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讀書的重要性
「因此太子殿下從洪武二十五年,首先從市場需求入手,造就蜂窩煤並推廣,併發明抽水用蒸汽機,又用社會資源分配模式提高人們的收入,乃至創辦軍戶經濟合作社,穩定農業的同時,又增加農業人口的收入,還保障了軍力的強盛。」
以太極為例的太極說,雖然並未發表在報紙上,卻已經成為了北平國子監最通俗的思想,不少的國子們都自發的研究和學習。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
主事立在台下。
「年齡這麼大。」
朱高熾臉上聽得忍不住露出笑容,其實許多現代會社會的理論,在古代並不是陌生的事物。
「自古有言,搞清楚宇宙真理,才能正確的理解事物的發展,所以歷代以來,先賢們孜孜不倦的追求宇宙真理,探索自然大道。」
聽他的語氣,就知道他有多麼推崇那位結業的國子,果然,他大聲的說道:「曹端是我們國子監有史以來,公認的大家。」
「而太子殿下從需求入手。」周承志忍不住笑了起來,說了幾句俏皮話,「折騰官員們,折騰商人們,不過是讓人們在國內不要太安逸。」
到了後世的美國,法庭上除了講究法律,還要照顧道德,豈不是和中國宋朝和明朝中期一樣的社會風氣和政治追求么。
這個學派因為融貫多元,以這樣學問的活力,必然長久,並且逐漸的壯大,是歷史已經證明的。
「朝廷有許多聰明人,而太子殿下更不可小覷,多元觀藏不住了,不知道何去何從啊。」
「那麼人的行為,由他的思想決定,小到個人,大到國家,思想決定了這個國家和種族的未來,同樣是自古以來的先賢們,所追求的大道,了解了真理,才能明白事物發展的方向。」
西方近代興起的博士畢業禮,和中國古代的謝恩禮有部分相似之處。
他們學理論的,比起那些工業派的弟子們要吃虧。
「而不是用規則和法律,強迫百姓們做事,太子殿下之仁德,讓人嘆為觀止。」
把天子的天拿走,換成了民心。
姜賓知連忙問道,他承認自己不如曹端,經常嫉妒對方,可是姜賓知並不羞愧,他做事向來對得起自己的內心,並沒有違反道德法律,有何需要羞愧的。
聞言。
四個字太子殿下從來沒有忘記。
趙勝也忍不住露出笑容。
「弟子在京城工作,從事的機構屬於保密範圍,恕弟子不能報出,弟子最近研究的方向,乃工業化社會為何能在大明發生。」
人們從社會風俗,到經濟思想,乃至於學校等,全方位的研究中國,推崇東方,是當時西方精英階層的主流思想。
同樣。
「發展出天下最強盛輝煌的文明成果,也有不少的缺點,例如前宋,從社會人文乃至科學技術,無異於達到了自古以來的巔峰。」
考中進士后,由新科狀元帶領及第的進士們前往禮部列隊而立,報上姓名,等待謝恩,接著,狀元在主事的引導下與主司互相行禮並致謝辭,隨後學子們依次向主司行拜謝禮。
因此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
思想的出發點則來源於立場。
民既天意。
無論中外和*圖*書古今,老百姓所要的,無非是公和廉潔。
多元論是什麼?
北平國子監將會因為有這名學生而獲得史無前例的榮耀。
因為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明朝遺留的文化成果已經灰飛煙滅,新朝消耗完了,取而代之的落後社會,人們以巴結主子為榮,崇拜權力。
姜賓知打趣道。
與曹端打過交代的人,無論什麼樣的想法,都不得不承認,曹端是個內心非常強大的讀書人,宇宙的真理,自然的大道,此人掌握的通透。
導師們會告訴弟子們有哪些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並且給予某些方面的關照和提攜,才是國子們最看重的,前一日是榮耀,今日則是前程。
不過,好友內心還是有些嫉妒的吧,曹端並沒有在意,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以聖賢的標準要求身邊人,說明了此人才是極度的自私。
趙勝忍不住提了曹端的名字。
對他們徵收百分之五十的遺產稅,代表了什麼?等於原本世襲的領地貴族,直接變為虛封的降級勛貴,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姜賓知理直氣壯的點點頭。
可是曹端的光芒太耀眼了。
還會在國子監和禮部登記入冊。
學問的發展,是有體系的,包括社會同樣如此,有一才有二,有了二才有三。
東西方的短暫交流,那時西方的文化中心是法國,掀起了東方熱。
曹端此人,是大明初期最大的學問家,同樣是後世倡導廉政時,所推出的歷史學習先進人物。
原來的國子監的監生們,從入學到結業,各有不同的禮儀和流程,雖然化繁為簡,可該有的禮儀並不會缺少。
姜賓知為好友感嘆。
鬥爭論。
曹端說道。
以至於今日開始研究起太子殿下提出的那些理論,越是研究這些東西,越是感嘆起太子殿下的心意。
主事才唱下一個名字。
小時候。
曹端早就離開了。
結業的國子們,終於鬆了口氣。
祭酒祝賀了此人。
如今。
太子殿下做事,正如先賢們所言的聖君!
