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零四章
不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印度人這種全力支持戰爭的熱情開始降低,並開始對英國失望,繼而反英的情緒不斷增長。而這一切就在於英國在戰爭中的表現不僅配不上印度人所想象的大英帝國,也在於英國並沒有給予印度人所想要的回報。
王亞樵心頭一跳,但還是強忍了下來,並沒有接對方的話。鮑斯沉默了一會,見王亞樵不出聲,只好繼續說道:「按照我們的計劃,想要發動一場聯合整個北方的起義,至少也要1000萬盧比,我只要這個數。」
我想,應當是那個時候的國王看到局勢不利,才把這些財富藏在這裏的,因此外頭才會有神廟裡有黃金寶藏的傳說。而之後英國人對於王國的控制越來越緊密,之後的國王應當就乾脆把這筆財富封鎖起來不動用了。這麼看來,除了國王之外,應該不會有多少人知道這裏的寶藏了。」
可以說,這場歐洲大戰讓印度人認識到,英國只不過是列強之一,其海上力量也並非不可挑戰。戰前作為大英帝國臣民的榮光,現在已經證明這不過是幻夢,印度各個階層對於大英帝國的離心力,已經達到了最大。
王亞樵覺得自己都沒法拒絕對方,因為哪怕這裏沒有找到寶藏,這筆錢他們也要出,因為這場起義也是他們的計劃之一。不過他還是追問了一句,「那麼你有什麼可靠的人手嗎?光憑我們恐怕短時間內運不完這些黃金。」
在這種對於未來的期待下,整個印度居然被動員了起來。在英國宣戰的一個月內,7萬印度部隊即開拔海外,以後不斷徵募新兵,不斷派往海外,現在出兵總數已經達到了100萬以上,而傷亡也接近了10萬人。
印度人出錢出人替英國人打仗,目的就是為了讓英國政府同意對於英印政府進行改革,允許讓印度人擔任更多的官職,但是他們得到的英國人的回答卻永遠只有一句話,「戰後再說」。老實說印度人要求的並不多,只不過就是一部分出國留學的印度上層精英希望能夠成為大英帝國真正的臣民,而不是英國人眼中的殖民地民族。
幾人站在房間內看著堆滿了整個房間的金銀物件,都彷彿失和-圖-書去了真實感。站在王亞樵身邊的提著燈的李小南,吞下了一口口水后忍不住說道:「這些該不是黃金而是黃銅吧?」
在1914年之前,大多數印度人對於世界的了解和認識,都來自於英國對於他們的灌輸。即世界只有兩大強國-英國和俄國,俄國從北方向著印度大陸擴張,正是在英國的阻擊下,殘暴的俄國人才沒有通過阿富汗進入到印度的領地之內,而英國的海上力量是無可匹敵的。
在王亞樵冷峻的視線下,有的人坦然而無動作,有的人則清醒了過來趕緊丟下了手中的黃金。能夠跟著王亞樵被革命委員會吸納入情報組織的,都是經歷過數次任務考驗的,雖然他們還不能徹底進入共和黨情報組織的核心,但是也已經不能算是簡單的外圍成員了。
且英國為了籌措軍費,還在印度橫徵暴斂,使得印度這個並沒有直接面對戰爭的地區都出現了飢荒,這自然引發了印度民眾普遍的痛恨。而十月革命的爆發和威爾遜總統在年初提出的十四點和平原則,也對印度民眾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在王亞樵的監督下,進入地宮的人都沒有帶走任何東西,而被打破的磚牆也再度被遮蓋了起來。至於守在通道口的鮑斯的手下,看著兩手空空的眾人出來后,以為沒有找到要找的東西,也就安靜的離開了。
看到部下們的情緒稍稍冷靜下來,王亞樵也悄悄吐了口氣,馬上隨口點了幾人的名字出去查探是否還有其他密閉的房間,然後安排另外幾人粗略的清點這間房間內的存金。看著部下們服從了自己的命令,他心裏也感到了一陣后怕,如果這裏不是國外,而這些部下又都是跟了自己好幾年的熟人,他還真未必能鎮壓住這個場面,畢竟剛剛發現了地下室的藏金時,連他自己都產生了一剎那的貪慾。
寺田利光中佐接到王亞樵的請柬的時候,其實是相當惱火的。他憤怒的向兩名手下指責道:「究竟是誰泄露了我們的住址,我要把他送去北海道挖牡蠣去。」
