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佛前長明
第二十一章 名聲喪本(下)
他是覺如弟子,對俗僧最是厭惡,雖然最資淺,此時也是忍無可忍,又道:「我師父若在,見著今日之事,定會說當這勞什子和尚作啥,要修行,九大家哪裡沒有寺宇?少林之為少林,便是天下佛門聖地,是天下佛門依歸,四省之地,沃土千里,今日輕描淡寫一個改制,拱手送與邪門歪道!」
覺見怪問:「什麼第二人?」
他不擅言詞,不通俗務,唯有以此表達不滿。
覺廣道:「亡國之君歷朝都有,亡國之僧唯獨梁武,方丈只能當第二人,所以可惜。」他又接著道:「不過禪讓之僧,方丈還是第一。」
覺見道:「貧僧心意已決。」他接著問:「此事一了,你要留在少林嗎?」
「皆已準備就緒。」覺見對明不詳道:「只等佛誕日。」
覺廣轉頭對覺聞道:「覺聞首座,我新學了一道杏仁豆腐,取杏仁、甜棗、酸梅、李子、冰糖,用溫水化開,吃起來特別甜嫩。」
「方丈心意已決?」明不詳問:「僧歸僧,俗歸俗,或許少林改制,是正俗之爭一勞永逸的方法。」
覺明卻問:「你躲在這作什麼?」
覺雲道:「不想少林亡于貧僧之手。」
「這是點蒼家事,與少林無關。」覺空道:「洛陽建城,衡山戰事,以及下個月的佛誕,才是少林要事。」
覺見走到樓梯口,雖然慈光塔無人看守,他仍是小心戒備,確認無人後,這才回答覺廣的問題。
覺廣終是按耐不住,道:「合著少林還是化過妝,抹過胭脂,當真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貧僧當年剃度時就沒看出少林臉上抹過粉。」
覺聞向覺空稟告這消息時,錦毛獅覺寂就站在旁邊,他得捂著嘴忍笑才能避免失態,覺空只是聽著,竟然毫無動容,素來對覺空忠誠的覺寂更加佩服這個領袖人物——他到底怎麼能忍住不笑?這得多大定力?
覺見搖頭:「諸葛副掌並無信仰,貧僧說的智慧,說的是副掌性格剛愎,睚眥必報,言語如刀,終不見容他人。」
至今為止,覺見所有舉措,大半是與明不詳綢繆,包括先建洛陽城,調離覺慈首座與了霖住持,削減俗僧在少林寺的人馬,他料定正僧必然反對,最後會以四院八堂人數未齊為由,拖延少林改制,期以有時間說服自己。
覺廣冷冷道:「方丈與首座預先重建洛陽內城,早有預謀,既然方丈與首座說了算,那要這四院共議何用?」
眾人雙手合什,恭送方丈,四院共議結束后,覺見喚來覺空商議後事,俱是少林改制之事,期間覺明、覺雲等正僧先後來訪,都被覺見拒於門外,覺見對覺空道:「眾僧一時無法接受,此時即便見面,也難說服。」但也要覺空安撫俗僧,不可操之過急,得意忘形,引發正俗之間衝突。或影響下個月www•hetubook•com•com佛誕慶典。
覺見啞然失笑,道:「覺生方丈尚在時,也時常這樣勸誡他們。」他說到這,想起覺生也勸過自己外寬內嫉。這些都是執著,不禁嘆了口氣。他對這師兄素來欽敬,雖然也埋怨他放任覺空坐大,但覺生確實是個智慧圓融,心慈仁善,修行俗事兩不耽擱的正僧。
覺雲雙手合什,恭敬道:「修行原本不易,只能兢兢業業,一步一印。」
「諸位師叔伯可有求見?」明不詳問。
覺寂聽覺空一喊,心中一凜,忙坐了下來,仍是瞪著覺廣。
他領著兩人來到慈光塔,上了頂樓供奉歷代方丈處。
「了武沒來嗎?」覺見問。
覺廣譏嘲道:「聽方丈這一說,貧僧倒是安心了,我原是為了剃頭不用錢才當和尚,如今是大賺特賺了。」
覺廣卻道:「方丈可惜了,只能為第二人。」
「沒有俗僧之前,少林也有四省之地。」覺見道:「僧俗並非不能共存,而是以僧為尊,俗家協助治理,而非喧賓奪主,使這千年古剎蒙羞。」
覺廣插嘴道:「你別晃,晃著得掉地上。」
覺空冷冷道:「覺寂!」
覺廣道:「他正修戒嗔,見方丈不方便。」
只要覺見堅持改制,就算四院共議,也改變不了結局。
