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火熱的年代

作者:富春山居
火熱的年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在土耳其人和俄國人的支持下,吉蘭蘇維埃掌握了波斯西北五省,並開始向德黑蘭進軍。而在另一邊,蘇俄紅軍又以追擊白衛軍的名義進入了波斯東北部地區,在紅軍控制下的波斯東北三省開始了土地改革,驅逐地主和反動的宗教人士。
於是到了1916年12月,穩定住了後方的巴拉托夫,再次帶著俄軍回到了哈姆丹省,開始消滅當地的反俄武裝與土軍人員。可就在俄軍在這一地區漸漸佔據上風,眼看著要攻入奧斯曼帝國境內時,二月革命爆發了。四月份巴拉托夫被解職,改為尤登尼奇指揮。在波斯境內的俄軍開始出現成批的逃亡,隨著十月革命的爆發,更多的俄軍逃離了波斯,少量的俄軍軍官則投向了南部的英軍。
美國資本對於波斯石油早就蠢蠢欲動了,特別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國內的不少油田出現了枯竭,美國資本開始把目光轉向了裏海石油。只不過英法試圖通過瓜分中東地區,把美國資本排除在這一地區之外。
而在這個時候,挺過了最艱難時刻的巴庫蘇維埃,在亞美尼亞人的支持下,開始重新獲得了對於亞塞拜然的控制權力。加上吉蘭蘇維埃政權的出現,俄國開始重新恢復在波斯北部的影響力。
不過很顯然,英俄兩國對於奧斯曼帝國和德國試圖進入波斯地區的行動極為警覺,因此雙方很快就加強了在波斯的駐軍。當然,英俄之間雖然是盟友,但是他們之間自己也互相警惕著,在波斯南部爆發反英起義的時候,英國人並沒有要求俄國人南下支援,而俄國也漠視著這場起義。
英國—波斯公司、殼牌公司和法國石油業主正試圖聯合起來,堅決反對美國公司進入中東地區。這也是美國石油資本願意和吳川合作,在羅馬尼亞及波斯阻擊英法勢力的原因。在英法石油資本試圖把美國石油資本趕出歐亞大陸的時候,美國石油資本也試圖藉助中、德的力量,在歐亞大陸的中心插入一腳。
雖然英國人開始從波斯南部迅速的向波斯北部擴張,甚至一度達到了巴庫附近。但是英國想要吞下的地區太大了,不僅僅在於波斯北部,還有中東、阿富汗等地,因此英國人的力量很快就用到了盡頭。
英國在波斯的處境也就比https://m.hetubook.com.com在阿富汗好一點,畢竟英國在波斯南方的統治能夠獲得來自海上的援助,而不用擔心被波斯人截斷後勤通道。但是英國政府也不願意再波斯打下去了,因為英國在波斯的利益比在阿富汗要大的多,特別是英國波斯石油公司的油田幾乎都在南部,要是戰爭再打下去,英國在波斯的投資就要化為烏有,這個損失就大了去了。
憑藉著大筆美元的資助,德國的剩餘軍事物資和中國提供的各種軍事物資,開始源源不斷的輸入了波斯北部,併為吉蘭蘇維埃政權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武裝。原本和吉蘭蘇維埃合作的森林軍,漸漸開始成為吉蘭蘇維埃的下屬武裝。
利用經濟上的聯繫去完成文化和政治上的聯合,德國人顯然是有經驗的,畢竟德意志帝國就是這麼誕生的。因此對於中國給他們遞過來的梯子,德國資本一下子就抓住不想放手了。但是德國人也清楚,他們在東歐最大的競爭對手還是俄國,不管它是白的還是紅的。考慮到這一點,如果俄國人能夠把目光放在中東地區,那麼德國是不介意支持一把的。
不過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點點問題,本應該趁著俄軍潰散反攻的奧斯曼帝國,因為後方爆發的希臘民族起義,不得不暫時放緩了對於波斯北部和亞塞拜然等地的進攻。等到恩維爾帕夏鎮壓了國內希臘民族起義后,戰爭已經接近尾聲,奧斯曼帝國需要為自己的生存和不是擴張領土而奮鬥了。
亞洲石油公司總股本2000萬美元,美國佔40%,中國35%,德國25%,該公司是中美德三方繼羅馬尼亞石油產業之後的第二次合作,主要是為了開發巴庫和波斯的石油。與之對應的,是英國波斯石油公司,這也是英國用以控制波斯王國經濟命脈的主要工具。
那些殖民者試圖挑起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邊境矛盾,以此來轉移印度人民和殖民者之間的矛盾,我認為除了社會主義理論能夠揭穿這些殖民者的險惡用心外,其他的民族理念只會被殖民者所利用。
