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佛前長明
第二十二章 以佛滅佛(上)
離開塔頂,他來到六樓,依序對過往四院八堂首座住持們叩首,接著一路往下,對歷代堂僧頂禮。
但是……正如之前四院共議所言,當此南方大亂,崑崙宮又有蠻族入侵,這一年來局勢漸趨動蕩,青城易主,諸葛然出逃,武當改革,唯有唐門與崆峒身居局外,少林於此時改制不妥,在這時候滅俗僧是否也大大不妥?
他走入少林寺,相對於佛都的熱鬧歡騰,寺里格外冷清,大半堂僧皆被派去佛都協辦法事,偌大的少林唯有文殊院傳來梵唱不止。
覺見眉頭一皺,卻不言語,等了片刻仍不見了通,於是道:「了武,派人催促了通。」
他們立身懸崖之上,沒有後路,只能前進。
錦毛獅與鐵公雞都不合適,覺聞雖是俗僧,但潛心佛法,正俗之爭他未必會站在俗僧那邊。覺見打算在戰鬥中說服覺聞,覺聞就算不倒戈,只要猶豫或袖手,便足以讓情勢對比更懸殊。
覺見與覺空,到底誰更靠近佛?是執著于少林的覺空,還是執著于佛的覺見?
到底是什麼讓少林變成今日這般模樣?百余年前,少林靠著正僧先賢不也打下四省基業?那時沒有俗僧,少林不也挨過了風風雨雨?少嵩之爭只是一場戰爭,就讓俗僧滲入少林,成為附骨之疽。
「循往例,佛誕日四院八堂首座住持都會來慈光塔參拜歷任方丈。」覺見道,「貧僧打算進了慈光塔就動手。」
與此同時,文殊院方向冒起濃煙,另一場屠殺在少林寺里默默展開。
覺觀點點頭,沒再耽擱,往少林寺走去,心裏一直想著那人到底是誰,為何如此面善?
自從覺見廢除非僧不可入堂的規矩,除覺空手下那幾名俗僧要人外,少林寺里所有俗僧盡皆蓄髮還俗,現在一眼就能分辨俗家弟子與僧人。覺觀見著二十余名俗家弟子挑著水桶自地藏院快步往文殊院走去,腳步甚急,濺出不少水來,他心中起疑,走上前在地上摸了摸,眉頭不覺皺起。
了武並不理會。
再來便是動手時機。領頭的雖只有四人,但寺內猶有俗僧弟子千余,不可能一網打盡,也不能讓這些人對覺空等人施予援手。
了武恭敬應允,正要離去,覺空卻道:「不用找了。」
第三步便是放低覺空的戒心。建議少林改制,罷黜窩裡刀覺觀,洛陽建城更分散俗僧勢力,覺慈與了霖兩名俗僧要人都不在少林,留在少林的唯有覺空、錦毛獅覺寂、石頭了平和覺聞。
覺見知道即便殺了覺空,要將俗僧完全驅除仍須一段時日,甚至可能挫動少林元氣,然值此多事之秋,若天下當真就此動蕩不已,俗僧勢力更會坐大,若天下太平,則再無機會,此乃生死存亡之機,他須當機立斷。
這就是覺觀聽見的慘叫聲。此刻他正好趕來,見文殊院三僧盡皆倒地,怒火頓時沸騰,白須倒豎。
「七對四?」覺廣沉吟著,似乎覺得這事可行。
「不知道。」覺寂回答,「或許正業堂還有些事要交代,耽擱了。」
「方丈與諸位首座住持正在www.hetubook.com.com慈光塔參拜。」堂僧回答,「還請覺觀首座稍待。」
覺見與他四目交接,問道:「覺空首座這是何意?」
第二步便是減少俗僧勢力。南方戰事是個機會,馳援衡山的兩萬僧兵幾乎都是從豫地聚集而來,是與俗僧勢力親密的弟子,這讓豫地俗僧力量大大空虛,加上在山西坐鎮的覺如,兩地之力完全可以控制住冀地俗家勢力。
不到半個時辰前,普賢院里,了通正要往慈光塔去,覺寂領著兩名俗家弟子從后快步跟上,喊道:「了通師侄,且慢!」
覺見看出兩僧的猶豫,說道:「存亡之機本在一念,機不可失。佛之存亡,於此一舉。」
覺見道:「覺聞敬畏覺空,他若倒戈,滿盤皆輸,只有殺了覺空,覺聞才會不得不從。了武他們也必須瞞住,明日再通知他們動手,以免露出破綻。即便屆時以八敵四,都是勝券在握。」
他望向左側的普賢院,只見院里一隊隊俗家弟子正提著兵器走動。覺觀大吃一驚,施展輕功往慈光塔奔去,方繞過大雄寶殿就聽得一聲熟悉的慘叫……
「八對四……」覺廣望向明不詳,似有疑惑,「明太師侄不參与嗎?」
覺空右掌拍出,這是第八掌,左掌隨之跟上,這是第九掌。覺廣正要閃避,卻見這兩掌忽快忽慢,明明右掌先出,左掌卻似先至,看著左掌先到,右掌竟又追上,一時間竟分不出哪掌為先。
老邁僧人微微皺眉,似曾相似的臉,他見過這人嗎?他正疑惑,就聽寺僧問道:「覺觀首座,您要進少林嗎?」
覺見一人的痴,文殊院兩僧的痴,乃至天下所有正僧的痴,為什麼這樣一群人卻能因著同一個理由而執著?
