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砥礪前行
第一千二百章
吳川讓人統計的包頭汽車數量也在晚上10點之前獲得了,包頭本地大約有300輛貨車,歸綏等地則有約200輛。長春那邊也向吳川發來了電報,軍事委員會已經開始調動直屬的汽車師和運輸油料的軍列,確保在三天內向包頭調動1500輛軍用卡車和相應的油料,並且還有一支工程兵部隊正趕往包頭,以幫助建立臨時的油庫和簡易營地。
面對那些特派員要求他找人帶路前往災區的要求,馬福祥終於認真了起來,他一邊命令副官通知沿途的官員派人維修道路,一邊則向著吳川的特派員說道:「從寧夏城到下馬關至少也有近600里,這裏的道路並不如去包頭的那麼好,晚上恐怕不利於開車,還是在寧夏城歇息一晚,然後明天一早過去……」
以我部之力量,不足以救助縣城內之災民和左近之鄉人,光是本地的受災人口至少就超過了10萬,而我部還不到300人。維持秩序尚嫌不足,還有什麼餘力去救人?又地震之後,災區糧食、飲水皆困難,若是不能設法轉運糧食進來,或是把災民送出,那麼再過幾日,這裏大概就要變成鬼蜮了……」
另外,就目前各省的情況來看,想要讓他們深入災區調查詳細的情報,恐怕一時也很難辦到,畢竟這兩天的餘震就沒有停止過。所以,我建議空軍部門對災區採取拍照調查,然後送給各省救災機構和總指揮部,從而能夠讓我們更迅速的了解災區情況。」
吳川思考片刻后就決定道:「鄺孫謀負責所有到包頭的列車調度,詹天佑負責包頭到災區的道路修建,不管是鐵路還是公路。至於車席珍你來管理所有物資的調度和配送,你把當地的汽車數量統計好,缺少的部分報給我,我來替你要汽車和各種油料。至於道路的建設、維護和途中設立的倉庫等,一律由軍方統一管理,張之江、趙恩溥你們來負責這個事情……」
在救災總指揮部的督促下,陝西、寧夏、甘肅的地方官員、軍民終於開始行動了起來,處於絕望中的地震中心的災民,開始看到了來救援幫助自己的人。
他只能向著包頭髮電,一邊彙報了海原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慘狀,一邊請求吳川調撥一批物資給自己。馬福祥其實更想直接跑去包頭向吳川當面彙報,只是他昨晚收到了來自救災總指揮部的電報,要求他不要擅離職守,這才不得不放棄了北上的念頭。
更何況,馬福祥不過是寧夏、甘肅八個鎮守使中較有名氣的一個,並不算是最強大的那個。光是維持自己的部隊就已經有些勉強了,再讓他出錢去救助數十萬災民,那麼他對於銀川的統治非垮台不可。
再加上,三省內部的回族小軍閥們內部也不統一,如馬福祥、馬鴻賓這一支是依賴於忠誠于中央政府才擁有的對當地的影響力,至於青海那邊則是反抗中央政府失利后投降才保存下來的勢力。馬福祥自然是不願意放棄自家一直保持的傳統,轉而和中央政府交惡的。
首先張紹曾確定了,地震的中心應該是固原更北面的海原,不過地震中心周邊的幾個縣都是死傷慘重,因為當地居民在窯洞居住的習慣,使得這些劇烈震動的地區,幾乎直接被埋在了窯洞內。海原、固原、通渭、靜寧四個縣是受災最為嚴重的地區,因為它們都處於交通不便的六盤山附近。
而且面對越來越多圍上來的災民,這些騎兵自己也害怕了起來,他們沒法救人,也沒帶這麼多食物分給這些災民。真要被這些災民圍住,他們自己也很難離開災區了。
馬獻文寫了一封報告讓人帶給駐紮于下馬關的馬鴻賓道:「海原城已經成為廢墟,城中人民死傷大半。縣城以西的哨馬營和大溝門之間,地形變動最為厲害厲,該地區的村莊和田地都已不見,疑為此次地震之中心。
所以我建議,總指揮部應該直接派出飛機,把一些人員、電台派往當地,監督當地籌建救災的專門機構,使總指揮部命令能夠直接通過他們傳達給當地的部門,以避免當地官員逃避、推諉救災工作。
讓吳川更感到滿意的是,軍營中還有一副西北地區的大沙盤,這倒是讓他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震區的地形了。和車席珍的談話,其實並沒有讓他對於寧夏這次震災了解更多的東西和_圖_書,相比他在長春時能夠直接聯繫寧夏、陝西、甘肅地方政府了解情況,車席珍可沒法發電報讓當地政府給自己彙報什麼。