自始至終,列寧都只是把武裝革命和無產階級的專政當成了通往社會主義的橋樑而不是社會主義的本身。但是,他的不少同和_圖_書志卻並不這麼看。不過,此時的列寧所擁有的崇高威望,為了建立蘇維埃聯盟,蘇共突出了列寧在革命中的領袖地位,從而把列寧變成了蘇維埃聯盟的象徵。
但是在這個時候,蘇維埃俄國同德國、土耳其及波斯本土力量的合作也到了一個微妙的臨界點。德國支持蘇俄在波斯擴張,是為了避免俄國把注意力集中到東歐地區,畢竟現在德國正在統合多瑙河沿岸各國的經濟合作,德國人是很擔心俄國出手破壞的。
但是在科技沒有帶來生產力的極大躍進之前,各國的工業產能最終都會變成同業競爭,因此一旦世界市場開始飽和,資本主義的周期性危機就會出現,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就會激烈起來,雙方之間的平衡會被打破,這正是無產階級革命在世界擴張的最佳時期,直到兩個階級之間新的平衡點出現……」
托洛茨基等蘇共領導人也相當的重視印度的民族主義進步分子,特別是如錢德拉·鮑斯這樣試圖用社會主義理論去改造印度社會的左傾民族主義者。當然,在傳播革命理論之外,托洛茨基更希望能夠和印度獨立力量達成合作,在推動印度獨立的進程中,配合紅軍拿下整個波斯地區。
反過來,當奧斯曼帝國出兵凡城,試圖入侵波斯西北地區的時候,英國也採取了坐視,任由俄國人和土耳其人在那裡互相爭鬥。俄國雖然控制了波斯北部地區,但是在波斯的兵力卻嚴重不足,特別是土耳其人聯合了波斯境內的反俄穆斯林后,俄國在波斯的統治就變得岌岌可危了。
對於吳川的看法,列寧最終是贊成的。在俄國革命日漸成功的今天,蘇維埃俄國已經不需要向外輸出革命,來分散帝國主義的注意力了。列寧也試圖先實現蘇維埃聯盟的電氣化,展現出社會主義的先進性。和托洛茨基不同,列寧雖然支持武裝革命,但是他依然堅持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於社會生產力的快速進步和社會財富為無產階級所佔有,而不是通過消滅資本主義來證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吳川最後表示,「……假如不先改變波斯的社會階層,不去發展波斯的工業建設和進行現代科學及馬克思思想的教育,那麼底層的波斯民眾很容易就會被上層人士出https://m.hetubook.com•com賣,從而被封建地主和宗教領袖奪取革命的果實。最終,波斯在革命后,反而會退回到更加落後的封建社會中去。
在莫斯科,吳川也同錢德拉·鮑斯見面交談過數次。這位印度的民族主義者,在看到了阿富汗王國、波斯人民的抗爭和俄國布爾什維克的偉大勝利后,也開始從民族主義轉向了社會主義。他認為,在對付英國對於印度民族的殖民統治上,社會主義的階級鬥爭顯然更能團結印度民族。
而吉蘭蘇維埃主張的也不是什麼正統的布爾什維主義,他們要求建立的是伊斯蘭教信仰下的社會主義民主秩序。對於某些左派共產主義者來說,說這簡直就是比社會革命黨右翼還有右傾的思想了。而這還算是波斯穆斯林中的激進主義者了,比如那位森林軍的領導者庫切克汗,主張的是對伊斯蘭教義進行改革,但反對進行土地改革。
所以,我國人民是支持印度人民的反殖民主義、反帝國主義的抗爭的。但是我也想提醒您一句,印度國內的封建地主階級,在某個程度上是願意和你們一起反對帝國主義的,但是他們未必願意給印度人民以真正的自由,而是希望自己能夠取代英國人,坐在那個奴役印度人民的寶座上。」
在莫斯科逗留了一個多月後,1920年4月1日,吳川登上火車經西伯利亞鐵路返回國內。
隨著1919年俄國內戰的結束,俄國和德國的合作,奧斯曼青年黨向莫斯科的靠攏,中國向俄國的物資援助,原本波斯境內四方混戰的局面很快就變成了,蘇俄、德國、奧斯曼聯合波斯本土勢力對於英國和親英部落的對抗。而過去從沒出現在此地的中國和美國,則通過共產國際和中美德共同組建的亞洲石油公司對吉蘭蘇維埃開始了資助和經濟合作。
原則上,吳川是支持印度革命的,但是他並不支持現在發動印度革命,為此他坦誠的向列寧面前指出,波斯和印度社會還沒有發展到,進入社會主義革命的階段,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工業基礎都相當的薄弱。
因此列寧出面壓制住了國際主義者擴大革命輸出的主張,轉而開始號召恢復民生,加快了新經濟建設的步伐,並開始同英國接觸討論關於中東和平的問題。
為了和*圖*書保住俄國在波斯北部的利益,俄國人選擇了支持庫爾德部落和亞美尼亞基督徒,並派遣了名將巴拉托夫。在1916年初的時候,俄軍幾乎已經剿滅了波斯北部的反俄武裝,連這些武裝組織中的德國、瑞典軍事顧問也都被關押起來。
