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六百七十二章
因此在日本陸軍眼看著就要被趕下海的時候,北京政府自然是不會跳出來成為革命委員會下一個打擊目標的。唯一值得協約國慶幸的是,幸好革命委員會在海上沒有任何優勢,這使得雙方至少還有談下去的可能,否則接下去東亞的局勢會如何就真不好說了。
在南京的馮國璋部和駐紮于湖北的王占元部,雖然對於袁世凱還是忠誠的,但是這種忠誠大約只表現在鎮壓南方的革命黨和向北京按時解款這兩件事上。在張勳部被山東革命軍擊退後,袁世凱試圖調動兩部人馬的精銳加強保定、濟南等地的防衛時,兩人卻都採取了拖延手段。
打個比方說,北京政府當前給養著40餘萬軍隊,這個紙面上的數字就是北洋集團的最大戰力,即便不考慮吃空餉和一些半獨立性質的地方軍閥部隊,這隻部隊在交戰中也是死一個就少一個,幾乎很難再補充回來。即便是通過抓壯丁的方式來補充軍隊的人力,也很難恢復軍隊的戰鬥力。
只要是個明眼人就能看得出來,袁世凱政府在二次革命之後,雖然其控制力從華北擴張到了長江以南,甚至已經進入了四川,但是這些北洋軍遠離了北京之後,北洋集團的內部凝聚力就開始不斷下降了。
和孫寶琦的談話結束之後,顧維鈞對著總長的背影也是微微搖頭嘆息。在他看來,就當下的北京政府,能夠被革命委員會利用,才有存在下去的價值。要是北京政府對於革命委員會什hetubook.com.com麼用處都沒有,還處處站在列強那邊為難革命委員會,難道對方不會回頭來對付北京政府了嗎?
辛亥革命時作為山東巡撫的他,先是順應民意宣布獨立,但很快就在袁世凱的施壓下宣布取消獨立,從而成為了首鼠兩端的人物。
於是北洋集團內部也就漸漸出現了這樣一種奇景,凡是待在北京的北洋將領,對於地方的自行其事沒有不感覺氣憤的,認為長此以往的下去:國將不國矣。但是在地方的北洋將領,卻沒有不為地方的獨立行政權辯護的,認為各地情況確有不同,全然服從於北京的政令,只能是南轅北轍,導致地方上難以管束。
按照他的本心,只要日本英國願意撤兵,那麼大家就可以把這事情了結了。至於什麼道歉了、賠償賠款了實在沒有必要,中國地大物博,只要不賠款,國民總還能過的下去的。至於領事裁判權和關稅自主權了,更是不必放在一起進行談判。這樣談下去,天知道日本的軍隊還要在山東逗留多久。
孫寶琦是前清官僚中「老成練達」的這一類型,簡單的說就是善於和稀泥,不管什麼時候都不想承擔責任。所以擔任駐法公使時,他可以讓王發科湯薌銘把從孫中山那裡盜取的文件包送回去,唯恐惹來革命黨的報復。
對於日本的全權代表林權助來說,雖然國內已經發來了由其全面負責談判,儘快達成和平的電文,但林權助在談判https://www•hetubook•com•com過程中卻依然頑強抵抗著,在一切細枝末節的問題上和中國人糾纏著,即便是英國人和法國人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從10月16日開始,革命委員會赴京談判的交涉小組,在列強面前的地位又高了一級。這一次連日本人都放棄了,利用北京政府牽製革命委員會的打算。
如果說北京政府的權威需要通過派駐各地的北洋軍才能彰顯出來,那麼對於地方上的革命委員會來說,他們的權力則是依賴於中央革命委員會的賦予。
比如江蘇、湖北、江西等地,雖然名義上北洋軍佔據了這些地區,而這些地區的省政府和省議會都表示願意服從於中央。但實際上,這些地區的省政府和省議會服從的是代表著中央的北洋軍將領,通過了這些北洋軍將領對於袁世凱的個人效忠,才締結了地方對於中央的服從。
但是對於能夠廣泛的動員基本群眾的革命委員會來說,原先不到16萬的軍隊在戰爭爆發后的短時間內就能翻上一番,而且隨著戰爭的延續,革命委員會還能夠繼續往軍隊輸送合格的士兵,以確保軍隊的戰鬥力不至於過多的下跌。
但是萊州一戰之後,日人實已無力再戰,此戰更是大漲了國人之自尊自信之心。在這樣的局勢下,不管誰來負責談判,都沒法不去尊重革命委員會的意見,因為不得到他們的同意,戰爭實不能結束。
即便孫寶琦當年也是在國外擔任過駐外使節的人和_圖_書物,但是他對於國際之間的政治關係依然還是一頭霧水。雖然比之他的前輩要進步的多,不再認為大鼻子都是一國之人,搞得清英國、法國的位置,但是對於這些列強之間的關係也只能有個泛泛的了解。
即便有一兩個野心家或是一兩個小集團試圖同中央革命委員會抗衡,中央革命委員會也會很快的組織起地方上服從於中央的力量把這些野心家或小集團迅速撲滅。
於是,在二次革命后勢力得到了極大擴張的北洋集團,就局部地區的實力而言其實是下降的。現在的北洋集團,鎮壓一下地方上的小股勢力和威懾西南、西北地區的小軍閥是綽綽有餘,但是想要同革命委員會這樣的軍政集團相抗衡,反而更是顯得弱勢了。
對於英法俄等國的外交官來說,山東戰事只是表明了一件事,革命委員會至少已經摸到了國家動員的門檻,這差不多就達到了東歐國家的水準了。如塞爾維亞這樣的小國,有了國家動員能力之後都敢挑釁奧匈帝國了,像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在東亞還有什麼可懼怕的對象?
