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大明匹夫

作者:浮沉的命運
大明匹夫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卷 第57章 長嶺山(上)

第五卷

第57章 長嶺山(上)

劉朝暉吐掉嘴裏的草桿,又折斷一根,重新叼上,彷彿裏面有無盡的營養。
「劉將軍,準備迎戰吧。看樣子,韃子就要攻山了。」
多爾袞稍稍放下心來。寧遠衛,雙方在關外打了幾十年,寧遠衛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厲害。
黃太吉就是黃太吉,他自詡聰明絕頂,在黃太吉面前,無形中遜色許多。
他看著一旁的將領們,怒吼了起來。
西蒙也是目瞪口呆。他參加的第一場大戰,規模竟然如此之大。
「恭順王、懷順王,我滿蒙各旗長於野戰,拙於攻城,攻打長嶺山,就只能靠你們「天佑軍」打頭陣,土默特善巴從旁協攻。」
多爾袞觀察了片刻,心中暗罵。看明軍挖的戰壕,火炮攻擊效果應該不好,要是仰攻,不知要死多少部下。
長嶺山雖然陡峭,但東西狹長,且大軍無法集中到山頂作戰,只能是半山腰到山腳挖掘的五道戰壕,相當於一個個緩長的 30度的斜坡,對於進攻一方來說,難度並不是特別大。
狼煙滾滾升起,直衝天空,戰壕里所有的將士都是站了起來,人人站在戰壕里,目光盯著遠處的清軍大陣,握緊了手裡的火銃和兵器,嚴陣以待。
戰壕里,一個個明軍將士鐵甲貫身,凝神靜氣,嚴陣以待。看他們一動不動,軍容肅穆,一看就是明軍的精銳。
「殺韃子,得銀子,娶女人,生孩子!」
「走,帶我去炮兵陣地!」
善巴、孔有德和耿仲明一起上前領命,各自分開。
「長嶺山,果然是隔絕南北!黃太吉,眼光真毒啊!」
李信觀察著清軍安營紮寨,忙活個不停,眉頭一皺。
李信的話聽在耳中,劉朝暉置若罔聞,他看著清軍大陣,忽然向一旁的楊當國問道。
劉朝暉大踏步離開,楊當國一頭霧水,緊https://m•hetubook.com•com緊跟上。
忽然,李信抬起眼睛,眉頭一皺,緊接著放下手裡的書本,站了起來。
「睿郡王,饒余貝勒,一座小小的長嶺山,能擋得住我幾萬大清勇士,我真是不信!況且,不打下長嶺山,杏山和松山就沒辦法隔絕,非打不可!」
杏山堡向北七里,便是長嶺山,二山之間,便是杏山通往松山的狹窄大道。一旦長嶺山被占,便能隔絕杏山和松山,讓援錦明軍成為瓮中捉鱉。
但長嶺山剛好處在杏山和松山之間,佔了長嶺山,相當於卡在了這個狹窄的通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清軍若是要隔斷松山的明軍,就必須要打下明軍長嶺山的防線。
「睿郡王,這一點,洪承疇也考慮到了。這長嶺山,看來是不得不攻打啊!」
多爾袞看了一眼尼堪,冷冷一笑,調轉馬頭,就要離開。
劉朝暉睜大了眼睛,發出一句王泰的口頭禪,嘴裏剛剛叼上的野草,差點給掉到地下。
「睿郡王,明軍想要靠山勢殺傷我軍,當真是可笑至極。攻打長嶺山,就讓我帶鑲紅旗上吧!」
「紮營分南北兩座,一為長嶺山,一為杏山,深壕馬上就挖,避開明軍的火炮,不給明軍喘息的機會!」
「你怕個球!你要是敢臨陣脫逃,老子饒不了你!」
喝了幾口,扭過頭去,看到李信正在聚精會神看書,葡萄牙的西蒙則是仔細擦著自己的青銅火銃,劉朝暉不由得一樂。
多爾袞向著山上飄揚的旗幟看去,「寧遠衛」幾個大字清晰在目。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這個李信,還真是個讀書人,處處標榜他的清高。反倒是葡萄牙軍官西蒙,一個純粹的軍人,就是有些貪賞錢。
阿巴泰身經百戰,年過半百,山上明hetubook.com•com軍的戰壕,讓他有些心驚。
鑲紅旗固山貝子尼堪年輕氣盛,他看阿巴泰有些猶豫,不滿地插了進來。
「我去!」
「看來,韃子是一邊進攻,一邊挖壕了!」
尼堪迫不及待,上前請戰。
軍官們帶頭揮臂吶喊,軍士們跟著狂呼亂叫,緊張的情緒都是緩解了不少。
蒼涼的號角聲連綿不斷,清軍不斷聚集,人數越來越多,終於清軍從北到南,佔據了整個大道。
這個莽夫,滿洲八旗的勇士,豈能和蒙漢各旗部一樣,干這些炮灰乾的勾當?
