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雄圖大業
第九百三十九章 恁大一個尚書,從眼前飛走!
而關隴貴族、關中士族各大門閥和隴西李氏都有錯綜複雜的關係,就算他們的子弟與倒賣禁物、出賣軍情這兩起大案無關,可是隴西李氏子弟多、犯下的罪孽也多,如今一一理清下來,導致絕大多數關隴系朝臣都有子弟、族人涉案。
如此一一累計起來,使得此案不亞於一場慘烈大會戰;而朝廷其所需的人力、時間,自然也就多了。
楊廣不再理會獨孤順,徑自向蘇威道:「蘇相!」
三月初一這天也是每個月的朔朝,凡是在京的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員、職事官、爵官、勛官、文武散官都要參与;朝會的舉辦地也不再是日常處理議案、大事的宣政殿,而是改到了三大殿之首的乾陽殿。
作為皇帝的楊廣嘗到了民心歸附、百姓擁戴的甜頭,向來以愛民如子的明君、仁君自居;當他過了最憤怒、最想殺人的時刻,便冷靜了下來。為了保留他的美好形象,既要把所有罪犯一網打盡、不放過一個人犯,又要求不冤枉一個好人、不驚擾無辜的百姓。
蘇威大喜過望,大禮參拜道:「老臣多謝聖人,老臣絕不辜負聖人信重之恩。」
「早這麼說不就好了?你非要賣弄,即便是朕都認為你是非不分、輕重不辨,這怪得了誰啊?」楊廣忍不住抱怨了一番,而後揮了揮手,慍聲道:「退下吧!」
楊廣身穿盛裝,坐在御案之後,接受完朝賀,他那清朗平緩的聲音通過特殊設計傳遍全殿:「諸卿平身,入座。」
楊廣看了看楊集,轉而又將目光移到獨孤順身上,冷冷的道:「衛王是衛王、獨孤侍郎是獨孤侍郎,根本就不能混為一談。而且愛卿乃是大隋王朝的刑部侍郎,難道愛卿面對罪犯之時,就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主張么?難道愛卿只會人云亦云?」
等到宰相長孫熾用楊堅曾經說過的「人命關天,一切從輕」為引,拋出「殺戮過重、有傷天和,當從輕發落、適可而止」的概念以後。工部尚書宇文愷、太府少卿元文都、鴻臚寺少卿竇威、太常少卿韋霽、真鄉郡公李仲文、司勛侍中於宣敏、左翊衛大將軍張瑾、右翊衛大將軍于仲文、右武衛將軍趙孝才等等關隴系文武也相繼出列表態,為「從輕發落」搖旗吶喊。
迎著楊廣審視的目光,蘇威心生一股愴然和悲壯之感,和圖書他明白皇帝這是要自己做出非常的明確表示,而不是模稜兩可、左右搖擺,要是自己繼續行左右逢源之道,第一個倒霉的,便是他蘇威。
薛道衡聽聞此話,頓時就是懵了、急了,他根本就不是這個意思。韋世康這番話,分明就是偷換概念,硬生生的把他的意思給曲解了、帶歪了。
霎時,大殿之內一片死寂,而大殿里的溫度,彷彿一下子降到了零下一百度。
「韋侍郎說這等詭辯之言,就沒意思了!」同為司隸大夫的楊綝知道薛道衡訥于言辭、不善表達,索性出來道:「薛司隸的意思分明是朝廷給予那些被動陷入大案里的從犯、輕犯悔過自新的機會,而不是韋侍郎這些。」
蘇威「已死」,也不怕鞭屍了。他蘇威、蘇黨慘遭打壓和清洗的時候,關隴貴族、關中士族這些混蛋非但沒有施以援手,反而落井下石、搶先蘇黨空出來的職位,所以這些忘恩負義的傢伙與他蘇威的仕途、蘇家子孫後代的利益比起來,屁都不是。
「原刑部尚書李圓通知法犯法,罪不可恕。然刑部肩負重任,尚書不可缺,朕任命你為刑部尚書。」頒布了任命以後,楊廣又說道:「明日,先將先主犯、死囚給宰了。朕不想在這些死囚身上再浪費大隋一顆糧食。」
這也是他們事先達成的默契,畢竟歷朝歷代皇帝對勛貴集團的寬容已經成為一種傳統、且又有「法不責眾」的習俗,他們這麼多人一起發力,皇帝哪怕是再生氣,總不能將這麼多人、這麼大家族一起收拾吧?
