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良心,我們一定要講良心
那楊豐就從這個下手,你們一群貳臣後代,有什麼資格鼓吹忠義?如果他們想辯駁,那就辯駁好了,這個問題會引發一場全面討論,而說到底目前的儒生,真正祖上有資格列入貳臣的反而是少數。
我不明白你對這個人為何如此在意?
軍官同樣很嚴肅地說道。
這次打擊的是文臣世家,畢竟楊豐的真正目的是儒生。
但舉人的可能性極大。
小公主說道。
「他爹是因為捲入空印案被處死的濟寧知府,不過此前已經因盜用官炭被革職,空印案發後處死。
「末將懂了!
「罪臣之後?」
楊豐坐在馬車裡,陰險地看著外面結隊走過的儒生。
「我覺得你可以去仔細查查,你在湖廣的衛所應該有親戚故舊,可以讓他們幫忙去查,查出來分鈔票,無非就是幾封書信,這種事情咱們在京城不易知曉,無非他自己說,可是湖廣他老家的人應該清楚,如果查出來是真的,那這五百貫可就到手了。」
只要有知道符合這三條的,告訴我其後事,其子孫繁衍至今如何,並且經過查證屬實,那就有五百貫的賞錢。
而這才是楊豐真正最想看到的。
準確說是一隻狗隔著鐵柵欄朝老虎的狂吠……
的確,黃子澄齊泰方孝孺,得一人可失天下,有這樣的人來充當儒生們的旗幟,那想不自尋死路都難。
軍官笑著說道。
現在這輛馬車已經改造的很適合雙人乘坐,甚至裏面都裝了沙發,這樣下面有彈簧減震,裏面有彈簧的沙發軟墊,坐在裏面已經很舒服,儘管和現代無法相提並論,但在這個時代已經可以堪稱窮奢極欲。
儒生們能做的就是在他的魔爪所及之外表演自己的,比如在一座座城市張貼揭貼然後向百姓揭露楊豐的邪惡本質,比如組團到文廟哭廟,再比如頂著孔夫子牌位,到地方官衙去請願,請求地方官向皇帝進諫……
軍官笑著說。
而且武將們對這種打文臣和_圖_書臉的事情也很喜歡。
如果真把這件事搞大,那麼肯定會形成一種輿論風潮,在這種忠奸的問題上,皇帝必然得有所表示,所以還是會挑些行為惡劣的,然後再繼續禁錮一批子孫。
第二,必須投降胡元。
當然,只是知道其部分的,也有賞錢,不過根據多少遞減。
「必須要是實情,你們不能為了錢編造!」
鄙人近來讀宋之亡,看到謝太后怒斥群臣的這段話,一時間很好奇宋亡之時,倒底有多少讀聖賢書的文臣投降了胡元,只是才疏學淺,除了貴國皇帝陛下欽定的留夢炎,黃萬石這些,其他所知了了。故此今日在此張貼貳臣錄的揭貼,以求搜集此輩名單,民間有知曉者可填上,併到使館向鄙人介紹其後事及其子孫繁衍至今有何人,能添一人,並證實者,贈鈔五百貫為謝。
「貳臣錄!
他也一樣喜歡打擊。
好吧,真沒有。
「鬧吧!
圍觀的軍民一片沸騰。
「大使教誨,末將銘記,末將一定囑咐他們要憑良心,絕對不能為了錢編造。」
武將就不用了。
良心,一定要講良心。」
楊豐說道。
她現在已經很有幾分秘書風采。
而且他爹和胡惟庸關係不錯。」
楊豐笑著說道。
更別說就朱元璋手下那些大臣能制定出什麼合理規則?