多爾袞看了尼堪一眼,目光轉向了後面的孔有德和耿仲明等人。
一個個深約半人高,繞山而建的戰壕里,所有的南陽衛將士都是在戰壕里靜坐,他們閉目養神,一些人汗流浹背,但依然是一動不動。
阿巴泰觀察的仔細,一旁的多爾袞也是微微點頭。
「將軍,遺書我也寫了,兒子也有了,我怕個屁!要是我死了,我兒子就靠你了!」
劉朝暉咽回了嘴裏的口水,恢復了鎮定。
多爾袞吩咐了下去,清軍馬上動了起來,一部分人安營紮寨,一部分則是在大營之前的大道上排起了長龍,在清軍將領的指揮下,揮著鋤頭、鐵鏟,埋頭在地上挖了起來。
楊當國微微一怔,不由自主向前看去。
「你是寧遠衛,不是南陽衛。」
「肯定是防止杏山驛從后偷襲了!」
半山腰一處荒廢的戍堡之中,劉朝暉坐在一條破木凳上,嘴裏叼著一桿野草,手裡拿著千里鏡,正在透過土窗,向山下張望。
劉朝暉怒氣衝天,臉色十分難看。
沒有發現什麼異象,劉朝暉坐了下來,吐掉口裡的草桿,端起水壺喝了起來。
長嶺山的明軍陣容齊整,訓練有素,看起來有些難纏,幸虧有漢軍兩旗跟和-圖-書隨,否則就得滿洲八旗衝鋒陷陣了。
同為努爾哈赤的兒子,阿巴泰因為母親出身微賤,又性格暴躁,反而不為黃太吉忌憚。但他在軍中受軍士喜歡,加上年齡偏大,多爾袞也要給他幾分面子。
「殺韃子!領銀子!」
其實各道戰壕都有火炮,只不過第三道戰壕地勢平坦寬闊,視野好,所以一半的火炮都集中在這裏。
「管他尼昂的多少韃子,整就是了!」
「將軍,說好了,炮兵由我指揮!」
李信指了指山上飄揚的旗子,臉色凝重了起來。
正是清朝,朝陽升起,陽光灑滿了整個長嶺山。由於山上樹木已被砍伐殆盡,太陽直曬,山上也是有些炎熱。
清軍大營要避開明軍的攻擊範圍,就使得前沿陣地太過寬闊,一旦強攻,肯定會遭到明軍的強烈還擊,傷亡絕不會小。
兩里多長的陣地環山而建,半人高的戰壕上還有兩層土袋。這樣一來,火炮可能起不了多大作用,射出的炮彈沒有彈射,也許近距離霰彈發射,才有些殺傷。
明軍據山而守,恐怕一時難以攻克。若是強攻,士卒必會死傷慘重。還是讓漢軍旗和蒙古藩兵先上,探探明軍的底細。
看著眼前的山嶺,多爾袞輕輕一聲嘆息。
旗號不同,甲胄各異,頭盔也不盡相同,從山上看下去,密密麻麻的頭盔海洋,令人眼花繚亂。
劉朝暉也是一驚,站起身來,拉開門沖了出去。
「阿巴泰,咱們去看一下杏山那邊。尼堪,長嶺山這邊,你就帶著鑲紅旗督戰吧。」
「將軍,這麼多韃子!大人會率兄弟們增援吧?」
這些傢伙,距離這麼近,大搖大擺挖坑掘壕,也太囂張了些。
海邊的空氣清新,夏日也不如內地炎熱,溫暖濕潤,讓人昏昏欲睡。
「兄弟們,點狼煙,準備迎戰!」
www.hetubook.com.com楊當國額頭冒汗,嘴唇都有些哆嗦。
將領們大聲附和,軍士們跟著大聲喊了起來。
「這些韃子,也太囂張,不把我南陽衛放在眼裡!」
「殺韃子!領銀子!」
看到清軍分成南北兩座大營,一座蔓延向杏山,一座靠著長嶺山,劉朝暉不解地問道。
「尼堪,我看這明軍似乎不太一樣。就說這戰壕,上面加著土袋,火炮也沒法攻打。還有他們身上的甲胄,看起來不一般,而且人人都有。」
