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作者:秋來2
從驛卒開始當皇帝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卷 根據地 第0984章 愈演愈烈

第二卷 根據地

第0984章 愈演愈烈

他則是開口進一步讚賞皇太極:
唯一的法子就是從大樹的兩側入手,一斧子一斧子的砍下去,砍到一定程度,這顆大樹就會自己倒下去。
皇太極對攻取錦州所做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並在較短的時間完成了總的部署。
錦州是寧錦防線的一個重要環節,打破這個環節,就能實行他的第一步戰略。
他採取的第一個實際步驟,就是選擇義州(遼寧義縣)作為進兵的屯駐基地。
楊嗣昌率兵追擊張獻忠,結果猛如虎等人再次戰敗,還被張獻忠圍困在了重慶,目前動彈不得。
由於歷年戰爭,百姓走死逃亡,人口大量減少。
如今明清之間在遼西的對決思路,已經成為關寧軍的內戰,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他們的任務,一是築城,二是屯田,兼及襲擾明寧、錦駐兵。
取寧錦則是去手足,只能得到幾城,卻不能滅亡大明。
都是攻城所必不可缺少的。
但大明皇帝哪裡還有錢?
究竟對錦州採取什麼方式攻取,是皇太極下一步急待決策的重大戰略問題。
因為皇太極的戰略眼光,曾經說過大明是一顆大樹,無論多大力氣都不能一斧子砍斷。
他們這些人還有機會成為真正的勛貴,而不是在遼東這破地方窩著!
夜不收還親見車載大紅夷三位,小炮亦難細數,又隨軍隨帶鐵鍬等器具甚多。
實際情況是錦州在前,寧遠在後,皇太極慎重決策,以全力先取錦州。
祖大壽不但把情報匯總了,還把皇太極給預判了,全都交給崇禎,請他判斷,做好準備。
「臣先言修廣寧而守之,因與白土廠相近,實為國家開闢土地,立城池,漸次前進之計。
皇太極屢次繞道蒙古肆虐京師,朝廷對於寧錦防線的關注度直線下降。
所克山東、河北、大同各城邑都丟棄不守,皆由山海關阻隔的緣故。
因為錢不得不征三餉。
因為皇太極已經把賀今朝定為他今後主要的假想敵。
鑒於寧錦防線防禦堅固,他曾一度放https://m.hetubook.com.com棄取寧錦,改道從內蒙進關,從而打開襲擊大明的新賽道,成功進行了企業內部轉型,從而發展越發壯大。
但崇禎已然被流寇搞得焦頭爛額了。
這個時候,崇禎又想到了楊嗣昌,頓感煩躁。
最近拋去被清軍劫掠,華北也總是大旱。
大軍直搗北京,可斷喉刺心,立即致大明於死地。
絕不可能圖省力氣走捷徑!
做什麼準備?
山海關距北京僅七百里,清騎兵疾馳。
左良玉等人借口去絞殺李自成,而不去支援重慶。
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清軍都是繞道薊鎮、宣大等地進入長城搶掠內地。
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政治前途都沒有了,更不用說當什麼朝鮮王。
天聰三年(崇禎二年),他首次率大軍襲擊北京,攻佔了灤州、遷安、永平、遵化四城。
對於個人以及家族前途他們極為看中,因為許多人都沒有回頭路的。
數萬清兵到義州僅月余,修城築室,俱已完備,義州東西四十里田地,皆已開墾。
不過三日即達北京城下,明兵恐怕都來不及防備,就得拱手讓出北京。
這三城如羽翼一樣護衛著錦州。
明朝中有識之士早已看出義州對錦州的重要戰略價值,提醒朝廷給以支持。
皇太極很清楚,錦州不破,清兵休想前進一步。
但這也使皇太極意識到,終有山海關控扼其間,則關內外聲勢無法連成一片。
哪有那麼多的糧食供應?
