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蝗災(2)
林山嶽的家就在峽石縣的城東村林家莊東頭小橋旁。
「林縣令,遇到問題要有法子解決才是。決不能都上交給朝廷。」李績當仁不讓,挺著腰桿,伸手按住林山嶽的肩膀,「常言說的好,車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簫瑀首先考慮到發揮團隊的作用,李二笑笑,「諸位愛卿,還有不同的意見嗎?那,哪位大臣願意帶著專家組到基層去蹲點。願意幫助林縣令渡過難關?」
「這都是替陛下分憂,不用謝,不用謝。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這也是為臣子的擔當所在。你身為兵部尚書,能親自跨界請命,換位思考,從林縣令的角度分析問題,為民除害。老夫汗顏,汗顏吶。靖王爺需要老夫做什麼,只管說,我房某人,力排眾議,在所不辭。」
「房老哥,謝謝你的支持。」
李績回到馬車上,閉上眼睛,休息養神。
田苗、成熟的莊稼,還有秸稈,都是蝗蟲偷襲的對象。特別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夏季、秋季,更是放蕩肆虐,不可收拾。
邵琦俊一臉的黑線,逮到一個斜眼的親兵「啪」打了一巴掌。
李績忽然想起前世的故鄉,也有一條小河,流入運河,併入長江。
房玄齡見火候已到,急忙主動發言,亮明態度。李績看著房玄齡,馬上豎起大拇指。
看見生人進來,她忙忙放下掀起來的衣襟,遮擋住豐腴白皙的胸部。
李績看見李二的臉色難看極了。他看見李二突然攥緊拳頭,一股火氣就要爆發出來。
蝗蟲的運行軌跡和出沒周期,已經毫無規律可言。就像大西洋的風暴,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李二終於舒了一口氣。
這時簫瑀站出來,大聲喊道,「陛下,臣附議。李都督思想超前,敢為人先。我佩服。他的想法,很好。不過,這個峽石縣,基礎薄弱,底子差,科技人才缺乏。我看,京城農工部的人才庫,可以抽幾個專家到峽石https://www.hetubook.com.com縣蹲點指導。專家的力量,我看肯定行。」
峽石縣地廣人稀,一眼望去,麥田裡蝗蟲如雨,「沙沙沙」啃食著麥苗。
很像自己的家鄉味道。
依然無人吭聲。
「沒人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到蝗災現場實地考察,怎麼能拿出切實有用的滅蝗辦法來。諸位,當官當領導,要接地氣。」
「遇見蝗災,咱們不能躲。更不能聽之任之。大唐乃進入鼎盛時期,生態環境保護任務非常之艱巨;一些州縣的基層官員缺乏擔當精神,鬥爭本領不強,實幹精神不足,走形式、走過場,遇事推諉扯皮現象仍較突出;尸位素餐的現象屢禁不止。為什麼,就是缺少榜樣的力量。我建議,就拿峽石縣當做一塊試驗田。看看,到底是天災厲害,還是人的力量強大。」
光祿寺侍郎邵琦俊,彎腰施禮道,「臣,領旨。」
那個親兵跪在地上求饒。
李績走下馬車,伸手扶起來,溫和的和圖書命令道,「起來。餘下的物資需要留給最需要的農戶。可不要再弄丟了。」
媽媽、妹妹,你們還好嗎。
進了林山嶽的家,一位婦人懷抱著兩歲半大的男孩,正在餵奶。
「瞎眼東西,手裡的槍是幹啥的,為何看不住賑災的物資。」
「不用謝。丟失幾袋子米,幾斤豬肉,就要殺頭,以後誰還敢押運糧草。起來,眼睛看遠一些,要早發現、早處置。等人到跟前來了,你再去阻擋,可能就晚了。這些人懶慣了。自己不種地,坐吃山空。父母的糧食吃完了,他們只有四處遊盪。見到肉和米,哪有不搶的道理。」
兩極殿里,鴉雀無聲。
三車豬肉,五車大米,還有白菜、紅蘿蔔、土豆、芸豆等蔬菜,裝滿五輛馬車,邵琦俊親自領隊,跟著李績去了峽石縣。
李二聽得渾身振奮。李績話音一落,他高聲道,「諸位愛卿,靖王爺的話,你們有何感悟?」
「這是我的賤內,在家裡排行老幺,名喚幺妹。祁縣朱家村的,姓朱https://www.hetubook.com.com。懷裡的孩子叫林七斤,生下來七斤重,乾脆就起名叫七斤。」
照這樣下去,明年,峽石縣就要顆粒無收。
想到此,他的眼睛開始濕潤,眼眶裡飽含著淚水。
小河旁垂柳依依,河岔里蘆葦搖曳,風景獨好。
房玄齡搶先一步,附和道,「靖王爺高瞻遠矚,善於思考,善於以為題為導向,以結果為導向,以矛盾為導向,我看就可以這樣辦。蝗災,在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過,有的只能聽之任之,有的不敢與蝗蟲作鬥爭,說什麼這是天意。天意不可違。你們都想想看,天意是什麼,天意就是恩澤天下,國富民強。我贊同靖王爺的觀點和想法。就讓林縣令放手去滅蝗蟲,找出一條人定勝天的辦法來。」
李績雙手抱拳,目光懇切。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李績當時二話不說,拉著林岳,「林縣令,走,我幫你滅蝗蟲去。」
村前一條小河蜿蜒東去,流經澗水交叉處,併入谷水。
攥緊的拳頭慢慢舒展開來,笑道,「好,好,靖hetubook•com•com王爺真是軍地兩用人才。能領軍打仗,也能科技種田,更能敢於鬥爭,與一切天災人禍作鬥爭。好,值得褒揚。光祿寺,派人押運豬肉、大米等物資,隨著靖王爺下基層,走流程。」
李績用手撫摸著孩子的頭,把一塊翡翠掛件系在孩子的脖頸上,笑道,「這個名字好。好啊。這孩子將來好養。」
剛進峽石縣的曹茂村,一群村民堵住車隊。十幾個二流子一哄而上,搬掉大米和豬肉,風一樣,就往山谷里跑。
光祿寺的親兵,剛要奮起直追,李績遠遠看著,低聲吩咐道,「邵侍郎,我看就讓他們吃去吧。想必他們窮怕了。多年沒見過豬肉和大米。這也算是皇恩浩蕩。就算是皇上賞賜他們的。人啊,要多做善舉。自己少吃一口,沒啥。」
李績坐在一輛豪華馬車裡,往陝州而來。林山嶽就像對待皇上一樣,對李績畢恭畢敬。一會兒問寒,一會兒問暖。生怕慢待了自己的恩人。
兩個時辰后,李績來到峽石縣。
那個親兵給李績磕個頭,「謝王爺不斬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