「官府和百姓心中的不安、憂慮,朕能理解。」楊廣停頓了一下,又說道:「蘇相和獨孤侍郎在幾天前,已將西京一干要犯羈押至此;而東京這邊,御史台和大理寺、刑部,也將案件梳理清楚。兩邊結合,案件已經有了結果。對於這些結果,諸卿也聽一聽、議一議。」
在楊集回到洛陽之前,東西兩京本來就已經抓捕將近一萬人,此外還有一些效命李氏、大開方便之門的將官尚未落入法網,所以朝廷面對數目龐大的罪犯、嫌疑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大量人員的甄別、盤問、緝捕。而嫌疑犯為了將功補過,又供出更多官員、世家子弟。
待到無人出來,楊廣目光看向下方的蘇威,問道:「蘇卿和*圖*書,你不僅是此案主審人,還是議事黨宰相,且說說自己的看法。」
「謝聖人不罪之恩!」薛道衡終於知道害怕了,他聞言一禮,乖乖的退了回去。
一般來說,每個月初一的朔朝、每個月十五的望朝都是禮儀性的朝會;如果沒有遇到突發大事,朝廷是不會商議正事、政務的。然而楊廣今天決定打破常規、準備當著數千名官員的面商議隴西李氏大罪、定下懲治結果,與此同時,也是解決臣子們心中的異議、疑惑;好讓大家心服口服,並且將朝廷秉公執法的形象的流傳出去。
等到眾人入列就座,楊廣也不繞圈子,開門見山的說道:「隴西李氏所犯大案影響巨大,涉案官員級別之高、涉案官員之多,堪稱是大隋立國之最。自正月中旬至今,各地官員攜同宿老屢上奏疏,皆說此案懸而未決,已然擾亂官府和地方的正常秩序,未免影響日常辦公和春耕,希望朝廷早日結案,安百姓之心。」
官員的這種心思,不僅在此案體現,其實古往今來的很多案件都是如此。而此案由於牽涉廣泛、涉案人員眾多;當蘇威和張衡、獨孤順一一出列、將案情介紹完畢,一些人立刻打起「法不責眾」的旗號,主張朝廷只問拿主犯,其他人則是適可而止。
楊廣漠然的點了點頭,說道:「獨孤侍郎起來吧!」
「老臣在!」蘇威上前幾步,拱手應道。
嘮嘮叨叨的說了這麼多,獨孤順又向楊廣說道:「衛王對律法的了解遠勝老臣,且又身在大殿之中,老臣以為衛王當有高論。」
蘇威最後那番定斷、建議一出,數千名文武發出一陣嘩然,而關隴貴族、關中士族出身的官員莫不以異樣的目光看向蘇威的背影,心頭暗自凜然的想道:這一次,蘇威竟然旗幟鮮明的表了態,當真是可惡之極。
接下來,又有朝臣支持「從輕發落」、「施之以仁」的論調,且都是引經據典、說得天花亂墜。然而楊廣始終不置可否,任由「反方」去爭辯。而反方佔了律法、法理,很快就把那些執「先賢有雲」、「聖人有雲」的臣子駁得體無完膚。
一直以來,案件本身的分歧並不大,在充足的賬目、口供、人證、物證面前,那些為隴西李氏、為自家子弟說話的朝臣早就閉上了嘴m•hetubook•com•com巴。如今除了沒有明顯表態的重臣之外,審判結果已在朝堂之上得到了通過。
現在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量刑定罪之上:如果按照通敵賣國、出賣軍情等大罪來量刑,那麼凡是與隴西李氏、凡是與涉案官員有親戚關係的個人或大小家族,都要判處滿門抄斬的極刑;一殺下來,少說也有二十多萬人。倘若朝廷就事論事、選擇定罪,對那些所謂的從犯從輕發落,必然有量刑不公等問題出現。
那些與隴西李氏有關係的朝臣、那些有子弟涉案的朝臣,所要爭取便是從輕發落,其潛下之意就是「我們代子弟們認錯了,但不認重罪,更不認那些足以滅族的叛國罪;輕罪無妨,無罪更好。」
「老臣不敢。」作為直面威嚴的當事人,獨孤順汗如泉涌、卻不敢擦,他拜伏在地,聲音顫抖的說道:「聖人,律法如若黃河大堤,『大堤』一旦出現決口,勢必泛濫成災、屍橫遍野。故而老臣認為朝廷對於罪犯,理當依罪量刑、依律定罪。」
「謝聖人!」獨孤順站了起來。
聲勢浩大的關隴陣容先後表完態,剛正不阿的薛道衡出列道:「聖人,孟子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我們對待自己的老百姓,應以仁義為本,行正統王朝仁義之舉,若是殺戮過重、施了嚴酷之刑,只會帶來巨大的動蕩。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更是時刻提醒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要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學會自省和改正錯誤,『過而不改』才是最為可怕的事情。」
再說了,他既沒有冤枉人,更沒有製造冤假錯案,如今都是依罪定罪、依法辦事;他蘇威無愧於心、無愧關隴各大世家。
