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立國之戰
第20章 重工業考察團
唐華接過筆記本,一節課一節課整整齊齊,字跡特別認真,這不是他在延安自然科學院講課的課堂筆記嗎?
「這一段是這樣的……」唐華把學生抄筆記時沒有理解而耽誤的部分給補全了,又說道:「劉副部長,不用這麼客氣,叫我唐華,或者唐華同志都行,以後有問題直接問。……以後我還是編寫一個小冊子,現代工業體系讀本,印出來給工業系統的同志們吧。」
「太原、重慶。」唐華和劉鼐兩人嗓門一先一后,說出了這兩個城市名。
「老劉,你在邊區兵工廠製造過81式馬步槍,我記得李強說過,你們兵工廠當時動員了十幾個工人,對吧?」
另一個副部長是兵工總局的局長劉鼐。
重工業部成立的第一件事,是組織重工業考察團。
「大家也注意到,我在黑板上寫的這個體系,和我們在東北看到的不一樣。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殘缺的體系。沒有鉻,沒有鎳,沒有錳,實際上,現在的奉天兵工廠也沒有冶鍊特種鋼的電爐。在日據時期,奉天兵工廠的槍炮鋼是由日本本土供應炮鋼鋼錠。現在是由大連建新公司供應鋼錠。實際上大連建新公司也無法完成上述步驟,而是得到了一些外來的協助。我們在後續的考察行程中就會看到。」
軍事委員會……裏面都是些軍界大佬。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差不多就是後來的十大元帥再加總理、劉副主m•hetubook•com•com席。軍事委員會委員就是在副主席名單基礎上再加幾個大將、幾個起義的高級將領。1954年版的國防委員會則提前劇透了次年授銜的十大元帥,連元帥排名順序都劇透了(提示:元帥第六和第七名之間還有一個名字)。
「唉,唐副部長講課的這份講義我也有,還是油印的咧,」來自華北根據地兵工廠的崔中探出腦袋,舉著一份油印材料,「延安的學生回來以後,我就讓他們刻蠟紙出來,油印了一百多份。」
「這是一根鋼條,長70厘米,直徑一點三厘米。」在奉天兵工廠,唐華舉著一根槍管的毛坯。「怎樣才能得到這樣一根鋼條?首先,我們在鞍山挖出兩公斤鐵礦石,洗礦。在撫順開採三公斤煤,煉成焦炭。再在鞍山本地燒制生石灰,取少量備用。將鐵礦石、焦炭、生石灰運到鞍鋼,冶鍊生鐵,鐵水再倒入鍊鋼爐,獲得粗鋼坯。粗鋼坯送到瀋陽。然後,我們要在吉林開山屯挖幾兩鉻礦石,在甘肅金川挖少量鎳礦石,在山西挖少量錳礦,這些礦石冶鍊成金屬,也送到瀋陽,由奉天兵工廠的電爐冶鍊成可做槍炮管的特種鋼,軋製成鋼條。如果在美國,做完這一切,獲得一根槍管毛坯,只需要花1美元,也就是大概兩到三個大洋。」
重工業部下有鋼鐵工業局,有色金屬工業局,機器工
www.hetubook•com•com
業局,船舶工業局,化學工業局,電子工業局,兵工總局。因為唐華的出現,原本1963年才成立的四機部(電子工業)提前誕生了。……
「唐副部長,那個,我這份筆記是借別人的抄寫來的,其中這段話不太明白,不知道是抄漏了還是理解得有偏差,你能不能講一下……」
……
唐華終於看見了以往在電報中多次提到的大連建新公司。
東北是此時中國工業化最高的地區,瀋陽又是東北的主要工業城市。在鐵西區,考察團參觀了機床廠、重機廠、變壓器廠、有色冶鍊廠。在瀋陽附近,又陸續參觀了鞍鋼、本鋼、撫順露天煤礦。東北局的幹部還算見過世面,其他地區的幹部看到林立的煙囪、一個連一個的工廠,一個個既心潮澎湃,又感到自己的任務異常艱難。
「是的,連我一共15人。」
新中國成立后,為讓黨的幹部學習現代工業知識、了解國內工業的現狀,中央組織了這個考察團,團員都是原先各大根據地解放區的工業部門負責人、軍工負責人,這些幹部現在都要擔任工業部門的領導的。這個考察團規格很高,主席親自下令組建,總會計師——現在是陳副總理,出面安排和布置考察任務。考察團人員不多,總共十幾人,劉鼐是團長,唐華是領隊。
「解放戰爭時期,建新公司為東北和華東提供了hetubook•com.com大量炮彈和槍械火炮,只可惜華北和西北距離太遠,陸路交通基本斷絕,所以華北和西北我軍沒能用上建新公司的武器彈藥。」唐華說。