當吳川在這裏分派工作,把總指揮部的架子搭建起來時,張紹曾也終於向包頭髮來了第一封彙報災情的電報。雖然地震的中心並不在陝西,但是陝西受到地震影響的縣也達到了12個,原本張紹曾也只想管陝西和山西的災情,山西此次也有一個縣受到了地震影響。
不過我們現在已經修了一條順著黃河沿抵達寧夏城的土路,汽車約10多個小時可到。就是途中缺乏加油和維修的地方,一旦車子壞在路上,就得從包頭或寧夏城派車去修。還有一段公路位於沙漠邊緣,風一吹就要被淹沒,每年2、3月份的風季都不能通行。
不管是滿清還是袁世凱領導的北洋政府,對外也許有些軟弱,但是對付西北邊疆的這些地方勢力,卻有著足夠的威懾力。等到袁世凱下台,更為強勢的共和黨又把手伸到了河套和陝西,馬福祥自然就更加沒這個意願去對抗,這個必然會取代中央政府的東北勢力了。
吳川點了點頭說道:「可以,通訊部門就交給高崇民同志負責,和軍方的聯繫,馮玉祥同志你來擔任聯絡員。那麼道路交通方面,從包頭到固原是什麼情況?」
但是區區數百騎兵,對於這樣一片廢墟,根本無能為力,雖然他們能夠聽的一些廢墟下還有聲音,但是他們來的時候都沒有帶上挖掘的工具,對於深埋于地下的傷者幾乎就是無能為力。
不過馬福祥也承認,吳川倒也不是空口說白話過來救災的,就在今天早上,從包頭飛來的運輸機帶來了無線電台和特派員,幫助他建立了寧夏救災指揮分部。還告訴他,如果有什麼需要,可以直接通過他們向總指揮部進行請求,但是他也需要按照總指揮部的命令,修建倉庫和徵發人員修建道路。
馬福祥原本以為,想要得到包頭這邊的回應,起碼也要三五天後,畢竟想要從東北調動物資過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共和黨做事的效率顯然不是他習以為常的那種,就在19日下午五六點的時候,第一
www.hetubook.com.com
批物資已經運到到了寧夏城。總指揮部內的各位成員聽完電報后,也意識到,海原、固原的災民,恐怕真的要靠當地的軍民自救,和依賴於他們這邊運輸物資送上去了,否則當地很難安置這麼多災民。按照張紹曾的介紹,兩縣至少有3、50萬人口,在這樣的大地震中,恐怕是人人都需要進行救濟了。
在這樣的天氣里,缺乏飲食和可靠水源的災民,如果不能儘快的從倒塌的建築物下解救出來,那麼恐怕很難超過一周。所以,第二步就是要打通前往地震中心地區的道路,並維護好這條道路。
於是在救災總指揮部第一場會議開始后,吳川對在座的指揮部人員說道:「現在距離16日晚八點爆發的地震過去已經有45個小時了,按照世界各國對於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救災經驗總結,了解災區的情況是救災的第一步,如果不了解災區的情況,我們就會犯下錯誤,最終錯過了救人的最佳時間。
馬鴻賓是馬福祿之子,也就是馬福祥的侄子,講道理的話,馬福祥的這份家業其實是馬福祿創下的。馬福祿隨董福祥參与抗擊八國聯軍,並戰死於正陽門,從而令馬家的名聲大振。
於是在張廣建和馬福祥還在等待下面人員就災區情況的回報時,張紹曾已經通過飛機和進入固原的電台得到了第一手的情報。
於是帶領這支騎兵的馬獻文一邊掏出手槍對空射擊警告,一邊命令部下退出了海原縣城。不過在他們離開之前,馬獻文還是把部隊隨身攜帶的一部分糧食留了下來,之後他就帶隊遠離了縣城。
18日下午五點,在包頭南門外的第169師師部內,一個囊括了通訊、交通、物流在內的救災總指揮部完成了。依賴於軍營本身就具有的各項設施,再加上包頭市革命委員會從各處抽調的人手和軍隊的配合,當吳川抵達這處總指揮部時,高崇民已經聯繫上了長春、西安、銀川和蘭州的各救災負責人或辦公室。
收到侄子的電報,馬福祥也是一臉的無奈,他覺得救災是肯定要救的,但也得量力而行啊,把家底全部拿出去救人,日後還拿什麼養軍隊?沒了軍隊,自家https://www.hetubook.com.com在寧夏的產業還能姓馬嗎?