覺見神態肅穆,方就坐,環顧周圍僧眾,覺空一如既往,端坐穩立,他明知今日是少林千年大事,也是與會中唯一知曉今日共議內容的人,臉上仍是毫無半點波瀾。
素來不管俗務的覺雲也皺起眉頭,覺明則道:「方丈是要放棄少林?」
「詳兒!你下來吧。」覺見喊道。
覺寂大怒喝道:「你說誰是邪門歪道!」
明不詳搖頭:「弟子還有許多修行路要走,于這世間道理,還有太多不明白。」
般若是梵語智慧的意思,在佛經中,指的是能得證悟佛法的宿慧。
石頭了平也斥道:「現在已無正俗之分,也沒了非僧不可入堂的規矩,改制有何不妥?」之前文殊院三僧發言,他終究是了字輩,還忌憚著幾分尊長,了武是新進,又是同輩,見他語氣不善,當即開口喝叱。
這話一出,舉座皆驚,覺明還有不解,問道:「方丈是什麼意思?」
「貧僧打算,將少林寺絕於少林派之外。」
「貧僧今年六十有九,原是老了。」覺雲說道:「覺雲在此告老,還請方丈成全。」
明不詳恭敬道:「還請方丈教誨。」
文殊院三僧本主掌研經、說法、教學、典籍等事,對其餘政務均少干預,除了覺廣口舌伶俐外,餘下兩人雖要反對,都不知如何反駁,而了字輩僧人資歷尚淺,這才驚覺窩裡刀覺觀卸職,怕不早是方丈安排好的一步棋?
……
明不詳道:「只因此去一路,再無回頭。」
正僧之一的m.hetubook•com•com了通吃驚道:「方丈,萬萬不可!」
覺見忽地舉起手來,示意覺廣噤聲,覺廣忍氣吞聲,恭敬道:「方丈有何高見?」
「那時所謂佛都,聚集天下向佛弟子,只是個笑話,他們不會花這麼多錢供養許多無用的佛門弟子。佛都與俗家弟子,終究要因此交惡,歷任少林方丈,仍須與俗家弟子周旋,甚而搖尾乞憐。」
覺廣與覺明更是不解。
覺明、了武、了證等了字僧人也紛紛附議:「不若三年後再議?」
覺空道:「若諸位堅持要四院共議,便等覺慈與了霖回來,投票決議。」
覺廣察覺不對,問:「什麼意思?」
「而今的少林,是九大家之一,怒王死後這百多年來,遠有三十餘年征戰,舊有少嵩之爭,近有孤墳地之爭,還有這場衡山大戰,具是弟子傷亡,百姓受苦,死者萬千。這是我佛慈悲之意嗎?」覺見搖搖頭,轉頭問文殊院的覺雲:「覺雲首座,你在這寺里修行,可安心?」
覺見道:「詳兒躲在這裏,是為了幫我們。」
了武道:「這裡是少林寺,自達摩祖師一葦渡江,遺下絕技三十六,無數高僧大德,累代添補,直至七十二絕技,拳腳兵器武學凡四百餘種,經歷千年,始建少林威名,成就武林泰斗,怒王時節,是無數僧人為蒼生而出,三十餘年混戰,為天下太平安四省之地。俗僧,俗家弟子入堂不過區區五十餘年,就這麼五十年,就想奪走先人創立千年之業?鳩佔鵲巢,莫此為甚!」
覺見見局面如此難堪,嘆道:「權且散會,今日之事,待覺慈與了霖回來再議。」
這次的四院共議,或許是崑崙共議后,開創四院以來,最令人震驚的一次,相比之下,數年前正俗易名都只是小事。
倒是經歷這些年,膽量資歷都已長出的饅頭了證最為務實,他問道:「除寺內三千堂僧外,寺外猶有數萬僧家弟子,各居要職,又該如何安置?」
覺見道:「你聰穎仁善,有智謀卻不害人,少林重建,急需人才。」
「一開始,少林管著一個鄭州,俗僧掌管四省之地,歲供少林,前十幾年,這些俗家弟子會對少林恭敬,因為這是俗家弟子的起源。」覺見道:「然後他們就會發現,沒理由供著少林寺,他們會開始輕視少林,甚至苛扣少林。少林若獨享典籍,他們便會逼迫少林交出典籍,少林若共享典籍,他們便覺得少林再無他用,來少林寺學藝的弟子,不若向少林派學藝,還有個出身與人情交際。少林除了弘揚佛法,再無他用,這樣一座廟宇,供著作什麼?」
「名為佛都,既非人人向佛,也無慈悲善心,居民還可能忍飢受凍,最終還是權謀治理,監視百姓,甚而相互仇視,大治只是口號,這佛都與歷朝https://m.hetubook.com.com治下有什麼不同?不過說個佛都之名,聽著唬人罷了,全無內涵。」
