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人公張原與訟棍姚秀才在省里的督學巡視紹興時當堂比賽八股文開篇。比賽中張原大勝,姚秀才顏面掃地,被剝奪秀才功名。就在張原去會稽與商小姐商議定婚之事當日,其師王思任也托侯縣令來向張原提親,陰差陽錯,晚了一步,張原很為難。龍山燈會,張原與董其昌之子董祖常起了衝突,董祖常恨恨而去,埋下禍根。在此次燈會上,張原嶄露才華,得到了杭州織造太監鍾本華的賞識,隨後在科舉第一步童生試的縣試中,張原名列第一。
故事背景逐漸擴展到紹興山陰縣之外,晚明時期的秀才、學人、宦官等依次登場,向讀者展現了晚明時期豐富多彩的民間生活及充滿矛盾的社會現實。
穿越到萬曆四十年,既想吃喝玩樂,又想直線救國。
沒錯,就是這麼一個充滿情趣和矛盾的故事。
本書以大明萬曆四十年為歷史背景,以紹興山陰縣讀書人家少年張原立志通過參加科舉考試曲線救國為主線,描寫了其在備考過程中的種種經歷。張原之父在開封周王府為小吏,張原平日與母親相依為命。家奴張大春與當地訟棍姚秀才勾結欲圖謀張家的田產,十五歲的張原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挫敗了這一圖謀。為科舉中第,張原拜會稽王思任為師勤學八股文。後在一次秋日遊園邂逅了美麗的官宦小姐商澹然,一見鍾情,與其定親。
書中以懸念迭起又不失詼諧的情節向讀者展現了晚明江南風物之美和少年張原求學的歷程。晚明時期的飽學之士,如王思任、袁宏道、張岱等逐一登場,與故事情節形成渾然一體之勢。「雅騷」這一書名正體現了晚明社會的矛盾結合以及本書雅俗共賞的特點。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