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匹夫

作者:浮沉的命運
大明匹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第44章 松山

第五卷

第44章 松山

看到明軍沒有立即進攻,阿濟格的臉色,莫名地緩和了一些。
至於兩紅旗,雖由代善執掌,但自鑲紅旗旗主代善之子岳托死於非命,兩紅旗人才凋零,聲勢早不如往年間。
遠處的山地上,無數顆黑點密密麻麻出現,隨著黑點向前變大,無數步騎滾滾而來,旌旗蔽日,刀槍如林,鐵騎突出,寒光鐵衣,無邊無際,漫山遍野。
萬軍從中,「明」字大纛和各色「王」、「吳」、「馬」、「楊」總兵大旗烈烈作響,鐵甲猛士迤邐而來,氣勢迫人至極。
王泰暗自讚歎。看來這洪承疇,果然知兵。
瘦掉的駱駝比馬大,大明有如此浩瀚的軍威,此戰若敗,以後蒙古部落的日子,恐怕不好過了。
崇禎十三年七月,曹變蛟與援剿總兵左光先、山海總兵馬科、寧遠總兵吳三桂、遼東總兵劉肇基,遇清軍于黃土台及松山、杏山,互有殺傷。清軍退屯義州。
至於河南衛軍其它各部,尾隨大軍之後,趁著夜間紛紛湧入筆架山、杏山、塔山,以及長嶺山,為大軍後路暢通,做好不時之需。
「老十四,看來明軍是要安營紮寨了。」
明軍兵強馬壯,如此勢大,不用問,是要畢其功於一役。一旦玩忽懈怠,所帶來的惡果無法預料。
人體器官散落,污血遍地,屍體橫七豎八,有的腹腔被掏空,許多屍體白骨森森,破旗散車散落的到處都是,戰爭的痕迹無處不在。
看旗幟,這隻是明軍的四路總兵,已經是六七萬之眾,其它五路兵馬還沒有到達。難道說,明軍另外五路,駐紮于塔山和杏山之地?
所以阿濟格對黃太吉直呼其名,和_圖_書也就不算什麼了。
「十二哥,你說黃太吉的身子骨,能撐多久?」
王泰點了點頭,洪承疇部署沒有問題。如今雖然也和歷史上一樣,同樣是一字長蛇陣,但後路有重兵,不是頭重腳輕,就看誰能抗打了。
多爾袞臉色鐵青,一鞭打翻了一個驚慌失措的漢官,對著周圍惶惶不安的部下,大喊了起來。
「建奴大軍屯駐于乳.峰山東側。我軍可於到今夜子時,搶佔乳.峰山西側,居高臨下,火炮滾石,都是極為便利。攻打乳.峰山之時,再攻打東西石門、黃土嶺,以分建奴之勢,使之無暇顧及,早日打破建奴封鎖,馳援錦州。」
崇禎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明軍全軍到達松山,是夜,明軍向清軍發動突然攻擊,攻佔乳.峰山西側,明清雙方惡戰一觸即發。
阿濟格輕輕吐出一口濁氣,明軍如此兵強馬壯,讓他心頭壓抑至極。
多爾袞輕輕點了點頭,看向身後的眾軍。這一場惡戰下來,雖然依靠地勢險要,但也不知道,到時要死多少將士。
黃太吉處死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的生母烏拉那拉氏阿巴亥,讓她為努爾哈赤殉葬,這使得多爾袞三兄弟對黃太吉沒有好感。再加上黃太吉對多爾袞兄弟,尤其是多爾袞的刻意打壓,多爾袞兄弟和黃太吉,早已經貌合神離,隔閡甚深。