「殺覺空,滅俗僧。」
了武頓時噤聲,現今四院八堂正俗各半,俗僧們自然贊成改制,最後仍是要方丈決議。了武望向覺見,見他神色儼然,顯然並無動搖。
覺雲辭去首座一職,覺見未慰留也未允許,片葉不沾的覺明只是長吁短嘆,拔舌菩薩可沒這麼好脾氣,覺見不見他,他索性便撒手不管佛誕之事,佛誕向來是文殊院主持,地藏院協助,覺廣撒手不管,了證雖然不滿,仍得操辦,否則那數萬信徒來到佛都,總不好什麼都沒有。地藏院俗家弟子最多,但大半跟著覺慈、了霖前往洛陽督辦新程事務,餘下的倒是個個勤奮,前後張羅,把文殊院該辦的事都給辦了。
明不詳想了想:「覺觀首座?覺廣住持?」
四月初三,覺見再上慈光塔。
覺見搖頭道:「貧僧已與覺空首座議定,今後少林改制,還有許多事要四院八堂協助,貧僧希望,諸位齊心協力,共渡難關。」接著又道:「即便少林改制,文殊院三位師兄弟職稱雖改,職務仍無變動,不過改回藏經閣與羅漢堂罷了。」
「四月初八佛誕日。」覺見緩緩說著,語氣卻是堅決:
覺見搖頭:「我沒見他們。」
杏仁豆腐是覺聞嗜食甜品,這話頭到他身上,自是繞彎罵人,覺聞知道他意思,不好回話,倒是了證故意搭上腔,道:「師伯,這是杏仁甜湯,沒加豆腐,怎麼算杏仁豆腐。」
覺見道:「三毒七苦,向來是修行障礙,名利權勢,佛前更無足輕重,少林寺終歸是修行地,沾染政事,原就不該,一心向佛者,又何苦爭逐名權?貧僧今日舉措,不過就還少林一個本來面目。」
覺見點點頭:「少林歷經這百年紛擾,正俗之爭,貧僧想,也該還少林一個本來面目。」
覺寂見他頂撞,正要發作,覺空眼光投來,覺寂只得按下怒火。覺空接著道:「易名之事,不忙參詳。」
不只正僧,俗僧也是面面相覷,雖然正俗之爭經歷多年,但覺見如此大刀闊斧,不,何止是大刀闊斧,簡直是翻天覆地的變革,都是不可置信。幾名俗僧望向覺空,他神情肅穆,一如既往,聽他如此回復,顯然在他意料之中。原來方丈早與覺空合謀了。
覺聞與覺寂恭敬應是。
諸葛然謀反失敗的消息令九大家震動,他去了哪裡無人知曉,一時間流言四處起,有說他早死了,也有說他逃往宏國的。
四院八堂,除了地藏院首座覺慈、正進堂住持了霖,兩名俗僧俱往洛陽督促建城之事外,文殊院三僧覺雲、覺明、覺廣,俗僧領袖覺空、覺寂、覺聞、四名了字輩僧人,了通、了證、了平,以及新進的正念堂住持了武俱皆在場。
「這https://m.hetubook.com.com一年來,天下大事頻出。」覺見先開口:「崑崙宮遭蠻族潛伏,害死三位掌門,衡山點蒼丐幫青城華山,連少林也出兵奧援衡山。九大家中,有六家捲入戰事,近期,青城前掌門身故,點蒼副掌出逃,何故也?貧僧尋思,這紛紛擾擾,熙熙攘攘,皆為名利權勢。」
正僧們則是個個面色凝重。
了武忽地大聲道:「方丈,少林非是一人之地,正如覺廣住持所說,若是方丈與覺空首座說了算,這四院共議要來何用?」
覺空道:「少林寺仍轄有鄭州一地,不歸少林管轄,反之,少林派會從歲入當中撥款予少林寺,維持寺內雜支。」
「方丈!請三思!」這是覺明唯一能勸的話:「少林不可無佛。」
覺見答道:「改制非朝夕之功,可緩而不可停。」
忽地一聲長長嘆息,眾人轉過頭去,是一直未說話的覺雲,只聽他雙手合什,輕頌佛號,之後緩緩起身,脫下身上黃色袈裟,只餘內衣里褲,他將袈裟摺疊整齊,緩緩放在身前。雙膝跪地,雙手伏地深深一拜。
覺廣道:「那是多林派還是少森派?」
「整個鄭州都會是佛都。」覺見接著道:「現在的佛都,指的是山下那座佛都,若整個鄭州都有僧人居住,照顧所有向佛善士,豈不更能嘉惠佛門弟子?此後佛歸佛,俗歸俗,再不相干。」
覺廣對佛誕的怠慢,終於逼得覺見不得不召見他,與他同來的還有片葉不沾覺明,至於文殊院首座覺雲,早心灰意冷,只等告老。
