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等待時機成熟(1)
門外,月色如水。紫薇城的夜空,圓盤似的明月,懸挂中天。
李績微笑著看著宮女的倩影,心裏掠過一絲柔情。
難道他不知道李成高與李績的關係。他們是叔侄關係,確定洛陽縣令人選的時候,大家不都是很明白的嗎。
褚遂良要是不知道李績與李成高的關係,事情可能處理起來很簡潔。
王德將一件突厥進貢的鵝毛大氅蓋在李治的被子上,就在外間的一張行軍床上睡下。
昏暗的燭光下,他無法閉眼。進入洛陽才兩日,就發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大事件。
蹄疾步穩。正是延續貞觀之治大唐盛景的最佳狀態。
李績送走余紅和王一策,帶著丁山上了一輛馬車,返回紫微宮。
是中書令擅自行權?
如果說,昨夜王一策帶人誤將他的一行當做竊賊抓起來,還有點新鮮感和體驗感的話,那麼,今晚發生的傷人致死案件,就讓他有點懵懂了。
誠惶誠恐地跪在床前,哆嗦著,抬頭,「陛下,老奴也在思索。微服私訪要的就是獲和*圖*書得真實可靠信息,絕不是事先綵排的日程。那些形式上的東西,確實不可靠。可是,京城那邊就是不願意撒手。陛下才出來一周時間不到,京城就有人把觸角伸到東都。看來,有人時刻關心陛下。」
到處呈現著朗朗乾坤,海晏河清的生態局面,大唐帝國真的很穩。
絕色宮女小心地給李績把大氅往肩頭拉一拉,一雙玉手輕輕合上書桌上的書籍,柔聲道,「王爺,時候不早了。您把這碗十全大補膏喝下,就休息吧。」
李治捷足先登。
自己微服私訪,難道不合乎帝王之道。
自己當主角不香嗎。
為啥要處處掣肘、舉步維艱。
自己是個皇上,在自己的地盤上,還能弄出多少動靜來。
傷感一會,李治用紗巾擦乾眼淚,低聲道,「王公公,有些事,我只能和您說。您說我為啥不能獨立的辦成一件事。我想出來考察一下民情社意,接過,鬧出人命關天的事來。」
基礎牢固,對於國祚長久是好事,但是www•hetubook•com•com對於新皇用權,倒是十分掣肘的局面。
按他的設計,在洛陽縣衙考察一下吏治,與洛陽縣衙的胥吏們近距離接觸,這是沒大問題的。
一切,都在預料之中演進。
京城方面,竟然動用不良人,試圖將洛陽縣衙弄個底朝天。
這明顯是示威。
等宮女把布幔完全放下來,他才躺下身子,悠然睡去。
從紫微宮出來,丁山沒有直接去營房休息。而是,親自領著十幾個親兵,在院子周圍巡邏。
以最小的代價,贏得最大的利益。
事後,對捕快們集體談話,來個訓誡也就完事了。
永徽之初,一切看上去風平浪靜。三位老臣儘力輔佐朝政。
三角形穩定性一旦形成,帝國的基石就會形成鐵板一塊。
王德沒有睡去,一雙老鷹一般的眼睛,掃視著宮殿的蒼穹……
為啥流出幾滴眼淚,只有他本人知道。是對自己無能的悔恨,還是懊惱,還是怨天尤人,誰也無法說得清。
結果,驚動了中書門下尚書三和_圖_書省的宰相們。
如今,靖王爺向朝廷提出辭呈,就有一些勢力蠢蠢欲動了。
可是,唯獨有一件事,讓他揮之不去。
子時已過。
身披黃袍,屁股坐在龍椅上,只是個擺設。充其量,是個提線木偶而已。
褚遂良依然四平八穩的日理萬機。
李治越想越氣。
李治性情溫和,年紀也輕。立他為儲君,既不會像李承乾那樣急著提前上位,繼位后也不會主動為難兩位被廢黜的親兄弟。
「難怪靖王爺說,他咽不下這口氣。就連我,也是憋屈難受。」
「朕,要在自己的土地上走走看看,為啥有人干涉。」
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李績,三個老臣的影子在李治的眼前揮之不去。
等李績洗漱完畢,小宮女從衣櫥里拿出一身睡衣,服侍著他穿好。
如果李治徹底躺平,他這個皇上也就徹底的廢了。
先帝三個皇子中,李治實力最弱。
要是他心裏裝糊塗,這事就很麻煩。
做事要有規矩。
為啥,他每做一件事,每走一步路,背後都要有人蔘和*圖*書進來,試圖左右事態發展的方向。
李績當著他的面,除掉一個御史,就像碾死一隻螞蟻。
娘的,是誰走漏了風聲。
還是幕後有人指使。
您作為首輔大臣,也是糊裡糊塗的做事,那就不好玩了。
此時,只有走動,才能排解心中的苦悶,他心裏也在為李成高的事著急……
腹語道,「我這個皇上當的這實在是窩囊。沒什麼意思。」
做人要有底線。
褚遂良人在京城,主持召開政事堂會議,沒經事前醞釀,直接下旨緝拿人犯。
事實上,正如三位老臣預料的那樣,他既沒有為難兩位哥哥,也沒有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急於開疆破土、改革創新。
王德聽見李治的肺腑之言,忙著披衣起身。
多年來,他看著李治一天天長大成人。
就這樣,李治意外地成為貞觀年間儲君爭奪戰的贏家,並且在唐太宗死後繼承了皇位。
一位絕色宮女走過來,幫著他脫去血衣,然後按照慣例,把血衣剪碎,放在壁爐里燒掉。
「陛下,此話可不能亂加指責和_圖_書。眼下,還需韜光養晦,以待時機。」
「什麼關心我。這分明是想倚老賣老。想讓我的行蹤不脫離那些人的視線範圍而已。說白了,就是想左右朝廷。」
李治最後還是沉沉睡去。
十幾個陪夜的宮女,就在門外的軟鋪上打坐,靜靜地聽著沙漏的絲絲聲響。
李治的眼角流出幾滴眼淚。
太師椅上的王德,聽見李治的喊聲,心裏早有準備。
在李承乾和李泰同時出局后,長孫皇后所生的三個擁有優先繼承權的嫡子中,只剩下最小的李治。
唯賢是舉。舉賢不避親。當時為啥沒人反對。
朕,還沒有簽批嗎。
褚遂良明知李成高不在縣衙,為啥要堅持定他的罪。
李績還主動讓賢,三次提出辭去尚書左僕射一職。舅舅長孫無忌依然事必躬親的處理著軍國大政。
在奪嫡之戰中,他是漁翁得利。
再說了,金吾衛衛士們已經在縣衙周圍潛伏,朕一個指令,就能徹底扭轉事態的走向。
帝國的年輪在時光隧道里飛馳向前。
可,他也是最能得到上天的眷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