、法屬印支沿海地區,開始進攻荷屬印支及英屬婆羅洲,如果判明美國艦隊在西太平洋的行動,立即進攻菲律賓和關島。
陸軍的意見是:美國不能同時保衛兩洋,對美國有著更大利害關係的是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喪失菲律賓和關島,無損於美國的根本https://www•hetubook.com•com利益,因此,應當在東太平洋採取守勢。海軍則認為,在歐洲各國專心致力於戰爭的形勢下,只有日本南進,才有可能使美國捲入戰爭,因此,制訂了太平洋戰略(彩虹二號)的具體計劃。
所需兵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一九一四年——一九一九年)的結果,「黑色」(德國)戰敗。「紅色」(英國)因戰爭而精疲力竭,經濟上、財政上都無力與美國競爭。「綠色」(墨西哥)對美國的依賴增大,不可能威脅美國的安全。唯獨「橙色」(日本)的國力,相對地提高,其地位得到加強。尤其是日本的託管地原德屬馬紹爾、馬里亞納及加羅林等南方諸群島,成為美國艦隊西進路上的重大障礙,這勢必引起美國的嚴重關注。
橙色計劃的要點如下:
總統對批准「獵犬計劃」表示躊躇,但斯塔克的備忘錄得到了陸海軍部長和聯席會議的贊同和批准。這成為一九四一年春制訂的戰略計劃(彩虹五號)得到贊同的基礎。
受命研究「獵犬計劃」的聯合計劃委員會,於一九四〇年十二月向聯席會議提出了如下建議:
殲滅敵主力艦隊後,陸海軍之作戰,臨機決定之。
陸軍先敵迅速將可望獲得的兵力集中於一地,擊潰敵野戰軍。
獵犬計劃
「國防方針
維持新加坡海軍基地是英國遠東政策的根本。美國代表團雖然同意維持新加坡,但從廣泛的觀點來看,甚至盟國的預備兵力都投入了非決戰戰場,這就等於英帝國的大部分安全要由美國承擔,因而美國感到為難。為此,美國對在太平洋方面的戰略和義務作了如下補充規定:
「國防方針
————
開戰之初,首先掃蕩敵在東太平洋之海上兵力,與陸軍協同攻佔其根據地,控制西太平洋,確保帝國之通商貿易,並使敵艦隊作戰困難,待敵本國艦隊入侵時,截擊並殲滅之。」
「ABC-一」協定和太平洋戰略
「大概只有用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才能打垮日本。菲律賓將早期喪失,美國的攻勢作戰將採取漸進作戰的形式:以馬紹爾和加羅林群島為起點,逐次攻佔日本的託管地,確保通向太平洋的交通線。」
在這種形勢下,一九三五年四月,聯合計劃委員會向聯席會議提出了下列橙色計劃修改案:
「日本將以進攻菲律賓及關島而揭開戰幕。美國駐軍和菲律賓軍保衛菲律賓,如果不能擊退敵軍,可退至巴丹半島,阻止日軍繼續進攻。要不惜一切犧牲確保馬尼拉灣,直到美國本土派出的增援部隊到達。亞洲艦隊將協助這一作戰,但除潛艇及航空部隊外,其餘將後撤到印度洋。
二、維護地中海方面英國及盟國的領土。
「對美作戰
「殲滅遠東俄軍,佔領貝加爾湖以東之要地。
二.二.三 世界戰略
美國於一九二四年九月,制訂了《橙色對日作戰計劃》,第一次綜合制訂了對日戰爭中的諸次作戰計劃和預期目的。然而,該計劃只能說是提出一系列的希望,根據當時的陸海軍能力,還遠遠不能在戰時實現。
第二次修改後又過了十三年。這期間,一九三〇年在倫敦舉行了裁軍會議,一九三一年發生了滿洲事變,一九三三年我國退出了國際聯盟。特別是海軍自一九三六年末,在限制海軍軍備方面處於無條約狀態。由於國際形勢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因此,在一九三六年六月三日作了第三次修改。
二.一.二 非正統派戰略
陸海軍兩統帥部從一九二三年以來,正式擬制攻佔菲律賓作戰計劃,並對一九二六年度的作戰計劃作了劃時代的修改。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六日,總統召集國務卿、陸軍部長、海軍部長、陸軍參謀總長和海軍作戰部長開會,討論德國和日本突然對美採取共同行動的可能性。
四、帝國軍隊戰時國防所需兵力如下:
二十五、美國及盟國應採用的重要戰略及其手段如下:
三、鑒於帝國國防之本義,帝國國防以與我衝突可能性強大,且擁有強大國力及軍備之美國、俄國為目標,同時提防中國和英國。為此,帝國國防所需兵力,必須能控制東亞大陸及西太平洋,滿足帝國國防方針中提出的要求。
「帝國國防方針
一九一七年,沙皇俄國覆滅。一九二三年締結華盛頓海軍裁軍條約。為了適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這種世界形勢,於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作了第二次修改。
一、帝國國防方針之本義,在於依據建國以來之皇謨,永以大義為主,日益發揚光大國威,保障國利民福之增進。
德軍於一九四〇年四月佔領北歐,五月席捲了西歐,五月下旬終於逼近英法海峽。於是,美國陸軍戰爭計劃部向參謀總長提出了一份備忘錄,其主要內容為:
陸軍兵力
一、我們的主要軍事力量是否應當用於西半球的防禦和兩洋的安全保障;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