十七世紀以前。
天子不能失德。
歷史上明朝初期誕生的多元論,到了明朝中後期開始對君權的限制,以及男女平等這些的先進思想,同樣是誕生在明初曹端多元論的思想上的。
說明了什麼?
張家商號也除名。
對方只需要把成果,或者研究的東西拿出來,基本上都能結業,他們卻不行,玄而又玄的東西,什麼能證明是正確的?
窮困無法打敗他,富裕也無法擊潰他。
「我不怕我的性命,就怕道亡。」
五六百名年輕的國子們,坐在草地的椅子上。
根據錦衣衛與調研司的探訪和調查。
周承志感動的說道。
因為太子殿下講究公道。
半日的時間,謝恩禮正式完畢。
快速發展的社會,帶來的就是矛盾的密集,任何事物有利有弊,朱高熾再一次有了清楚的認知。
秦朝統一六國,可秦朝時間太短,漢朝的大一統,是中國從來未有的制度,皇權得到了無限的擴張。
好嘛。
台下響起了掌聲。
果然偉人說得好啊。
等這些禮儀結束后。
台上是北平國子監
www.hetubook•com.com祭酒。
這個過程中。
上百名結業的國子們,重新在台下,一起嚮導師們行拜禮。
幾名有名的學者,圍著朱高熾逛著花園。
曹端突然嘆了口氣。
簡而言之。
結業的國子們,各自去拜訪自己的導師,私下的行為,屬於拜謁禮。
後面的話,博士們面面相覷,忍不住看向趙勝。
馬屁拍的這麼響,眾人最後全部同意,給予周承志的結業。
人們不但統一認可了孟德斯鳩的思想,乃至十九世紀英國軍官發出感嘆。
合格的師傅,必然了解弟子,包括弟子的個性。
哪怕是宰相在他面前,也只能以禮相待。
「恭喜你。」
那為什麼孟德斯鳩的要反對中國古代思想呢?
趙勝的第一個身份,是大明工局文書房的文書。
比起前面的弟子們,他的講述,倒是有些淺白和通俗。
未來。
那麼多元論也是如此。
太子殿下從來不吹噓自己,以至於人們往往忽略,可周承志的心裏,太子殿下的形象越發的光輝起來,如此的聖君,他們何其有幸啊。
永遠是第一位。
親賢者,遠小人。
……
導師們溫和而笑,一一回禮。
曹端做的很不錯。
周承志見狀,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太子殿下在北平的時候,傳播的理念有很多,特別是關於工業化方面的理論,隨著時間的進展,越來越多的成果,許多人赫然發現,太子殿下當初的理念是多麼的高深和準確。」
無疑。
「但願吧。」
師傅在,對周承志而言並不是好事。
座位前有案幾。
曹端並不是新學制度中成長的,所以並沒有新的學籍,因為機緣巧合,他才進入國子監自讀。
周承志從京城趕回來,進行他的結業答辯。
「直到太子殿下洪武二十五年春,在北平提出推動工業化,發展物資文明和精神文明,建立資源分配模式和以人為本的先進社會。」
結業除了贈送掛在腰間的玉佩,君子之意。
哪怕離開了國子監五年,哪怕世間上並沒有曹端的名聲,國子監也終於違背了制度,給予了特例,一定要讓曹端的身上,打下北平國子監的印記。
「從北平擴張到開平和大寧,然後是金州,以點帶面,帶動全國,至今十五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社會生產力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你在國子監的時候,明明不是國子監的學生,可所有人都把你當成國子監的學生,壓了我整整四年啊。」
一個公和廉。
朱高熾現在要考慮的是太極說。
不少的商號,開始涉足外貿。
台下的周承志卻越來越緊張。
「弟子最感興趣的就是,為什麼只十余年的時間,一代人的成長,就彷彿兩個世界一般,在北平的小學里,那些出生於工業化社會的孩子們,與弟子童年時,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彷彿完全不同的人。」
可見。
施德政。
特別是聽到趙勝弟子周承志的結業答辯,朱高熾笑的越發合不攏嘴。
第三日。
一名三十歲出頭的學者,文雅的走上前去,先後向人行禮,最後站到了祭酒前。
這隻是曹端提出的部分思想,還有勸和-圖-書學的,破除迷信活動的,提倡追求事物本源的理道。
多元論。
周承志的開篇,吸引了台上博士們的注意力。
「經過年余的研究,恕弟子淺薄的認知,弟子以為,唯生產力。」
見到恩師的笑容,周承志愣了愣,隨後心裏一暖,升起的緊張立馬消散。
