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辛亥之年
第五百一十二章
聽說了這起外交衝突后,一些參議員以「借款濫用」為由,對唐紹儀進行聲討。袁世凱不得不出面向參議院為其緩和解釋。
袁世凱對於這兩人的矛盾也是感覺棘手,他對身邊人哀嘆道,「總理易人,則國務院必須全體解散,方茲大局危迫,更張殊覺不妥,且將來新人物慾一一得參議院之同意,于情勢亦多窒礙。」
且之前黃興一面積極提倡國民捐,一面以愛國相號召,動員軍人退伍。至5月初,裁遣軍隊已經達7、8萬人。但同盟會又挑選優秀軍官和精良武器組建第八師,該師從師長到營、連長都是日本陸士和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的同盟會會員。
而進入五月之後,剛剛成立的中華民國北京臨時政府也迎來了第一次政治危機。4月24日,在南方組閣的唐紹儀抵達天津,次日到京城。隨行的只有教育總長蔡元培和農林總長宋教仁及部員數十人。
這下熊希齡也是憤怒了,他一邊發電為自己解釋,一邊乾脆停止了對南京方面的撥款。
唐紹儀在失去北洋集團的信任和支持后,很快便受到了其他黨派的猛烈攻擊。起因是民國政府財政困難,唐紹儀不待新內閣成立,便同華比銀行單獨簽訂借款100萬英鎊合同,以應急需。
對於四國銀行團的無理要求和欺軟怕硬,唐紹儀只能拂袖而去。但是六國公使很快站出來為銀行團撐腰,並提出hetubook•com.com了借款條件:除退還續借比款外,還需監督借款用途。據說,此項要求是因唐紹儀此前赴南方「共用銀五百萬,並無簿記可憑」,失去外交信用,故銀行團「以中國財政前途如此危險,堅持非監督財政,決不濫予巨款」。
眼看著北京政府總算走上了正軌,但是5月23日參議院召開閉門會議時,中國共和黨籍參議員以張伯烈、李國珍為首領,對唐紹儀突然發難,對其進行了強烈的詰責,把唐紹儀問的無言以對。
這種一面號召愛國退伍,一面又招兵充實嫡系部隊的行動,自然引起了被裁撤官兵的不滿,再加上北京停止了撥款,於是留守府只好停止了充實第八師。5月底,袁世凱通電告訴張謇,準備撤除南京留守府。6月14日,黃興通電宣布解職。
而此時南京一帶駐紮著16個師及雜編軍隊,約20萬人。之前因為軍餉不濟已經鬧過一次兵變了,眼下北京再卡住了撥款,黃興自然傻眼了。
但是唐紹儀因為在此前加入了同盟會,此次還以贊同南方民黨閣員帶兵北上以換取他們加入內閣的行為,遭到了北洋派官僚的不滿和攻擊。其次唐紹儀回京后支持由南方民黨人士接任直隸、河南、山東三省都督,這不僅引起了三省現任都督的不滿,也令袁世凱警惕了起來。直隸都督就是前清https://m•hetubook•com•com的直隸總督,這一職位維繫著京城和北洋集團的安危,袁世凱自然是不肯讓出給民黨的。
此次會議之後,正在南京留守處的黃興聽說內閣借到了款子,一度發電北京要求儘快撥款好安排遣散部隊。但是隨著借款合同內容的公布,黃興又發電指責熊希齡與銀行團簽訂的墊款合同「損失國權處極多」,且「違法專斷,先行簽約,悍然不顧」。
邊上的熊希齡一度要求發言為唐辯護,但是李國珍再次上台,言唐在外交上的失敗「實陷吾國外交上之地位於一敗塗地,非徒唐總理一身之辱,實致吾民國將為埃及之惡因」。
但是隨著民國政府正式成立,四國銀行團於5月正式提出抗議,因前清度支部的主管官員早已承諾,在未來大宗政治借款上將優先考慮銀行團。唐紹儀當即向銀行團提出質問,「為什麼你們不向革命委員會抗議?他們現在在關外不也正向銀行團之外的銀行籌款嗎?」
黃興對於財政總長的指責,不過是給自己挖了個坑。雖然江蘇一直以來是前清的錢囊,但是在打了一場,幾十萬軍隊又駐紮了數月後,江蘇的省庫是空空如也了。
和北洋集團聯手的立憲派勢力大增,這些原立憲派精英就試圖重新洗牌,將同盟會先趕下去由自己和北洋聯合執政。此前中國共和黨就先是與統一共和黨聯手,將同盟會和_圖_書籍的議長林森趕下了台,由兩黨瓜分正、副議長席位,現在又以借款失敗為由,攻擊唐紹儀。在他們眼裡,加入了同盟會的唐紹儀其實就是同盟會的代表。
