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六百四十六章
眼看著會議要陷入到無意義的爭執當中去,大隈重信叫停了雙方的對峙,轉而看著陸相平靜的問道:「那麼陸軍打算再動員多少軍隊,這總該能說吧?」
前者是因為美國政府認為協約國現在已經沒有餘力再招惹一個大西洋對岸的工業國,因此才毫不客氣的指責倫敦違反了1909年簽訂的倫敦宣言。後者則是革命委員會表現出了擁有和日本一戰的能力,使得美國不必花費太多即可獲得外交上的優勢地位,因此自然不必如幾個月前那麼小心謹慎了。
只是俄國代表在洽談中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個是貸款及軍火補給問題,即便不提俄軍在西北戰場上的失利,光是在加西利亞會戰中損失的槍械就超過了十萬枝,俄國兵工廠生產槍械彈藥的速度遠遠跟不上戰場上消耗的速度。
當然會出現這種離譜的事件,也是因為總參謀長毛奇在開戰前後表現不一的態度。在戰爭爆發前毛奇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但是當戰爭開始之後,當德軍在馬恩湖陷入了英法聯軍的阻擊后,這位卻喪失了對於施里芬計劃的信心,一度向皇帝提出了撤軍的動議。
八代六郎還沒想好該怎麼說,外相加藤已經忍耐不住的說道:「這簡直就是笑話,御前會議上通過的決議,難道就可以凌駕于內閣之上了嗎?管理這個國家的是內閣不是御前會議,陸相不要自誤。」
岡市的話語頓時讓立憲同志會出身的大臣為之嘩然,陸軍這是要把戰爭的責任推給外務省了,這可真是卑鄙,立憲同志會的同仁如此想到。
雖然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力量並不大,但是https://m.hetubook.com.com在日本遭受如此重大失敗的時候,美國人甚至都不用展現自己的力量,光是空言恐嚇,日本都沒辦法去賭。畢竟美國的謊言被拆穿只是丟掉一些面子,日本要是下錯了賭注,失去的可是真實的國家利益。
1914年9月12日馬恩湖戰役結束,這場戰役讓英法聯軍傷亡了26.3萬人,而德軍損失了22萬人,雖然看起來聯軍的損失更大一些,但是卻宣告了德國速勝戰略的破產,是德國的一大失敗。
即便是原本在內閣里極力主張讓中日交戰以保證帝國在遠東利益的丘吉爾也閉上了嘴,他所期待的中日勢均力敵的景象根本就沒有出現,倒是日本人被中國人在短時間內給打崩潰了。如果雙方的戰爭再持續下去,中國人真的因此把協約國當成了敵人,誰也不能保證中國人會不會發起瘋來截斷中東鐵路,完全投入到同盟國的一邊,至少他們現在連英日聯合艦隊都敢抵抗。
而隨著歐洲大戰的白熱化,美國人對於協約國的態度也微妙了起來。首先美國政府開始指責倫敦侵犯了戰爭期間中立國船隻的合法貿易權;其次美國政府在中國問題上也漸漸強硬了起來。
不過俄軍雖然在西北戰場上損失慘重,但好歹在面對奧匈的加里西亞會戰中為自己挽回了一些顏面。奧匈帝國將領的糟糕指揮,和中下級軍官盲目的採用陳舊的線列隊形正面強攻戰術和俄軍對戰,使得奧匈軍隊中最為最優秀、勇敢的士官完全葬送在了俄軍的大炮之下。9月11日,奧匈軍隊開始後撤。
和_圖_書
但是日軍在朝鮮戰場的不堪一擊,使得俄國已經對於日本能否制服革命委員會不抱希望了。以當前的歐洲戰事激烈程度,一旦讓革命委員會把中東鐵路截斷,俄軍就要採取全面退守的姿態了。因為俄軍需要進口大量的軍事物資才能保證進攻,沒有這些物資就只能轉入防守,以俄國廣袤的土地去拖延德國和奧匈帝國的進攻了。
海相八代六郎在會議上當即贊成道:「海軍堅決支持陸軍不和支那妥協的態度,不過海軍現在任務較重,對於朝鮮半島登陸的任何作戰恐怕是難以參与了。不過我們都很清楚,支那人除了幾艘內河炮艇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海上艦艇,所以我們認為本次朝鮮登陸作戰,海軍大概是難以派出大量艦艇為陸軍護航了。另外,陸軍想要在朝鮮戰場堅持下去,光憑一張嘴可不行,陸軍至少要報一個作戰計劃上來吧?」
於是在9月15日之後,英法政府同時向在華公使發出了指令,要求介入調停日中戰爭。甚至於,英法俄還開出了一張採購清單給革命委員會,試圖把革命委員會也納入到協約國的商業圈中。
大隈重信沉吟了一會後問道:「動員三個師團去朝鮮,就能挽回敗局了?那麼山東那邊還該動員多少力量?陸軍打算把這場戰爭進行到什麼程度?」
岡市沉吟了一下后說道:「除了已經動員的第7、14師團外,我們還打算繼續動員11師團。」
同盟國這邊是需要更多的盟友,而協約國這邊則是在擔心自己的盟友無法堅持到最後,向德國妥協或單獨媾和,從而造成自己付出更大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犧牲。