「是八對四,甚或八對三或九對三。」覺見道,「覺觀明日就回少林,而覺聞未必會幫覺空。」
覺空心知中計已遲,覺廣見覺雲身死,心中悲痛,連環快腿踢向覺空。他所使腿法是「如影隨形腿」,左右腳忽前忽後,虛實交錯,如影隨形,兼以左右穿花手亂覺空耳目。他深知覺空武功已至化境,但大須彌掌不能輕發,且需在一口氣間使出,腿法只在擾敵。
覺明問道:「何不先說服覺聞?也好增添勝算。」
大須彌掌又稱須彌山掌,掌掌重如須彌山,一口氣間能拍出幾掌便是幾掌。這是覺空成名絕技,能在一口氣間拍出十二掌,以他功力,即便齊子概的渾元真炁也不能硬抗。
覺觀飛身入內,手中禪杖掃向覺寂。
「怎不見了通?」覺見問。
佛與少林,真不能共存?
覺見與文殊院三僧早已抵達慈光塔,覺聞與了武、了平、了證同時來到。覺廣與覺明分別上前寒暄,偷偷塞了紙條在了證和了武手中,朝站得稍遠的了平使了個眼色,兩人會意,退至一旁,背過身暗中展開紙條,見上頭只寫著六字:「殺覺空,滅俗僧。」
覺見知道今晚將是大事成敗之所系,開弓再無回頭箭,他握緊手上的佛珠,緩緩點頭:「不止覺空,還包括https://m.hetubook.com.com覺寂等一眾俗僧要人。覺空一死,俗僧就沒了主心骨。」
背後風聲響動,覺廣一腿掃向覺空後腦,覺空大須彌掌不能輕發,矮身避過,第七掌推向覺雲,觸手處卻軟綿無力,大破中宮,擊中覺雲胸口。只聞一聲巨響,覺雲脊椎與前後肋骨一併被打折,遠遠飛出兩丈。
「殺覺空,滅俗僧……」拔舌菩薩覺廣胸前的佛珠隨著劇烈的呼吸起伏,他顫聲道,「樹倒猢猻散,覺空就是那棵樹……」
覺空第六掌劈下,覺雲高舉袖袍一格,這一掌不止袖袍高高隆起,連袈裟也鼓盪充盈。覺雲嘴角溢血,搶上一步,雙手向前一拱,連覺空也料不到覺雲內力如此渾厚,遭襲受傷之後,硬接兩記大須彌掌還能再戰。
覺廣認得這招「真空不空」,心下大駭,但他雖慌不亂,自己功力雖不如覺空,但並未受襲負傷,既然無從分辨,與其賭運氣避他兩掌,不如接他一掌。
燈油?