馬鴻賓這次帶兵前來救災,自然也是在吳川親自主持救災事務的影響下,雖然甘、寧、青三省的回族小軍閥們聯合起來對抗來自外來的勢力,比如像張廣建這樣的北洋軍閥,但是他們也清楚憑藉三省的力量是不足以和中央政府對抗的。
馬鴻賓雖然一開始是打算做給吳川看的,但是等他抵達下馬關,尚未深入災區中心就已經看到了大批房屋倒塌,災民流離失所的模樣,心裏也不由大受震動。再接到了妻弟的報告后,也不得不向著銀川的叔父報告,請求叔父調撥更多的物資過來救人了。
至於寧夏到中衛到蘭州一路,倒是還好,當地畢竟人煙稠密一些,維持前清留下的官道還是可以行駛汽車的。但是從中衛到固原一路,那邊的路好像就差的多了……」
張紹曾最後在電報中說道:「……我已經令軍隊向通渭、靜寧兩縣出發,爭取于明日抵達兩縣。唯固原、海原道路難行,陝西這邊恐怕一時難以打通通道。」
車席珍也跟著補充了一句,「寧夏城或中衛到固原,恐怕還是比慶陽到固原好走的,因為那裡是一條河谷。而慶陽到固原之間則是山路。」
此時的寧夏和甘肅政府也緊張的等待著來自災區的回報,19日上午10點,馬福祥派出的一支騎兵部隊抵達了海原縣城,這些騎兵看到的只有一片廢墟。縣城西面的城牆已經完全崩塌,整個縣城內的建築幾乎就沒有一幢完整的,利用黃土干壘的牆壁在地震的震動下就是一塊豆腐。
馬福祥對此半信半疑,讓他出力氣當然是可以,但是他要是修了倉庫和道路,卻沒有多少物資過來,豈不是瞎折騰。因此就接著侄子的電報,向著包頭髮了一電,尋求資助。
縣城內雖然有僥倖逃出的民眾,但是數量並不算多,這些人看起來猶如孤魂野鬼,在街頭走來走去,或是坐在那裡發獃,完全不知自己要做什麼。看到這些騎兵到來的時侯,總算有人恢復了一點生氣,跑到了他們面前跪下求救。
所以當吳川在救災總指揮部的大會議室坐下的時候,參加會議的同志對於這次地震的了解,也只限於前所未有的www.hetubook•com.com大地震,地震的中心在寧夏固原一帶,但是包頭和山西都有房子倒塌了。
但是在吳川宣布要親自前往地震災區負責救災工作之後,張紹曾自然不會再把救災工作推給下面的人去辦了。而有著大量資源在手的張紹曾,管理著隴海鐵路、寶成鐵路的建設,做起事情來可比張廣建和馬福祥方便多了。
對於這樣突發性的自然災害,我們能做的救災工作其實主要就兩件事,把物資運輸到災區,和將災民運出災區,在安全的地方安置他們。接下來,大家就說說各自的看法,我們應該怎麼去完成這些工作。」
高崇民第一個發言道:「我支持吳川主席的看法,當下了解災區才是第一要務。不過我們救災總指揮部的通訊部門雖然和受災各省聯繫上了,但是我發現除了陝西建立了專門的救災機構外,寧夏和甘肅這邊就是弄了幾個人負責救災,完全沒有把這次的救災事務重視起來。
馬鴻賓所駐紮的下馬關,同樣受到了地震的影響,只不過這裏的損失較小,加上馬鴻賓帶著兩團人馬抵達,因此很快就恢復了社會秩序。但是,馬鴻賓光是維持對於下馬關的救災就已經相當困難了,寧夏平原雖然富庶,但是這個富庶也是對周邊的山區而言,一個農業區再怎麼富庶也是有限的。
坐在吳川右手第三位的詹天佑出聲道:「從包頭到寧夏城,也就是銀川城,一般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條是順著黃河逆行,直達寧夏城;第二條是過黃河南下到鄂爾多斯然後轉向西,過黃河然後南下抵達寧夏城。兩條路大約都在550公里上下,用駱駝或騾車,用時20-30日。
因此在共和黨的領袖親自來包頭主持救災事務的消息傳來,馬福祥一邊準備著北上包頭去晉見吳川,一邊則讓馬鴻賓南下救災去了,就是想要給吳川留下一個好印象。如果沒有吳川的到來,馬福祥自然是不會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的,因為他的地盤在黃河北岸。
寧夏平原和青海地區不同,這裏和內地的貿易往來頻繁,且距離北京也近,若是這裡有人反對中央政府,首先就要遭到和內地關係密切者的反對,而且在中央政府武力的威懾下,本地人也沒有這個意願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