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作者:秋來2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根據地 第0983章 低端局打多了會融入那個段位的

第二卷 根據地

第0983章 低端局打多了會融入那個段位的

或許他雖然文治武功都強於其他首領,但也不擅長或者不屑下基層與那些人溝通。
現在說一句祖大壽冠絕明將之上當屬第一也不為過,當然崇禎還沒意識到這一點。
以皇宮裡坐著的那位皇帝的性子,他指定不會相信的,更不會派人來的。」
金國鳳麾下的關寧軍都知道韃子難打,保不齊小命就沒了,所以集中十二分精力對待,孰勝孰劣很明顯的。
祖大壽摸著鬍鬚說了一句。
因為皇太極的操作,金國鳳再也不報任何外出的希望,而是選擇堅守到底。
因為一些清軍士卒,已然不是關寧軍的對手了。
「曹文詔多能打,還不是敗的慘不忍睹,連曹變蛟都降了賀今朝。」
祖大壽與金國鳳的判斷是一樣的,皇太極想要圍點打援。
「你絞殺的過他嗎?」
「如今形勢,張獻忠在湖廣、四川等地作亂,李自成在河南等地殺王爺搶糧,捲起數萬人,聲勢浩大。
吳三桂被他舅舅的這番話震驚的不知所措。
皇太極對於明朝的幾次劫掠傷害巨大,而且也讓麾下士卒越發的感到輕鬆。
不,他也想要來分一杯羹!」
(清軍規定送同僚屍體給他的家人,會得到他一半的財產)
唯有向遼東將門學習,不斷的向朝廷開口討要。
這麼多年援遼的客兵,大多數人的屍骨都留在這片土地上了。
但祖大壽卻絲毫不為金國鳳感到高興,甚至連嫉妒的心情都不會產生。
這便是吳三桂當時最真實的感受,也是跟著祖大壽一路跑回山海關的心路歷程。
「傻小子,如今中原有流寇,西北有錘匪,楊嗣昌剿匪不利,洪承疇依舊沒有動窩。
在地道里冒險運送火藥,無官者賞官職,奴纔則是准許他離開主子,賞賜壯牛,先登登城者也有厚賞。
然後誰敗了,就打誰,真是好響亮的算盤吶,都崩到遼東來了!」
但此時已然是攻守互換,主動權在對家手裡,而不是皇太極能主導的了。
他們拚死與韃子作戰,結果在京hetubook.com.com爺的眼裡不僅一文不值,還得遭到痛罵以至於打殺。
皇太極縱然拉來許多紅夷大炮,火藥炮彈管夠的大氣模樣。
「可是洪承疇在薊鎮等地坐鎮,擁兵幾十萬人呢,皇帝不懂,他定然能懂。」
那其餘兩山,是不是也有模有樣的向你金國鳳學習?
至少停駐在宣大,也能讓賀今朝忌憚一二。
而是要調動寧錦兵力去救援,然後伺機消滅明軍在遼東的有生力量,從而破壞寧錦防線,進駐山海關,進一步威脅大明京師。
清軍士卒一下子就不適應了。
前提是,得挺過皇太極的下一波進攻。
作為祖大壽重點培養的遼東將門接班人,自是有很大的利用價值。
大抵只剩下背叛那一條路走,只不過雙方很有默契的沒有直接撕破臉皮。
越想越氣!
以至於到現在他們遼東軍將都與大明皇帝有著深深的隔閡,根本就無法治愈的那種。
再加上洪承疇的基本盤已經丟了,他上哪裡去搞糧餉?
「僥倖罷了,你看皇太極下一次出兵,金國鳳還能佔到便宜嗎?他不死就已經非常幸運了。」
「舅舅。」吳三桂臉上露出不解之色:
打出士氣的與信心的金國鳳嚴詞拒絕。
主要是他麾下炮兵的水平以及準頭,實在是有些不行。
洪承疇手握重兵,說的好聽是為了防備清軍再次入關,可皇帝讓他駐紮在此地。
祖大壽背著手看著地圖:
為此他開出重賞,挖好地道用火藥炸塌城牆者為第一功。
結果他被皇太極硬生生的給打成了堅守到底,並且還讓皇太極奈何不了他。
此人或許是個可以合作的對象。
清軍進攻受挫,皇太極只好下來在城南挖地道,松山這個地界他必須要打下來。
許多清軍士卒都戰死了,家屬來拉屍體,關鍵還沒有什麼賞賜下發。
委屈。
還要把腦袋提在褲腰帶上拚命,一旦拚命戰死,自己好不容易搶掠來的家財,得有一半分給他人。
把他逼成了遼東前和_圖_書線「抗清名將」!
