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17章 鏖戰金門(二)
「我部隊正加速航行,預計三分鐘后靠岸……」78師233團團長在無線電里向蕭轟、82師報告。
21:10。
「張老順!你小心點!別碾那些特大個兒的石頭!」車長大虎對張老順吼道。
「大水牛」能做到水陸兩棲,唯一的訣竅就是「大」,一個薄皮鐵殼子,下水了自然就浮著。也沒有後世兩棲裝甲車的專用推進螺旋槳,它在水裡行駛全靠帶有U形划水片的履帶,速度很慢,夜間航渡為避免水上相撞,要再降低行駛速度,甚至比風帆木船還要慢一點。為了和木船運載的登陸部隊同一時間上岸,「大水牛」要提前10分鐘出發。
「所有登陸部隊,」葉飛在電話里下令,「下午16時上船待命,今晚登陸!」
10月30日,下午18:00
28軍第82師、84師的全部6個團啟航。此次登陸金門,以28軍為第一波次,一次上岸6個團(兩個師的主戰兵力),83師作為軍預備隊;29軍為整個登陸戰役的第二波次。
大虎和張老順看著從身邊繞過的裝甲洪流,默默地從「大水牛」上取下了簡易修理工具。在維修組到來之前,自己先把斷了的履帶卸點下來吧。
從福州到廈門,剛從步兵師升級為兩棲師的26軍第78師232團、233團,一共98輛兩棲裝甲車、30輛兩棲坦克,正以20公里/小時的龜速,在福建的山路爬行。
22:00。
金門,「防衛司令部」。
10月29日。
……
78師232團、233團抵達廈門。27日到了22輛裝甲車和7輛坦克,28號又稀稀拉拉收容了一些,現在一共有……40輛兩棲裝甲車、11輛兩棲坦克,其他的都趴在半路上了。
離參謀最近的一個1m•hetubook•com.com8軍營長回道:「你自己餓著肚子走四五公里試試?我們在船上兩天就吃了3個麵餅,不吃頓飽飯,走得動?」
國軍12兵團一個軍已經上岸,現在金門島上不只有22兵團的殘兵敗將了。此外12兵團還有一個軍已從潮州啟程,也要抵達金門。
「我沒辦法!這路上不是坑就是石頭,已經盡量避開了!」
金門戰役,正式打響了!
現在,三野特縱四分之一的105毫米榴彈炮、過半數的75毫米野炮,都集中在了廈門一線。
十兵團司令員葉灰在23日夜接到三野司令部兩個嚴厲的電報后,也從之前極度膨脹的心態中回復了過來。
82師三個團、78師232、233團的混編部隊分在壟口附近的三個登陸點登陸,84師全師在古寧頭登陸。
廈門,十兵團指揮部。
「當鐵路終點離前線超過100公里時,就會發生災難。」——毛奇。
國軍12兵團的第二個軍,18軍,抵達金門。
LVT-2「大水牛」兩棲裝甲車履帶聲音從「噗嗤噗嗤」變成了「咣咣咣」,而且開始無規律地左偏右偏,駕駛員張老順明白,裝甲車這是從前一段的泥漿路走到了石子路。
……
10月24日,華野司令部發來電報,要78師用最快的速度行進到廈門,不管毀多少履帶,拋錨多少輛車,也得在27-28日爬到廈門!
幾十輛「大水牛」從大嶝島的集結地開出,扎進了初冬冷徹的海水。
旁邊的一大片士兵們繼續敲水壺:
LVT-2/3/4兩棲裝甲車、LVT(A)-2/4兩棲坦克綽號一樣都是「大水牛」,裝甲車版最多能運載24名步兵,坦克版裝1門75毫米短管榴彈炮。
1和_圖_書949年10月26日。福建莆田。
葉灰發電之後不到2個小時,三野司令部回電:「一、原則上同意你部對登陸戰鬥的看法及作戰規劃。二、炮兵及所有登陸部隊,在進入部署陣地待命時做好偽裝隱蔽,防止敵軍空襲。三、特縱已另增派一個75野炮營,預計將於10月28日趕到廈門;四、我方已對12兵團18軍動向保持了密切監視,你部電台務必保持24小時可接收狀態,以隨機應變。」
10月30日,下午20:00。
天色已黑,105毫米美製榴彈炮、75毫米日制野炮揭開了炮衣。
大嶝島的炮群已開火急速射擊,105毫米和75毫米榴彈跨過9公里的海峽,落在金門北線的國軍陣地上。
「特縱炮兵主要部署在大嶝島,其中105榴以轟擊金門島為首要任務,75野炮兼顧封鎖海面,在海面無敵艦時加入對金門的炮擊。此外,要在廈門也部署6門75野炮,以封鎖西段海面。」
「要吃飯!」「要吃飯!」
已經來不及了,並不是每艘木船都配備了無線電,無法讓所有船都收一點帆來控制速度。蕭轟就看著船隊追上了78師的兩棲裝甲車,然後又超車……
10月30日,下午15:00。
「就金門這個彈丸之地,還分什麼一線二線?你們是炮灰難道我們就不是炮灰了?」胡璉苦笑,「現在要緊的是迅速加強工事!我知道你們兵團不能打,挖戰壕總可以吧?放心,這幾天你們只管構築工事,待18軍抵達金門,我就把你們換下來,作為二線預備隊。」
大連建新公司的卡車保障隊、裝甲車載步兵比78師早到一天。在廈門匯合之後,迅速為抵達的51輛坦克&裝甲車進行檢查、補油、
和*圖*書