「老十四,你說,要不要告訴黃太吉,讓兩黃旗和兩藍旗的那些傢伙上來湊湊熱鬧?」
崇禎十四年(1641)七月二十六日,明軍在寧遠誓師。三天之後,也就是二十九日,大軍前軍抵達松山,其餘各軍陸續和_圖_書跟進。
大軍誓師東進,他帶三千親軍隨洪承疇一同直抵松山。他暫時和王廷臣合兵一處,王廷臣為主將,他為副將,這也是為了迷惑清軍。
夏日炎炎,由於山腰到山底樹木砍伐乾淨,用於安營紮寨,即便是處於群山和女兒河之畔的西石門,此刻也是有幾分熱度,山坡上零星的花草孤單搖弋,只有山頂上的綠林隨風飄動,讓人神往。
洪承疇輕聲一笑。也許是後路有重兵把守,讓他心神大定,壓力消除許多,心情也好了幾分。
明軍曾在這裏與清軍大戰數場,洪承疇對這裏的地形,自然是十分熟悉。
五月二十四日,明軍與清軍接戰,各有死傷。
「傳令下去,各旗準備迎戰。派人前去,告訴東石門和乳.峰山的守軍,讓他們給我守好了,不能出岔子!」
兩黃旗由黃太吉掌管,正藍旗由黃太吉長子豪格執掌,鑲藍旗濟爾哈朗也以豪格馬首是瞻。阿濟格想讓兩黃旗和兩藍旗衝鋒陷陣,未免有些禍水東引的意思。
崇禎十三年九月,松山以西黃土嶺,明軍向錦州外圍清軍發起進攻。雙方各有損失,明軍退去。
「娘啊,這麼多明軍!」
不管清軍會不會如歷史上一樣斷明軍後路,河南衛軍已經做好了準備,隨時隨地與清軍惡戰。
尖嘯聲響起,幾隻巨大的禿鷲滑翔而至,落入蜿蜒起伏的山地之上,瘋狂啄食地上的腐屍,驚散了周圍正在進食的一群野狗。野狗們紛紛走開,繼續搶食山丘上其他的腐屍,牽腸掛肚,反正食物多的是。
「老十四,看來是洪承疇到了!此賊善於用兵,布陣極嚴,真是我大https://www.hetubook.com.com清國的禍害!」
九月初九,寧遠總兵吳三桂,遼東總兵劉肇基,將官祖大樂與清軍激戰,互有死傷。劉肇基部損兵千余,止獲一級。洪承疇認為遼東總兵劉肇基短於調度,使總兵王廷臣代替。吳三桂、祖大樂降職。
蒼涼渾厚的號角聲吹起,無數的清軍蝗蟲一般湧出了營包,紛紛集結成陣,將士持槍執刀,擺弄火器,如臨大敵。
觀望的清軍將領臉色慘白,顫聲喊了起來。
同樣九月論功,援剿總兵左光先年老無功,以白廣恩代之。
多爾袞一母三胞,阿濟格最長,是努爾哈赤十二子,和十五子多鐸執掌鑲白旗,而十四子多爾袞掌管正白旗。滿洲兩白旗歸三兄弟掌握,是滿洲集團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一眾清軍將領彙集于陣前,人人都是面色凝重,眉頭緊皺,遠處的大明大軍,憂心忡忡。
忽然,禿鷲衝天而起,野狗四散奔逃,緊接著,隆隆的馬蹄聲震天動地,東西石門的清兵,都是驚訝地向南望去。
「十二哥,洪承疇善用兵,這又是九邊精銳。這一仗,恐怕不好打呀!」
自明清交戰以來,如此大規模的明軍來襲,還是破天荒第一遭。
從崇禎十三年夏到次年之春,明軍與清軍在杏山多次交戰,清軍退回到松山。明軍向錦州城內運糧,以至於錦州的祖大壽能一直支撐到明清雙方再一次的大戰前夕。
多爾袞輕輕一笑,阿濟格還沒有反應過來,多爾袞已經向旁邊的將領下了軍令。
「慌什麼,準備迎戰!」