本來人煙稀少的義州比昔日更顯得荒涼。
但卻是錦州的一個重要門戶,它距離錦州近,很適合清兵屯駐,便於輪流換防。
從錦州的地理位置來看,尤其值得重視。
皇太極就用淺顯的道理來闡述他的戰略思想,生怕清廷高層這幫「人均胎教肄業」的人聽不懂。
皇太極任命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右翼主帥,多羅貝勒多鐸為左翼主帥,各率將士開往義州。
錦州原是明朝設置在遼西的軍事重鎮之一。
和圖書從袁崇煥經略遼西,即首築寧遠,次修錦州,成為明軍戰略防禦的要地。
待到清軍班師回朝後,因為進攻失敗,祖可法等降人又提出了攻取北京的策略。
但皇太極就是想要先圖取寧錦之地,斷其手足。
崇禎對於陳新甲的話非常不滿意,因為沒有給出具體的解決辦法,只是讓他做準備。
至於李自成更加過分,在河南捲起百萬人,殺藩王奪糧草,且聲勢越來越浩大。
當大凌河城這個屏障一經被清兵拆除,距此僅四十余里的錦州城就完全暴露在清兵的面前。
皇太極已經看得很清楚,欲取山海關,非先取關外四城不可。
沒看見楊嗣昌在四川等地困守重慶,他都沒有讓洪承疇南下救援嗎?
畢竟光靠著朝廷輸送,那得有挺長時間得餓肚子。
為了穩固地攻取錦州,皇太極開始加緊備戰,精心布置。
如今連皇太極都在遼西動作頻頻,一副要攻打寧錦防線的動作。
祖大壽雖然看好賀今朝的實力,但遠水救不了近火,依舊各方面仔細探聽清軍的動向。
皇太極要得一地保一地,還必須在關外穩紮穩打,從根本上打破錦州——寧遠——山海關的防線。
在它的正南面十八里是松山城,松山城偏西南十八里是杏山城,而杏山西南約二十里便是塔山城。
這些物資和人馬絡繹不絕到義州集中。
此人最擅長出其不意的搞事情,萬一他趁著薊鎮兵力空虛來襲京師,那絕不是崇禎想要見到的局面。
想要得山海關,必須先得寧、錦。
大家都是一個師傅教的,但是另外一個人又拜了新師傅,剩下那個還在故步自封。
明清之間的戰爭平衡再次被打破。
就算送來了,還真不一定能落到他們普通士卒的手中。
從蒙古科爾沁部買來一萬匹好馬,在國內招募「善梯者」一千人,趕造威力強大的紅衣大炮六十位。
這也是他從賀今朝佔據西北三省那裡得到的啟發。
在義州屯田所得糧食不能滿足駐軍需要和圖書,大部分還得靠後方供應。
至少祖大壽目前真的不想投降大清皇太極。
義州還有一個好處,這一帶土質肥沃,適於耕種。
當義州的戰略作用被皇太極掰開了揉碎了,講給這幫文盲們后,張存仁承認自己的見識不足。
他把匯總的情報送到朝廷那裡去,希望皇帝能夠早些做出決斷。
兵部尚書陳新甲則是認為,皇太極如此大張旗鼓就是想要迷惑我軍,但他或許真的是想要攻打寧錦防線,希望陛下能夠早做準備。
但很快又被明兵奪回,儘管這期間明軍彙集重兵依舊沒有給清軍造成較大傷害,但總歸是阿敏兵敗棄地逃歸瀋陽。
「皇太極在義州所來馬步夷兵甚多,每歇宿有三十余處,大營小營,更難細數。
現在義州被皇太極看上了,明清還沒有交鋒,大明便先棋差一著。
今大兵住義州,已超出尋常,為臣望外之事。」
此後,清兵多次進關,打了許多勝仗,全都俘掠而歸。
在義州築城的同時,大量戰備物資源源運到這裏儲存。
自從明與后金戰爭以來,錦州的戰略地位日益顯得重要。
反之,錦州一破,則松、杏、塔山三城俱下,寧遠孤立,整個防線都得動搖。
他們把去手足融入到皇太極曾經講過的「剪枝大計」。
但是,他的許多謀臣以及軍將們都不認同他的觀點,或者是無法理解他的戰略思想。
要不然早他媽的降了,不至於費盡心思一拖再拖。
皇太極決策取錦州,直接抓住了遼東問題的關鍵。
若大清佔領山海關,北京唾手可得,甚至比賀今朝從山西出發還要便利。
他撤軍東歸時,留下猛將阿敏駐守此四城。
但清兵駐此,可以大量墾荒屯種,解決糧餉的供應,減少長途運輸的困難。
在清兵攻取大凌河城之前,該城還是錦州的屏障。
雖然阿敏屬於「股神」級別的押寶,賠的褲衩子都沒了。
即入其他口入塞,大明或者錘匪也能襲擾他的後路。
若是京城被其他人所破,大www.hetubook.com•com清還能吃到肉嗎?