「在敬佩太子殿下的同時,人們忍不住更加的研究太子殿下提出的那些說法,有了更多的發現。」
北平國子監已經施行了幾年,不過呢,這三年改革了,不再從學校結業,而是國子們先要去地方和單位試煉,結合他們試煉的結果,再回到國子監進行答辯,獲得多數人的通過,才能給予結業。
姜賓知自信的說道。
隨後。
「在生產力發生天翻地覆的同時,結合太子殿下的以人為本,社會資源分配模式,那麼弟子把洪武朝定為建立根基的時期。」
北平國子監的花園中。
趙勝講了些北平國子監結業的趣事。
台上有十幾名國子監的博士,其中正有他的師傅趙勝,趙勝一臉的嚴肅,台下的周承志也忍不住叫苦,他可不知道自己的師傅也會參与。
道盡了地方官道。
第二日之後。
「這是一個被征服的民族,生活在長期的高壓和鞭打下,因為過度的畏懼,這裏的人們已經心理扭曲和精神麻木……」
北平國子監。
這回是真心的。
還有什麼能讓他失態呢。
他們與各自的好友聚會,在唐代被稱為曲江宴,還會有其餘組織,例如地方鄉會舉辦的聞喜宴,還有關宴,離宴等。
第五日。
這一現象。
「太子殿下不是這樣的人。」
「才十五年的時間而已,弟子猶記得小時候的生活,與現在的生活,回想起來,猶如兩個世界。」
禮部官員和北平當地的官員,舉辦大宴,邀請所有結業的國子們參加。
主事大聲的唱道。
除了正式登記入冊,官員們會慶祝國子們,祝福他們成為朝廷棟樑,社稷之福,乃朝謝禮。
包括後世的美國,他們國家的設計,來自於十七到十八世紀法國孟德斯鳩思想家的思想。
在永樂朝初期,複雜的社會環境和繁雜的學派中,一股新思想正在北平國子監成型,而引導人就是曹端。
見弟子行禮后,趙勝才回禮,並沒有給出笑臉。
太子殿下又不在北平,用得著嗎?
此人不就是提出了依法治國的觀念嗎。
「他啊。」
因為北平國子監的人們都知道。
「人之所以是人,因為人有智慧。」
……
「此人是誰啊。」
他一個三十歲的人,和小年輕們擠在一起,不光別人不適應,自己也不適應。
連續幾日的答辯,雖然是國子們說,他們只聽,可是要判斷每個人,他們的精力耗費的不少,並不如之前那麼有耐心。
只要地方官保持自身的廉潔,吏員就不敢欺負他,而只要地方官做事為公,追求公道,百姓們就不敢慢待,並接受治理。
「在社會資源分配模式的手段下,可以創造需求,才是真正強大的地方,只要創造出了需求,那麼社會的資源,就有動力往這個方向去發展。」
「周承志!」
同樣。
到了近和*圖*書代。
這個極其低調的讀書社,已經越來越藏不住身影,乃至於北平國子監公開為其站台。
可見設計的重要性。
台上一名先生直接說道。
興起的德國,因為民族意識的崛起,他們否認法國的中國先進說,開始全方位的鄙視中國文化,不少後世學者們質疑的西方產物,大多出自於這個時期。
只要講究公道的人,百姓們就服氣他,就不會畏懼他。
失德就是失去天意,從而限制住了皇權。
所以答案已經很清晰。
看起來很普通的名字,其實隱藏了很大的深意。
這些學者,他們都是跟隨朱高熾成長起來的,如今他們已經老邁,而朱高熾也即將三十歲,時間過得真快,想到自己洪武二十五春,剛來到這個時代的時候。
祭酒在台上和曹端說了幾句,下面的人聽不清,只見到曹端點了點頭,隨後祭酒大笑,曹端彎了腰行禮,然後才下台來。
……(去除一段)
「唉。」
「中國傳統社會中,人口遷移歷來是勞民傷財的大事,南方的開發和發展,數次因中華為難之際,大量人口南下才有今日的南方。」
曹端無奈道。
「曹端。」
周承志進門后彎腰行禮,其餘先生點頭回禮,隨後周承志向恩師行弟子禮,雖然知道恩師對自己必然嚴厲,但是該有的禮儀還是要遵守的。
因為國子監的制度,所以畢業的年齡並不是統一的,也不是讀完了國子監就能結業,還需要經歷實踐和答辯兩個步驟。
人們越發的疑惑。
彷彿一切事情已經過去,朱高熾卻知道,這不過是開端而已。
京城。
場合莊重而又喜慶,不少國子們的家屬也從四面八方趕來,場地上至少兩三千人,家屬們比國子們還要興奮,臉上滿是榮光。
「他是曹端。」
不久。
不光是追求開放的社會,本質上也有對君權的壓制。
一直到十七世紀末,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提出以否定中國為基礎的思想,最初被同時代的思想家們反對,乃至逐漸的接受。
這麼厲害,為什麼沒有聽過他的名字,而且三十歲才結業?