補彈。「建新公司到底有多少好東西啊!」葉灰感嘆。現在,黃澄澄的嶄新的12.7毫米重機槍彈正一箱箱地往裝甲車裡裝,7.62毫米機槍子彈是出廠就預裝好了彈鏈,一箱箱地送進坦克&裝甲車裡。仿超級巴祖卡的89毫米火箭筒也從木箱里取出來,分發給78師的裝甲車車載步兵。給兩棲坦克補充的是同樣也嶄新發亮的75毫米榴彈炮炮彈。以前葉灰知道三野的榴彈都是大連運過來的,其實建新公司現在除了炮彈,還能生產全新子彈、步槍、機槍、迫擊炮、火箭筒、75毫米山炮,只是這些裝備以往主要供應四野而已。
「李良榮司令官!」胡璉將電報拍在桌子上,「校長已電令你部取消回台方案,協助我兵團防衛金門島,你為何還消極怠工?」
好吧,這哪是石子路,分明是石塊路。用來鋪路的「石子」小的跟拳頭差不多,大的跟腦殼差不多。
「怎麼回事?風力有點太大了吧?」在跟82師的船一起渡海的28軍軍長蕭轟估測了一下風力和航速。此次登陸,船隊從北向南航行,冬季刮的是北偏西風,本就是順風,風力又似乎超出了之前老船工的預計。
「第73號車故障,履帶斷裂,請維修分隊立即趕來。」建新公司的保障人員發現狀況,先用步話機呼叫維修,然後過來維持秩序,讓後續車輛在此走一段野地,繞過故障的73號車繼續前進。
廈門離鐵路終點可不是100公里,實際上最近的鐵路線在800公裡外。福建多山、多河,一直是中國鐵路的真空地帶,1957年才有第一條鐵路。78師在特縱支援的坦克兵的幫助下,9月中旬終於會把兩棲裝甲車開起來了,馬上就加入向南追擊的隊伍,沿著海岸線一個
www•hetubook•com.com城市一個城市地爬,這一個多月沒有走過一寸鐵路,全是用履帶在土路石頭路上磨過來的。這不,剛出發時的200輛車,現在只剩不到130輛,其餘的要麼是趴窩了在修理,要麼是修理完成後在趕路。要不是大連建新公司派出了一大隊的保障組,開著卡車帶著零配件一路護駕,拋錨的車輛可能更多。
……
「我兵團此前作戰損失慘重,裝備不整,難道讓我們上灘頭一線當炮灰?」
同一時間,國軍上岸的18軍11師(乘坐登陸艦直接靠岸)抵達了金門北部,正在與22兵團準備交涉和換防。乘坐自由輪上岸的43師和118師滿地打滾掙到了一頓晚飯,吃飽喝足,一萬多人分兩隊,往西、北行軍,去預定的宿營地。
這個比例已經算可以了。1944年,莫德爾命令麾下的一個黨衛軍重裝甲連緊急馳援,由於荷蘭鐵路已被盟軍完全摧毀,這個重裝甲連進行了24小時的公路行軍,14輛坦克只有2輛按時抵達。當然,這個重裝甲連裝備的是虎式……
……
傍晚,幾艘登陸艦和幾艘自由輪出現在金門島南的料羅灣。登陸艦直接沖海灘一靠,裏面的步兵和裝備就烏央烏央往外涌。運輸艦就比較麻煩了,金門碼頭很小,水深也不足,萬噸級的自由輪只好停在離岸兩三百米的海中,放下小艇,再放下繩網,國軍士兵一個個攀網而下,乘小艇上岸。
「要吃飯!」「要吃飯!」「要吃飯!」
到10月30日白天,登陸艦上的國軍士兵倒是全部上岸了,自由輪還沒卸完。吵吵鬧鬧之間,一門美製75毫米輕型榴彈炮在吊放的時候出現技術失誤,小艇瞬間來了個肚皮朝天,輕型榴彈炮就這麼沉到了水底。
船隻不足,到23日只搜集到300條,https://m•hetubook.com•com只夠一次運輸3個團上金門,其中還有超過200條是當地船工操縱的,顯然太冒險。
粟司令員提出的「留客吃大餐」構想,葉灰也完全理解。
10月28日。
這一切都被岸上一位其貌不揚的國軍少尉看在眼裡,並偷偷用電台將所有的信息發了出去。
從福州到廈門的另一條路上,一支一千多人的隊伍正輕裝徒步行軍。這是從山東趕來的船工支隊,接到司令部的命令后,加快了行軍速度,從行程完成度看,已經趕上了78師的裝甲車隊伍。
……
料羅灣方向,金門島南的空地上,國軍18軍的士兵席地而坐,有節奏地用鐵水壺敲擊著手中的武器。
話音未落,就傳來「咣當」巨響,車猛地往左偏。趕緊剎住,跳下車一看,果然,履帶斷了。
下午21:00。
24、25日,葉灰又籌集到了100條船,其中包括2艘機帆船和1艘內河小火輪。
「登陸作戰發起的時間,目前敵似已覺察到我軍習慣在凌晨拂曉時分發動攻擊,近兩三日,國軍軍艦均在深夜11點過後出現在金門以北,巡邏至次日凌晨4點。鑒於此,我建議更改作戰方案,登陸船隊約晚9時啟航,10時發動兩棲突擊。」
「12兵團的將士們!你們既已上岸,又歇息了半天,請迅速前往隴口、古寧頭,進入防禦陣地,那裡也已經備好了飯食……」22兵團的參謀拿著大喇叭喊到。
三野進入浙南作戰不久,就發現徵集當地船工渡海作戰非常不可靠。第一沒有群眾基礎,當地船工普遍排斥與我軍打交道;第二當地船工怕打仗,隨便落下一兩顆炮彈就嚇得開著船掉頭跑。三野隨即在山東召集船工前往支援,這些船工支前熱情高,有不少原本就參加了山東當地的民兵,打過仗、見過炮彈,膽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