當然北京的那些爺和他們遼東軍將,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場,為自己屁股說話的人。
但到目前為之,皇太極還沒有發現這個漏洞。
「如今金國鳳為寧遠總兵,麾下將士過萬,寧遠城要比送山城堅固許多,舅舅為何也不看好他?」
可皇太極明明是無法逾越他們守衛的寧錦防線,繞道走蒙古,從薊鎮破關進來的,關他們遼東將士屁事。
反正這種操作,也是老傳統了。
要不然真沒有多少本錢可以去與賀今朝講價的。
祖大壽卻是站起來走了幾步:
自此在遼東一戰成名!
自從袁崇煥死後,遼東將門就受到了崇禎的猜忌,再加上后金第一次入關。
他們的作戰目標不再是像以前一樣,只想著靠著拚命先登之類的獲取賞賜。
在這三成當中,又有三成敢戰精銳士卒,祖大壽便覺得是洪承疇治軍有方了。
吳三桂認為關寧軍就更得保存實力了,得讓那些客兵來遼東這塊地界與清軍廝殺。
「幾十萬人馬?」
「只要賀今朝想要剿滅清軍,就得用得上我們。」
「這隻不過是他的一次試探性進攻,接下來皇太極便會圍繞著寧錦防線,大舉進攻的。」
皇太極無法攻克松山,只能獨自咽下苦果,派人再次招降金國鳳。
「舅舅,那得趕快向朝廷叫援軍,莫要等到清兵到了城外,再叫支援,可就晚了。」
這種買賣之下,早就能讓更多清軍轉變心態。
這便是封建上位者的局限性之一。
這便是清軍此番戰敗的誘因之一,即使是皇太極親自領兵。
但是他外甥李定國可是率兵囤聚在四川,說不準就能一鍋端了督師楊嗣昌。
畢竟這次出兵是賠本的買賣,撫恤還得戰後統計。
說他們故意把韃子給放進來的,為此還有「京爺」敲黑磚,在他們與韃子作戰之際,搞死了幾個遼東將士。
先前叫你投降你不投降,還放箭射傷朕的部下,這次不趁機滅了你,殺雞給猴看,朕就不叫皇和-圖-書太極。
不僅命沒了,想要給家裡人多留點錢,都做不到。
祖大壽倒是清醒的很,對著吳三桂道:
金國鳳本沒想要殊死抵抗,全都是皇太極他媽逼得!
他當年困守大凌河城石,清軍就是這種戰術,去援救他的數萬明軍吃了大虧。
他們拚死與狗韃子作戰,那些勤王兵來了,還不是做壁上觀?
晚了!
北京城的「爺」都怪他們遼東軍。
金國鳳幾次都想要率兵突圍,結果全都被皇太極給打回來了,你想跑都走不了了。
「舅舅這是何意?」
吳三桂對於錘匪的了解不深。
總覺得軍事力量強,就能掩蓋一切,暴雷只不過是能掩蓋多久的事。
八旗重兵圍攻,又不見援軍,松山守將金國鳳明明都做了逃跑的舉動。
金國鳳帶領士卒連夜用磚石修補損壞的城牆,清兵數次攻上城頭,全都被他打退。
這樣的結果,會極大的加劇清軍得到遼西戰略要地的成本。
因為清軍屢次入關搶劫之後,都已經習慣虐菜了!