其中又令朝鮮輸米一萬包,限令十天必需運到大、小凌河口,以供軍需,再出僕從軍水師五千名前來助戰。
他準備成為明軍眼皮子底下的坐地炮,跟諸葛亮學一手。
這些曾經的關寧軍降卒,可太了解關寧軍是怎麼在遼東這塊地界,與韃子對峙來了。
錦州則首當其衝。
別看賀今朝相比于其他人老老實實的,但這個小驛卒這麼多年的操作,也著實讓崇禎記住他了。
袁崇煥死後,繼任者也無不重錦州,特派遼東名將祖大壽駐守此城,防禦非常堅固,清兵惟望城興嘆。
崇禎看著遼東發來的情報。
他先圖寧錦的想法,也是經過一段實踐而形成的。
明軍還妄圖想要釘在遼西,想都不要想。
否則他就不可能在關內站穩腳跟。
但駐守這一地區的明兵以屯養戰的辦法,一面守城,一面耕種,以解決糧食自給。
甚至還有官員說莫不如放棄寧錦防線,專門防山海關,這樣等清軍入塞的時候,也能調撥更多的兵力去與之對戰。
遼東將士的糧食自己都不夠吃,難不成現在就讓洪承疇帶兵前往遼東?
作為奪取北京的前哨陣地。
他能安穩活到死就蠻幸運的。
總體而言,因為流寇錘匪的實力不斷增大,清軍戰略的改變,都導致了寧錦防線不再像是以前一樣受到大明的重視,拚命的砸錢。
他想要再來劫掠大明?
大清崛起於關外,皇太極深知,最終進關奪取大明,唯一可行的捷徑必須通過寧錦而進山海關。
廣寧中、左屯衛設在這裏。
遼東巡撫方一藻早就上疏過,義州為前鋒門戶,足可以憑此制止建奴西窺,此地必然是明清必爭之地。
在大凌河畔,地勢開闊,從軍事觀點看,這裏無險可依,不足於防禦。
再加上前有修繕大凌河城導致明軍大敗的戰例在前,崇禎怎麼可能會再同意這件事。
朝廷哪裡還有錢?
皇太極選中此地,為進兵錦州先扼其門戶,並提供後勤支持,實為m.hetubook•com.com良策。
皇太極徵調大量民夫趕車運糧。
由漢軍旗總兵石廷柱帶領,盡入義州城內,還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皇太極的一幫兄弟子侄也都會來義州視察換防。
「逼臨寧、錦門戶」。
這四城就是錦州、杏山、松山、塔山。
祖可法、張存仁等人主張清兵屯駐廣寧打三山。
但寧、錦又不能同時進攻,也須分出次第來,逐一攻取。
因為義州比廣寧更能有效遏制錦州。
目前大清只有徐圖漸進,從強大自身和削弱敵人,來實現皇太極的政治目的。
山海關是隔絕關內外的門戶,捍衛北京的藩籬。
如今中原各地混戰,明庭根本沒啥本事四處滅火。
義州成了清軍集結和換防休整的場所,儲存軍用物資的戰備倉庫。
因為攻松山戰敗后,皇太極比他們更有眼光,想得更大胆,不選廣寧,而選中了義州。
此處充分發揮了戰略基地的作用。
在它的背後即西南一百二十里,是雄鎮寧遠城,為錦州的堅強後盾。
錘匪如此穩紮穩打,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以及存儲更多的實力。
根據皇太極指受的計策,他們一到義州,就通告凡山海關外明將士不得在寧、錦地方耕種。
它成了明朝在遼西的一個名副其實的前哨陣地。
縱然再寵信臣子,可在面對自身安全的時候,還得排在後面。
三年前,他就親自去義州實地考察,建議朝廷撥錢迅速修復義州。
總是想要直取北京,儘早滅亡大明,一勞永逸。
義州位於錦州偏東北,相距僅九十里,比錦州至廣寧一百四十里,縮短了一倍的路。
這下子突然擺出大規模攻打寧錦防線的架勢,著實是讓崇禎難以判斷,這是不是皇太極的障眼法。
經過多年徘徊之後,皇太極和他的諸王大臣終於選准了進兵的突破口。
一旦他動了,誰還能防備錘匪賀今朝從山西進入宣府等地來,肆虐京師?
皇太極的意圖,就是阻止和破壞明兵與百姓屯種,即如祖可法的策略,他們難以在此生存,不戰而撤防。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