銀行團代表立刻回道:「革命委員會並非中國政府,且他們並不是政治借款而是商業貸款。不過既然唐總理你這麼說了,那麼我們也鄭重表示向貴政府抗議,請你們立刻阻止革命委員會的借款行為,我們要求滿洲事業的開發也應當歸納在銀行團的貸款範圍之內……」
而熊希齡這邊接手大借款談判后,在他的努力交涉下,銀行團同意不再派員監督財政,改設借款管理員,「中外各派一員,會同監理用途」。雙方約定第一批借款1000萬英鎊,后批借款約4000萬英鎊,允即交銀300萬兩。
中國共和黨是以原立憲派人士為中心組成的政黨,為表示和東北的共和黨加以區別,故加以中國兩字。此外參議院內尚有共和統一會、中華民國國民共進會和政治談話會聯合組成的統一共和黨。
耿謹文、姜文卿隨即在長江各省設立的招募點,開始大批招募移民前往東北。革命委員會的表態不僅打了同盟會一個耳光,也讓袁世凱不得不出面澄清他並沒有棄共和功臣于不顧的意思,並責令財政部撥款安置遣散部隊。
趙秉鈞不得不向袁世凱辭職,袁世凱出席了5月5日的內閣會議上調停唐趙兩人的矛盾,m.hetubook.com.com但未過幾日趙秉鈞再次前往總統府,向袁當面再次要求辭職。
趙秉鈞調用舊理藩部司員數十人到內務部新設的蒙藏事務處任職,而唐紹儀卻想多用南方人員,少用舊人。這立刻引發了舊理藩部司員的不滿,這些人和趙秉鈞相熟,也不願讓其為難就乾脆一體辭職,但這便讓內務部陷入了癱瘓之中。
黃興這個南京留守,也就是所謂的南直隸大總統,有維持整理南方各軍及南京地面之責,但並無財政權力。袁世凱又下令,南方軍隊整理就緒,南京留守即行裁撤。所以南京留守幾乎只是一個臨時辦事的職位,還是乾著去替北洋得罪人的裁軍事務。
唐紹儀拒絕了監督借款用途的要求,並表示,如果向銀行團借款不成,他將向國內紳富勸募公債。借款談判於是陷入僵局。之後,唐紹儀決定把借款事務交給財政總長熊希齡接辦。
共和黨自從退出南京臨時政府之後,再次派出代表參加北京參議院后就失去了介入中央政府的興趣,除了有關東北、內外蒙古和山東事務外,幾乎對其他事務漠不關心。
唐紹儀氣的發昏,離開參議院后便對人講,「吾生平未經如此之蹧蹋,再到參議院者,必非人類」。
4月26日,唐內閣于總統府召開第一次內閣會議,定每周二四六於國務院開會,一三五日于總統府開會,下午治部事。
於此同時,耿謹文通電北京政府言:革和*圖*書命軍人為了締造共和拋頭顱撒熱血,如今共和成功了,就可以隨意棄革命功臣于不顧了嗎?吳川也隨即登報發表評論,一、臨時政府應當妥善安置革命軍人,而不是去妥善安頓前清皇室、遺老;二革命委員會雖然能力不足,但是也願意為革命同志盡一份力,有願意來東北和我們一起建設祖國邊疆的革命同志,革命委員會必將儘力安置。
於是在袁世凱的默認下,直隸、河南、山東三省都督帶頭髮難,彈劾唐紹儀「依勢附利,借同盟會為奧援,植黨營私,扼交通部為利藪,不顧大局,但徇私情,遇事依違,因循誤國」,並在市面上流傳出了唐總理之位不保的傳言。
南京臨時參議院因為被同盟會所控制,因此在各省議會的施壓下,在遷往北京之前進行了改選和補選,於是在北京臨時參議院中,就形成了同盟會、共和黨、中國共和黨和統一共和黨四派。
雖然此類傳言並不代表唐真的要倒台,但是已經說明唐失去了北洋上下的信任。而唐紹儀和內務總長趙秉鈞之間爆發的矛盾,更是加速了唐紹儀內閣的倒台。
民國成立后,北京政府改變治邊政策,以「五族共和」和「內政統一」為名,試圖消除內地和邊疆在政治上的差異,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控制和管理,即「視蒙藏回疆與內地各省平等,將來各該地方一切政治俱屬內務行政範圍」,為此,裁撤理藩部,其事務劃歸內務部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