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匹夫

作者:浮沉的命運
大明匹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卷 第21章 輿論

第四卷

第21章 輿論

范大一陣心驚肉跳,不可思議地看著主人。
「高皇帝有曰: 農桑衣食之本學校道理之原。 我朝以農為本,使百姓安居樂業,需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恢復生產,勿奪農時,我朝因有兩百年之繁榮。」
報紙上雖然沒有指名道姓,但歸德府只有一個范家,指桑罵槐,說的不是他范良彥,還能是誰!
范良彥瞳孔微微收縮:「褚孝忠不是被衛所緝捕嗎,他怎麼光天化日之下,敢到我的府上來?」
范大匆匆而去,范良彥長出了一口氣。希望憑藉銀子,以及范家在朝中的人脈,可以讓自己逃過一劫。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作詩的人,胸中倒是有幾分丘壑。
崇禎搖了搖頭,他看了一眼王承恩,冷冷一笑。
范良彥從盛怒中冷靜了下來,重新坐下,思慮片刻,抬起頭來。
尤其是「君主論」那一句:「百姓愛戴君主,是基於他們強大的意志,但百姓畏懼君主,則是君主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因此,一名君主應當立足於自己的意志之上」,深得其心。
「孫某本是考城鄉宦,頗富田產,本府范姓世家窺覷其田,搶奪不得,一夜竟作蒙面大盜,盡殺孫某一十三口,老幼屠戮,奪其田產,三年而無牢獄之災,咄咄怪事,天下奇談!」
「老夫自身難保,還管他什麼孝忠孝義!」
范大低聲說道,正中范良彥的痛處。
范良彥眼神猙獰,隨即長嘆了一聲,頹然坐回了椅子上。
「然自萬曆年間起軍屯破壞,百姓生活困苦,民生凋敝,軍務荒廢和*圖*書,土地荒蕪,賦役沉重,以至於百業蕭條,民不聊生,饑民揭竿而起,衛軍百無一用,天下動蕩不安,百姓軍士流離失所,嗷嗷待哺,此誠國家之禍,亦非百姓軍士之福。
「大人,王泰發泄私憤不足為懼,怕就怕此報一旦傳入京師,到時候那些言官推波助瀾,此事可就鬧大了。」
大明皇帝崇禎手裡拿著一份報紙,正在興緻勃勃地讀閱。
「今天下之士,未有不汲汲於利者也。夫果汲汲於利也,而可謂之士乎?我直以為商焉而已。故今天下之士,非士也,商也!官以財進,政以賄成,士大夫空談闊論,言官肆無忌憚,武將貪鄙跋扈,需知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此我朝一弊政也。」
朝堂上,尸位素餐之徒比比皆是,而真正為君分憂之士,就要遠離中樞。
「大人,褚家家主,還有那個河南衛指揮使褚孝忠求見。 」
他已經得到消息,朝廷派酷吏高名衡巡察河南,就是要查他們這些世家望族的胡作非為。他們這些鄉宦豪強橫行鄉里,劣跡斑斑,按照罪行,殺十次頭也不為過。現在報紙上將他們的罪行公之於眾,此事一旦傳的沸沸揚揚,傳到朝堂上、皇帝耳朵里,他們可是吃不了兜著走。
「果然是王泰! 王泰,老子要滅了你的九族!」
范大去而復返,上前低聲大人,稟報。
「楊嗣昌督師湖廣,也要快了吧。」
崇禎微微點了點頭。文章針砭時弊,可謂是一針見血,本朝士大夫之寡廉鮮恥,可謂是冠古絕今。
自己要是乾坤獨斷,和東虜彈劾,也就不會內憂和圖書外患,焦頭爛額了。
范大的話,讓范良彥愣了一下,隨即勃然大怒。他「啪」的一下把報紙拍在桌上,手腕隱隱作痛。
王承恩看崇禎眉頭緊皺,若有所思,試探性地問道。
「就一點蛛絲馬跡也沒有嗎?」
范大小心翼翼,不敢隱瞞。范良彥以前是朝廷官員,所以他仍然以「大人」稱呼。
京師,紫禁城,乾清宮。
家人心知肚明,趕緊出去。
衛所的報紙欺人太甚,竟然把他的所作所為公佈於天下,這不是欲除之而後快嗎?
崇禎仔細看了下去,臉色漸漸變的難看,額頭青筋暴起,手也微微發抖。他強壓著怒火,慢慢看了下去。
雖然報紙上各篇文章談到本朝時多批評,但憂國憂民之心躍然紙上,更有諸般見解、解決方法,讓他眼前一亮,甚至有醍醐灌頂之感。
伴隨著怒吼,「砰」地一聲,精美的景德鎮青花茶盞摔的粉碎,滿地茶葉茶水,破碎的瓷片到處都是。
崇禎皺起眉頭,這報紙上所說的官紳枉法之事,和他派高名衡巡按河南的初衷吻合。難道說,這是高名衡的手筆?
「大人,10萬兩白銀,會不會太多了?」
「范大,你馬上帶10萬兩白銀進京,找到二老爺,讓他從中斡旋。」
眼光再次在報紙上的文章上停留,范良彥臉色再次變的難看
「救命的時候,還管多少銀子。快去準備!」
范府後園的葡萄架涼亭下,擺著瓜果冷飲的石几旁,一身素衣的范良彥坐在椅子上,滿臉鐵青。而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則是一份小報,上面「中原日報」四個黑體大字,赫然在目。和_圖_書