王亞樵一時也沒有回話,直到外面搜索的部下回來,向他彙報外面的地宮內還有四、五間被封堵住的房間和*圖*書后,他才對著鮑斯說道:「看來靠偷偷摸摸的搬運是不成的了,我們必須要大張旗鼓的把東西運出去。沒有美國人和英國人的幫忙是不可能的。今天還是先出去,等商議出一個妥當的計劃再說。」
鮑斯考慮了一會說道:「10萬盧比是財富,100萬盧比是麻煩,1000萬盧比就是災禍了。特拉凡科王國已經夠富有了,王室什麼都不缺,把這些財富暴露出來,只會為王室帶來麻煩,不會有什麼好處的。因為英國人太貪婪了,看到這樣一筆橫財,恐怕今後各所神廟和各土邦土王都要不安全了。」
但是就連這點小小的願望,英國人也不願意給他們,非要逼迫這些印度上層精英承認自己和那些普通印度平民是一致的,這自然讓這些印度上層精英們大為失望。
因此大戰開始之後,作為大英帝國的一部分,印度是以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加入到這場戰爭中去的。從印度教徒到穆斯林,從英印殖民地到土邦王公,在戰爭之初都一致表示:支持宗主國。
普通的印度民眾則對十月革命歡呼道,「世界上最大的反動堡壘崩潰了,是被壓迫民族獲解放的榜樣。」
不僅在印度的孟賣、馬徳拉斯、坎普爾、拉合爾等地出現了共產主義小組。就連主張非暴力的甘地也承認:「馬克思的經濟問題的調查分析,大概可以說是正確或者錯誤的,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他認為要為被剝削的人做一些事情。」「雖然俄國已經使用了很多粗野的力量,但是那兒的權力歸屬人民。」
當然,印度人之所以加入到這場戰爭中去,一方面是覺得英國不會輸;另一方面是希望通過對於宗主國的效忠,贏得英國政府對於戰後印度的放權,使得印度成為大英帝國內類似於加拿大自治領的地位。
鮑斯沉默了片刻后說道:「本地國王這兩年身體不好,已經不大管事了。而且戰爭爆發后英國人在本地的搜刮也越發厲害了起來,雖然國王是個親英派也很難忍受英國官員在本邦的胡作非為,因此管理王國日常事務的是首席部長和王妃波拉丹·蒂魯納爾·塞圖·拉克什米·巴伊。我們通過英國和圖書人溝通了首席部長和王妃,我估計國王也許都不知道這件小事。」
在東南亞待了幾年之後,王亞樵對於英語和荷蘭語都學了點,至少日常交流是沒什麼問題了。因此和鮑斯之間的簡單交流倒是不用假手於人,聽到了鮑斯的問話,他只是側轉了頭說道:「我之前聽說本地的國王名聲還不錯,倒是沒想到他能聚斂起這麼多財物。只是這樣一來就有個問題了,他把這麼多黃金存在這裏,怎麼敢向我們開放神廟?」
印度上層精英對於英國政府只是失望和拒絕合作的話,那麼印度底層民眾對於英國人就是刻骨的仇恨了。英國人喋喋不休的號召印度人民參軍,向英國獻出自己的忠誠,要勇於作出犧牲。但是被派往法國的印度軍隊卻並沒有得到基本的保障,從溫暖的印度大陸來到法國為英國作戰,但是英國人卻連冬裝都沒有給他們準備,而那些歐洲士兵的待遇卻遠遠高於他們,這自然激發了印度人的不滿。
印度政府還籌措了1億英鎊的巨款捐獻給了英國,作為戰爭開支。此外,各土邦主們還爭先恐後的提供了大量武器和金錢;印度知識分子也在報刊上連篇累胰為宗主國大肆鼓噪。
王亞樵思考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叫來了李小南和張在中兩人,對他們說道:「小南,你去和美國人商議一下,就說要在這裏拍一段地宮寶藏的戲,然後找當地人製作假黃金和珠寶,並要求在神廟附近開挖一個地宮作為拍攝場,要選在距離真正的地宮通道不遠的地方。在中,你去查一下,那些日本人在什麼地方,我中午要見見他們……」
印度的民族主義者則對「十四點和平原則」中的民族自決原則大為歡迎,認為不管英國願意或不願意,在當下的局勢下都必須要接受威爾遜總統的建議了。在印度民族主義者的鼓吹下,似乎印度已經迎來了民族獨立的黎明。
齋藤正悅站直了身體不敢出聲,不過他邊上的橋本欣五郎則向上司解釋道:「在印度,外國人其實很好辨認,而且我們的選擇也不多,只能住在日本商社在印度的分公司內。不管我們監視中國人,還是中國人調查我們,很容易就
和*圖*書能找到蛛絲馬跡的。」