至於印度,雖然因為戰爭的關係,在輕重工業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印度的資產階級是依附於英國資本的,在雙方的矛盾沒有激化之前,盲目的發動印度無產階級革命,只會暴露印度無產階級的力量,從而被英國和印度資產階級聯合剿滅。
以托洛茨基為代表的蘇共領導人也注意到了波斯革命的風險,如果這個時候能夠讓印度也爆發一場革命的話,那麼波斯這邊也許就能繼續前進了。這也是蘇共對待錢德拉-鮑斯的規格要比對待其他國家的民族主義代表更高一些的原因,蘇共中的一些領導人物對於目前的世界革命相當看好,他們希望能夠從一個高潮走向另一個高潮,而不是採取主動收縮,先鞏固內部的道路。
吳川思考了一下后說道:「這場大戰摧毀了法國和奧地利、俄國、義大利的工業能力,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參戰國都受到了一定的損失。所以從短期來看,在各國恢復戰前的工業產能之前,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平衡是可以實現的。
但是對於土耳其人和波斯人來說,他們同蘇維埃俄國的合作,可不是為建立一個真正的社會主義聯盟。土耳其人是為了維護本國的獨立地位,所以不得不投向了莫斯科,但是恩維爾帕夏依然做著大土耳其的夢想,所以他並不樂於見到波斯真正的布爾什維克化。
吳川當然不會在他面前指出,當前的印度並不是一個民族,自然就不可能有什麼民族主義,他贊成對方說道:「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從古代一直延續到現代的古老民族,在我們的歷史記錄上,中國和印度之間的交往是相當頻繁的。所以,中國人民能夠理解印度人民被殖民者統治的痛苦,因為我們也在被殖民的邊緣。
而相比之下波斯比印度還差,因為波斯除了受外國資本控制的石油產業外,幾乎就是一個封建經濟社會。很難想象,在這樣一個封閉落後的社會能夠越過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進入到更加高級的社會主義階和_圖_書段,因為這個國家沒有真正的工人階級,只有一群所謂的愛國知識分子和民族主義者領導著農民進行革命。
如果從中國人的角度去看,戰前的波斯就和八國聯軍侵華之後的中國極為相似,只不過中國的疆域更大一些,列強一時還吞不下而已。而在波斯,英俄的勢力已經相當的滲透到一些偏遠地區了。
更不必提,一旦英國從波斯撤退,對於中東阿拉伯民族的獨立意識會是一個多麼大的震動,英國將真正陷入永無寧日的治安戰去了。
戰爭爆發后,奧斯曼帝國和德國就開始了和俄國爭奪波斯北部的控制權,德國外交官瓦斯慕充分的發揮了其外交上的才能,煽動了波斯南部的游牧民族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試圖打通協約國前往印度的通道。瓦斯慕斯日後也有了一個極有意思的外號-「波斯的勞倫斯」。
所以,我個人認為,蘇維埃聯盟需要先鞏固自身的力量,然後等待下一次世界進步力量覺醒的時期,再行動。」
撫摸著小貓的列寧饒有興趣的看著他問道:「那麼你覺得下一次世界進步力量覺醒的時期是什麼時候?」
波斯王國在戰前就是俄、德、奧斯曼、英國的角力之地,當然在戰前波斯主要的列強勢力還是英國和俄國,一個佔據了波斯北部,一個佔據了波斯南部,奧斯曼帝國只在波斯西北地區有些影響力,至於德國純屬是來晚了,只能撈取一些商業上的利益。
俄羅斯帝國對於波斯民族的侵略,本就讓波斯民族對於俄國人存在一種不信任感。再加上布爾什維主義對於宗教信仰的打擊,和蘇俄紅軍在波斯東北部進行的土地改革,使得原本支持吉蘭蘇維埃的波斯中南部人民,又開始轉向了中立,而庫切克汗同土耳其人的密切往來,也令吉蘭蘇維埃政權出現了裂痕。
錢德拉·鮑斯的家境其實不錯,否則他也不能前往英國劍橋留學。對於吳川的提醒,他也深有同感的回應道:「確實如此,今次印度農民起義的失敗,就是許多地主背叛了農民,他們配合英國人說服農民放下武器,並將那些想要繼續鬥爭下去的農民領袖出賣給了英國人,否則英國人是不可能這麼迅速的鎮壓這場農民起義的。國大黨內部,充斥著親英分子,而他們大多數都是擁有大量土地的地主……」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