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志(二) 魯昭公之殤
第五百二十九章 陽虎的顧慮
而等到魯侯離開過後,他再順利拿下鄆邑,便可以向家主交代。而且,自己也不會攤上個弒君的罪名。
「陽虎和公山不狃如今合兵一處,駐守要道之上,卻於田間小路不曾設防。既然他依舊是有意放城內的人撤去。那麼,或可分批出得鄆城,在陽虎後方伏下一軍,以伺機而動!」
如今他也已別無他法,同時也是再無顧慮,唯有奮力一戰!
「只是……那懸于敵後的孤軍,是否太過危險了些?」
並且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管放任他們自行離去。
陽虎和公山不狃原本以為一切都在按照他們所制定的方略進行著。
陽虎雖是心中疑慮,卻也並不吃驚。畢竟,之前鄆邑那邊就已傳來了消息,說是已有不少士卒和百姓棄城逃跑了,此刻士氣正值低迷。
李然聽得田穰苴如此問,卻似乎也是無有良策可想,只得是搖頭言道:
於是,眾人便商討著該如何解決今日之局。
「長卿所言甚是,若要讓魯侯歸國,此戰必須取勝,否則一切便都是空談!」
「妙啊!妙啊!此計甚妙!昔日穰苴竟不知子明還有得這般的手段!子明之用兵,也是多詭啊!和*圖*書」
畢竟,此戰乃是關乎魯侯稠,乃至自己所珍視之人命運的關鍵一戰。
「所以,我們決不能坐以待斃,需得另想他法!而如今這費邑的大軍,乃是季氏的主力,若能將其挫敗,便可有機會威逼季氏,繼而送魯侯歸國!」
公山不狃領兵在外,此刻尚不及回援,而後方的騷亂也尚未平息,但見孫武又率得舉城五千之眾是衝殺過來。
很快,前線便是傳來捷報,說公山不狃已挫敗敵軍,敵軍正四下逃散。
……
此戰若能大獲全勝,那麼魯侯稠便可名正言順的回到魯國。
「只是……如今敵軍勢大,兵力遠在我們之上,想要將其一舉擊潰,又談何容易……」
所以,魯侯會選擇御駕親征以鼓舞士氣,在他看來也實屬正常,對此間蹊蹺也並未放在心上。只是與公山不狃是商議道:
卻不料這一日,他突然是得了探馬來報,說魯侯竟是準備要領兵親征,此刻正朝這邊前來討戰。
孫武聞言,亦是點了點頭:
李然聞言,卻是一邊作揖,一邊謙恭道:
不多久,只見田穰苴所領的五千兵亦是從小路殺來。
主要是因為像田穰苴和韓和_圖_書不信這些人,他們身為外臣,無有君命在身,本就不該久留於此地。
「子泄,你這便率兵前去迎敵。只是……無論勝敗,切記不可追擊。那些人詭計多端,待將其擊潰,便隨他們去往何處,咱們只管暫且守住此地即可,如此可保萬無一失!」
而且,最令人擔憂的是,魯侯稠的身體也是愈發的虛弱。鄆邑之危若是遲遲不解,也就沒法將其送歸魯國。
陽虎確是如李然所料,在前面幾番舌辯之後,陽虎如今已是有些舉棋不定。
而在與陽虎大軍對峙一段時日後,眾人也都覺得這般下去實屬不成。
這時,又有探馬來報,言及前方正陷入苦戰,勝負難分。
……
孔丘則是從旁言道:
陽虎這邊,頓是腹背受敵。且其主帥又猶豫不決,故而瞬間便是陷入了被動。
「鄆邑乃是孤城,自是不能坐以待斃,但是他們此番軍備充分。若是貿然攻打,恐非敵手。故而務必要出奇制勝,速戰速決!若是一旦受阻,再入僵持,那對我方便是極為不利!」
李然心中亦是一時忐忑。
而一旁的公孫青,卻是不由嘆息一聲道:
之後的一段時日里,雙方皆和圖書是相安無事。
