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38章 人類群星閃耀時
「艾儒略神父,歡迎你來到河南!」
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3Fe+2O2=Fe3O4,條件是燃燒。
可惜,從17世紀中葉之後,也就是滿清入關以後,中國的科學技術卻如同江河日下,跌入窘境。從公元6世紀到17世紀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國所佔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紀,驟降為只佔0.4%。
掌聲雷動,所有的人一起舉杯,大堂裏面充滿了歡快的氛圍。
通過王徵等人的介紹,王泰對這位傳教士和他的著作,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耶穌會中國教區會長陽瑪諾,西安分會會長魯昭,北京分會會長湯若望,已經退休的山東分會會長龍華民,華南區會長艾儒略,華北區會長傅泛際,傳教士卡馬喬,托雷斯,修女瑪利亞、茉莉亞、米其拉等人。
「王大人,一定,多謝你建的實驗室,讓我們可以探索更多的物理知識。」
明末傳統社會一大變局,經濟、文化、思想變化迅速。隨著西學東漸的浪潮,中國的傳統技術和近代的科學思維結合,產生了一大批科學性很強的著作,《天工開物》就是代表。
又一次熱烈的掌聲之後,王泰的話音一變,卻是向那些最近湧入大明的傳教士。
是什麼阻斷了歷史的進程,文化的更新?
自然也有清香裊裊的上等好茶,還有風靡泰西的咖啡。
這位艾儒略神父,真真正正的學貫中西,精通漢語,博學多才,著作涉及數學、地理、醫學、天文曆法等,是西學東漸中極為重要的人物。
一部《天工開物》被禁300年,足以說明一切。
和_圖_書從崇禎十一年來陝西「關中學堂」的寥寥數人,到崇禎十二年的 30多人,再到現在崇禎十五年的 300多人,這些在華「工作」數年的葡萄牙傳教士們,統一都被邀請。
除了科學上的貢獻,宋應星和他的兄長宋應升,都是忠義之士。
「自崇禎十一年來,短短四年,陝西、河南共建學堂 600多座,其中高等學堂兩座,培養的教師 600多人,教出來的學生更是無數。我在這裏代表這些莘莘學子,向你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諸位,安靜了,下面請五省總理王泰致辭!」
中國教師方面,王泰的伯父、中國教徒王徵,李天經,以及辭官歸里的宋應星,應試不中,由京返鄉的黃宗羲等人。
王泰點了點頭,一時間感慨萬千。
他衝著王泰,豎起了大拇指。
歷史上,甲申之變,滿清入關,宋應星的兄長宋應升服毒殉國,宋應星舉家隱居,在貧困中度過晚年,拒不出仕。
「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舉杯,見證我們的友誼吧!」
「先生,還有很多的公式,還有很多的符號,比如水遭遇電擊,會變成氫和氧兩種離子等等。這些事情,還需要你長期待在河南,一一探索。」
倒不如問問,為什麼《天工開物》能被禁300年吧?
艾儒略搖了搖頭,滔滔不絕。
牛頓還沒有出生,幾十年後才會有重力三大定律,有萬有引力定律。他只是輕描淡寫的幾句話,便將人類的物理學,提前了幾十年。
「各位泰西的朋友們,本官代河南、陝西的百姓,代河南衛軍所有將士,向今日在坐的各位傳教士https://m.hetubook•com.com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向所有的國際友人致以誠摯的問候!」
為什麼宋應星能寫出《天工開物》,終滿清一朝,都沒有寫出一本類似的著作?
是什麼讓科技中斷,文明夭折?
「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是因為地球有重力。」
「王大人,你在物理方面的知識,也是讓在下嘆為觀止!」
「艾儒略神父,物理是需要不斷實驗的科學,這些都還要不斷的做實驗,才能得出更多的結論。這些你都要教給學生,讓他們思考,去發現大自然的奧秘。」
至於王泰這邊,陳子龍、顧絳、李定國這些軍中將領和幕僚,包括久未謀面的趙應貴,也是各自出現。
別的不說,宋應星的作品《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 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農業、物理、化學、生物、哲學無一不精。
王泰笑容滿面,熱情洋溢。
可惜,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西人對東方帝國的影響是有限的,主要以與上層精英接觸為手段,對民間大眾的影響較弱。在受到乾隆禁教的影響后,加上羅馬教廷對來華傳教政策的改變而斷絕。
紅色的地毯,紋理清楚的黃花梨長桌,一圈精雕細琢的黃花梨座椅,低調而又奢華。
科學巨匠,又是道德完人,都是上天的恩賜。
王泰知道艾儒略的意思。他和魯昭一次關於重力的討論,讓他一下子成了眾多傳教士心中的傳奇。
陳子龍的聲音響起,全場的專家教授們全部安靜了下來。
誰想到,提這個問題的,卻是一個50多歲的中老年人。這到底算不算一種意外的收穫?