明不詳目送著覺見的身影離去,同樣對少林歷代住持一拜,走出塔外。時已入夜,寺內燈火通明,大雄寶殿就在下方,而遠方山腳下的佛都正因佛誕慶典燈火輝煌,燈火自山腰處隱隱冒出,像一根細微的光柱佇立在密林中。
石頭了平那也出了岔子。
……
覺廣向左撲倒,避開覺空左掌,雙手撐地,力灌雙足向上一踹,踢向覺空右掌。這一下用他盡全身勁力,藉著身在半空卸力,誰知一腳踢實,卻是一陣鑽心劇痛襲來,身子被覺空掌力推得飛出丈余。覺廣踉蹌落地,待要起身,雙足一軟,站立不穩,覺空早已趕上,第十掌當面撲來。
第十二掌!
……
覺聞道:「不若一同前往慈光塔。」
片葉不沾的覺明不住撥弄著手裡佛珠,似在誦經壓抑心頭狂亂。
然而就是這一生尷尬既僧又俗的覺聞身系著這場正俗大戰的成敗,此時此刻他只要出手,便能決定局勢。
兩人被他言語一激,正自慌亂,還未回神,覺空雙掌已至,倉皇間舉掌相迎,功力聚起不及五成。四掌相接,兩僧只覺一股大力推來,如泰山崩倒,天摧地毀,頓時內息紊亂,只一招便雙雙內傷。
了武一愣,覺空垂目望向覺見。他身材高大,雖然比年輕時矮了些,仍有九尺,足足高了覺見半顆頭,雙目如電。
寺里僧人架起拒馬,劃清少林寺與信徒的界線。老邁僧人來到拒馬前,將斗笠取下,寺僧看了他一眼,忙恭敬行禮,讓他進入。老邁僧人回頭望了望跪在馳道上的信徒,人群中一名中年壯漢正好抬頭,目光與他對上,旋即不急不徐地低頭叩首。
「方丈大可直言。」覺空緩緩說道,「只因貧僧亦有此意。」
「計劃皆已議定,方丈與三位太師伯說話,弟子不便插嘴。」明不詳恭敬回答。
正如覺見不相信覺聞,覺空同樣不信任這潛心修佛的俗僧,沒人告訴他會發生什麼,覺聞這一生的尷尬處境在此時畢露無遺。
都以為南方大戰會使今年佛誕冷清,然而來客雖和*圖*書少了些,佛都仍是人潮洶湧,萬頭攢動。數萬信徒居士或聽經,或在佛骨舍利前祈福,攤販店家日夜無休,無名寺的僧眾也出來接待信徒。
他越來越接近眾生相了,不是一個人的執著,他將看見眾生交織的執著。
崑崙九十一年 四月初八 春 佛誕日
話畢,他猛吸一口氣,雙掌推出。原來他說話間早暗中蓄集真力,這雷霆一擊卻不是打向覺見,而是覺雲、覺明兩位高僧。
覺空老了,雖然他堅毅的臉上仍舊沒有一絲肌肉牽動,但第十二掌大須彌掌終究發不出,覺雲騙走的那一掌竟成了關鍵。
一名老邁僧人戴斗笠著袈裟持禪杖走來,步伐穩健,看不出是已年逾古稀的老人。他擠入人群中,向著少林寺方向走去。佛都前往少林的馳道上滿是人群,許多人對著少林叩首遙拜,這段路只有五里長,人群已塞到少林寺前一里處。
「方丈在嗎?」覺觀將斗笠交給接待的堂僧,「貧僧想拜會方丈。」
「佛誕之日,便是少林重生之時!」
兩僧心頭大震,望向覺見,只見方丈緩緩點頭。覺見望向了平,接著看向覺聞:「覺空首座怎地還沒來?」
了通悶哼一聲,還來不及慘叫,兩名俗家弟子已從后搶上捂住他嘴巴。覺寂雙掌一推,了通斷掉的肋骨盡數插入心肺之中。
又過片刻,才見著覺空與跟在他身後的覺寂。
覺空一死,覺見就會扶持覺聞成為新任俗僧領袖。他本是覺空的左膀右臂,由他領導俗僧能進一步安撫俗僧,逐步讓僧俗分離,回到少嵩之爭前的少林。
他必須將自己的布置說清楚。這一年多來,覺見廣施恩澤,給俗僧許多特許,開妓院,允親眷探視,廢除非僧不能入堂的規矩,允俗僧還俗,這為他在俗僧中立下威望與名聲。安定俗僧之心是第一步,以盡量壓制覺空死後的動亂,這些恩澤並不會隨著覺空身亡而收回,甚至會更寬鬆,施之以恩,穩定俗僧之心。