劉鼐撲向炮廠車間里擺放的一排6門輕型榴彈炮,撫摸著冰冷的炮管愛不釋手。這個老晉察冀軍工,解放戰爭時期呆在條件最艱苦的地方,看到自己的兵工廠製造的輕型榴彈炮,頓時就走不動路了。
「現代機器大工業,它的特徵第一是『大』,這是一個龐大的、由眾多工廠礦山車間試驗室及與其相連的交通設施環環相扣形成的複雜工業體系。第二是『高效』,整個工業體系經過一百多年的實踐、改進與革新,生產效率一次次提高,操縱工業機器使用的人力在減少,工業機器單位時間的產量在提高,這使得先進工業國家能以最低的成本,生產出最高質量的產品。」
「15個工人,兩個月的時間,用鐵軌鋼製造了20根槍管。雖然根據地兵工廠的工人工資是小米,但那個時候東北的兵工廠技術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是22塊大洋,所以這20根槍管……光工人工資就是660大洋,摺合每根槍管33大洋,比美國還要貴啊。」
大連,東北考察最後一站。
唐華現在在政務院體系下。重工業部電子工業局局長,兼重工業部副部長。中科院的籌備大會唐華也參加了,但唐華只打算在中科院露露臉就完事。
接著考和-圖-書察團團員開始七嘴八舌回話交流。西北、華北的幾個幹部,基本都看過講義,東北局、華東局、南方局的幹部還沒看過。接著,華北和西北的幹部帶來的講義就在後三個局的幹部之間傳來傳去。
唐華一邊說一邊用右手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寫字、畫方框和線條,考察團的幹部此時已將目光從高大的廠房、黑黢黢的機床上收回來,都在看著黑板。
第一站,瀋陽。
這感覺真是不好……
解放金門的消息,唐華是從11月7日的《人民日報》上看到的。
依據政協會議精神,政務院下屬的正部級單位,黨員與民主黨派的比例接近1:1。29個黨員,27個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民主黨派中,還要做八大黨派之間的平衡,比如交通部長,唐華一直認為茅以升是最合適的,結果當上交通部長的是那誰誰。沒法子,茅以升無門無派,那誰誰是民盟副主席。當然話說回來,作為八大黨派平衡的受益者,唐華表示自己現在十分滿意。
「接下來,兵工廠用機床,在這個鋼條中間鑽一個長70厘米的孔,然後在裏面拉出4條膛線,最後打磨修正使得直徑7.7毫米、誤差小於正負0.003毫米。這個過程比做槍管毛坯繁瑣,但也只需花費6美元。」
團長和團員就是去考察和學習的意思。領隊就是……一路上順便培訓團員的意思。讓唐華感到意外的是,不等考察團考察
和圖書
第一個城市,團員們就開始自學了。劉鼐:「就算有交通運輸,中國那麼大,人民軍隊幾百萬人,不可能只擁有一座兵工廠,這是不夠的。」
唐華開始懷念在延安最後一個月的時光。那時候可以進司令部和總參謀部,可以看戰報電報,前線不管有啥最新戰況,唐華都能和主席、總司令差不多同時間知道。現在不同了,建國之後各種機構紛紛成立,職能細分,軍事委員會管軍事,政務院管內政外交。
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后,政務院成立,也就是後來的國務院。政務院下面四個委員會,二十多個部、會、院、署、行,與工業有關的部門有鐵道部、交通部、重工業部、燃料工業部、紡織工業部、食品工業部、輕工業部。
10月11日,在北京到瀋陽的火車上,劉鼐拿著一個本子問唐華。
所以唐華現在不是局座,是副部。……民主黨派在這方面是有點easy模式。
遼瀋戰役結束后,建新公司的廠區已經擴到了旅大蘇控區之外,擁有兩座感應電爐,在蘇聯提供鎳鉻的情況下可以冶鍊槍炮鋼,由此大連建新公司發展得比歷史上更為龐大,技術力量也更強。1948年,建新公司製造了首門75毫米山炮,1949年將這個等級的火炮型號從仿日式山炮改為仿美式75毫米輕型榴彈炮。除此之外,還有一條37毫米戰防炮生產線和一條89毫米仿超級巴祖卡火箭筒的生產線。