艾儒略和王泰談和圖書了一會,又被其他的傳教士拉走。
崇禎十五年 10月之初,河南宣武衛營城、河南學堂大樓。
王泰正在胡思亂想,感慨萬千,宋應星忍不住開口,提出了一個問題。
明末清初,標誌性的事件是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以西書七千部為代表。
除了少數的修女還穿著黑色的長袍以外,幾乎所有的傳教士都是身著大明的服飾,17世紀最聰明的一群巨匠,群星閃耀。
夜幕降臨,燈火輝煌,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盛大的葡萄牙國專家招待會在此舉行。
如果我的中國朋友們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樣,那為什麼像伽利略、脫里拆利、斯蒂文、牛頓這樣的偉大人物都是歐洲人,而不是中國人或者印度人呢?為何近代科學和科學革命只產生在歐洲呢?為什麼知道中世紀中國還比歐洲先進,後來卻會讓歐洲人著了先機呢?怎麼會產生這樣的轉變呢?
鋅的冶鍊、黃銅獲取、聲是氣的傳播、金銀分離、推拉式風箱技術、火藥的製造、硫磺的制取等等。
「王大人,我進入大明傳教 30年,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躲躲藏藏,戰戰兢兢,牢獄之災都有幾次。直到碰上你,才算是碰上知音啊!」
艾儒略由衷地說道,滿眼的欽佩。
「你是宋應星?《天工開物》的宋應星?」
大名鼎鼎的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他把宋應星稱為中國的狄德羅、阿格里克拉,毫無質疑的科學巨匠。
發表公式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化學這一門科學,引起年輕人的興趣,促進化學體系的發展,本意上也是去教那些學堂里年輕的學生,提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https://m.hetubook.com.com
……李約瑟難題
「大人,在下在報紙上看到石灰的開採和燒制,大人似乎用了一些符號代替。在下想問一句,除了這些符號和公式,大人還有其他的此類符號和公式嗎?」
「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計算公式是:G=mg,g 為比例係數,大小約為 9.8N/kg。」
一個「專家」兩字,就決定了此次宴會的主題,是宴請那些在科技教育上有突出貢獻的傳教士們,而不是戰場上廝殺的猛|男。
類似後世的開場白,卻讓一眾賓客喝茶聲、掌聲不斷。
硫在氧氣中燃燒化學方程式為:S+O2==SO2,條件是燃燒。
西域的葡萄酒,來自歐洲大陸的紅酒、大明本土的各色美酒,晶瑩剔透的玻璃杯具,各種各樣的水果、精緻誘人的糕點,各色乾果,盤碟碗筷,同樣刀叉齊全。
「王大人,你真是個天才!」
大哥,你生不逢時啊!
西學東漸,是指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一共有兩個時期,一個是在明末清初,一個則是在晚清民初。
王泰在近期的報紙上,寫下了這幾條公式,是因為在鐵廠煉鐵,以及水泥工廠煅燒石灰石時,經常會發生的反應,也算是實踐中所得。
話說回來,科學巨匠宋應星,絕非浪得虛名。
艾儒略晃著一顆花白的腦袋,流利的漢語之中,家雜著許多無奈。
一個 50多歲的男子過來,顧絳在旁邊介紹,王泰心頭一震,不由得睜大了眼睛。
那些在軍中效力的數百名葡萄牙軍官,如西蒙、洛佩斯、席爾瓦、布洛克等人,自然是不會www•hetubook•com.com出現在這裏了。
「歡迎從世界各地剛剛來到大明的朋友。大明和葡萄牙是友邦,這裏就是你們的家。大明需要你們的科學技術,傳教上也不會有任何阻攔,人人生來平等,選擇從教自由。本官向大家保證,一定會竭盡所能,保護所有新老朋友的安全和利益,保護葡萄牙在東方的利益!」
王泰滿面笑容,舉起了晶瑩剔透的玻璃杯,向著所有神情激動的「外國友人」。
不錯,是致辭,遠古皆是如此,只不過到了王泰這裏,更加簡潔,更加直接。
看到華南區會長艾儒略走了過來,王泰端起酒杯,笑容滿面,和他碰了一下。
但《天工開物》直到民國初年,才被中國學者所關注,而《天工開物》原作的發現,卻是在東鄰的日本。
「艾儒略神父,到了河南,你就放心吧。你的那些《幾何要法》,《出像經解》,都要在大明好好的推行,講解。」
王太的金叉看在眼裡,宋應星輕輕點了點頭,有些不好意思。
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這段時期,以來華西人、出洋華人、書籍、以及新式教育等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為重要窗口,西方的數學、哲學、天文、醫學、地理等大量傳入中國。
這位年輕的封疆大吏,平易近人,笑容滿面,更兼學貫中西,他用他的身體力行,完美闡釋了自己的志向。
石灰石燒制生石灰的化學方程式:CaCO3= CaO + CO2↑,條件為高溫。
「大人,在下就是宋應星,讓大人見笑了!」
王泰看著眼前的宋應星,暗暗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