楊豐對軍官說道。
當然,地方官肯定不會上奏,畢竟大家都知道,要是能驅逐的話,楊豐就不至於猖狂至此。
「你就說能不能貼吧!」
上面已經列出他知道的幾個,比如留夢炎,黃萬石這些,這都是朱元璋下旨禁錮子孫後代的。
所以只要能查出他祖父是宋朝舉人就可以列入貳臣錄了,劉三吾可是儒生的教父級別,如果他祖上列入貳臣錄,哪怕楊豐這個是非官方的,也等於聲名大損。
或者說炒作而已。
這些儒生還是太單純,他們以為朱元璋和稀泥是愛他們,那其實是在害他們啊m.hetubook.com.com!就他們還想趁機結黨,皇帝陛下已經在磨刀了,現在他們鬧的越歡以後死的越多,朱元璋現在憋著勁,準備給他的後代立一個典範,一個血淋淋的典範……
還是朱元璋的屠刀效果更好。
監督體制更白搭。
哪怕就是個七品官,這也是近五年的收入,要知道現在一貫鈔能買兩石米呢!因為水泥的大量應用,導致各地建設的糯米用量銳減,這東西不光是修城牆,其他類似建設也是大規模使用,有了替代品后當然糧食供應量大漲。而七品官月俸才七石半,也就三貫半,加上其他的能有五貫就不錯了,現在楊豐開出五百貫,就這個數字只要能幹一票,基本上就等於有了第一桶金……
「當然,這上面已經有的不算!」
「翰林學士劉三吾祖上就是大儒,以他如今年紀算,他祖父一輩就得是宋臣了,就是不知是否進士,不過他爹的確是胡元翰林,而且他還有幾個兄長,也都是胡元的官員,算算他爹最少也是宋朝出生。」
理論上的確是不能,不過現在京城到處都貼,應天府不管,畢竟應天府是和儒生一夥,既然朱元璋已經不介入,那他們肯定幫儒生。但既然不管儒生貼揭貼,同樣也就不能干涉大夏國使館貼,人家有治外法權,本來也不歸應天府管,但這裡是軍事上的設施,和城內的民宅不同。
五百貫啊!
後者趕緊陪著笑臉上前給含山公主和楊大使行禮。
這項工作的確最適合這些軍戶們去做。
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作死啊!
世家嘛!
然後兩個壞人一起笑了。
他說道。
他說道。
說話間他們的馬車在聚寶門停下,楊豐拿起身旁一捲紙,然後打開車門走了出去,小公主則拎起旁邊的漿糊桶跟著,兩人在這座最繁華的城門最繁華的時間段,在進出的無數行人矚目中,一起走到了第一道瓮城的城門旁……
這些有個和_圖_書卵用啊!
「誰?」
「這個的確是難免,時間久了說法有些多,但我們做人只要憑良心,只要問心無愧就行!
劉三吾今年八十多了,他是西曆一三一三年出生,他上面還有好幾個哥哥,這樣算他爹基本上可以確定出生在宋元之交,畢竟到他出生也就三十多年,而他祖父劉養正是大儒,而且據說宋末還曾阻擋地方起兵的殺幾個大族,這樣也可以肯定是宋末有一定威望甚至可能官職的大儒,至於是不是進士不好說。
其身份需符合以下條件。
軍官看看他,再看看公主,後者明顯正考慮把手中的漿糊桶給他扣頭上,所以他最終還是萎了。
「大使,這不妥吧?」
請皇帝驅逐楊豐!
「大使,末將倒是知道一個。」
這些人還不配。
而舉人就可以做官了,只要他領過趙家的俸祿,按照楊豐的契約論就等於他自動和趙家簽了效忠契約。
歷史早已經證明,這些東西對這些人毫無意義,人家有的是招數對付甚至玩壞,人家都是在規則裏面玩了一輩子的,就不怕你搞規則。
打開柵欄明顯就尷尬了。
儒生鼓吹的就是忠義啊!
那還不趕緊行動起來?
黃萬石是江西置制使,和留夢炎並列是因為行為太噁心,他勸降抗元將領時候,後者不聽所以急了,很沒形象的喊著,我的官銜多到一張紙都寫不完,我這樣的都投降,你們憑什麼不投降?