「十二哥,算了吧,那只是自找苦吃!要是咱們讓兩黃旗或是兩藍旗上來,準是m•hetubook•com•com被臭罵一頓。不死些人,不好好打上幾仗,恐怕我就是貝勒了!」
多爾袞打量了一會,忽然開口,看來濟南城頭血戰的一幕,讓他記憶猶新。
「王泰,看來你也想到了這點。」
自明軍大軍東進前,雙方關外屢次野戰,明軍似乎並無重大敗績,各路援軍表現足夠出眾。大明將士用他們的戰場表現,印證了「滿萬不可敵」,只是一個無知的笑話。
松山北麓,西石門,山谷之西,明軍援錦必經之路,清軍數萬主力匯聚於此,滿洲最彪悍善政的將領、睿親王多爾袞親自坐鎮。
天朝上國,即便是內外交困,天災人禍,依然是朝鮮仰視的存在。
無數的明軍,漫山遍野的步騎突進,騎兵如潮護住兩翼,步卒大陣中間,火炮幽幽,一片旗幟的海洋。無邊無際的鐵甲衛士,龍精虎猛,凶神惡煞,一股殺氣,瀰漫了整個戰場。
自崇禎十三年清軍佔據大凌河畔的義州,包圍錦州之初,就已經佔據了松山以南的杏山。
東西石門山高溝深,溝壑縱橫,明軍想要增援錦州,跨越東西石門不說,還要對付距離錦州更近駐紮在乳.峰山的清軍,就看明軍有多少血來流了。
「也不知道,這王字旗,是不是王泰的部下?」
六月十一日,雙方戰于松山東西石門,各有斬獲,清軍堅守,但士氣大挫。
四月二十五日,明軍與清軍激戰于松山之東西石門,清軍失利,死傷甚多。
蒙古固山額真庫魯克達爾漢阿賴臉色煞白,差點從馬上掉了下來。
朝鮮藩軍的主將、平安兵使柳琳,倒吸了一口涼氣,雙腿劇烈地顫抖起來。
碧空如洗,白雲朵朵,松濤陣和-圖-書陣,流水緩緩,天地一片祥和。
崇禎十四年三月二十,明軍五萬馬步東至松山,與清軍接戰于黃土台,血戰連連,未分勝負。
王泰指著遠處,欲言又止。
多爾袞的胞兄,武英郡王阿濟格陰沉著臉說道。
回頭望去,明軍環松山城以北,于乳.峰山與松山之間,已經結起數座大營,七座步兵大營居中,騎兵營駐于松山東、西、北三面,與車營相互輝映。無數的明軍正在挖掘長壕,壕邊則是木柵護衛,外圍車營遮護,整個安營紮寨井然有序。
松山,遼西走廊北端。從山海關到松山,遼西走廊西南——東北走勢的海岸線,由松山彎折向東,狹窄的遼西走廊至此戛然而止。松山以北是小凌河下游遼河平原,地形豁然開朗,一望無垠。而錦州雖然號稱遼西走廊北大門、遼東門戶,其實已在遼西走廊以外。
「不管是不是王泰,這都是一場惡戰啊!」
多爾袞冷笑了一聲,對黃太吉的怨氣,顯然非同一般。
明軍安營紮寨之時,洪承疇站在一處高地,拿著千里鏡,向著遠方翹望。
乳.峰山,錦州城西南十余里,女兒河從其和其西南的松山以北流過,一路向東北,于錦州城南和小凌河交匯,蜿蜒向南入海。
「吹……角!」
明軍越來越近,戰車滾滾,各色火器眼花繚亂,將士臉上風霜之色盡顯,箭囊滿滿,火銃如林,鐵甲錚然,一看就是百戰猛士。
他看了看周圍,壓低了聲音。
「洪督,你看這乳.峰山……」
清軍圍困錦州,主帥多爾袞讓部下調換休整,以至於明軍把大批糧草送進了錦州城。黃太吉震怒之下,把多爾袞由睿親王降為了睿郡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