王亞樵有些理解鮑斯的意思了,本地土王出生於1857年,而現在這位王妃卻相當的年輕,是1895年出生的,且結婚沒多久就為土王誕下了一子。不過按照英國人的制定的法律,土王王位的繼承需要英國人的認可,本地土王都已經60歲了,身體也不好,而這個小王子還不到7歲,一旦老王有什麼意外,王妃必然需要得到英國人的認可才能保證兒子的王位繼承權,因此這位王妃沒有告知老王就向美國人開放神廟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雖然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印度人依然有覺得自己是大英帝國一份子的感受,他們莫名的為大英帝國的海上霸權有著與有榮焉的感覺。至於對其他歐洲列強和美國,印度人的認知就是迷惑和模糊的遙遠國家,和印度無關的國家。
比如主張同英國合作而換取英國恩賜給印度人民自治權力的甘地,在1915年剛回到印度時就呼籲印度應當對正在進行的戰爭予以支持,但是現在也已經開始提出非暴力不合作的主張了。至於原本就主張通過暴力手段獲得印度獨立的獨立分子人數,現在更是在印度大陸各地暴漲了起來。
鮑斯想了想說道:「這裡是南部,不是我的故鄉,我在這裏也沒有多少可靠的人手。而且,在這麼多黃金面前,就算是可靠的人,也會變成不可靠的。對於我來說,現在最為可靠的只有你們了。」
瞧著部下們望著自己心思各異的眼神,他毫不客氣看著他們的眼睛說道:「這是印度人民的財產,該怎麼運走自然應當由德賽先生來考慮。大家不要忘記了自己來這裡是做什麼的,也別忘記了我們現在是替誰做事。」
有人拿起了一枚金幣咬了一口,然後「呸呸呸」的吐掉了口裡的泥土,仔細的觀察了下手中的金幣后說道:「應該是真金,黃銅沒這麼軟。」
站在王亞樵身後的錢德拉·鮑斯從進來房間之後就一直保持了沉默,直到王亞樵重新指揮著部下們開始幹活,他才用英語向王亞樵問道:「接下來您打算怎麼做?」
另一人雙手捧起了一大把金鏈有些無意識的說道:「這些要是都是黃金,光是
https://www.hetubook.com.com
這個房間里就有上萬斤了吧?我們怎麼運的走?」作為王亞樵的親信部下,他們對於這位老大哥是既感到欽佩也有畏懼,不過在組織面前這種敬畏又不算什麼了。畢竟王亞樵這裏還能講人情,但是在組織面前就只有紀律了。這裏的黃金雖然多的讓人眼紅,可要是拿不走又有什麼意義呢,如果僅僅只是為了幾公斤的黃金而背叛組織,那又沒這個必要了。
寺田利光的怒氣終於散去了一些,他來回走動了數次後向兩人問道:「既然中國人發現我們跟蹤了他們,那麼你們覺得他們約我們見面是想做什麼?」
在這樣的局勢下,發掘出一處寶藏確實不是什麼好事。而王亞樵正在思索的時候,鮑斯又跟著說道:「這些財富估計也不是當代或上一任國王藏起來的。我看應當是一百年前英國人還沒有完全控制這裏的時候藏起的,當時的國王在英國人的支持下橫徵暴斂,甚至對女性徵收乳|房稅,激起了民眾的憤怒,還有女性因為忍受不了屈辱選擇了自殺,差點釀成了民眾的起義。
這個問題一提出來,大家就忍不住朝著王亞樵望去了,和這些部下們還在神情恍惚不同,王亞樵也只是剛剛進來的時候迷惑了一陣,現在倒是已經恢復了鎮定。
鮑斯並不反對這個意見,一開始他以為這個寶藏的東西不會很多,大家偷偷運上幾天也就完成了,但是現在看來他們都料錯了,想要儘可能把寶藏發掘出來,確實要從長計議。
因此他不由皺起了眉頭說道:「也就是說,一旦讓國王知道了這裏的事,我們也許就要被趕走?不過這裏的藏金難道真的只有國王知道嗎?」
在數盞煤油燈的照耀下,被打開的地下室內的土塊被敲開后,露出了各種金屬光澤,有粗如手指的金鏈子,也有成筐的錢幣、寶石和首飾。
1000萬盧比大約價值320萬美元,也就是5噸黃金,看起來差不多是這個房間的大部分儲金了,假如還有其他房間的話,那麼鮑斯就等於是放棄了其他藏金了。
王亞樵點了點頭,他從心裏接受了對方這個判斷。在印度遊歷的這些日子,他對於現在印度民眾對於英國的憤怒之情還是有所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