其實隴西李氏為首的犯罪團伙早已證據確鑿,他們在充足的賬目、人證、物證面前,幾乎不用審理,就能依法論罪。然而此案並不是孤立的存在;隴西李氏除了向突厥走私禁物,還向慕容伏允兜售軍情,致三千多名將士中伏慘死……而罪孽較輕的的犯罪案件更是多如牛毛。由此帶來的,便是數目多得駭人聽聞的罪犯、嫌疑犯。
獨孤順正在開動腦子、飛快思量對策,一聽皇帝點名詢問,連忙出列行禮道:「聖人,老和圖書臣沒有異議!不過衛王曾說律法乃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底線,而底線告訴人們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事是對的、什麼事是錯的。一旦這條底線出現豁口,那麼罪惡、罪犯將以決堤之勢沖毀一切,只是有的人為了一己之私,鋌而走險,所以朝廷和官員需要做的,便是緊緊守住這條底線,絕不能使其出現豁口。對於衛王這番高論,老臣深表贊同。」
「聖人,臣附議!」藉此機會,禮部侍郎韋世康搭上了話,他走出班列,向楊廣深施一禮:「聖人,孔子亦說『敦禮教,遠罪疾,則民壽矣』。故而臣贊同薛司隸,認為朝廷減輕刑罰,讓罪者了解過錯、過而改之。這樣不但人人傳頌聖人仁義之美名;而且遠比從重懲治更有意義。」
人皆此心,也使得乾陽殿在剎那之間變得鴉雀無聲、針落可聞。
「眼前此案看似是一樁獨立案件,而天下臣民僅僅只是只關注隴西李氏,僅僅只是關注倒賣禁物、出賣軍情這兩起大案。然而老臣等人詳查至今,卻發現此案牽涉極廣。種種不可赦免之罪,都能從堆積如山的罪證之中找出來,而諸多人犯所犯下的罪,多數處於不可赦的範圍之內。」
「謝聖人!」下方眾臣道謝平身,井然有序的坐到自己的席位之上。
陳述完畢,蘇威的臉色適時露出了沉痛之色,慘然一笑道:「聖人,老臣雖不好殺、也不贊成以殺止殺,然而以老臣之見,朝廷理當對涉案人犯盡皆施以最為嚴格刑法;唯有如此,方能嚴懲人犯之罪。唯有如此,方能警示天下,使其他人不敢效仿之。」
「楊司隸所言,正是老臣的意思。」薛道衡終於鬆了一口氣,他向楊廣深深一禮,說道:「聖人,老臣認為該殺的必須殺、該流配的必須流配、該服勞役的必須服勞役。至於微不足道的人犯、從犯,則酌情定罪,而不是殺。」
楊廣越說越氣,稍微停頓了下,又說道:「若是如此,愛卿且回過身去,向在場文武說一說自己能當刑部侍郎的理由。然後再問一問大家,你這麼當刑部侍郎,合理嗎?有資格嗎?如果大家都說合理、都說有資格,那麼朕封你為宰相、另賜親王之爵。」
然而再怎麼後悔,已是來不及。
楊廣的聲音很平緩,與「嚴厲」二字不搭邊,但是殿中https://m.hetubook.com.com群臣卻是聽得心頭凜然、心頭戰慄。他們明白的楊廣弦外之音、未盡之意是此案的一切一切都在今天結束;事後,要是還有人膽敢胡說八道、散布謠言、挑唆百姓,那就別怪「朕」不客氣了。
一切與他蘇威無關;要怪,只能怪他們自己。
楊廣的面色雖然不變,可他心中卻是快美無比,登基這些年以來,他一直努力在折服蘇威,希望這頭老奸巨滑的老狐狸能夠明確表態一次,然而每一次都被他掙脫了網,如今這一幕,實在是太不容易了。他揮一揮衣袖,令大殿安靜下來,而後將目光看向獨孤順,緩緩的問道:「獨孤侍郎,你呢?你有何高見?」
想到這裏,蘇威深吸了一口氣,出列上前,向楊廣深深的行了一禮,鄭重的說道:「聖人,自古以來,就有十惡不赦之說,例如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等十種罪行都不在赦免行為。除此十惡不赦之外,還有殺人、放火、劫囚、官員犯罪也屬於不在赦免行列。歷朝歷代在大赦天下之時所赦免的對象,也只是那些其情可憫、其行可原、對天下和百姓無害的罪犯。」
「今天不分級別,凡是有什麼疑問、有什麼不服;凡是有不理解之處,都能當眾提出。」
時光荏苒、時光飛逝,一晃已是大業四年三月,大隋君臣等不到朴氏使臣,卻等來了蘇威主審、獨孤順陪審的結果。
聽聞這個任命,獨孤順卻是面如死灰、心頭戰慄:他萬萬沒有沒想到自己僅僅只是耍了一個心眼,竟然就把差點到手、即將到手的刑部尚書給丟了。更要命的是,他在關中的時候,已將許多世家門閥得罪了個遍,然而最終不僅撈不到尚書之職,反而惹來了皇帝的不快、惱火。
懲大一個尚書,從眼前飛走了,他悔呀!
乾陽殿殿外屋檐和殿內都擺上了香爐、香案;在殿內省官員的引導下,幾千名文武官員按品級于殿前廣場排好隊列。當悠揚鍾的鼓聲響起,文武百官依次進入乾陽殿。
講完道理,薛道衡最終說出了自己的主張:「正是有鑒於此,老臣認為朝廷當應給予從犯、輕犯改過自新的機會。」
蘇威是關中士族領袖、獨孤順是關隴貴族獨孤派的首領,但他們兩人都是此案的主要審理人,為了避嫌,倒是沒有出來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