李然這時,又起身來到了沙盤處,一陣冥想過後,這才又緩緩言道:
「另外,陽虎既是無意攻打鄆邑,那我們不妨便在鄆邑造勢,只說魯侯已是沉不住氣,即將親征。待到了約定時日,再高舉魯侯大旗,前往討伐陽虎,而陽虎自會陳兵迎戰。」
就在這時,卻又忽聞軍營後方竟突然又有一支敵軍來襲。而且亦是同樣高舉著魯侯國君的大旗,且聲勢浩大,來勢洶洶。
而韓不信這股兵力,原本已經被陽虎圍住,但此刻孫武驟然殺到,當即是重振了士氣,奮然殺出了一條血路來。
田穰苴則是縷了一下長須,又看了看李然:
而就在陽虎猶豫之際,他卻渾然不知早已是落入了李然的圈套之中。
「為確保魯侯能萬無一失,陽虎此刻定然會有所猶豫,我等便在其舉棋不定之時,以舉城之力掩殺過去!當可亂其陣腳!敵軍陣腳既亂,此戰當可全勝!」
於是,此事便就此說定。
而公孫青這時又言道:
並兌現他那身為人夫時,所立下的誓言。
「不知子明先生,可有良策?」
「我知陽虎他必是不欲殺魯侯的,自是不會盡得全力。而待這時
m.hetubook.com.com後方的軍隊再突然拔幟易幟,再次高舉君旗。此舉定會讓陽虎陷入兩難,不知魯侯究竟是在何處。」
「嗯,公孫大人所言也不無道理。畢竟此軍要隱於敵後,其人數必不會太多。但是,正所謂『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斗』,此舉雖是兇險,但或可置之死地而後生。更何況,陽虎不明就裡,必然不敢盡全力來攻。所以,屆時只要我方將卒一心,此處未必不能得勝!」
如今陽虎和公山不狃所率領的兩路大軍,就這樣是被硬生生的給隔了開來。
而且顯而易見的是,陽虎如今竟是反而成為了被圍的那一方!
戰車的轟鳴聲,讓陽虎心煩意亂。
「還是由末將去吧,孫將軍只需按時率援軍及時趕到便是。論這運籌帷幄,我韓不信確是不行的。但要說行軍打仗,衝鋒陷陣,我韓不信雖為公卿之後,卻也未必會輸給諸位!」
「陽虎如今得了費邑的援助,糧草齊備,軍力大增。而我鄆邑已無外援,這般與他消耗下去,鄆邑只怕遲早會有糧盡之日。」
眾人聞言,亦是不由紛紛起身,來到李然身側。而田穰苴在觀察了一番后,亦是不由讚歎和-圖-書道:
「呵呵,司馬大夫謬讚。想大人當年保衛齊國之時,然還尚未出生。今日又豈敢受得大人如此讚譽?實是愧不敢當!然也不過是一些粗談拙見,若有不當之處,還望大人能夠指摘一二。」
李然站在城牆之上,遙望著前方。只因距離遙遠,卻也看不分明。
韓不信則是說道:
而他自己,也就可以安心陪著祭樂,就此隱居,不再過問這紛亂的世事。
而陽虎和公山不狃在得知鄆邑城內果真是有小眾兵士以及一些百姓紛紛出逃,他們不由是大喜。
陽虎得報,自鳴得意,知道此乃李然的誘敵之計。但與此同時,也知鄆邑如今已到勢竭之時。要不了多久,魯侯便會自行離開鄆邑。
大堂議事時,孫武先是開口道:
公山不狃自是知道陽虎之意,當即便是領兵前去迎戰。
「若諸位無有異議,武願親率此部作戰!」
陽虎不敢大意,只得是率軍抵擋。只見韓不信率軍衝鋒,戰意十足,陽虎也不清楚魯侯究竟是否列于陣中。所以,雖暫時是抵住了韓不信的猛攻,卻也並沒有立刻派大軍盡剿。
陽虎這時才意識到,所謂的魯侯親征其實完全就是一個幌子,為的便是干擾其分兵拒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