和歐洲東西線戰場動輒傷亡十萬到數十萬的戰役相比,遠東所發生的中日之間的戰爭簡直就是在過家家了。不過隨著德國東西兩線戰場都進入了調整狀態時,協約國和同盟國幾乎都意識到各自的速勝論都已經破產,接下來恐怕將要進行一場長期的較量了。
如果日軍是在艱苦奮戰之下遭此敗績,那麼東京的政治家們也許還會煽動民眾擴大戰爭,憑藉著日本人的愛國心去擊敗支那人的僥倖之舉。
1300萬朝鮮人,幾乎是日本列島總人口的五分之一強了,想要控制住這樣一個已經覺醒了的單一民族國家,日本需要在朝鮮半島放置多少兵力才勉強夠用?有些人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有些人則是知道卻裝糊塗,還有人則是根本連聽都不願意聽這個問題。
從9月2日到9月10日,短短九天時間內,朝鮮戰場上一個半師團被圍困,一個半師團被殲滅,這樣的慘敗讓東京的政經精英們已經發不出聲音來了。
這場戰役中最離奇的是,德國總參謀部的情報部門負責人理查德·亨奇中校以獲得了總參謀部授權的名義,要求德軍第一、二集團軍後撤,而領導第一集團軍的克魯克和庫爾兩位將軍居然就此服從了,也沒有通過無線電或其他方式向友軍和後方的總參謀部進行求證。
岡市痛恨的瞅了一眼海相,這才一本正經的說道:「陸軍當然是有計劃的,但是這個計劃現在還處於絕密狀態,除非在御前會議上獲得通過,否則陸軍暫時不對外公布。」
岡市之助毫不示弱的看著加藤說道:「外相閣下
和_圖_書,難道你想要干犯天皇統帥權嗎?」
而英國這邊,在禁止了美國商船的對德貿易之後,也不願意再和美國人在遠東發生衝突。就像英國可以為了自己的在華利益,向日本出賣中國的利益。現在為了確保美國繼續站在中立國的地位,給與協約國更多的幫助,英國人也不會吝嗇于向美國人出賣日本的利益。
哪怕日本的軍政精英再看不起朝鮮人,一個有著外國支持的朝鮮武裝力量,也不是輕易能夠剿滅的。更何況現在這些朝鮮暴民還霸佔了朝鮮北部地區,直接背靠著中國滿洲和日本作戰。支那人只要給朝鮮人送上一批軍火,就能讓朝鮮的游擊隊和陸軍在大山裡周旋幾個月,日本還得要提防自己精疲力盡時支那人發起的進攻。
但是現在,支那軍隊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損失,而朝鮮的獨立意識卻因為這一仗高漲了起來。陸軍想要在朝鮮半島繼續打下去,首先要面對的已經不是支那人,而是朝鮮人組成的軍隊了。
第二個就是要求英法出面協調遠東的中日戰爭,這場戰爭不僅使得協約國的力量無謂的被消耗,也對俄國唯一的對外軍火貿易通道構成了威脅。之前俄國也許還打著先敷衍革命委員會,等待著革命委員會在對日作戰中的失敗,再設法奪回對於中東鐵路的控制權力。
毛奇的態度顯然影響到了不少總參謀部的成員,最終動搖了前線的德軍。西線的這場大勝讓英法兩國的民眾欣喜若狂,但是9月15日,俄軍在馬祖里湖戰役中再次遭遇失利,德軍以1萬人的傷亡換取了俄國100,000-125,000的傷亡人數,俄軍被迫退出了東普和_圖_書魯士的領地。
英國政府、法國政府所擔心的那個盟友,正是東線獨立對付德國和奧匈帝國的俄羅斯帝國。因此在馬恩湖戰役尚沒有結束之前,英法俄三國代表就聚在了倫敦商議發表一個共同宣言,保證各自不單獨同德國媾和和相互商定媾和條件。
到了這個時候,會議就很難開下去了,於是大隈重信不得不解散了這次的內閣會議。不過在散會之後,大隈重信叫住了外相加藤,兩人在大隈的辦公室內單獨談話將近三個小時,加藤才一臉難看的走出了首相官邸。
只是陸相岡市之助在內閣於9月11日召開的關於朝鮮問題及對支戰爭的問題討論中,態度卻依然是蠻橫無理。岡市之助在會議上拒絕討論從支朝地區撤兵和同支那革命委員會進行協調的建議,他態度強硬的要求:「陸軍決不能受這樣的侮辱,只要我還在陸相的位子上,我就不可能贊成日本以居於劣勢的地位和支那談什麼和平。」
英法當然不能同意這種狀況出現,俄國採取防守姿態,也就意味著德國能夠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到西線,這將會給英法聯軍造成極大的壓力。1個馬恩湖戰役就已經讓聯軍損失了26萬餘人,再來幾個馬恩湖戰役英法聯軍還能剩下多少有戰鬥力的部隊?
岡市的額頭上微微沁出了汗珠,但還是氣勢不減的說道:「陸軍只考慮如何去取勝,至於是否能夠獲得勝利,這得看計劃的實施完成和外加一些運氣,並不是由下官來猜測的。至於戰爭要進行到什麼程度,這就要看外務省的要求,這場戰爭可是為了實施內閣制定的外交方針發起的,可不是我們陸軍自己發動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