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里江山

作者:木蘭竹
如何為始皇崽耕出萬里江山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243章 是儒家聖王

第243章 是儒家聖王

秦王政開戰的理由找的很敷衍,但也無懈可擊。
朱襄對秦王政無師自通運用「儒家筆杆子」的技巧豎起了大拇指。
蔡澤和藺贄都對秦王政表示了鼓勵。雖然他們都認為這件事沒必要,甚至有點幼稚。但政兒喜歡,任性一點怎麼了?又不是什麼傷天害理的大事。
秦王將檄文這等重要的事交給那些沒本事的大儒,讓他們心生「我很重要」的錯覺,就像是後世帝王養了一群陪他寫詩作詞潤筆的文人一樣,既不擔心他們擾亂朝政,又能捧高自己的聲望。
舅父不慕權力金錢,一心只為秦國和自己,所有說舅父壞話的人肯定都有問題。
而且秦國此番出兵一改常態,將宣戰的禮儀做了個十成十,那堂皇姿態,若再輔以百戰百勝,就算是六國舊貴,都得嘆一聲「天命」。
藺贄指著自己的鼻子:「你說的年輕人,難道指的是我?」
魏無忌門客的慷慨陳詞被朱襄一兩句話堵了回來,臉色變換不斷,似是不相信長平君居然沒有被他欺之以方。
然而魏王圉病故時,先王仍舊召回了秦國大軍,不在魏國國喪的時候趁人之危,這是秦國對魏國的義。
誰都以為秦王政登基之後,一定會接著休養生息一兩年,待在朝堂站穩腳跟之後,再繼續大動作。
阿父把人棄市,是真的找到了對方私通外國的證據。朕……寡人沒找到啊,他們真的只是嘴碎!
原本想要欺秦王政年輕的大臣都意識到,秦王政不愧是傳聞中五六歲就幫長平君管理家務的神童,那老道的國君模樣,其威嚴壓得群臣喘hetubook•com.com不過氣,好像已經當了很多年的國君。
算了,也行吧。秦國必定滅掉其他五國,秦王政能在滅國之前堂堂正正宣戰寫檄文,你就說這道德水準禮儀水準是不是能排戰國第一吧?
不過也有人說,秦王子楚也不是什麼溫和的秦王。只是恰好遇到了幾年災荒,他被迫休養生息而已。
他的政務很繁忙,能出宮的時間很短。
朱襄雖暫代丞相之位,但仍舊沒有經常去宮裡。
雖然他可以出宮時輪流帶後宮女子,但擔心那些後宮女子在莊子里不老實,惹舅父舅母不高興。
他說這場戰爭是上一場戰爭的延續。當時魏王病逝,君父因魏國國喪退兵。現在魏國國喪已過,該繼續攻打魏國了。
朱襄感慨了一聲,就晃晃腦袋,去調集物資,準備後勤了。
原本認為秦王政任性暴虐的人一想起秦王子楚為長平君做的事,一下子就感嘆秦王政還是好脾氣了。
去年糧草供應不足,廉頗打通秦國通往齊國的通道之後,雖沒有繼續攻打大樑,但一直留在剛攻佔的魏國郡縣主持屯田。
大儒震驚不已。
「先王在涉及長平君的事上脾氣也不好。你還記得棄市的那幾家人嗎?」
朱襄這才想起來,「朕」在這時候是通用自稱,連田地里農人都能如此自稱。
荀子這麼一想,覺得政兒還是不錯了,自己沒有白教他。
朱襄啪嗒啪嗒海豹鼓掌以示鼓勵。
長平君朱襄,一種便捷的大臣篩選器。
藺贄和蔡澤:「政兒……君上是活潑的。」
他是不想把人棄hetubook.com.com市嗎?這不是沒找到借口嗎!
荀子:「……」
誰也沒想到,就在秋收之後,秦王政還未改元,便下令信平君廉頗攻魏。
秦國攻打魏國是堂堂正正的「義戰」,魏國活該挨打滅國!
秦國是魏國的宗主國,魏國攻打秦國的行為是不忠;秦王曾在魏國遭遇蝗災的時候提供(口頭)幫助,魏國攻打秦國是不義。
他離開之後感嘆,世人都知長平君仁善,便誤以為他是軟弱可欺之人。世人忘記了,長平君曾孤身說服秦昭襄王釋放五十萬趙軍,也曾以兩萬廣陵守軍擊潰項燕百萬楚軍,明明是一個能言善辯的謀士和驍勇善戰的將軍。
他自言無法說服長平君,反而被長平君說服,便掛印逃走,不回魏國,南下去尋主父信陵君了。
政兒此次自稱「朕」,在荀子眼中,就差不多和後世朱元璋和朱棣當了皇帝還自稱「俺」一樣。
朱襄疑惑道:「政兒,你怎麼不自稱朕了?」
雪姬和蔡澤的身體好轉了。
秦王政再次詢問蔡澤能不能回去當相國,再次得到了蔡澤的拒絕,鬱悶地離開了。
就是出孝後去後宮麻煩一點。
秦王政說,魏王曾向秦國稱臣,就是秦國的屬國,與秦國是君臣關係。
秦國在秦王子楚崩逝這一年萬事安好。秦王政有條不紊地收攏權力,建立威信。
朱襄滿心欣慰。
有本事的大儒不用說了,那是出將入相之才。
秦王政其實知道舅父舅母都很大度,大概率不會不高興。他只是自己不高興,非推到舅父舅母身上。