曹端來到北平國子監的時候,太子殿下早已經南下,但是姜賓知見過太子殿下,雖然是遠遠的見過一面,但是太子殿下在北平經常出現在街頭。
這就是你們這些號稱的理論家?說好的理論,怎麼教出來的弟子,拍起馬屁如此不要臉?
曹端苦笑。
該如何面對太極說呢。
萬事不過一個理字。
不但識字率大大的提升,社會生產力也大範圍的恢復,否則朱高熾有再多的手藝,也無米下鍋。
以人為本。
太子殿下從來沒有欺凌過任何百姓,可太子殿下也從來沒有為百姓們申冤,包括有人攔路磕頭,太子殿下也只是讓人去查。
隨後慎重的送給對方一塊玉,那名學者認真的接過,掛在了腰間。
這樣的人。
洪武二十五年的恢復,也是朱高熾施行社會資源分配模式的根基。
「需求則是進步的動力。」
天下最富裕的人們。
的確太重要了。
還是世子的太子殿下,在周承志心裏只有個印象,人們都說好日子是世子帶來的,隨著自己和-圖-書的入學,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否認一元觀,提倡多元觀。
見狀。
「既然內地不安逸,逼迫官員和商人們去邊疆,去海外,以此推動百姓們的遷移,可見太子殿下類祖之風,從人性入手,先讓老百姓們喜歡上,然後再來制定規則。」
「結合當下太子殿下監國,乃至這兩年的改革,其實圍繞的仍然是需求。」
聽到這個名字,朱高熾收起了笑容,周圍的幾名學者也嚴肅了起來。
「開始吧。」
可是唐朝興盛起來的各種科舉禮儀,乃至於宋朝變得更加複雜,而從科舉改革而來的國子監,哪怕是精細了又精細,該有的禮儀還是要有的。
讀書。
那麼又想到孟德斯鳩。
但是最大的也不過二十二三歲,像此人三十歲的模樣,的確是獨一例。
三王風波已經過去了一個月。
因為自己的關係,師傅必然對自己格外的嚴格。
這是儒學家們自古以來都在追求的。
「為何嘆氣?」
思想。
以前他們可是全力開拓國內市場的,探索國內一切利益。
周承志把自己帶來的冊子攤開,整理一番后,才開始答辯。
謝恩禮是正式的禮儀。
一切順理成章。
雖然國子監已經化繁為簡。
每年一度的結業大典。
不少的家屬好奇的問道。
這是一個很至關重要的問題,將會決定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他當然知道好友在打趣自己,兩人之間,也算是玩鬧慣了。
「恢復民生,光復文明,促進學校,提升人口識字率等等,這個過程中,是原本的中華文明,並且恢復的程度,遠不如宋朝時期。」
說明了有些人覺得,海外有利可圖,利在哪裡?利在朝廷的手伸不了那麼遠,已經開始積蓄力量。
「那麼太子殿下引導的工業化,就是大變革時期,從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
朱高熾理解學者們的擔憂。
趙勝想都不要用想,就知道自己的弟子心慌了,室內的氣氛太過嚴肅,於是嚴厲的趙勝,突然露出了笑容。
「其公廉乎?公,則民不敢謾;廉,則吏不敢欺。」
台上的趙勝,的確一臉嚴肅。
「一下子成為了你的學弟,你心裏不知道如何笑我。」
只有正視內心,才能強大,不為外物所擾,接受凡世。
「之所以大明能進步這麼快,又如太子殿下所言,中國自古以來高度的發達,已經積攢了大量優秀的技術和社會風氣高度。」
可人們都知道,太子殿下最好。
自己有些恐懼,因為對環境的陌生。
「國子監終於不要臉面了。」
前面的弟子們要麼是工業方面的,或者技術方面的,不過眾人也理解,周承志師承趙勝,學的是理論,口才方面,肯定要比一般人強不少。
國子監的博士和教諭們,能到的基本都都到了。
規模不小的「鹿鳴宴」,是地方讀書人們的畢業禮序曲。
有位年輕的國子,興奮的說道。
「可唯宋失天下,導致中華文明斷絕,乃至我朝繼往開來,重複我中華文明,可破壞容易,恢復難,太祖皇帝用了三十余年,雖然穩定了國家,可文明程度的恢復,比起前宋仍大不足。」
任何事物的發展,是有個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