了通停步回身,問道:「何事?」
覺空一擊得手,竟不用回氣,第三掌劈向覺明。覺明雙手拇指中指扣圈,狀如拈花,兩記拈花指連環彈出,然而真力不足,指力被覺空一掌劈得消散無蹤。
自始至終,明不詳始終不發一語,靜靜聽著覺見與文殊院兩僧商議如何圍殺覺空。等兩僧離去,覺見才問明不詳:「詳兒為何不發一語?」
他沒有再推波助瀾,一年多前他見覺見方丈時就將以魔滅魔的種子種下,一年多后他再回少林,只是想看這種子會怎地發展。天下風雲變幻,這顆種子蜿蜒成長,始終沒因風雨催折,反而更加挺直,無須他再灌溉,早已長出花朵。
「弟子把守塔外,以防變數。」明不詳搖頭,「弟子不殺人。」
話音未落,但見覺寂雙手猛地合十。這一合十分用力,拍下時卻寂靜無聲,了通一愣,一股澎湃掌力猛地擊中胸口,彷佛一記重拳將他打得離地一尺,不知斷了幾根肋骨。
電光石火間,覺空已挫敗一人,轉身第五掌劈向覺雲。覺雲是眾僧中除和-圖-書覺觀外最為年長者,內力醇厚,忙調勻內息,雙手縮入袖袍一合,向前一拱。這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袖裡乾坤」,手藏於袖中,可指可掌可拳可抓,讓對手料不著。此時他暗藏的是掌,以雙掌抵覺空一掌,袖袍鼓盪,喉頭就是一甜。
「貧僧已不是首座了。」覺觀道,「只是來與方丈敘舊。」
「覺空死後,貧僧會宣稱覺空等人密謀奪位,因而處死,這時需要有人填補覺空首座的位置,不是覺寂,也不是覺慈。」
文殊院兩僧聽聞計劃,個個驚憂愁喜交加。計劃本身挑不出毛病,南方大戰,兩萬俗僧子弟出征,洛陽建城,四院八堂俗僧少了兩個高手,又逢佛誕日,寺內堂僧多半於佛都接待信眾,這是天時;慈光塔易於伏擊圍攻,這是地利;這一年多來覺見威望日盛,這是人和。天時地利人和,或許再也找不著這麼好的下手時機了。
他先攻覺雲、覺明並不是因為這兩人武功高低如何,乃是深知這兩人在文殊院長年鑽研典籍,不通俗務,最不善應變,果然出手即奏功。他雷霆一擊,一出手便是畢生功力,力求速決,第三掌擊破拈花指,第四掌劈向覺明胸口。覺明運起易筋經心法護身,雙臂交格,后躍卸力,無奈受傷在前,內息紊亂,終究卸不掉這雄渾掌力,「喀啦」一聲,雙臂骨折,一口鮮血噴出,摔倒在地。
與此同時,覺寂雙手一合,阿彌陀掌打向覺見。覺見早有戒備,左掌豎立胸前,掌上真氣充沛,宛如禮敬之態,是七十二絕技之一「慈悲刀」中的一招「佛前禮敬」。慈悲刀名雖有刀,實為掌法,覺寂阿彌陀掌撞上慈悲刀,掌力頓時被一削為二,消散無蹤,猱身向前揮掌拖延。
兩僧沒有選擇餘地,覺見宣布少林改制幾乎將事情推向無可挽回的地步,不舉事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少林改制。覺廣發現這是覺見的算計,一環扣一環,當即道:「別人是趕鴨子上架,方丈這是殺了鴨子才起架。」
……
臨走前,覺見再次望向歷代方丈牌位,跪在蒲團上雙手合十虔誠誦經。過往他不止一次在這裏祈求歷任方丈護佑少林,護佑佛法,是明不詳讓他明白,保護佛法不能只靠慈悲,更不能依靠歷代方丈保佑,而要靠自己的手腕,用自己的雙肩扛起少林,用自己的雙手護佑佛法,即便犯下大罪也要堅守本心。
他雖然專註經典,但不像覺雲那般不善俗務,也不像覺明那樣獨善其身,他畢竟是一堂住持,知道權力更迭並不容易。