「劉三吾向我爹爹再次舉薦方孝孺。
末將的表兄的確在茶陵衛做百戶,末將這就修書與他,讓他仔細查訪劉家祖上。」
他小心翼翼地說道。
畢竟儒生們肯定不敢在楊豐面前朝他狂吠的。
不過……
他們的真正目的還是像楊豐之前說的玩寇,通過這場席捲全國的驅楊風暴完成儒生們的結黨,朱元璋的縱容讓他們以為自己很行了。
另外還是罪臣之後。」
因為他們路子廣。
都是一夥的。
多數都不夠資格。
而儒生們
和*圖*書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各地衛所都是從他們這個系統內分派出去的,像這種軍官在各地衛所找到些親朋故舊並不難,這樣就形成一個內部的調查網路,幾封書信就能做到楊豐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做到的。
楊豐同樣居心叵測地說道。
第一,必須舉人。
他們才不會為了保這些傢伙,把儒家的根本毀掉。
他就是在儒生中有些名氣。
的確有溫和的解決辦法,比如制定更合理的規則,完善監督體制……
武將就不用了。
「那不就是了!」
宋朝滅亡之後文臣表現的確比大明文臣強的多,但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更有節操,而是元朝對他們並不是很重視,就算想為新主子效力,至少也得人家要才行。元朝主政的大臣們對他們興趣不大,就算文臣人家也有北儒,尤其是那些世侯家族的,所以八荒咸歌盛世的不多。但也僅僅是比明末少一些,實際數量依然眾多,所以現在就是發動百姓的力量,來一場深挖根源,把這些家族都揪出來,哪怕朱元璋不會懲罰他們,但也得用這個貳臣錄明確他們形象。
楊豐朝守門軍官說道。
驅逐這個禍亂大明的妖孽。
所以方孝孺他爹這是集齊了,至於是不是冤枉這個就不好說,畢竟空印案屬於地毯式打擊,這是朱元璋徹底掃清胡元遺毒的雷霆手段,有點從嚴從重的味道。冤枉的肯定不少,但嚴格來說也不能算冤枉,泥潭裡打滾的,說自己身上就是乾乾淨淨,那真就是糊弄鬼了,就像我五毒俱全但我是個好人。空印案的根源就是胡元時候腐敗的吏治沒有根治,所以在朱元璋這裏依舊延續,各種潛規則,各種貪贓枉法的手段都依然在各處官衙因為那些官吏,衙役,等等老油條而存在。
最終在朱元璋這裏喜提世代禁錮。
「大使放心,末將最實誠了,怎麼會編造,不過畢竟也過百年,當地百姓有時候也記不真切,可能有些不準的,也可能說法
m.hetubook.com.com較多,這個末將可是不敢保一定準。」
我爹爹已經下旨召他進京。
就是演戲而已。
旁邊守門軍官湊過來說道。
而且就儒生們互相坑的風格,說不定還有人會趁機踩著這些世家出生的儒生上位,所以一場原本只是楊豐本人惡意性質的私人行為,最終會順利演變成席捲全國的大討論,然後繼而發展成一場對舊宋元兩朝儒學世家堪稱挖墳掘墓的風暴。
接下來的時間里,儒生們和楊豐的鬥爭愈演愈烈。
「大使有治外法權,末將自然不敢阻攔。」
至於到時候什麼官職,這個還不好說,他過去只是個府學教授,從九品的芝麻官,就算進京最多也就是給個七品,估計是御史之類。
軍官明顯居心叵測地說道。
楊豐說道。
楊豐很嚴肅地說道。
更何況還符合他的胃口。
再說光知道個名就有五貫呢!
那他就得為趙家盡忠。
哪怕就是只知道個名字,不能確定其他的,也有賞錢,賞五貫。」
楊豐意外了一下。
而他不為趙家盡忠,反而做元朝的官,那就是貳臣。
「都忙你們的,我就是來貼個揭貼而已!」
小公主說道。
別看如今鬧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
「這個人,我在意他,恰恰就是因為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啊!」
當然,說鬥爭並不恰當。
楊豐趕緊說道。
日讀聖賢書,所許謂何!卻於此時作此舉措,生何面目對人,死何以見先帝?
楊豐說道。
第三,必須在胡元為官。
三條必須全部符合,然後可列入貳臣錄。
其實朱元璋也不一定真不會動手,他最多有選擇性的動手。
旁邊小公主拎著桶上前,然後在周圍一片議論聲中,開始往城牆上刷漿糊,刷完之後楊豐打開揭貼,兩人一起理開,然後將這張揭貼貼在了城牆上,楊豐|滿意地欣賞了一下,緊接著用手一指……
他們以為道路盡頭是主聖臣賢的煌煌盛世,卻不知道其實是朱元璋張開的血盆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