上級黨組織對於下級黨組織的領導,中央革命委員會對於地方革命委員會的領導,軍事委員會對於地方軍區的領導,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對於具體部隊的管理等,這些相對獨立卻又相輔相成的組織聯繫,牢牢的把山東地區和中央革命委員會聯繫在了一起。
不過讓這些列強公使頗為詫異的是,之前還水火不容的革命委員會代和圖書表和北京外交部代表,在15日山東戰事的消息傳來之後,關係倒是融洽了起來。特別是在對關稅自主權、稅款保管權和領事裁判權的問題上,北京外交部的態度也漸漸強硬了起來。
只是就當前的社會輿論氛圍,孫寶琦還是把這些老成之言放在了肚子里,只是告誡顧維鈞在談判中應當把握好分寸,切不可為革命委員會利用了去。
只是朱爾典並不願意就英日聯軍進攻山東破壞了中國中立地位一事做出道歉,也不願意解除安格聯的總稅務司一職。而在華列強也不想失去領事裁判權和關稅定價權等特權,因此英法都採取了默認的立場,縱容日方代表和中國方面糾纏下去。
在他看來,打贏了日本人當然是件好事,但是趁著協約國各方騰不出手來,要求列強吐出好處,未免又有些過了。等到歐洲大戰結束,日本從失敗中恢復過來,這些列強再聯合起來出兵中國,到時候中國可能就要吐出更多的權益了。
對於革命委員會方面居然沒有挾大勝之勢徹底甩開外交部,反而同外交部這邊採取了妥協的姿態,這令外交總長孫寶琦頗為不解,他不由就此問題詢問了主持談判事務的顧維鈞。
於是,北京政府看似控制的人口超過了半個中國的人口,但是實際上能夠控制的人口大約也就一兩千萬。而革命委員會治下的人口雖然也就3、4千萬,可實際控制的人口確實也將近有3000萬了。假如再對比雙方對於人口的控制方式,那麼和_圖_書依賴於傳統士紳地主控制地方的北京政府實際上能夠動員起來的力量還要大大的縮小。
雖然革命委員會在明面上控制的人口遠不及北洋集團,但在實際的行政中控制的人口卻遠比北京政府多的多了。北洋集團雖然在表面上控制了十余省,並獲得了七八省地方軍閥的效忠,但是北京政府真正能夠控制到的人口,也不過就是河北全境、山西和山東的部分地區,至於其他地區都是類似於軍事貴族分封的形式加以控制的。
這種中央和地方上的行政對立,最終也成為了激化北洋集團內部矛盾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對於革命委員會來說,即便是山東這樣和東三省隔著渤海的獨立區域,革命委員會對於山東的軍政控制也不是靠著個人的效忠來完成的。
王和我都有這樣的共識,自然也就不會再和我繼續爭鬥下去……」
於是,當前最為重要的,已經不是由誰來代表中國參与談判的事,而是如何藉助當前有利之局勢儘可能的從列強那裡挽回我們失去的利權。
顧維鈞對此則坦然的回道:「此前王和我爭的,是由誰來主導談判事務。因為他不信任外交部能夠捍衛住革命委員會拼了性命爭取到的上風地位。
即便是袁世凱自己,也不能繞過這些北洋軍將領直接對省政府、省議會下令。雖然這些北洋將領在北京時,對於地方上不肯聽命于北京政府個個都覺得義憤填膺,但是等到他們下到地方的時候,卻又有志一同的開始維護起了地方上的獨立施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