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延安教員
第16章 紅色特工的重生
「就是他,」劉副主席說,「這個唐華,搞軍事技術研究和情報收集很厲害,以前他在國統區的時候我們就聯繫上了。」
「我們曾寄希望于馬歇爾調停,但現在停戰協議簽署的希望越來越小了,」主席最後說,「我們曾打算把守四平佔住立足之地,但現在長春、哈爾濱、吉林都已經拿下或者即將拿下了,既然已有地盤,就不要爭四平這一城之得失了。希夷,就按剛才我們討論的意見,起草電文吧。」
「只能再投入一個旅……」總司令和劉副主席陷入沉思。
「1939年秋,潘漢年同志和廖承志同志經上級同意,與李士群建立接觸……」
由於中央與東北局、林羅劉更早地統一了意見,四平保衛戰——第二次四平之戰第二階段的走向與歷史發生了偏差。四平的我軍更早地做好了撤退準備,總部機關、後勤物資提前有序轉移,並且在東遼河、雙青山建立了兩條阻擊線,對攻佔四平后追擊的國軍進行層層阻擊。
一口氣說完調整部署的命令,林彪這才回頭看了一眼掛在牆m.hetubook.com.com上的地圖,補充了最後一句話,「3縱如果抵達了西豐,西豐以西的威遠堡是最有可能與新六軍遭遇的地方。要在這裏建立防禦陣地。」
「……潘漢年同志在地下戰線的工作成績卓著有效,為革命作出了貢獻。但在私會汪精衛一事上,因自大和自傲心理作祟,犯下了左傾冒進的錯誤,給我黨的統一戰線工作、輿論工作造成了損失。在犯下上述錯誤后,潘漢年同志能主動承認,積極配合調查工作,儘力挽回遭受的損失,因此,組織決定……」
「關於潘漢年同志與汪精衛會面的細節,其自述交談內容如下……」
「就是那個會改裝甲車,還和我一起唱歌的唐華?」
指揮部的林、羅、劉精神一振。
「這樣啊。」葉軍長點了點頭,「還是說回四平的形勢。東北局、林羅劉的來電的態度很明確,我們這裏也要形成統一意見,四平的下一階段應該怎麼辦?」
指揮部一角的電報機發出滴滴聲,電報員開始收報。林、羅、劉三人立即轉和_圖_書過身去,一齊盯著電報員收報、抄寫、解碼。
就在同一天。
……
時間過12點,此時應是5月7日凌晨了,但指揮部還是燈火通明。林、羅、劉在地圖前或沉思或踱步,每人都申請凝重。
潘漢年這幾天都沒有睡好覺,張部長、周部長也是兩眼血絲,這幾天兩人和潘漢年差不多,也是連軸轉地忙。
「那他現在……?」葉軍長問。
當主席四人在會議室熬了個通宵時,在延安另一處窯洞,最著名的紅色特工——潘漢年,與西北局社會部張部長、保衛部周部長分坐在長桌兩旁,進行審查程序的最後一步。
「袁殊在某次與岩井英一的談話中泄漏了『胡越明』即為潘漢年同志的信息。此事件組織已進行了調查,結果將另行公布。」
「潘漢年同志,關於你私會汪精衛事件,組織已經做出了調查報告。」周部長說,「今天,我們將簡要告知你應知道的內容,並宣布對你的處理決定。」
「報告!軍委來電!」
……
潘漢年全神貫注地聽周部長念調查報告——在前面的話和-圖-書中,他的名字後面始終有著「同志」二字,而有一些當事人已經沒有這兩個字了。潘漢年的身體已微微顫抖,眼淚也快要湧出眼眶。
「給予潘漢年同志留黨察看一年處分,撤銷現擔任的一切黨內職務。在留黨察看和撤銷職務期間,安排潘漢年同志至蘇聯莫斯科軍事外交學院進修和學習。」
「1943年4月,為刺探日軍對新四軍根據地掃蕩計劃,新四軍政委兼華中局書記饒瀨石同志派遣潘漢年同志返回上海。旋即潘漢年同志與李士群相約見面。胡均鶴陪同潘前往南京李家,得知李外出會見汪精衛,潘、胡隨即開車前往汪公館。在李士群執意安排下,潘漢年同志同意與汪精衛會面。」
「霍霍,」主席說,「唐華還是你的廣東老鄉喲。他是民促駐延安的聯絡員,不是我們的黨員,但是來這裏幫了我們不少忙。」
「經動員各信息渠道,多方印證和證實,現社會部、保衛處決定,信任潘漢年同志的自述細節。」
「1937年9月,潘漢年同志任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主任,後hetubook.com.com撤往香港。期間,潘漢年同志指示袁殊接受杜月笙的介紹,繼而獲得戴笠的信任,成為軍統局上海區國際情報組少將組長……」
「在袁殊的介紹下,潘漢年同志以『胡越明』的身份與日本駐上海領事館岩井英一建立接觸,藉此獲取情報……」
中央軍委與東北局達成了統一意見!
「目前東北我軍的兵力已接近極限,」葉軍長說,「目前還可繼續投入四平防禦的,只有北滿的359旅,這個旅4月18日攻佔長春,現在提前結束休整,可以南下投入四平作戰。此外就是原來在本溪的南滿部隊,從本溪撤出時應該也沒有遭受太嚴重的損失。但本溪我軍部隊近5萬人當中,野戰部隊只有三縱大約兩萬人,其餘都為地方獨立部隊,守城可以,進攻打不起來……本溪放棄的速度過快,讓我們太被動了!三縱的位置也不好,從遼南到四平,路途遠,還要繞一個大彎避開國軍的控制區域,即使馬上令他們行動,也只能阻擊甚至是尾追遲滯廖耀湘的進攻了。」
葉軍長迅速將剛才的意見整理起草電和_圖_書文,參會的四人簽字后連夜發報。
「鑒於本溪過快失守,國軍未來將有重兵北上投入四平……中央原則上同意林、羅、劉5日電文……殺傷國軍的有生力量,但須做好撤退的準備,制定好撤退的路線、確定好撤退的掩護部隊……」
四平。
「是否還有可能向四平增兵?」總司令問。
「劉參謀長,記錄下我的指揮部署調整,」剛把電報念完,林帥就站起身來,「3師8、10旅繼續維持對71軍的防線,獨立旅抽出來,依託東遼河,在大頂山、咀子、蔡家鎮一帶建立一道阻擊防線。第2、第7師、保1旅繼續在四平堅守,第1師回撤到王家店、王家屯,作為阻擊防線的機動兵力。特縱重炮準備在公主嶺建立第二炮兵陣地,做好撤到這裏支援第一道阻擊防線的準備。359旅凌晨就要經過雙青山,讓他們在雙青山就地停下,建立第二道防線。以上一共兩道防線,工事都需要在一星期之內構築完畢。3縱……如果3縱還聽我指揮的話,讓他們從本溪經遼源、抵達西豐,在這裏阻擊向四平靠近的國軍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