宗室之弊,世人皆知,崇禎自然也不例外。但祖宗之制,積重難返,他朱氏子孫,難道要拿祖制開刀?
「恐怕來不及阻擋。彰德府距離京師不過八九百里,商賈行旅憑運河帶報紙入京,幾日即可。如今沒有辦法,只能是出血本了。」
「查封了它,又豈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崇禎微微一笑。這文章牽涉面之廣,竟然直接從士風到了農政,看來辦報之人,很是有些見識。
范家和褚家聯袂出擊,本來只是想抓回佃戶,給衛所一個下馬威,畢竟,誰也猜不透這位都指揮使的意圖怎樣。兩家用血腥手段,殺人示威,更是打死六名衛所軍士,以至於雙方一場血拚,范褚兩家死傷了數百人,他的堂侄范豹,也被當場格殺。
「說我不再,派人跟蹤褚孝忠。另外,你到睢陽衛去,就說褚孝忠藏在褚家……」
范良彥氣的臉色通紅,身子哆嗦,粗話也接著脫口而出。他伸手猛然一掃,桌子上的竹盤又飛了出去,裏面的葡萄、蘋果等水果如天女散花,飛落四處。
范良彥心裏一陣煩亂。褚孝忠的惡行,他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時候,褚孝忠來找他,難道要一起滅亡嗎?
「吏治敗壞,官紳豪強橫行鄉里,欺壓百姓,不特地方有司,私派橫征,民不堪命。而士紳居鄉者,多倚勢恃強,視細民為弱肉,上下相護,民無所控訴也。 有歸德府鄉宦褚某,燒朱庄焚其民,達三百多名,而不受法辦,何其怪哉! 又如歸德府世家范某,侵孫姓鄉宦田產三十頃,勾結官府,殺其家人數十口,奪其田產,膽https://m.hetubook•com.com大妄為,驚世駭俗,而恬然自居,真可謂奇哉怪也……」
「范大,這是那個狗日的出的報紙?」
原來指的是河南地方的軍政詳實,剛才的憤怒,又慢慢平息下來,良久,化為了一聲嘆息。
「中州之地,物產富饒,勢若兩京,然中州之產,半入藩府。河南諸藩最橫,汴城即有七十二家王子,田產子女盡入公室,民怨已極。河南95萬頃田地,宗室獨佔32萬頃上田,卻無賦役之苦。更有甚者,宗藩侵佔民田軍屯,搜刮民財,比比皆是。 百姓失去田地,地方官員仍按原額徵賦,百姓無奈,鬻妻賣子,扔不足政賦,只能鳥散鼠竄,相率逃亡,黃河兩岸,荒原一望,率數十里,高者為茂草,窪者為沮洳。 」
王承恩連連點頭,賠笑道:「陛下說的是。陛下日夜操勞,憂心國事,就讓這報紙,成為陛下的手中之劍,替君分憂吧。」
崇禎翻到另一頁,目光在標題「君主論」上停下,仔細看了片刻,緩緩放下了報紙。
「陛下,這小報由京師以外傳入,為時約月余,要不要派人去查,封了此報?」
最後河南巡撫李仙風出面,此事不了了之,但卻讓范良彥感覺到,高名衡或許已經有了一些他們殺人放火的證據,而王泰更是來者不善。
憂愁國事、宵衣旰食的大明天子,看到文章開頭的詩詞,被說到了心裏,不由得連連點頭。而本來打算瞥一眼就扔下、繼續處理奏摺的他,精神一振,繼續讀了下去。
「褚孝忠被抄家,其在河南衛的莊田也被河南衛接管。衛所的公文說,褚孝忠除了侵佔變賣軍屯,虧空軍和圖書餉,手上還有十幾條人命,糟蹋婦女數人,一旦被抓,恐怕是在劫難逃了。」
「大難臨頭各自飛,不要怪我不義,現在也不知道,我范某能不能保住這顆項上人頭!」
「大人,小人真的不知道。這些報紙在城中許多商鋪都有販賣,但卻不知道誰是罪魁禍首!」
兵興以來,遼餉、練餉、剿餉計畝日曾,朝廷加派賦稅,地方官府欺上瞞下,橫徵暴斂,百姓食不果腹,相繼逃亡,以致河洛多荒蕪之地。 自古良將治兵,未有加賦以益軍者也。河洛赤地數千里多不耕之地無輸納之民。 」
「有這報紙在,朕也可以多了解天下的民心動向,也可以替朕敲打那些個貪官污吏。那些個高官顯要,豪強官紳,若是讀了這報紙,恐怕也會惴惴不安吧。」
「至於仕進出身,非草民敢望項背,乃高門大閥,僕從如雲,田連阡陌而不知休。地方鄉宦,窖藏金錢而不知止,殺人于寸幅之中,破家于立談之頃。 百姓無以為生,淪為奴僕佃戶,家無隔夜之糧,身無片絮之暖,民生凋敝,可見一斑。」
涼亭內,幾個下人臉色煞白,趕緊收拾地上的東西,家主發怒,河南恐怕又要是一片腥風血雨。
「什麼河南衛指揮使,不過是個在逃的囚徒而已。」
中秋之時,依然是酷熱難當,再加上是秋收時節,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覷。
崇禎微微嘆了口氣,想起國事,臉色陰沉。
他微微皺了皺眉頭,考慮片刻,站了起來,壓低了聲音。
「小人們查來查去,最後發現這報紙都是由各地的衛所傳出。看來,這件事情和河南都司,有著莫大的關聯!」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