覺廣大喝一聲,潛運易筋經內力,以渾身解數使出大涅盤掌,雙掌同時推出,抵住覺空一掌。一股澎湃內力排山倒海而來,覺廣內息翻騰,覺空第十一掌拍向他小腹,覺廣已無轉圜,只能運起殘存內功硬吃,又是一聲巨響,內力灌入,覺廣只覺身軀彷彿炸裂,慘叫一聲遠遠摔飛。
了平跟在他身後,正要揚手,忽來一個聲音喊道:「了平師侄!了武師侄!」一回頭,恰是覺聞來到。
若不是南方大亂,少林出兵,如果俗https://www.hetubook•com•com僧當中沒有覺聞這樣的尷尬人,也不至於有如此良機,這確實是五十年來最好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往後不會再有。
觀音院里,了武正要前往慈光塔,路上見著石頭了平。了平上前打招呼,了武師承覺如,對俗僧最是厭惡,當下也不搭理。
文殊院兩僧料不到覺見竟會說出這樣的話,饒是修行多年,禪定功夫了得,尤其覺明首座浸淫佛經數十年,早已八風不動,聽到這話也不禁心頭大震。不住撥弄著手裡佛珠,似在誦經壓抑心頭狂亂。
「覺聞!」覺見揮掌劈向覺空,高聲喊道,「你真要佛亡于少林嗎?」
覺觀徑自向慈光塔走去,他畢竟是前觀音院首座,沒人攔他。他知道覺見就要動手,加快腳步,不知為何,他一直挂念著方才那名壯漢的臉,隱隱覺得不對。
覺見好容易以一招佛度眾生逼退覺寂,方一轉身,覺空一掌拍來,覺見避無可避。
「首座何出此言?」覺見盯著覺空,凜然不懼。
覺雲死,覺明、覺廣相繼重傷,一切只發生在傾刻之間,覺空只出了十二掌。覺聞愣在原地看著眾人相鬥,恍惚間竟不知所措,他甚至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了。
了平放下手,恭敬道:「見過覺聞首座。」
「方丈想殺貧僧嗎?」覺空緩緩問道。幾位正僧聞言心頭大震,俗僧中唯有覺聞瞠目結舌。
覺見以慈悲刀中一招「佛恩浩瀚」還擊,兩掌撞擊,發出巨大聲響,竟是覺空倒退三步,氣血翻湧。
覺見點點頭,拍了拍明不詳肩膀:「虧得有你,才能如此順利。」
覺聞也自不解:「普賢院三僧都未到,或許是有事耽擱?」
離開慈光塔后,他來到大雄寶殿,望著莊嚴的佛像。當權力慾望沾染上佛法,連佛也因此蒙塵,面對這莊嚴的金身,難道俗僧們就沒有一絲敬畏之心?
覺聞不僅是了武上司,更是潛心修行,了武對其惡感不重,恭敬道:「是。」
覺寂的阿彌陀掌!
他離開首座職位不過數月,如今再回,所有堂僧都認得他,忙上前招呼。
「召集普賢院僧眾。」覺寂取出覺空令牌交給兩名俗家弟子,「你們知道該怎麼做。」
了平問道:「了武師弟要去慈光塔?不若同行。」
覺空望向了證,了證有饅頭之稱,便是說他軟弱,覺空目光掃來,他雙手竟不禁顫抖。
覺雲雖不善應變,卻或許是這群正僧中最為潛心修佛,最為慈悲,也是最深諳少林武學之人,他知道大須彌掌最是耗力,即便易筋經以醇厚剛正著稱,覺空也無法在半個時辰內再使一次大須彌掌,自己指骨、臂骨早在對第二掌時斷折,只是雙手藏於袖中,覺空看不出傷勢,他不惜身死就是要白白消耗覺空一掌。
他更堅定了決心——少林不可無佛。
在觀音院時,了平本受命襲殺了武,卻被覺聞撞著,無法下手。此刻他對上了武、了證,以一敵二,險象環生,如果落敗,了武、了證便能與覺觀聯手襲殺覺寂,再戰覺空。
「俗僧佔據四院八堂近半,還有許多俗家弟子在境內……覺空若是倒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