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章 權杖交接(2)
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老臣,心裏羡慕的要死。靖王爺,果真是位高人。輔佐太上皇、先帝為帝國立下累累戰功,如今新帝登基,堪當如此大任,此乃權力之巔峰也。
薛仁貴走進來,把滑落地上的靺鞨金絲裘大氅撿起來,給他重新披在肩上。
「難得她老人家一片誠心。走,看看去。」
「靖王爺,如今帝國百事待舉,正是用人之際,您老為何要退居二線。」
「好!恩師此去洛陽,必定不能日日與學生相見,容我一拜!」
接著,他命令吉字營吉化等人,將楊萬春及其他的手下三百人一十八人,押送東都洛陽宮地牢看管。
李治說著,從金鑾殿上下來,來到李績的面前,倒身跪地,給李績叩了一個響頭。
大唐帝國的權杖交接,終於在波瀾不驚中落下帷幕。
……
成立治喪機構,由大內總管,一等公爵,祁連山雪狐派掌門人王德負責。
四方蠻夷部落在大唐帝國擔任公職以及正巧抵達京師朝貢的各國使節,約有數百人,聽到消
https://m.hetubook.com.com
息,都悲哀痛哭。前來進獻花圈、花籃的皇親國戚、鄰邦、國際友人絡繹不絕,有的行三叩九拜、二十四拜大禮,有的倒地叩頭,有的長跪不起,有的從十里長街匍匐朝聖而來。
李治把李二在位期間被生擒俘虜的各蠻夷君王酋長,包括阿史那咄苾(東突厥汗國十三任頡利可汗)在內,共十四人,都雕成石像,刻上名字,陳列北司馬門裡。
李治驚訝地連忙發問。
「呵呵。陛下。謝謝您的盛情。不過,東都洛陽必定是我的故土,常言說,『故土難移』,老夫還是回到那裡休養的好。再說了,太尉德高望重,諳熟治國理政之要,有他在,陛下可以高枕無憂啊。」
終於取得一致意見,六百四十九年六月一日,李治(本年二十二歲)正式登基稱帝。
隨後,擢升再一次對李績提拔重用,任命李績當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一級·從一品)、一級實質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三天後,新帝李治下詔,擢升疊州軍區總司令李績當特進(文散官二級·正二品)、攝理洛州州長,兼洛陽宮留守長官。
李治急得差點哭出聲來,再三挽留,「靖王爺,學生准許您暫居東都,留守洛陽宮,不過,京城要事,還請王爺多多指教。」
發出訃告,通知擔任軍區總司令(都督)、州長的各親王,准許前來京師奔喪,但濮王李泰例外(李泰被貶均州)。
九月十三日,李治又一次提拔重用李績,高調任命李績當大唐帝國尚書省左最高執行長(左僕射)。
薛仁貴羞澀地應道,「主公,實話實說,東征軍洛陽部一返回東都,我媳婦就來了。」
李績遂向李治告辭,諸位大臣紛紛離地,尾隨李治,送李績出長安,沿著潼關御道,一路向東。
李績對著他的和*圖*書後腿彎,啪哧飛起一腳,楊萬春猝不及防,一頭撲倒在地。
明日拂曉,等參加朝會的大臣到齊后,長孫無忌就在太極殿正式發布李二逝世噩耗,並宣讀遺詔:命太子李治繼位,軍國大事,不可停頓。
李績順水推舟,笑道,「陛下的話,老夫明白了。您放心,需要老夫掌舵的大事,我絕不推諉扯皮。」
李績欣然起身,伸手拉了拉肩頭的紫色大氅,薛仁貴早已在宮外備好馬車,主僕二人上了馬車,直奔豐都市城中村而來。
夜幕下,李績仰面躺在東都洛陽宮的大殿里,閉目養神。
直到他頭破血流,昏死過去,李績才下令住手。
一位青袍道人,一頭青絲如墨染,手持拂塵,微微頷首,「陛下,老臣請求回東都退養,請陛下恩准。」
「你媳婦是不是天天在東都宮門前等候?」
此時,長孫無忌搖晃著右腿,信心滿滿的看著外甥雉奴的一舉一動。
接著,李治任命親母舅,帝國司徒長孫無忌當太尉(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管軍事,司徒和圖書管民政,司空管工程,三公各自行使所負責事項的監察權,分別開府,置僚佐),兼攝理最高立法長(兼檢校中書令),主持大唐帝國尚書尚書省、監督院(門下)政務。
取消對高句麗王國遠征計劃及各項土木工程。
長孫無忌堅決辭讓主持大唐帝國尚書省政務(知尚書省事),李治同意,但仍命長孫無忌以太尉身份同中書門下三品。
李治登基后,發布詔令,赦免有罪之人,讓無數羈押在大理寺以及各州縣的犯人回家務農。
「也不是。我的幾個朋友幫的忙,他們接替值守打探,我奶奶一聽您回來啦,就在里正府殺雞宰羊,要給您接風洗塵。」
太極宮,兩儀殿內,哀樂低回,鮮花鋪錦,青松簇簇。
李治一驚,就連長孫無忌也嚇了一跳。
李績慢慢睜開眼,思緒從長安的政局中拉回來,驚訝道,「老太太如何知道我在東都。」
設立靈堂,供各國使節、友好鄰邦、朝堂大臣、李二生前友好、至親、皇家親屬、關隴集團各財團、門閥、勛貴等悼念。
沒等李和圖書績回話,長孫無忌出列挽留,「靖王爺,為帝國柱國大臣,三朝元老,還是留在長安的好,朝中大小事務,還得請靖王爺審核把關。」
馬蹄聲聲,金秋送爽,豐都市大街人山人海,川流不息……
李績把從遼東俘虜的高句麗安城城主楊萬春,押到昭陵,令他給李二謝罪。
依照各自的風俗:剪去頭髮,用刀划臉割耳,地上血跡斑斑。
日常事務,則交付有關單位處理。
「主公,奶奶讓我來請你到我家吃飯。」
毒辣的眼神不時向左右幾位少壯派大臣斜視。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大臣,緊鑼密鼓商定李治登基禮儀大典。
三公是正一品,位高而無權,仍須降低身份,視同立法院及監督院首長的三品,才是實質宰相。
兩名守靈太監,按住楊萬春的頭顱,給太宗叩頭。
太極殿里,李治端坐在金鑾殿龍椅上,器宇軒昂,看著文武大臣分類左右,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楊王春一身正氣,凜然不懼。
八月十八日,李治下令,把故皇帝(二任太宗)李二安葬昭陵,廟號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