「當今天下大亂,明失其鹿,你要想保住我們的富貴,自是得發揮我們遼東軍的價值。
如此一來,他們才能保住自身的本錢。
「舅舅的意思是?」吳三桂面露疑色。
報給皇帝的數目,不過是為了多要些軍餉,實際人數能有三成就算良心了。
讓人下意識的覺得沒有他這號人,我看他是想要看幾虎相爭的戲碼。
而這一點也正是目前吳三桂所欠缺的。
「援兵?」祖大壽哼了一聲:
金國鳳直接被崇禎提拔為寧遠總兵,連他帶兒子都世襲錦衣衛千戶。
他們天天打低分段,猛地遇到一個中等分段的,就被打蒙實在是正常水平。
「金國鳳不足三千人駐守松山,抗住皇太極的猛烈攻擊,取得如此大捷。」
清軍到了瀋陽郊區,哭聲震天。
祖大壽對此更是表示不屑,洪承疇的手段都是他玩剩下的。
「如今天下大亂,連遼東皇太極都在主動挑事,偏偏佔據三省之地的賀今朝什麼動靜都沒和-圖-書有。
還不是為了防備我祖大壽投降韃子,留的一手牌?」
「你絞殺錘匪做什麼?」
不得不說祖大壽盤踞遼東這麼多年,眼光還是有的。
吳三桂進一步追問道。
但是皇太極這波若是捲土重來,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抵擋的住。
自此之後,明軍在遼東就失去了機動能力,進取之心。
吳三桂心思也有些急切,縱然他覺得皇帝不信任他們遼東軍將,可此時也並不是很想剃髮降清。
我們遼東軍將連清軍都不是對手,你如何能絞殺屢敗清軍的錘匪呢?」
以前沒得選,只能一拖再拖。
「可是靖遼侯吳國俊不也駐紮在薊鎮,何須用得著洪承疇呢?」
「舅舅,那既然這樣,舅舅還是給洪承疇寫一份書信,提前告知清軍的動態,希望他能夠早做準備。」
最終皇太極想打也打不下,想調動祖大壽來救援也沒戲,只能無奈退軍回瀋陽。
大明物資豐富,只要跟著大軍出去劫掠一趟,不僅沒有什麼性命之憂,還能賺的盆滿缽滿。
「舅舅的意思是?」
主要是祖大壽覺得他面對清軍的攻勢,還能再堅持堅持。
「金國鳳剛剛打了大勝仗,清軍狼狽退走,我就向朝廷要援兵。
誰有錢了之後,不想著好好享受享受啊?
無論是被敵人殺死或者被他這個當皇帝的殺死,總之都是用到死。
但他知道靖遼侯吳國俊的第一筆政治前途,當真是靠著賀今朝得來的。
松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為了防炮,城中百姓都背著門板出門。
祖大壽的一連數次發問,直接讓吳三桂閉上了嘴。
在祖大壽看來,金國鳳他離死也不遠了。
大多數時候,人不是都能順利選擇自己想選的那條路,大多數是沒得選,只能走剩下的唯一一條路。
上一個讓他覺得可惜的便是盧象升,本來就不該死,有他在,中原各地的叛亂還會收斂一些。
在此期間祖大壽也是堅決不出兵。
所以對上錘匪那麼不菜的,以及金國鳳這位被激發血性,拚死反抗的和*圖*書關寧軍,顯得不那麼菜的。
金國鳳的戰績上報朝廷,崇禎大喜。
「皇帝不會打仗,只是覺得兵越多越好,也更安心。」
吳三桂如今是副總兵,對於金國鳳立功也頗為羡慕。
可是挖地道的,先登的清軍士卒,全都被明將金國鳳給打退了,毫無進展。
松山最終也沒有被攻克,皇太極在前線急的頭髮都長出來了。
遼東那地界,已經好久不曾傳來有利大明的消息了。
吳三桂極為震驚,他沒想到皇帝忌憚舅舅已經到了這種地步。
唯獨錘匪賀今朝一動不動,一副缺糧,像是在應付旱災的跡象。
遼東就像一道傷口一樣,不斷的消耗著大明精銳士卒的血肉,且久久無法愈合。
你打不下松山才選擇招降,我金國鳳乃大明忠臣,為何要降你一個塞外狗韃子,丟我祖宗的臉?
畢竟以他跟祖大壽的關係,很多舊人都給他寫信勸降。
若是賀今朝不暴死,他是有很大的機會奪取天下,再立新朝的。」
祖大壽遠離旋渦中心,看的也越發的清楚明白。
他們虐菜時覺得酣暢淋漓,以輕敵的姿態攻城。
祖大壽想了想,便同意了這個主意。
「舅舅,此人虎踞三省之地,六鎮精兵盡在他手,如此大亂之下能保持清醒,其志不小。
「這韃子如今怎麼這般容易殺了?」
但對於遼東將門而言,最好的局面就是穩住現在的狀態。
祖大壽認為圍攻松山,根本就不是皇太極真正的目的。
菜雞打多了就會融入那個段位,還得時不時的打打高端局,才能保持戰鬥力。
待到吳三國搖搖頭,他又見到祖大壽瞥了他一眼:
因為他早就了解了崇禎的脾性,他發現這個人一旦好用,非得用到死才會罷休。
中原各地大亂,這些人都在爭相啃食大明壯大,遼東的皇太極也想與賀今朝一樣穩坐釣魚嗎?
無奈皇帝的操作,總是能不自覺的往皇帝對手希望發展的方向發展。
吳三桂表示理解了,舅舅的意思就是待價而沽。
吳三桂沒明白,繼續發文: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