朱襄笑著幫襯蔡澤道:https://m.hetubook.com.com「政兒心思活潑,正好與你君臣相宜。」
「哦,想起來了。那幾家人說了長平君幾句閑言碎語,就被先王棄市。君上只是言語敲打了幾句,把人貶謫了而已,脾氣還算不錯了。」
長平君只是秦王子楚的友人,但長平君可是秦王政的養父。按道理來說,秦王政對有人針對長平君,應該處理更嚴重才是。
廉頗在趙國時只負責打仗,現在他已經很習慣屯田和撫民了。
春秋初期,國與國打仗還會找個借口,寫個檄文,遵從一下禮儀。
自家政兒這次是真的奔著「義戰」來包裝秦國的統一戰爭。
打仗糧草先行,廉公雖有屯田,但有朱襄在,怎麼也要讓廉公打個富裕仗。
魏王增得到秦國宣戰之後慌得不行,一邊派人向他國求援,一邊派人向秦國乞憐。
我,蔡澤,秦昭襄王、秦仁文王、秦王子楚三代元老,該把重擔讓給年輕人了!
沒本事的大儒彆扭來彆扭去,就是想賺個「君王很寵我」的面子。
蔡澤默默點頭。
朱襄聽完魏無忌門客的慷慨陳詞后,淡淡道:「沒有在魏王圉死前攻破大樑,押著魏王圉在無忌墳前磕頭,是我之錯。無忌被逼死時,魏國和魏王就該為無忌陪葬了。朱亥正在吳郡給無忌守墓,等著魏國滅亡的那一日。」
你就是這樣用我儒家?
朱襄沒回答。他在思考,長平哪來的五十萬趙軍,項燕又哪來的百萬楚軍。
這個教導,居然是對朱襄猜忌最深的秦昭襄王告訴嬴政的。
要行仁政,也要等統一天下之後。現在秦國正好需要一個和-圖-書雷霆手段的君王。
他不知道的是,秦王政有個小本子,把說他舅父壞話的人的名字都記下來,準備以後慢慢針對。
魏王圉在秦昭襄王強勢的時候,曾經被迫向秦國稱臣。之後秦國和魏國都沒怎麼提這件事,該打仗的時候照舊開打。秦王政首次煞有其事把這件事拿出來提。
秦國經歷了秦仁文王和秦王子楚兩代較為溫和的秦王過渡,現在終於又要迎來一位霸道雄主了。
可魏國恩將仇報,居然在秦國滅蝗收尾,秦王子楚重病的時候,夥同其他四國攻打秦國。
秦王政琢磨,要不要把自己的莊子改成行宮。以後除了大事,處理政務和接見朝臣都在莊子里進行。
長平君再次聲名鵲起。
秦王政不愧是在大儒荀子膝上長大的孩子,這是儒家聖王啊!
政兒現在只是按照對方的真實罪責加重刑罰而已。看來自己的言傳身教對政兒的影響並不是完全不存在。
他對秦王政分外無語。
為了替秦國完全消化新打下的城池,他都沒有回咸陽送秦王子楚一程,也沒有親眼見到秦王政登基。
說了什麼的人,都被秦王找借口調離了朝堂。這個秦王,脾氣可比秦仁文王和秦王子楚……
如果是一般的秦王,心情不好就可以賜死重臣。
有儒家弟子找到荀子,擔憂秦王政太過霸道,不會行仁政。
荀子懶得理睬。
到了春秋末期各國兼并,講究的就是兵貴神速,能偷襲就偷襲。
有從秦昭襄王活到現在的老臣感嘆,怪不得當年秦昭襄王一見到如今秦王就十分歡喜。如今的秦王,和秦昭襄王真的極其相似。
他還派和_圖_書信陵君魏無忌原本的門客去遊說朱襄,試圖用魏無忌和朱襄的友誼逼迫朱襄為魏國說情。
如此不忠不義的國家,先王自然出兵討伐之。
蔡澤捧起了茶杯。
但嬴政試圖讓蔡澤重回相國之位的時候,蔡澤拒絕了。
秦王政召來修書的大儒,讓他們執筆,替秦國給魏國寫檄文。
秦王政評價:「舅父,這個人來秦的目的,該不會是專門為你揚名,噁心魏王的吧?」
秦王政得知了這些閑言碎語之後,氣得找到朱襄碎碎念了許久。
其他卿大夫見朱襄的特殊地位,也不好說什麼。
秦王政:「……寡人不活潑。」
無論眾臣私下怎麼討論,他們都無奈地接受了一個事實。秦王政不是一個好相與的秦王,以後的日子恐怕不好過。
秦王政忿忿道:「等朕……等寡人當了皇帝,就把朕改為皇帝自稱,除了皇帝之外,誰也不能用!」
朱襄見那人神色,譏笑道:「不過你的話倒是提醒了我,我是否應該親自領兵攻打魏國?」
朱襄還未送客,魏無忌門客就羞愧離開。
他們倒不是震驚秦王政的厚臉皮,而是感動這年頭兩國打仗之前居然又有國君肯寫檄文肯宣戰了。
秦王政鬱悶道:「被荀翁說了。朕乃庶人自稱,國君該自稱寡人。荀翁讓我多自稱寡人,早日習慣。」
如今魏國國喪已過,自己作為繼任秦王,當重新討伐魏國。
當魏國遭遇蝗災的時候,出於宗主國的責任,秦王還特意將此事告知魏王和魏太子,希望魏國能夠多加防範。
什麼宣戰?什麼檄文?武安君白起的兵都到了你城門下了你才發現秦國來襲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