一條參差不齊的黑線自遠處而來,黑線越來越近,隨即成了密密麻麻的頭盔,旗幟的海洋之中,無數的披甲武夫出現,巨大的陣列清晰,戾氣滿身的滿清騎兵護住兩翼,炮車、刀盾手、火銃手、長槍手,漫山遍野,滾滾而來。
要是清軍挖壕靠的太近,肯定會遭到對方火炮的攻擊,這樣一來,清軍大營就不得不構築在戰壕以西。
看清軍的人數,鋪面了整個原野,無邊無際,不知多少。
「兄弟們,殺韃子,得銀子,娶女人,生孩子!」
「有大事!」
西蒙說完,返身就向火炮集中的第三道戰壕奔去。
隔斷松杏,王泰隨大軍去了松山,自己在長嶺山堵住韃子的大軍,和李定國、董士元一起,殺傷韃子。
「你兒子自己養,老子沒那個耐心!你也不會死,大人要你立功,不是要你的腦袋!」
南陽衛共五營,標配 5600人,除了 600長槍兵,2000火銃兵,但炮兵配了 2000兵,刀盾手 700人,擲彈兵 300人,震天雷也是標配。
劉朝暉眼睛一瞪,楊當國臉色立刻紅了起來。
炮兵中除了炮手 800人,一正一副,其餘的 1200人,其實都是戰兵,人人都可充當火銃兵或長槍兵。就像火銃兵,刺槍術、擲彈、射擊,這些都和圖書是基本,訓練科目多,這也是河南衛軍的特點。
煙塵揚起,無數精騎簇擁著一眾清軍將領滾滾而來,天地似乎為之震動,眾騎遠遠停下,一眾清軍將領向著山上凝目張望。
「虎蹲炮和弗朗機怕是不行,或許那幾門短膛炮能夠打到。」
李信臉色鐵青,他站在戰壕前,手裡拿著千里鏡向下看去。旌旗招展,獵獵作響,各色各樣。看來,來的可不止滿洲一旗,而是滿蒙漢各旗都有。
劉朝暉說完,朝著山上的將士大聲吶喊了起來。
「兄弟們,杏山有懷慶衛和睢陽衛,塔山有彰德衛,筆架山有汝寧衛,咱們身後,還有大人親軍。兄弟們放開了整,好好殺韃子,回去領銀子!」
「韃子在做什麼?」
「火炮從這裏打下去,能打到挖壕的韃子嗎?」
長槍兵在河南軍各衛都有,多少不一,一般都在 500-1000人,不會超出 1000人,也是因為刺刀在河南軍中大行其道。不過有一些士兵獨愛冷兵器,所以長槍兵仍然在各軍存在。
「這怕是有三四萬人吧!」
劉朝暉等將領向前看去,清軍中無數兵丁手持鋤頭、鐵鏟,開始挖掘,長達數里,一眼望不到頭。
西蒙搖了搖頭,插好手銃,冒出一句河南腔成語,跟在李信後面,走了出去。
黃太吉時代,八旗形同虛設,清軍出征微微是左右兩翼,滿蒙漢各旗都有部眾跟隨,此次松清松錦之戰,也不例外。
睿郡王多爾袞為主,正藍旗饒余貝勒阿巴泰、鑲紅旗固山貝子尼堪、鑲藍旗鎮國將軍羅托、鎮國公屯齊,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達禮,土默特旗主善巴,漢軍旗孔有德、耿仲明等將領環繞左右。
「下去好好指揮,別凈胡思亂想!」
饒余貝勒阿巴泰上來,大聲說道。
這恐怕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大驚小怪!」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