他這話是諷刺少林派本出自少林寺,少林寺卻反受管轄。
「方丈說的是般若?」明不詳問。
明不詳曾在文殊院服勞役,覺廣與覺明都認得,見著他都是訝異。
「難道驅除俗僧之後,少林便再無內鬥傾軋?」明不詳問:「權名相伴,財利為餌,猶魚見其鉤,不見其害,紛紛而上。」
覺見道:「貧僧事先不與你們通聲氣,一來是看你們是否一心向佛,二來是怕你們露出破綻,啟人疑竇。」
「少林立寺千年,百多年前,還只是青燈古佛,傳藝授業的一個門派,大,都大不過如今寺內規模,雖是泰山北斗,也就管這一寺之事,即便歷經佛禍,始終屹立不搖。那時的少林,僧眾自在隨心,勤奮修行,寺里不知出了多少高僧大德,為後人留下無數偈言明訓,瞻仰學習。」
明不詳想了想,道:「弟子明白了。」
了武也大怒起身,手抓|胸口,嘶地一聲,撕下一大塊袈裟,擲于地上:「貧僧也不願見今日之事。」說罷大踏步轉身就走。
覺寂站起身來,覺廣卻是凜然不懼,坐在蒲團上瞧都沒瞧他一眼。
「此法不能一勞永逸。」覺見道:「世俗的醜惡,你還看不清。」
覺廣道:「所以以後少林寺就是少林派麾下,阿彌陀佛,老子對兒子喊爹https://www.hetubook.com.com,也是千年逢一遭。」
明不詳恭敬道:「只是暫時棲身。」
覺廣抬頭望著天花板道:「貧僧知你素來高人一等,卻不知你當真高人一等。」
崑崙九十一年 四月初六 夏
眾人聽他說話,除覺空外都是不解,覺聞隱隱猜著,卻又不敢相信。
覺見點點頭,道:「你們跟我來,貧僧有話要說。」
明不詳從天花板上一躍而下,行禮恭敬道:「明不詳見過兩位太師伯。」
覺見道:「此事我與覺空首座商議過,洛陽築城,便為此事,今後少林寺獨留文殊院,不設四院八堂,回到百年前,藏經閣、戒律院、羅漢堂等編製,寺中只留僧人,而少林派便在洛陽奠基,既然也非寺廟,可比照其餘八大家,設置刑堂、戰堂、兵堂、禮堂之類皆可,轄下門派,也不用向當地寺廟繳交稅金,由少林派統籌收取,凡此種種,族繁不及備載,這番改制,非三五年不能成功,全需仰仗覺空首座籌劃。往後少林寺便是個尋常寺廟,收徒招僧,教導經義武學,寺中典籍悉數保留。若有需要,另行抄錄副本寄存於洛陽便是。」
覺見問道:「當初是你提出以魔滅魔,怎地如今反倒勸起貧僧?」
「再過七天便是四月。」覺見說道:「是時候了,貧僧已與覺空首座商議過,明日便開四院共議,改易少林之事,便要定下。」
少林寺有剃髮僧為僧眾剃髮,自不收費,覺廣說他為了省剃頭費才出家,乃是反諷,意思是他出家並非為了名利,他反對更不是因為自己少了權勢。
明不詳雙手拜伏于地:「修行在於個人,誰也幫不得,還請方丈見諒。」
覺見嘆口氣,也不勉強。
然而覺見聽聞這消息,卻是輕聲一嘆,他在慈光塔上與明不詳說道:「諸葛副掌聰明一世,卻無智慧。」
覺見嘆道:「師兄又何必?」
然而消息終究傳開了去,那些留在少林寺堂內的俗家弟子,無不歡喜雀躍,雖然現今已無非僧不能入堂的規矩,這些俗僧弟子們也早已蓄髮還俗,但少林寺畢竟是少林寺,無論多宏偉,仍是座廟宇,又位於山上,也無洛陽繁華。說來也怪,當年做俗僧時日日與正僧為伍,還俗之後,見著這些和尚,反倒有些尷尬,倒似個施主與大師的身份差別,如今能離開少林寺,遷至洛陽,都覺得是好事。
覺空道:「若覺廣住持覺得用少林兩字不妥,少林派可易他字。」
了證仍在掙扎:「方丈,現今天下正亂,內有嵩高盟為禍,孤墳地爭議未解,少林又捲入衡山戰事,不若權且按下,三年後再議?」
……
覺廣語帶譏嘲道:「少林也沒和尚啊。」
覺空道:「仍留原職。退後再補。少林分家,本非一朝一夕之事,可慢慢處置。」
錦毛獅覺寂大怒,幾乎要立起身來,喝道:「覺廣你……」
明不詳望向覺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